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对比分析了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对我国上市公司未来经营业绩的不同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都会对公司未来经营业绩产生负面影响,且应计盈余管理对公司短期经营业绩的负面影响更大,真实盈余管理对公司长期经营业绩的负面影响更大;公司管理层会使用应计盈余管理或真实盈余管理来满足"盈余阈值";满足"盈余阈值"的真实盈余管理对公司未来经营业绩具有显著负效应,而满足"盈余阈值"的应计盈余管理对公司未来经营业绩具有显著正效应;仅通过应计盈余管理满足"盈余阈值"的公司比仅通过真实盈余管理满足"盈余阈值"的公司具有更优的未来经营业绩。本文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化利益相关者对盈余管理经济后果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陈沉  李哲  王磊 《管理科学》2016,29(4):29-44
两权分离导致管理层与股东的利益不一致,信息不对称阻碍了公司实际经营信息的流动,使信息使用者不能有效判断盈余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基于理性经济人假说,管理层具有自利行为动机,管理层薪酬激励大多依赖于经营业绩指标,管理层控制权的增加使其对公司生产活动、销售活动及成本等的控制能力增加。随着外部监管环境和内部控制质量的改善,应计盈余管理的成本较大,被外部发现的概率较高,给管理层带来较大的私有成本。真实盈余管理是企业真实活动操控的盈余管理,这种盈余管理主要通过操控企业的经营活动、成本和酌量性费用等实现操控报告盈余的目的。 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从管理层自利行为视角,实证检验管理层控制权对处于不同生命周期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以2003年至2014年中国沪深上市公司A股数据为样本,使用ROYCHOWDHURY模型计量真实盈余管理,以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不同符号组合衡量企业生命周期阶段,采用STATA 11.0软件及多元线性回归加以分析,检验管理层控制权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以及企业生命周期对管理层控制权与真实盈余管理关系发挥的调节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管理层控制权与真实盈余管理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管理层控制权的综合指标与真实盈余管理的综合指标及维度指标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企业生命周期对管理层控制权与真实盈余管理的关系发挥显著的调节作用;管理层控制权与真实盈余管理的正相关关系在成长期企业和衰退期企业更强,显著高于成熟期企业管理层控制权与真实盈余管理的正相关关系。 研究结果验证了从企业生命周期视角探析管理层控制权与真实盈余管理关系的必要性,丰富了企业生命周期、管理层控制权和真实盈余管理相关实证研究,对于提高投资者保护、降低管理层控制权负面经济后果及完善会计信息质量等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应计项目操控与真实活动操控两种模型,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过程中的盈余管理行为及其对公司业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股权再融资过程中,上市公司会同时使用应计项目操控和真实活动操控两种盈余管理方式。二者的影响效果存在明显差异,应计项目盈余管理会导致融资后公司业绩的短期下滑,而真实盈余管理则会引起公司业绩的长期下滑。相对而言,真实盈余管理是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之后业绩滑坡的主要原因。上述结果修正了以往文献将股权再融资后的业绩滑坡完全归因于应计项目操控的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4.
现有文献中对于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的相关研究存在机会主义和信号传递两种不同的假说。文章利用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2007-2018年数据,考察了真实盈余管理对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真实盈余管理与债务融资成本呈显著正向关系,这表明管理层通过真实盈余管理提高当期会计盈余并不会帮助企业以较低的成本获取债务资本,反而会导致债务融资成本上升。因此,债权人会对较高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予以惩罚——对这些企业索取更高的补偿。进一步研究发现,真实盈余管理会对以后期间的公司价值和经营绩效产生显著负面影响。因此,真实盈余管理实际上是以牺牲企业未来的发展来满足短期财务目标的短视化行为,而债权人会对这一行为作出负面反应。上述结果表明,机会主义假说更能解释管理层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并且,债权人能够识破管理层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文章还发现,真实盈余管理对债务成本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持续性,真实盈余管理对债务成本的正向作用仅存在于非“十大”审计的公司中及企业家诚信水平较低地区,且这一作用在融资约束程度高的公司中更为明显。本研究可以从债务成本的角度提供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经济后果的经验证据,从而扩展会计信息与融资成本之间关系的...  相似文献   

5.
真实活动操控是企业管理层操控盈余信息、粉饰财务报告的重要手段。度量、识别企业的真实活动操控,对于合理地认识和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至关重要。运用文献研究、统计检验和案例实证研究等方法,构建了全新的真实活动操控度量模型,估计出企业通过真实活动操控虚增的利润;运用四分位法识别出存在操控行为的嫌疑样本。统计检验和案例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所构建的度量模型和识别方法能够较好地识别企业的真实活动操控行为,并能较为准确地估计企业通过真实活动操控虚增的利润。  相似文献   

6.
会计弹性与真实活动操控的盈余管理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真实活动操控的盈余管理为研究视角,以我国A股市场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在考虑行业特征对会计弹性影响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在不同的会计弹性下真实活动操控程度的差异,验证了会计弹性与真实活动操控程度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得出了会计弹性大的公司较少利用真实活动操控盈余.会计弹性小的公司则更多利用真实活动操控盈余的结论,拓展和丰富了盈余管理的研究方向和内容。  相似文献   

7.
基于我国内地资本市场的特殊性,探讨我国上市公司是否会采用盈余管理避免现金股利下降。研究表明:当管理层预计当期真实业绩不能维持上期现金股利水平时,会试图采用盈余管理提升业绩,这一行为确实能有效避免现金股利下降。进一步检验发现:基于真实业绩的现金股利增加能够传递出企业未来业绩较好的信号,而通过盈余管理实现现金股利增加,则不能预示企业未来更好的业绩,甚至可能损害企业未来业绩发展,表明企业采用盈余管理提升业绩的主要动机,是帮助大股东掏空或迎合投资者、监管者等机会主义动机。  相似文献   

8.
公司在获取银行信贷的过程中会通过盈余管理以满足会计业绩审核要求的行为已得到学者们的关注, 但现有文献尚未研究公司在获得一定的银行借款后是否会继续进行盈余管理以获得超额银行借款.本文基于该问题, 以2003年~2016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 从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两个维度, 考察了盈余管理行为与公司超额银行借款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均与公司超额银行借款正相关;进一步, 在考虑地区金融市场化程度之后, 发现金融市场化弱化了应计盈余管理与公司超额银行借款的正相关关系, 但增强了公司通过真实盈余管理获得更多超额银行借款的行为.本文从公司超额银行借款行为出发, 同时结合金融市场化程度, 拓展了会计信息质量与信贷资源配置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应计项目操控和真实活动操控纳入分析框架,研究上市公司发生总经理变更后的盈余管理行为.理论分析表明,新任总经理在上任当年利用应计项目负向盈余管理可“一举多得”,利用真实活动进行盈余管理却可能会“损公不利己”;而在后续年度利用真实活动正向盈余管理虽会“损公”却可“利己”.以沪深A股上市公司2005-2010年数据为样本进行的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在总经理变更当年,上市公司存在利用应计项目调减利润的盈余管理行为,但不存在利用真实活动的盈余管理行为.在新任总经理上任后第一、二个完整会计年度,上市公司存在利用应计项目和真实活动调增利润的盈余管理行为.总经理变更当年,如果董事长也发生变更,则上市公司在变更当年利用应计项目调减利润的程度更大,在变更后第一、二个完整会计年度利用应计项目和真实活动调增利润的程度也显著更大.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并购浪潮中业绩补偿承诺日渐盛行。通过手工匹配2012年~2017年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的并购事件与业绩补偿承诺,实证检验并购中签订业绩补偿承诺是否会诱导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研究发现,签订了业绩补偿承诺的公司更倾向于提高并购后的盈余管理水平.同时,公司盈余管理行为与承诺业绩的完成情况有关.具体表现为:当业绩承诺第一年未完成时,上市公司在下一年有继续进行向上盈余管理的动机;当业绩承诺在前两年或前三年均未完成时,公司则不再提高下一年的盈余管理水平.此外,业绩承诺第1年或业绩承诺第2年发生“精准达标”的公司仍然会在下一年提高盈余管理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借壳上市的公司、并购后1年内进行了股权质押的上市公司和发生关联并购的上市公司在使用业绩补偿承诺后更倾向于提高盈余管理.当业绩承诺到期后,上市公司发生“业绩变脸”的风险大大增加.将并购业绩补偿承诺作为盈余管理的新动因,丰富了业绩补偿承诺诱发机会主义行为的研究,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1.
供应链的价值分配研究——基于中间产品定价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义飞  李仕明 《管理学报》2004,1(3):260-263
通过建立价格决策的静动态博弈模型,简化各企业的成本函数和市场需求函数等假设条件,对独立企业、且不存在统一"权威"的供应链的中间产品的价格确定问题进行研究.讨论了不同企业分别拥有中间产品价格和产量决定权,即不同的博弈权力的分配,如何影响供应链中各企业的利润分配,从而得出了谁具有价格决定权,谁将获得更大的利润,企业独立的定价权力使得供应链整体利润不能达到最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本文简要阐述了突变现象的研究,探讨了突变的形式和突变点寻找所涉及的问题。通过对影响企业组织规模因素的讨论,给出了非线性企业组织规模的一般函数。探讨了非线性单主元企业组织规模函数的近似问题。结合例子,应用突变理论,就其折叠型、尖点型的突变判定进行了研究,并就突变点寻找的方法作了小结。  相似文献   

13.
李让辉  胡斌 《管理学报》2005,2(Z1):35-38
定性模拟是以非数字化的手段处理信息输入、建模行为分析和结果输出等模拟环节,通过定性建模推导系统的定性行为描述.为了使定性模拟技术在管理领域得到广泛推广,针对公司经营者的激励问题,根据定性模拟理论,在一般激励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定性关系条件下的经营者激励过程的综合模型,并运用QSIM算法来模拟经营者激励过程的综合模型.  相似文献   

14.
一类企业组织竞争中的复杂性表现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企业组织在周期态的表现,提出复杂性表现评价概念.通过一个双寡头产量竞争演化模型的分析,用数值仿真展示了决策参数的大小和初始条件的不同取值对博弈收敛到Nash 均衡快慢的影响.以累计利润为主要评价指标,采用取值方法对该模型的在周期态、混沌态的表现进行评价.研究发现:参与者的最优战略组合位于 Nash 均衡点的稳定域内;累计利润对在 Nash 均衡产量的某邻域内的初始产量、对在 Nash 均衡稳定域的较大范围内的决策参数的取值是不敏感的;决策参数对初始产量收敛速度的影响及博弈论中的囚徒困境问题是形成3维仿真图中坐标轴两侧不平坦区域的主要机制;Nash 均衡产量的实际稳定区域可能比一般意义上的稳定区域要小。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运用EBO模型计算了不同企业不同年份终端隐含价值的基础上,对影响终端隐含价值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发现企业预测期盈利能力、行业市场占有率、负债/资产比率、固定成本结构对终端隐含价值有显著正的影响,证明了代理理论适合我国国情,企业负债有利于企业盈利的长期可持续性;而企业规模、投资规模对终端隐含价值有显著负的影响,说明我国上市公司资金的使用效率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6.
管理科学部2008年度基金项目绩效评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振  刘作仪 《管理学报》2009,6(2):165-169
200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对277个资助项目进行了绩效评估.评估结果显示,管理科学部资助项目完成质量持续提高,青年科研工作者在科学基金项目研究中发挥的作用日益明显.另外,在对不同类型项目、不同学科项目和不同依托单位项目的评估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其中的不足,结合管理科学部近年来项目受理与资助中的新变化,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7.
关于我国企业竞争活动反应特性的相关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竞争活动特性的实证分析论证了竞争反应数量及竞争反应迟延与各竞争特性、企业性质以及部分行业之间的关系。结论认为:一项竞争活动影响竞争者的数量以及该活动对于竞争者的战略重要性与竞争反应数量和速度呈正相关关系;战略活动和高竞争执行条件与竞争反应数量和速度呈负相关关系,相反,战术活动和低竞争执行条件却与竞争反应数量和速度呈正相关关系;国有企业对于竞争活动的反应无论从速度和数量上都低于私有企业。  相似文献   

18.
井润田  左齐 《中国管理科学》2002,10(Z1):383-386
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是各类组织提高其管理效能的重要途径.本文首先论述了国内外人力资源信息化的主要应用领域和具体功能;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国内人力资源信息化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论文在最后提出了若干发展的策略与建议,这些对人力资源信息化工作的成功实施有重要的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9.
Previous research (i.e., Wilder, Rost, &; McMahon, 2007 Wilder, D. A., Rost, K. and McMahon, M. 2007. The accuracy of managerial prediction of employee preference: A brief report.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Management, 27(2): 114. [Taylor &; Francis Online], [Web of Science ®] [Google Scholar]) has suggested that managers perform poorly when predicting items and activities which their employees state that they might like to earn as part of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programs. The purpose of the current study was to replicate the earlier study conducted by Wilder et al. (2007 Wilder, D. A., Rost, K. and McMahon, M. 2007. The accuracy of managerial prediction of employee preference: A brief report.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Management, 27(2): 114. [Taylor &; Francis Online], [Web of Science ®] [Google Scholar]) with a larger and more diverse sample of managers and employees. One hundred employees and 15 managers were asked to rank order a list of items/activities they thought their employees would most prefer to be incorporated into a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plan. Next, employee preference for these same items was directly assessed using an employee reinforcer survey. Kendall rank-order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were used to compare the results of the managerial rank with the employee reinforcer survey. Correlations ranged from ?.6 to 1, with a mean of .25.  相似文献   

20.
由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广西领导科学研究会、领导科学杂志社、上海领导科学研究会、领导广角杂志社联合发起的领导科学基本概念理论研讨会,于2003年10月14~16日在广西南宁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领导科学界的3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会议。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原书记马绍孟,广西领导科学研究会名誉会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原副主席奉恒高出席了这次研讨会并作了重要发言。领导科学作为一门学科,从20世纪80年代初兴起,发展到今天,已经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是,对这个学科的一些基本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