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事举证时限制度是民事诉讼证据制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对民事举证时限制度做了概述,并介绍了我国的民事举证时限制度,同时考察了国外的规定,提出了对我国举证时限制度完善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民事执行救济制度是一项重要的制度,是评论一个国家执行立法的重要指标,世界各国都在不断对其进行完善。我国的民事执行救济制度尚不完善,在执行的过程中也出现许多问题,本文主要阐述了民事执行救济的基本理论,分析了我国民事执行救济制度的现状,并且针对问题提出了完善民事执行救济制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要了解和掌握民事诉 讼法的一些基本原则如当事人诉讼权 利平等原则、辩论原则、处分原则、法 院调解原则等和一些基本制度如合议 制度、陪审制度、回避制度、公开审判 制度等,特别是要重点掌握民事诉讼 的管辖问题、当事人问题以及从一审 到再审的基本诉讼程序问题等。  相似文献   

4.
民事主体制度是民法的核心,而民事主体的建构又是民事主体制度的核心,因此对其进行探讨有很大的必要性。本文拟通过对人格历史变迁的梳理,分析人格的本质和内涵,并以此来考察我国民事主体制度的不足之处,从而提出合理的民事主体建构方案。  相似文献   

5.
代倩  文娟 《决策与信息》2011,(12):32-33
立案登记制度于2006年在“民事诉讼法修订专家建议稿”中出现,该意见稿建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立案制度应采用立案登记制度。新民事诉讼法颁布后,很明显,我国立案审查制度没有被立案登记制度替换,但是,对于我国是否适合实行立案登记制度的研究从未停止过。因此,本文也对这个具有争议和现实意义的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我国死刑案件适用民事赔偿的必要性可从现实价值、实践操作层面和诉讼经济角度考量;其可行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与我国当前死刑政策目的相一致、与我国目前司法环境现状相适应、与我国死刑量刑体系相适应;对民事赔偿在死刑案件中适用的前瞻性构想有:完善死刑案件附带民事调解制度;建立被害人民事赔偿先行起诉权制度,明确死刑案件民事赔偿的具体适用规则。  相似文献   

7.
随着2012年修订后的《民事诉讼法》中增设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后,涉及“污染环境和侵害消费者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民事违法行为日益得到关注。但是,由于我国法律规范较晚、理论研究尚未形成完整体系,民事公益诉讼的时效性尚未完全发挥。本文拟通过对民事公益诉讼的理论依据、现有诉讼模式进行评析并对民事公益诉讼模式适用提出一点设想。  相似文献   

8.
对侵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违法行为,由谁提起司法救济程序,各国有不同的做法,检察机关作为“法律守护人”和公共利益代表,被授权提起民事公益诉讼成为发展趋势之一。考察公诉权的本质特征并结合我国法治发展现状,赋予我国检察机关民事公诉权具有正当和现实必要性,对民事公诉的探索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的重要方面,对检察机关民事公诉的探索是完善付义检察制度的重要方面,对检察机关民事公诉权的制度创新必须遵循克制和谦抑的原则,当前应通过立法明确检察机关民事公诉权行使的范围和条件,以保障其科学行驶  相似文献   

9.
我国宪法和三大诉讼法确立了"公开审判"的基本原则.但是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由于某种程度的制度缺失或不当限制,该原则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了让该原则在实践中得到更好的应用,应当在我国司法实践现状下对其进行深层次的把握.  相似文献   

10.
民事答辩制度是相对于起诉制度而言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制度,该制度的运用直接关系到民事诉讼“两造对抗”的实现程度。文我国现有的制度,分析建立我国民事强制答辩制度的价值及其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民事执行救济制度是民事诉讼法律中的一项重要制度,但我国现行的民事执行救济制度还存在不少缺陷。为了完善执行救济制度,赋予其应有的功能和作用,我们应在分析、借鉴国内外相关法律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完善异议之诉、分立审执机构等制度,从实体和程序两方面对现行民事执行救济制度进行改革与修正。  相似文献   

12.
当前,在我国法治建设不断得到完善的大背景下,通过公益诉讼的途径来解决公共利益的保护问题成为一种有效的途径。2012年8月底最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第一次增添有关民事公益诉讼制度条款,并于2013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本文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对我国民事公益诉讼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制度构建等方面进行了简要分析,阐述了我民事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3.
正民事保护令制度是保护家庭暴力受害人最有效、最直接的法律救济手段。虽然我国以"人身安全保护裁定"的形式在家庭暴力防治工作上做了一项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新修改的《民事诉讼法》也增加了"行为保全"的内容,但"人身安全保护裁定"并不等同于民事保护令制度,民事保护令制度在我国并没有得到法律的正式确立。鉴于我国目前家庭暴力防治法律规范过于零散、原则、可操作性不强的现状,已然在家庭暴力防治工作上显得有心无力,逐步引入民事保护令  相似文献   

14.
现行法律体系中民事实体法规定了精神赔偿,而《刑事诉讼法》又否定了精神赔偿.司法实践中存在民事实体法与刑事程序法的矛盾,不利于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损害司法公正,也有违立法的初衷.因此,本文从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现状出发,分析立法规定,合理借鉴英美法和大陆法两大法系相关法律,提出构建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意见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的司法进行了改革以及民事诉讼法进行了修改之后,被监禁人员的民事诉讼权利将会得到更合理的保护。可以说民事诉讼法已经从其立法目的、指导思想以及具体制度等三个方面来保证对被监禁人员权利的保护。本文从立法目的、指导思想以及具体制度等方面来对民事诉讼法下的被监禁人员权利保护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民事调解制度是解决民事纠纷的机制之一,同时调解制度也是民事诉讼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它贯穿于整个民事诉讼法活动。民事诉讼调解制度被视为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的一种方式,在我国很多民事纠纷案件以调解的方式结案,它不仅仅能够快速地解决纠纷,提高司法效率,而且对当事人双方之后的关系损害度是最小的,有利于社会稳定,在司法实践中发挥着非常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法治进程的迈进,人们的观念不断地改变,调解制度在实践中逐渐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和稀泥”、“以劝压调”、“以判压调”、以拖压调”、“以诱压调”等等。本文试对调解制度中存在的弊端进行叙述,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导致在民事诉讼领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不同于传统证据的证据,这类证据往往需要专门的人员运用专门的科学技术手段来加以解读。我国的科技证据制度,尤其是民事诉讼方面,相关制度不完善,尚没有单独的科技证据立法,其中民蓼科技证据的取证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概括论述了民事科技证据取证概念,并结合我国民事科技证据取证的现状,针对我国的科技证据取证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以期促进科技证据取证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的增强,民事诉讼在三大诉讼中的受理数量持续增加.民事诉讼的证据问题受到了法学界和司法实践部门的重视,但是证据该如何提交,什么时间提交,如何认定一直是法学界研究的课题.2001年12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该规定于2002年4月1日施行,但是该规定毕竟只是最高的司法解释,与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不衔接并且有矛盾之处.虽然该规定在我国首次确立了举证期限制度,目的是实现证据由随时提出主义向适时提出主义转变,但是制度的滞后性和不完善性,影响了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工作的顺利进行.导致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中产生了很多问题.从司法实践的角度看,解决民事审判过程中一些深层次的问题,理顺法院与当事人之间的关系,保障民事审判工作的顺利进行,就必须将“举证责任期限”问题进行立法和细化. 举证期限制度本意是为提高诉讼效率、促使当事人尽快的提交证据、保证司法程序的公正.但是由于当事人缺乏基础的法律知识,和相关的配套制度不完善,导致举证期限在民事审判工作中无法发挥其作用.本文引入律师强制代理制度、和法律援助体系对举证期限制度的发展提供有利的保障.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在制度层面存在许多抑制上市公司持续健康发展的因素,诸如并购法律基础欠完善、并购信息披露待强化、产权管理体系需改进、民事赔偿制度必须建立与完善等。本文着重从制度层面予以博弈并提出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司法改革的深入,对我国民事施诊审前程序进行重新探讨已进入紧迫性阶段。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作为整个民事诉讼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庭审以及当事人的实体、程序权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众多专家和学者也都提出了自己见仁见智的观点。笔者通过研究我国和外国的一些制度,提出了“预审制+被告的强制答辩+证据的灵活开示”相结合的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