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是党的十六大后江苏省委对全省在21世纪头20年发展的总定位,争当江苏“两个率先”先行军则是苏州自觉担当的光荣重任。总结苏州四年来的“两个率先”的成功实践,一个十分重要的经验,就是在率先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苏州高度重视并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的能力建设,使广大基层党组织成为带领人民竞相“创业、创新、创优”的坚强堡垒和政治核心,不仅强有力地保证了“第一个率先”的顺利实现和强有力地推进了“两个率先”重任的顺利转换,而且还强有力地引领了苏州“第二个率先”,取得了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2.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拉开了帷幕。1978年以来,苏州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特别是在“两个率先”的实践中,一路凯歌高奏、捷报频传,取得了丰硕的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这些成就的取得,固然有多方面的因素,但是其中最主要的是基层党组织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可以说没有苏州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创新和发展,没有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充分发挥,就没有苏州今天的一切。  相似文献   

3.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这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首要任务,也是苏州“两个率先”的实践要求。我们不仅要充分认识苏州在“两个率先”进程中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紧迫性,而且还要认真分析当前面临的新情况和新任务,积极探索苏州在“两个率先”进程中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路径措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成为苏州推进“两个率先”实践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4.
苏州市第十次党代会指出,要努力把苏州建成在国内外具有较强竞争力和较大影响力的文化教育名市,并要求,积极培育文化市场主体,发展壮大文化产业。国际和国内的经验与实践都证明,文化综合实力是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文化产业的发育程度和发展状况又是文化综合竞争力的显著标志,也是决定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和发展特色的重要因素。没有文化产业的长足发展,就不可能有文化事业的长期繁荣;没有文化产业的长足发展,也不可能把苏州真正建成文化教育名市。尽管人们对文化产业的内涵和外延赋予多种解读,但普遍认为,文化具有产业的属性,具有产业属性的文化有可能做大乃至做强,成为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支柱产业。对于苏州来说,文化产业发展具有极大的潜力和空间,做大做强文化产业,走出一条具有“苏州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路子,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我们认为,要打造文化产业的“苏州特色”,关键是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30年来,苏州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在全国名列前茅,但是在资源、能源和环境方面的瓶颈性制约也越来越突出、越来越紧迫。苏州未来的发展,必须走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本文围绕苏州建设“低碳城市”目标提出相应的法律举措。  相似文献   

6.
一般说来,三维体系的立体化冲破了二维平面的局限,带来的是不同属性类型子系统的细分化,从而使三维体系形成了更加系统、全面、细腻、准确的属性。因此,将“三区三城”纳入“经济一社会一自然”三维复合体系,通过分析提出,苏州如何在后危机时代应对新的变化、新的挑战、新的调整;如何实现“三区三城”建设目标;作为全国率先发展的排头兵,如何闯出一条“科学发展苏州化”的新路。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各种所有制经济实体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如千帆竞发,各显神通,奋力拓展,气势如虹,其中民营企业发展势头迅猛,在全市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赢得了“半壁江山”之誉。当前经济形势十分严峻,金融风暴席卷全球,欧关等发达国家经济陷入衰退,对我国经济带来了巨大影响。在此大背景下,苏州民营经济必然受到负面影响。经济环境的恶化,使得民企的“瓶颈”障碍一下子凸显出来,对生存和发展带来严重威胁。因此,研究、探索金融风暴对民营经济的冲击和民企“瓶颈”凸显的克服办法以及加快转轨变型步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迫课题。  相似文献   

8.
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历史与现实的融和,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是衡量城市发展的标尺,更是城市文化底蕴的具体反映和广大市民精神的生动写照。2006年12月11日,我市确定“崇文、融和、创新、致远”为苏州的城市精神,这八个字准确而又凝炼地勾勒出了苏州深厚的历史积淀、独特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城市特色,它成为了苏州人文精神的坐标。目前,全市上下正在认真学习和宣传苏州的城市精神,本刊组织我校教师撰写了一组稿件,拟就苏州的城市精神予以解读,以达到学习和宣传的目的,进一步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共同致力于我市的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苏州历来以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著称于全国。在率先发展方面,苏州在2006年就实现了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江苏省委、省政府制定的高水平小康社会4大类、18项、25个指标全部达标或超额完成。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方面,苏州每个时期都能比较正确判断形势,抓住机遇,发挥优势,抓住重点,形成特色,及时转变发展方式,曾创造出“双季稻、三熟制”,“乡镇企业苏南模式”,“外向型经济”等发展模式,做到了城乡协调发展。苏南跃出六只虎,个个都是百强县的前十强。做到了发展新区与保护古城相协调,  相似文献   

10.
“两个率先”即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是2003年全国“两会”期间胡锦涛、江泽民对江苏的殷切希望。苏州在争当全省“两个率先”先行军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党的基层组织的作用,确保了在去年底率先完成了江苏省全面建设小康的四大类18项25个指标。“十一五”期间,是苏州巩固全面小康建设成果,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面对经济成分多元化和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的新形势,必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2005年底。苏州全面达到了江苏省小康社会指标,在全省首批六个全面小康达标的县级市中,苏州的昆山、张家港、常熟、吴江、太仓占得五席。这标志着苏州在整体推进“第一个率先”中走在全省的前列。苏州的发展成就令人瞩目,苏州的发展经验给人启迪,苏州的发展前景催人奋进。下一步,苏州如何在巩固小康成果、提升小康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弘扬“三大法宝”、拓展“苏州之路”,促进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向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迈进,继续争当全省“两个率先”的先行军,现实地摆在我们的面前。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全国科技大会召开以后,苏州市委、市政府站在巩固小康社会建设成果、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高度,及时召开了全市科技创新大会,并作出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决定。落实市委、市政府的这一重大战略部署,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实现苏州经济社会既快又好发展,关键是要坚持从苏州的实际出发,努力走出一条遵循科技规律、符合时代要求、具有苏州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为此,有必要进一步注意和把握以下四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给苏州带来了新的生机,但是古城人口膨胀与交通不便成了制约苏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上世纪90年代初,苏州市委、市政府确定了“古城居中,东园西区”的城市开发目标,并于本世纪初将原苏州下辖的吴县撤县建区,设置了吴中区与相城区。之后,又几经修订苏州城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商业街区发展规划。这样既完整地维持了苏州古城的规划布局,又为苏州城市开发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一个保持完好的古城与一片欣欣向荣的现代苏州城区,相辉交映,相得益彰地得以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领导广角》2001,(2):24-24
苏州人成功的招商引资告诉我们,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是吸引外商的基础。同时,他们的实践也证明,巧妙的招商“招数”,对于引进外资的成败,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苏州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战略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州位于中国经济最活跃的长江三角洲地带,在吸收和利用外资方面一直是全国领先的城市。很多学者专家都将其定义为“苏州模式”。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招商引资更是取得了迅猛的发展。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利用促进了GDP的增长,也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苏州之路成就辉煌。然而,诚如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到江苏代表团讨论时所言,江苏的发展,苏州的发展,都是在困难的时候怎么来动脑筋、想办法、破难题,这叫创新。是的,苏州之路正是一条不断迎难而上、化危为机的道路。本文撷取过去20年来苏州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三次成功战胜困难的典型案件加以剖析,总结其基本经验,为我们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审时度势,把握时机,调整政策和策略,寻找新的发展方向和空间,  相似文献   

17.
“和合”无疑是中华文化精神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可是,作为其人格化身,“和合二圣”寒山和拾得只是在苏州的寒山寺内被供奉,而在其他地方却没有。更深层次的内在原因是与其他的许多区域文化相比,苏州文化中所蕴涵的“和合”精神似乎表现得更为集中、更为强烈。对于这一点,恐怕更值得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温洲人民发扬“自主改革、自担风险、自求发展、自强不息”的精神,率先进行市场取向的改革,运用市场经济的运作方式发展经济,创造了市场经济“先行一步”的优势,走出了一条具有温州特色的经济发展路子。  相似文献   

19.
李焱鑫  黄猛高 《决策》2009,(7):44-45
改革开放30年,工厂林立的开发区成就了“佛山制造”的地位。而就在珠三角迎来新一轮快速发展之际,佛山却作出了一个看似有悖常理的决定,率先建立“不开发区”,佛山正在改变什么?  相似文献   

20.
当前,苏州正处在经济发展的重大拐点、经济转型的关键阶段,着眼生态宜居,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最少的能源消耗、最小的资源和环境代价,实现苏州城市建设的“帕累托最优”,建设低碳苏州是其最佳选择。尽管在低碳城市建设上起步较早,但由于低碳产业经济总量比重较低、低碳消费氛围尚未形成、低碳技术水平较低,苏州在低碳城市建设道路上仍然任重道远。建设低碳苏州必须弘扬全社会低碳文化意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鼓励低碳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