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型企业对知识型团队与知识型员工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知识型员工的知识获取与知识分享等知识活动行为越来越受到组织研究者的关注。本文综合运用目标取向理论与团队反思理论,将知识团队反思纳入到知识员工目标取向对知识活动行为影响的研究中,并推导出一个跨层次交互作用模型。通过对116个知识团队(含601个知识员工)样本的调查分析,得出实证研究结果 :知识员工学习取向对知识获取行为与知识分享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且团队反思可以显著调节(增强)学习取向对知识分享行为的影响作用;证明取向对知识获取行为的影响效应不显著,但对知识分享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而团队反思可以显著调节(增强)证明取向对知识获取行为与知识分享行为的影响作用;回避取向对知识获取行为与知识分享行为均具有显著的负向效应,且团队反思可以显著调节(削弱)回避取向对知识获取行为与知识分享行为的影响作用。最后讨论了研究的管理启示、研究局限及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2.
基于期望理论和公平理论视角,从团队层面对绩效薪酬与团队成员探索性创新行为(简称探索行为)和利用性创新行为(简称利用行为)的关系进行跨层次研究,检验团队薪酬水平的调节效应.采用上下级问卷匹配的方式搜集调查数据,运用HLM 6.0对来自51名团队主管和329名团队成员的匹配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绩效薪酬与探索行为之间为倒U形关系,与利用行为之间为正相关关系.薪酬水平调节绩效薪酬与探索行为的关系,在高薪酬水平情境下,高强度绩效薪酬对探索行为的负向效应更弱;在低薪酬水平情境下,高强度绩效薪酬对探索行为的负向效应更强.薪酬水平正向调节绩效薪酬与利用行为之间的关系,团队薪酬水平越高,绩效薪酬与利用行为之间的正向关系越强.为绩效薪酬有效性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研究结论对指导企业优化团队薪酬决策及改进创新管理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因素一直是学术界关注和探讨的热点.本研究基于团队心理安全感和工作单位结构两个视角,提出了一个整合模型.运用分层线性模型,利用75个工作团队共334份团队成员问卷检验了整合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学习型风格、创造型风格对创新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效果,但计划型风格对创新行为的影响不显著;(2)团队心理安全感不仅对创新行为有直接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且在学习型风格、创造型风格与创新行为的关系中有正向的调节效应,但团队心理安全感不显著调节计划型风格同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3)工作单位结构调节了学习型风格、创造型风格与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而对于计划型风格与创新行为关系的调节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以知识面和紧密度为中介变量,以团队认同为调节变量,实证考察了成员异质性对团队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成员异质性对团队创新绩效影响的直接效应不显著,主要通过知识面和紧密度2个中介变量起作用;成员异质性增加了团队的知识面,降低了团队的紧密度,而知识面与团队创新绩效正相关,紧密度正向调节了知识面与团队绩效的正相关关系;团队认同正向调节了成员异质性与团队知识面的正相关关系,负向调节了成员异质性与团队紧密度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以来自38家企业、79个团队的主管与下属配对的428套样本,基于社会共享认知和信息决策视角,构建一个有中介的调节模型,探讨团队成员学习目标导向离散化影响团队创造力的中介机制及其边界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团队成员学习目标导向离散化抑制团队创造力,团队学习行为在团队成员学习目标导向离散化与团队创造力之间发挥中介作用;共享团队愿景显著减缓团队成员学习目标导向离散化对团队学习行为的负向作用;团队成员学习目标导向离散化通过团队学习行为对团队创造力产生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6.
团队成员目标取向与建言行为的关系:一个跨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以国内某大型企业集团27个营销团队共201名团队成员为研究对象,采用多水平研究方法,通过构建多层数据模型(HLM),以自我激励和个体-情景互动理论为框架对团队成员个体目标导向、团队氛围和员工建言行为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目标导向不同的个体,其建言行为也有差异,相对于发展导向,表现导向的个体更多地卷入建言行为.团队心理安全感不仅对员工建言行为有直接显著影响,而且在个体目标导向(表现导向)与建言行为的关系中有正向的跨层调节效应:团队心理安全感越高,表现导向的个体越倾向于建言行为,团队心理安全感越低,表现导向与建言行为的关系越不明显.团队氛围对于其他目标导向与建言行为关系的跨层调节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采用实验的研究方法,以制造业新产品开发小组成员为研究对象,模拟FFE阶段的情境,分析不同类别的团队异质性对个人创造力的影响,以及开放性人格对其关系的调节效应和沟通意愿对其关系的中介效应。研究表明,部门异质性、认知模式异质性和性别异质性对个人创造力均具有正向影响。其中,部门异质性与个人创造力的影响是受到开放性人格调节的。此外,性别异质性通过影响团队间的沟通意愿,进而正面影响个人创造力。  相似文献   

8.
陈璐  高昂  杨百寅  井润田 《管理学报》2013,10(6):831-838
基于对57个高科技企业高层管理团队中的配对数据分析,对家长式领导行为、心理授权、权力距离和集体主义价值观影响高层管理团队成员创造力的方式进行探究。研究发现,CEO的家长式领导行为对团队成员创造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团队成员的心理授权在其中起完全中介作用。此外,家长式领导对不同价值取向的团队成员的心理授权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即团队成员的权力距离取向越高,或者集体主义取向越高,威权领导对其心理授权的负向影响越弱;团队成员的集体主义取向越高,仁慈领导对其心理授权的正向影响越弱。  相似文献   

9.
领导影响团队成员学习能力二维多层次模型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提出团队领导可以通过提高自身学习能力和与团队成员发展良好关系这两个维度来积极影响团队成员的个人学习能力的理论模型,随后我们以国内某大型企业集团所属21家工厂的130个团队领导和941名团队成员为样本,应用多层线性模型(HLM)对理论模型进行验证.研究发现领导学习能力和领导成员关系分别从能力和关系维度对成员学习能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并且上述两组关系分别受到领导成员间建设性争论和团队心理安全的正向调节.此外,当团队成员学习能力被向上聚合到团队层次后与团队绩效显著正相关.最后,我们对本研究的贡献、不足以及未来的改进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一、创新型学术组织的基本特征 影响创新行为的因素可分为团队、组织结构、制度环境和社会环境等不同层次,每一层次对创新思想的发现、发展和实现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与个体紧密相联的团队对其创新思想的实现更具有直接的影响.而团队的创新能力除团队成员个人自身的创新能力外,主要是通过团队成员相互作用来形成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创业导向与创新绩效:高管团队特征和市场动态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业导向对创新绩效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影响,但创业导向与创新绩效的关系还可能受高管团队特征和市场动态性的影响。根据基于注意力的观点,对创业导向、创新绩效、高管团队的异质性、高管团队的共同愿景和市场动态性的关系进行研究,探讨高管团队的异质性和共同愿景对创业导向与创新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并进一步研究这种调节作用是否受市场动态性的影响。利用在广东、江苏、山东、陕西和河南5地收集的264份调查问卷,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和调节效应的检验方法对研究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创业导向对创新绩效有正向促进作用,高管团队的异质性有助于加强创业导向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在稳定的市场环境下,高管团队的异质性对创业导向与创新绩效关系的调节效应更强;在不考虑环境动态性和环境动态性较低的情况下,高管团队的共同愿景对创业导向与创新绩效关系的调节效应不显著,但在动态性较高的市场环境下,可以显著地正向调节创业导向与创新绩效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R&D员工领导创新期望、内部动机与创新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组织行为研究领域推动员工创造、创新的组织行为研究是一个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跨地区企业研发员工的问卷调查研究对领导创新期望、员工内部工作动机及其创新行为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探讨。研究发现,在我国背景下,直属领导对下属员工的创新期望、员工之间横向交换对研发员工创新的行为都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其中员工内在工作动机在领导创新期望、员工横向交换对员工创新行为的作用路径关系中起到中介效应。本研究的调查结论不仅有助于加深我们对组织内员工创新行为推动和作用机制的深入了解,同时也会对我国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推动员工创新的管理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In a field study of 211 employees of a midsized German high-tech company, useful feedback from coworkers was examined as a moderator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ge and supervisor ratings of radical innovative work behavior. When employees perceived higher levels of useful feedback from their coworker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ge and radical innovative work behavior followed an inverted U-shape. This inverted U-shaped relationship was decreasingly manifested as the level of perceived useful feedback from coworkers dropped. Given demographic change and the aging of the workforce of many organizations, this finding broadens the still fragmentary knowledge of the conditions under which aging is likely to have more or less positive effects on innovative work behavior. The authors discuss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implications of these results on both the individual and the team level of analysis.  相似文献   

14.
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企业创新持续吸引了政府、学者与媒体的关注.尽管研究表明创新会提升企业长期业绩,然而,在基金绩效评估中,针对基金经理对创新企业的偏好及其经济后果的研究依然较少.本文利用我国开放式基金的投资组合数据,考察基金偏好投资于创新型公司是否能提升基金业绩,并进一步基于基金特征与基金经理交易能力,深入探讨前述发现的横截面差异.研究发现:偏好投资于创新型公司的基金在长期能够创造更高的超额收益;基金的行业偏好、团队基金经理以及投资组合集中程度对基金投资于创新型公司存在正面影响.本文的结论对于投资者、基金公司以及监管部门在投资实践中如何评估创新型公司的影响提供了明确的政策借鉴.  相似文献   

15.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促使分工愈发精细,对个人与组织间的技术隔离也愈加明显,亟待创业者个体及组织开展跨层次的交互学习以构建组织创新优势。基于此,本文援引学习理论与意义构建视角,从"行动"与"解释"出发,采用纵向单案例研究方法,基于"个体-组织"整合性分析框架,探究了不同创业阶段内跨层次行动主体间的学习互动模型,揭示了其对企业创新的影响路径。研究发现:创业者个体学习与组织学习间的互动,表现为渐变初期个体利用式学习经"自上而下"团队互动主导形成组织单环式行动;而在调整转变期,个体学习与组织学习发生交互影响,包含个体探索式学习经"横向协同式"团队互动主导形成组织双环式行动,以及组织双环式行动转换为单环式之后,经由持续反思与质询,刺激形成创业者个体利用式学习;最后,在发展突变期,个体利用式学习经"制度化统筹式"团队交互合作促成组织单环式行动,同时个体探索式学习经"跨越层次自主式"团队交互激活组织双环式学习。此外,在不同创业阶段,3种互动逻辑与意义构建框架下的创新决定机制呈现出以个体创意激发与扩散、信息整合与匹配以及平衡矛盾与冲突3种不同的影响路径展开的态势。本研究为创业学习理论和创业实践过程贡献了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基于社会认知和战略选择等理论知识,探讨创业团队先前经验构成特征与进入战略创新性的逻辑关系,并探索技术独享性和环境宽松性对团队决策的影响。基于随机抽样的问卷调研方法,利用150份新技术企业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新技术企业初始战略来源于创业团队基于先前经验而达成的集体认知决策,技术导向型团队倾向于通过产品或服务的创新进入市场,而市场导向型的团队则会竭力从交易结构的创新入手,兼顾技术和市场导向的团队,虽然拥有多元化的认知模式,却没能迸发出应有的创造力。技术独享性在创业团队经验构成与进入战略创新性之间发挥正向调节作用,但没有改变团队成员固有认知模式;环境宽松性改变了创业团队在选择市场进入战略时的关注点,当环境较为宽松时,技术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的创业团队都呈现出对产品或服务创新的忽视,而加大了在交易结构上谋求创新的力度。  相似文献   

17.
By embracing a perspective grounded in the 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mechanisms through which team climate affects individual improvisation. By relying on data from 134 individuals belonging to 25 artistic collectives, our paper shows that team innovative climate impacts individual improvisation by triggering individual proactive attitude and risk aversion attitude. Because our research spans across different levels of analysis, we developed a multilevel model for analyzing our hypotheses. Our study complements the results of previous research by asserting that improvisation is not an inherently individual phenomenon; rather, improvisation is also affected b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eam in which individuals are embedded.  相似文献   

18.
While numerous models examine the linkages between improvisation and innovation, the factors that moderate this relationship at the team level are unknown. Consequently, this study builds on principles and insights from the jazz jam session framework used by jazz musicians and regression analysis to examine the nature of the improvisation process and consider how it affects innovation. By using unbalanced panel data on 2,749 teams containing between two and eight employees in the United Kingdom during 2002–2016,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the success of the improvisation process relies on both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s conducive to innovation. Subsequently, the conclusions drawn may help entrepreneurs and team managers think differently about the role improvisation plays in the innovation activity. As a result, important practical implications are drawn for team managers and entrepreneurs intending to cultivate a willingness to improvise in teams and nurture collaborative relationships with external partners for innovation.  相似文献   

19.
作为组织中影响员工创新的重要人际关系,层级性上下级关系目前存在着基于西方文化的LMX (领导-成员交换)与基于中国文化的SSG (上司-下属关系)两种界定。为探求不同上下级关系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是否有所不同,本研究从制度逻辑视角出发,基于社会交换理论和制度逻辑二维分析框架,构建了上下级关系透过心理授权作用于员工创新行为的路径,剖析了SSG和LMX对创新行为的差异化影响机制。来自72个团队的252名成员为样本的实证分析表明,SSG和LMX均能正向影响员工创新行为,心理授权在这种影响中均发挥着中介作用;尤为重要的是,相较于基于工作逻辑的LMX,基于家族逻辑的SSG对中国情境下的员工创新行为有更强的解释力度,这种差异是通过两者的不同交换逻辑对心理授权的不同影响而产生的。本研究为解构中国情境下的创新行为和上下级互动及其关系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角,丰富了本土化的创新管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