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信息化时代,网络舆情的广泛性和即时性等特征加剧了企业社会责任负面事件的“传染效应”,快速改变公众的观点与认知,影响资本市场资源配置。为研究有企业参与的多主体网络舆情演化规律,本文基于“内外结合”视角,将网络舆情参与主体划分为内外影响因素,并将网络舆情蔓延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分别采用不同的仿真模型进行深入分析。第一个阶段是网络舆情蔓延扩散阶段,以经典传染病模型为基础,构建包含有内外驱动因素影响的S-ED/ID-R模型,再以S-ED/ID-R模型为基础构建网络舆情蔓延扩散模型,分析内外影响因子之间的关联关系,并为S-ED/ID-R模型的仿真提供参数。第二个阶段是政府调控网络舆情阶段,以Lotka-Volterra竞争关系模型为基础,分别研究提前政府介入时间、增加官方微博的数量和增加官方微博发博频率三种策略的效果。最后,结合具体舆情实例对阶段式建模进行验证分析,为政府管理企业社会责任负面事件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2.
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作为全新的信息传播途径和传播平台,在危机传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上海地铁10号线追尾事故中,地铁运营方和政府都面临着重大的的公关危机和舆论压力。从事件发生到舆情迅速传播再到快速平息,从自媒体首先爆料到官方微博第一时间致歉,在这个过程中,上海地铁事故的危机的传播和应对因为微博的参与而以一种全新的形式展开。本文将对此次危机事件传播的新特点和应对中的可取之处进行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3.
随着微博的异军突起,官方和公众话语权的整体格局正在悄悄发生变化。政务微博的兴起与繁盛是党政机关适应时代潮流、创新社会管理模式的一种有益探索。面对突发事件和网络舆情危机多发的社会现实,党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必须把握微博舆论的传播规律,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以政务微博为武器,抵制不实消息,掌握舆论的主导权,将舆情危机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限度。本文对当前政务微博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网络成为舆论事件的“放大器”和不满情绪的“发泄器”,而微博等新媒体则成为无限放大这两项功能的载体。微博传播以裂变式的广泛传播,凭借几何级数增长的传播速度,在社会话题设置方面产生巨大影响力。但这种影响力并不是无可比拟的,尽管新媒体在设置舆论话题方面的作用愈来愈大,但传统媒体在舆情传播中的作用仍举足轻重,因此新媒体在取得更高的社会认可度和公信力方面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一种140字的微博文字应用,正悄然改变着民间的生活方式和官方的治理方式。本文通过介绍微博的诞生和传播原理、微博区别于传统媒体的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社会动员力强等特性,以及微博不良信息易引发公共舆论事件、造成舆论失控、导致谣言泛滥等不利因素,提出在现实条件下完善网络信息服务许可、从顶层制度设计规范微博传播服务、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强化网络技术对负面信息的监管运用、注重行业内部监管以及提高网民道德自律意识等措施,提升微博在社会管理中的正能量,充分发挥其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孙轶 《决策与信息》2013,(11):70-71
网络虚拟社会对现实社会的影响和作用巨大。公权机关网络舆情应对中存在对舆情苗头反应迟缓、对信息公开遮遮掩掩、对舆情信息删除堵封、时危机处置忙乱无序等问题。因此,要在坚持及时、坦诚、第三方、柔性引导与外在规制相结合的原则上,结合网络舆情舆论潜伏、网络围观、争辩聚合.影响消退讶个阶段的变化规律,采取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构建科学的网络舆情危机应对机制。  相似文献   

7.
利用演化博弈模型预测舆论的发展趋势,对政府应对网络群体事件采取的治理模式进行了研究.在一般化复制动态模型基础上建立网络群体事件舆论的传播方程,将地方政府部门与弱势群体的策略互动和行为演化融入到传染病传播模型中,用以模拟舆论的扩散和收敛过程.结果表明:在网络群体事件初期,如果弱势群体通过抗争获得政府补偿的概率不断增大,将造成事态的扩大.此时,地方政府应控制信息的交流程度与初始抗争人数,减缓舆论的扩散;在网络群体事件舆论大范围扩散阶段,上级政府介入并采取惩罚措施,及时披露信息,促使网络舆论的收敛平息,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  相似文献   

8.
  现实中频发的信息安全事件使人们借助微博等社交媒体发表看法、宣泄情感,形成网络舆情,社交媒体上情感的宣泄使网民群体情感的波动在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治理中产生重要的作用。然而,已有研究较多关注网络集群行为本身,较少有研究对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中网民群体情感的形成机理进行深入探讨。         在此背景下,对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中网民群体情感的形成机理进行研究,提出情感领袖和集群情感的概念,分析微博中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用户评论数据获得情感分类和情感得分,采用社会网络分析与文本情感分析结合的方法识别情感领袖,借助情感传播分层网络建立集群情感传播模型,分析集群情感的演变过程并描绘其传播网络,挖掘情感领袖在信息安全突发事件中的集群情感效应。         以360云盘关闭事件为研究案例,研究结果表明,此案例微博评论中负面情感所占比例较大;情感领袖在集群情感的形成中产生群际情感效应和群际认同效应,并且在情感领袖的情感传播过程中促进新的集群情感产生;不同情感类型的领袖引发的群际效应趋于一致,即都使新的集群情感强度减弱;情感复杂度先增强后减弱,并且随着集群情感整体规模的扩大,集群中情感表达为中性的情感比例增大。         研究结果表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传播中存在情感领袖,并且情感领袖会在集群间产生群际效应,揭示了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中网民群体情感的形成机理,丰富了对情感领袖在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方面的群际效应研究。研究结果对网络舆情监管部门如何利用情感领袖的群际作用治理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当前,中国社会已从整体上步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期和突发事件的高发期"。伴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由于自然灾害、人为因素等,近年来各种突发事件频频发生,管理水平相对滞后的矛盾不断凸显,相继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在突发事件的传播过程中,微博日益成为重要的平台和推手,如何有效管理微博舆情,正确引导公众舆论,从而成功应对突发事件,成为当下亟需面对和解决的重要课题。一、突发事件中的微博舆情特点对于突发事件,法律上是这样定义的: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时代,网络媒体已经成为谣言传播的重要载体,严重威胁到我国的网络空间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因此加强和创新对网络媒体的监管,妥善治理突发危机事件网络舆情是各级政府面临的重大挑战。针对突发危机事件网络舆情治理的研究,本文运用演化博弈理论构建了网络媒体与地方政府双方演化博弈模型,在引入中央政府惩罚机制基础上,对比分析了网络媒体与地方政府双方行为策略选择的演化稳定均衡,同时采取多案例进行实证研究,并通过数值仿真分析对模型进行多情景推演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突发危机事件网络舆情传播热度与网络媒体和地方政府双方的策略选择有着直接关系;若地方政府承受突发危机事件网络舆情恶性演化造成的经济损失与信誉损失持续增大,双方演化系统都会出现周期性波动现象;引入中央政府惩罚机制后,其惩罚力度若高于网络媒体消极应对网络舆情所受到的惩罚和地方政府的监管投入成本时,最终系统会演化至良性状态,研究结论为政府部门在面对突发危机事件网络舆情治理方面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网络谣言是由信息失真产生的不良信息,本文从微博社交网络谣言事件传播演化一般过程出发,研究谣言信息与辟谣信息的竞争传播过程,基于SIR模型进行改进,从系统动力学视角构建谣言信息和辟谣信息的竞争传播模型,并使用Anylogic软件实现模型仿真。实验表明,网民素养较高时,谣言信息的传播规模显著萎缩。节点接触环境中辟谣信息的接触权重较大时,能有效抑制谣言的传播。进而总结了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提出了提高网民素质、对网络节点的接触环境进行调控等网络空间不良信息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12.
面向网络舆情演变过程中政府应急响应需求,本文基于SOAR (State,Operator and Result)模型,将网民作为智能体Agent,将网络舆情中网民群体行为转变过程看作相应舆情问题空间中状态随时间的连续转换过程,设计突发事件中网民群体负面情感SOAR Agent模型,包括网民Agent的工作记忆、长期记忆、决策过程、学习机制,构建网民群体行为转换规则库和相应算法。在此基础上,设计仿真实验,结合典型网络舆情事件案例,对政府不同应急措施下微博用户群体行为演变过程进行建模。实证结果表明,基于网民群体负面情感的建模,可以分析和预测在不同网络舆情阶段、不同政府应急响应措施下网民群体的行为决策规律。  相似文献   

13.
隐性知识及其传播是形成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础。本文首先构建了包含学习者、传播者和免疫者三类传播主体,且考虑遗忘机制的企业隐性知识传播SIR复杂网络模型;其次,对模型进行稳态分析,从而计算出隐性知识在企业传播开来的传播率阈值λc,当隐性知识传播率λ>λc时,考察的隐性知识能够在企业内部传播开来,否则考察的隐性知识将在企业内部逐渐消失;最后,应用Matlab对模型参数进行仿真研究。研究发现:企业内部隐性知识传播受到遗忘因素和网络结构的影响,在网络结构确定的情况下,遗忘率越大,企业内部隐性知识的传播越缓慢,甚至逐渐消失。为了提高隐性知识传播效果,企业应该定期进行干预培训,降低遗忘机制对隐性知识传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如今网民参与网络舆情的现象愈加普遍,但国内网络舆情治理体制不完善,网络舆情事件易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研究网络舆情的重要性日渐显著。基于演化博弈研究复杂网络中的网络舆情能够反映网络舆情形成和演化的实际情况,可以为引导相关主体参与网络舆情的行为和控制网络舆情的演化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在网络舆情的复制动态模型中引入两个可以反映网民复杂交互行为的因素:创建新博弈连接的行为偏好以及维持博弈连接的时间长短,在此基础上构建网络舆情演化博弈模型。根据演化博弈均衡解,分析、解释个体复杂交互行为因素以及网民初始得益对网络舆情演化的影响并针对不同情境提出相应的舆情治理建议。研究表明在交互连接达到稳态时,网络舆情博弈的得益矩阵会发生改变,新的得益矩阵由原来得益矩阵中的元素乘以其相应的博弈连接类型的活跃连接占比而构成。本文定量地解释相关主体间复杂的交互行为,研究结果对网络舆情危机处理以及疏导,减少网络舆情事件对社会的危害等都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随着Web2.0时代的到来,网络媒体已成为公共危机及其风险传播的主要途径,舆论危机的形成和演化也成为日益突出的社会风险问题。其中,网络舆论的蔓延过程及其机理的研究是舆论危机研究的重点,并逐渐受到学者的关注和社会的重视。本文以舆论危机的蔓延机理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和梳理近年来发生的20起网络舆论危机事件,对舆论蔓延的基本内涵、表现形式和驱动因素等进行系统总结。随后,以蔓延驱动因素的研究为指导,考虑蔓延的"内部影响因子"和"外部影响因子"等,构建舆论蔓延扩散的一般性模型,并对模型的极值点和拐点等进行剖析。最后,本文以"7·23甬温动车事故"为例,对其网络舆论的蔓延扩散模型进行拟合、回归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随着Web2.0时代的到来,网络媒体逐渐成为舆论生成、传播和交锋的主阵地,舆论危机的形成及其异化也成为日益突出的社会风险问题.本文以舆论的异化演化机理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典型事件舆论话题的异化过程,对其基本内涵、表现形式和演化模式等进行系统总结.随后,研究以舆论超网络模型为基础,借鉴社会影响理论的基本原则,提出舆论异化机理的极化算法,并对其具体流程进行解析和实现.最后,本文以“7·23甬温动车事故”为例,对舆论危机的异化极化过程和影响因素进行系统仿真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7.
发布澄清公告是上市公司应对市场传闻的重要途径.然而,证券市场中澄清公告的实际效果如何,以及哪些因素会影响澄清效果尚未得到实证检验.为此,收集了从2000年到2008年中国A股市场1 960个澄清公告,从中整理出179个针对负面传闻进行"澄清"的样本.研究发现,澄清公告效果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公司的澄清方式,模糊澄清非但达不到效果,而且进一步加剧了传闻的影响,产生"澄清公告澄不清"的现象.多元回归模型的结果显示,澄清效果不仅与澄清方式有显著关系,而且还受到公司声誉、停牌等因素的影响.研究结论为传闻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发现提供了中国证券市场的直接证据,同时也为上市公司有效应对传闻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This study has two aims: to identify effective strategies for managing false rumors about risks and to investigate the roles that basic and situational trust in government play in that process. Online experiment data were collected nationwide from 915 adults in South Korea. They were exposed to a false rumor about radiation‐contaminated seafood and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one of three rumor response conditions (refutation, denial, attack the attacker). One‐way ANOVA indicated that the refutation response yielded the highest level of situational trust in government response (TGR). Results of moderated mediation models using the PROCESS Macro indicated the following. (1) The refutation response had a positive effect on TGR, and the attack response had a negative effect. (2) There were significant interaction effects between the attack response and preexisting basic trust in government (BTG) in that the attack response had a negative effect on TGR only when BTG was low. (3) TGR significantly medi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of the three rumor responses and two dependent variables (intentions for rumor dissemination and for unwarranted actions), but in dramatically different ways across the responses. This study provides evidence for the superior effectiveness of the refutation rumor response and identifies specific roles of trust in government in the risk rumor management process.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化媒体时代的到来,社交网络中企业舆情的形成与传播为现代企业管理带来了深远影响。当前关于企业舆情传播的研究主要以在线社交网络为传播媒介展开,鲜有研究考虑舆情在传统线下网络与在线社交网络的同时传播。此外,通过识别社交网络中最具有影响力的权威节点以实现信息传播规模最大化是当前信息传播控制策略的主要思路,而基于价值共创理论针对最小化负面舆情传播范围的控制策略相对较少。         基于此,探索双层社交网络上的企业舆情传播规律和控制策略。考虑到线上、线下活动的相互依赖性,基于复杂网络理论和传播动力学等方法,构建双层社交网络上的舆情传播模型;对传播模型进行仿真实验,并将仿真结果与单层社交网络进行对比;基于价值共创理论提出以减缓未知者向已知者转化为目的和以加速传播者向免疫者转化为目的的两类企业舆情传播的控制策略,并利用仿真实验验证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研究结果表明,①在双层社交网络中,舆情的传播同时具备线上网络和线下网络中的传播特征;②双层社交网络层间的耦合连接模式对舆情的传播过程具有显著影响,同配连接最利于舆情的传播,而异配连接最不利于舆情的扩散;③企业的第1类和第2类舆情控制策略对舆情传播的抑制效果具有阶段性,即两类控制策略在舆情传播初期边际效用最大,资源投入越多,舆情传播的抑制效果越明显;而在传播后期,控制策略的边际效用趋近于0,无法实现预期效果。         现代企业在网络舆情管理过程中,除利用正面舆情树立企业形象外,也应时刻关注负面舆情对企业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为有效地规避负面舆情传播对企业带来的损失,企业可通过在社交网络中投入资源,如实施广告宣传、经济赔偿等价值共创策略来抑制舆情的传播,但需要注意控制策略及实施控制时间点的选择。研究结论为企业正确应对网络舆情、保持竞争优势等方面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