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使用中国上市公司与《境外投资企业(机构)名录》匹配后的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PSM-DID)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对外直接投资显著提升了企业创新绩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技术创新效应较强;对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技术创新效应较弱,通过一系列检验之后,实证结果依然稳健。结论表明,应当构建有利于对外直接投资的制度环境,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引导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  相似文献   

2.
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际化进程不断推进,国内企业面临着国际化经营方式选择问题。本文建立供需模型综合分析国家距离对出口贸易和直接投资两种主要国际化经营方式选择的影响,随后使用PPML法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国家距离对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整体呈现抑制作用,其中对OFDI的抑制更为显著。不同维度的国家距离对出口贸易和直接投资影响不同,文化距离、经济距离和技术距离提高了出口倾向,地理距离和制度距离则提高了投资倾向,此类因素的影响在"一带一路"沿线不同区域间也存在差别。最后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无论是业已成为中国对外大战略的"一带一路"战略,还是为人们津津乐道的"中国版马歇尔计划",都寄希望于通过扩大对外投资,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等手段,来有效化解国内诸多产业的过剩产能,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增强我国国际和区域影响力,以及化解美国针对中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的不利影响。在政府政策的有力支持下,乃至政府资金的直接带动下,可以预期未来中国海外投资并购将会更加  相似文献   

4.
中国推行"一带一路"的"走出去"的发展战略,成为对外直接投资大国。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战略中,深受影响的宏观经济体量因素主要有3个:人均GDP、外汇储备余额和对外贸易依存度。中国实现"走出去"扩张战略,应继续增加中国经济总量,进一步提升外贸开放程度,向境外适度扩散外汇储备。  相似文献   

5.
<正>自2001年实施"走出去"以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体量不断增加,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和亚投行的设立,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水平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对外直接投资的母国就业效应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运用OLS方法分别研究了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总体就业情况的影响、对产业和各行业的就业效应。发现对外直接投资对总体就业稍有替代,对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有较小的替代作用,对第三产业就业影响不明显,对制造业、采矿业和金融业就业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研究,对促进中国与沿线各国经济的共同繁荣,实现"贸易畅通"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大量贸易数据,梳理了新世纪以来中国出口各行业比较优势的动态演进历程;并分行业和地区分别测算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互补性关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网络分析方法(Network Analysis)研究了2005年以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的竞争互补关系及动态变化。研究表明:(1)近10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关系日趋增强,贸易网络密度增加,贸易集中化趋势明显,贸易竞争加剧,但贸易互补大于贸易竞争。(2)"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两个重要贸易板块,一是由俄罗斯、中东欧等国家组成的内部型板块;另一个是由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组成的内部与外部贸易关系都比较密切的兼顾型板块。(3)还有一个主要由中国和中东欧国家组成的贸易互补板块,这一板块是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4)"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呈现"三足鼎立"的贸易竞争局面:第一竞争群体是以俄罗斯为首的石油资源国家;第二群体以印度、新加坡为首;第三群体以中国为首,由部分中东欧国家和独联体国家组成。基于此,本文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战略发展期,国家层面提出的"一带一路"、"自贸区"两大战略正在全面部署实施,相关城市和行业对于新常态下如何融入两大战略建设的讨论如火如荼。港口作为区域发展的龙头行业及反映经济状况的晴雨表,对地方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该文探讨港口企业如何通过顺应产业升级方向、做大临港产业、吸引高端要素集聚、辐射内陆、连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助推区域经济产业协同发展,先行先试"走出去",践行国家"一带一路"和自贸区战略。并结合区域特色产业,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一带一路"作为中国近200年来首次提出的以中国为主导的洲际合作开发框架,将深刻影响亚欧非地区的发展进程,而如何真正实现共商、共建、共享和促进协作一直是其核心问题。通过引入协作治理理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签署协议方式解决跨域公共问题与实现经贸合作进行了探讨。以"一带一路"协议治理的实践为客观基础,对"一带一路"协议应用过程和过程中的行为进行分析和考察,即对"一带一路"协议的"缔结—实施—争端治理—评估"这一应用过程进行以"谈判—协商—承诺—执行"为模型的缔约主体行为分析与考察,解释"一带一路"协议治理应用过程的现实运行机理和区域协作治理关系的生成逻辑与发展,并提出"一带一路"协议治理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一带一路"建设所倡导的价值理念和合作模式对于破解"和平与发展"时代命题具有重要意义。"一带一路"建设提倡各参与国在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利益和命运紧密关联的共同体。这种尊重、平等、合作的逻辑与传统地缘政治理论以谋霸为根本目的的逻辑截然不同。"一带一路"建设倡导的是新型全球治理观。1".一带一路"建设契合了沿线国家谋求发展、改善国民福利的迫切要求,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家积  相似文献   

11.
全球气候变暖影响严重是时代课题,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贯彻落实《巴黎协定》,提出"碳达峰、碳中和"、"3060"目标。"碳达峰、碳中和"虽与绿色"一带一路"异曲同工,但也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增长、地缘发展、社会分工、能源结构、国际贸易等带来不可避免的影响,借鉴发达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主要做法,本文从绿色战略、绿色能源、绿色经贸、绿色技术、绿色政策等"5个深化"入手,提出"碳达峰、碳中和"和"一带一路"的双赢之举,打造绿色革命与国际合作的范式,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朝着更加绿色、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日前,商务部发布数据显示,2014年前三季度,中国共签订服务外包合同134319份,合同金额和执行金额分别为733.9亿美元和545.2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6.3%和32%。21世纪宏观研究院认为,2014年,服务外包由于成本上升、人才瓶颈等问题进入"微利"时代,应借助"一带一路"等战略规划的实施,加速布局与沿线国家的合作。  相似文献   

13.
<正>唯有开放才能进步,唯有包容才能让进步持久。以"中国新时代·西部新作为"为主题的第十七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9月20日—24日在成都隆重举行,习近平主席专门向大会发来贺信,对西博会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中国西部地区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深化同世界各国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发挥的作用予以充分肯定,并寄予殷切希望。八方宾朋齐聚蓉城,聚焦共建"一带一路",推动中国西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交往  相似文献   

14.
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和推动南南合作发展都是中国政府加强对外合作、实施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举措。该文试图从多个角度出发,对"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南南合作战略之间的差异性和共同点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厘清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5.
“双循环”新格局构建下,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机制构建对优化国内大循环意义非凡。本文通过考察对外直接投资(OFDI)这一外循环因素对金融科技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关系的影响,从双循环相互促进的视角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新的思路。理论模型的研究结果表明,金融领域过度投资时,加强金融科技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促进金融科技外溢效应的发挥,可有效提升金融效率并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结论在动态空间自回归检验中得到验证:当前金融科技对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尚未发挥显著作用,但其在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直接投资领域的应用却可以推动其发挥更大的经济效应。因此,抓住“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机遇,积极推进金融科技国际合作、加快金融科技成果应用转化,强化双循环相互促进机制,是引导金融科技规范健康发展、更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一条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6.
世界贸易环境自GATT及WTO等建置后,从降低关税、促进贸易,到形成全球局部自由贸易市场的过程中,两岸经济都深受影响。一方面,中国大陆是全世界最大的贸易市场,另一方面,台湾是贸易导向型经济,贸易占GDP极高的比例;因此,两岸已在新的贸易环境下,面向"赚全世界的钱"的贸易经济中。回顾过去,中国大陆自改革开放以来,台商曾致力于中国大陆的经济建设,而台湾在两岸经济的交流与合作中也维持着经济的增长与稳定。展望未来,"一带一路"的发展,两岸可在沿线基础建设、文创服务世界化与服务业携手化等领域建立战略联盟,互补互惠合作,以巩固和深化"一带一路"之丰硕具体成果。  相似文献   

17.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就业效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利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分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国内就业之间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就业总量产生替代效应,但较为有限;同时,对外直接投资促进了中国就业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18.
田明明 《经营管理者》2011,(6X):380-380
快速发展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成为中国经济的新亮点,也是中国企业积极响应中国政府"走出去"政策的表现,本文重点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分布、区域分布和行业分布的现状进行讨论,最后对我国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具体实践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开放"列入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是"十三五"规划的重要目标。中国已经具备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的基础和条件,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为开放型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与挑战。新常态下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具有新的目标,包括投资贸易更加便利化,生产要素流动性更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营商环境国际化、法治化等目标。实现这些目标需要构建对外开放新高地作为优化区域布局的主要着力点,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深化内地和港澳、大陆和台湾地区合作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等新举措。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中国向世界提供的重要国际公共产品,"一带一路"倡议取得了丰硕成果,同时面临着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潜在风险。本文在分析"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公共产品价值的基础上,从参与主体异质、治理对象模糊、治理机制缺位、环境复杂多变等方面,分析"一带一路"作为国际公共产品面临的潜在风险。基于此,系统提出弘扬先进理念、讲清政策内涵、建设伙伴关系、加强安全建设、推进文明互鉴等"一带一路"国际公共产品风险韧性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