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递延所得税资产与递延所得税负债是新《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中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的产生均来源于暂时性差异。前者产生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后者产生于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理解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掌握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和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是关键。  相似文献   

2.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内容 新会计准则规定,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通过三年的过渡期,我国企业将全部采用资产债务法核算企业所得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强调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所存在的差异,对两者之间的差额分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相似文献   

3.
浅析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的确认与计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在所得税计算上运用了资产负债观,提出根据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的暂时性差异,计量当期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本文旨在讨论有关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和计量问题。  相似文献   

4.
新颁布的所得税会计准则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明确了暂时性差异概念,介绍了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计量及报告。这表明我国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将发生重大变化,即转为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例解的方式,诠释所得税会计核算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中的暂时性差异及由此带来的资产和负债账面价值、计税基础以及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计量和记录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6.
2006年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有关所得税核算要求企业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其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关键问题是确定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确定了,其暂时性差异也就确定了,相应地,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计量也就迎刃而解了.本文针对资产、负债计税基础的确定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行与国际会计趋同的递延所得税核算法抽象难懂,现实中缺乏简便明了的核算过程解析,企业财务人员深感所得税准则在企业财务核算中实施困难。本文在分析递延所得税现有核算方法不足的基础上,提出核算步骤清晰,可追溯性强的“ABC法”,并给出具体应用实例,为企业财务人员相关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现行所得税会计准则在目的表述、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值规定、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设置3个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剖析了各问题存在的原因,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全面表述准则的目的,取消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值转回的规定,设置递延所得税资产二级科目等建议,以期进一步完善我国现行所得税会计准则。  相似文献   

9.
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规定,企业所得税核算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而企业除日常的交易或事项会涉及递延所得税核算外。还存在一些如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企业合并、所得税税率变动以及纳税亏损和税款抵免等特殊的交易或事项产生递延所得税的影响,本文通过对特殊交易或事项涉及的递延所得税核算进行实例分析,以便加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在实践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阐述了在所得税税率发生变化的情况下,递延法与债务法对暂时性差异在计算处理上的主要差异.其中递延法下的处理思路类似于存货发出计价中的"先进先出法";而债务法则更倾向于"市价法",从而使得资产负债表日递延税款的账面余额更符合资产或负债的涵义,因此在新的会计准则中被指定采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