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正> 商品如人。人有个性,商品也有“个性”。广告只有把商品的个性突出来,人们一看,才觉得形象逼真可信。 一、突出语言的形式美 人们接受广告的语言信息,说到底是一种审美活动,而审美总是从广告语的外在形式开始。因为形式美显得明确,具体,给人以突出印象。所以广告语首先需要突出形式上的个性美,让人直觉地获得精神愉悦,诱发美感共鸣。“快译通”语言翻释器的广告语:“快译通”;自动翻译,  相似文献   

2.
正曾几何时,"个性官员"频频出现在媒体和公众的视野中,活跃在中国政坛上。仇和、吕日周、李金华、潘岳、宋亚平……我们可以轻易列出一大串妇孺皆知的"个性官员"的名字。"个性官员"为中国政坛吹入一阵阵新风,也成为举国上下热议的话题。而如今,似  相似文献   

3.
两会落幕,官员们的表现褒贬不一,有的部长被录音笔堵到下巴时仍微笑作答,有的地方官员反问女记者:你是哪个单位的?在我们这里,官员对记者打官腔早已司空见惯。再看看西方官员,就会发现,中国官员面对媒体时,对话的技巧还很欠火候,至少跟中国作为崛起中的大国地位很不相称。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官员真正学会对话,不仅事关自身形象,也关系着国家形象,以及是否可以让本地区老百姓生活得更有尊严。  相似文献   

4.
刘俊 《决策探索》2010,(7):27-28
两会落幕,官员们的表现褒贬不一,有的部长被录音笔堵到下巴时仍微笑作答,有的地方官员反问女记者:"你是哪个单位的?"在我们这里,官员对记者打官腔早已司空见惯。再看看西方官员,就会发现,中国官员面对媒体时,对话的技巧还很欠火候,至少跟中国作为崛起中的大国地位很不相称。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官员真正"学会对话",不仅事关自身形象,也关系着国家形象,以及是否可以让本地区老百姓生活得更有尊严。  相似文献   

5.
受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各级领导干部多保持“温良恭俭让”的低调共性,遵从一言一行要得体、一笑一颦要中规中矩的要求。这使得他们竭力回避个性,追求喜怒不形于色的世故,鲜有性格鲜明的真情流露。他们敏于事而讷于言,极少有人愿意标新立异,生怕因一时的不慎而招致出风头、不成熟的指责。这种不言自明、无师自通的默契,导致形象呆板、感情麻木成为领导干部的通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政治的开放度、透明度明显提升,冰封的官场也出现了解冻的迹象,少数领导干部颇具个性的表现,形成一股强大的政治冲击波,给人耳目…  相似文献   

6.
曾经风光无限的中国改革开放的创新城市深圳,如今再次站立于时代的风口浪尖,成为引领潮流的先锋。其最新表现在一场针对庸官的“责任风暴”,痛击官场流行病,直指官场“潜规则”,令全市官员哗然,让举国公众称道。  相似文献   

7.
周建华 《经理人》2005,(3):103-103
怎样在冷漠无情、千篇一律的办公格子间展示个性? 人们在办公室穿什么服饰,办公室的布置装饰如何,采用什么语言和领导风格,都能有助于提醒他们是什么人,以及他们重视什么东西。它甚至能改变公司粗鲁的、不人性的组织文化。职场穿着大有学问人们用穿着表现“角色”。服装、发型、妆容——无一不在自我的公开展示中扮演着一部分角色。社会学家厄尔文·高夫曼(Erving Goffman)提出,穿着是人们为了将自己置身于一个社会系统中所进行努力的一部分。其他人曾经把它称作在组织中扮演何种角色的一个重要标志。如果我们穿得“恰  相似文献   

8.
徐华 《领导文萃》2009,(11):24-26
长期以来.由于形象意识的缺乏与淡漠,我们各级政府和官员在塑造自身形象方面一直处于不自觉的状态。公众一般看到的官员。或前呼后拥视察工作,或正襟危坐召开会议,显得不够亲近,也缺乏个性。而今,我们正进入一个注重形象塑造的年代。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中国的政坛上,有一部分中高级政府官员,他们或敢于直言官场陋习,或大胆整肃吏治,或勇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施政套路,取得了一般官员所没有的政绩.相对于那些四平八稳的普通官员而言,他们个性张扬,作风强势,因其鲜明的施政风格引起社会各界的聚焦,被称为"政治强人".他们非同寻常的施政风格给中国政坛吹来了一缕新风.然而,他们的施政道路并非总伴随着鲜花和掌声,争议和诟病也时刻围绕着他们.人们既希望出现更多的"政治强人"为百姓谋福祉,又担心他们恃强违法乱纪,为国家和人民带来灾难.如何激发他们的正能量为民做实事好事,又能最大限度地抑制其负效应,是我们应当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正>2015年3月16日,云南省委原副书记仇和落马,引发了舆论聚焦与热议。这位以个性著称的政坛人物,官至省委副书记高位,肩负着党和人民的重托,本应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时刻绷紧遵纪守法这根弦,如今却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组织调查,可谓既辜负了组织培养,也令"个性官员"的称谓蒙羞。真正的个性官员是应该受到鼓励和支持的。一些个性官员在自己的岗位上,勇于打破常规,维护公平正义,强力推进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  相似文献   

11.
薛侃 《领导文萃》2009,(11):20-22
何谓“官相”?它指的是由官员言谈举止所展示出来的外在形象,以及由此在社会公众心目中产生的评价印象。现实中,无论是大官,还是小吏,都难免或多或少地表现出一副“为官之相”,这种“官相”按百姓的评说又往往有良莠之别、好坏之分。  相似文献   

12.
名刊要览     
《决策》2011,(8):12-12
微博官员脸谱 在微博江湖中,有一群身份特殊的人,官员。他们因身份、职业、素养、个性的不同,在微博上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脸谱”。  相似文献   

13.
骆正林 《决策》2007,(12):54-55
今天,政府官员越来越感觉到舆论的份量,媒体眼中政府官员的表现,是群众形成官员公共形象的前提.因此,现代政府官员不能怕媒体、躲媒体、堵媒体,而应该积极地利用媒体来塑造自身良好的形象.  相似文献   

14.
曹林 《领导文萃》2014,(9):65-67
正急剧变化的时代,网络和媒体创造的流行语各领风骚没几天。有时候,一句流行语,很可能是一种现象,一个群体,一段历史。我要说的一个词是:"个性官员",它似乎已经从媒体的辞典中消失了。曾几何时,"个性官员"是媒体的宠儿,我们能列出一串长长的名单。曾经大刀阔斧砍向官场陋习的宿迁市委书记仇和,曾刮过好几场"环评风暴"、敢向政府和企业开罚单的环保部副部长  相似文献   

15.
吴玲玲 《经营管理者》2013,(24):288-288
近年来,随着"个性官员"的涌现,社会各界对其争议不断,褒贬不一。本文从辩证的角度对"个性官员"现象进行了分析,对"个性官员"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分析了其产生动因,具体阐述了"个性官员"现象的价值和局限性并提出了一些鼓励和约束"个性官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新视野     
<正>官员形象亟待风险管理分类既是官员形象塑造和优化的前提,也是客观考评和规范管理官员形象的关键。首先,依据和群众直接打交道的距离远近,官员可划分为贴近群众、面对面开展服务的基层官员和以内部决策、管理为主的官员。对于"群众身边型"官员,一方面,要把握群众预期、积极顺应民意,优化官员形象;另一方面,要努力从行动上改变群众最讨厌的官员形象,用好全面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17.
关辉  董大海 《管理学报》2008,5(4):583-590
为探求品牌形象对消费行为的影响机制,在中国背景下构建品牌形象的理论架构,将品牌形象分为3个维度:品牌表现、品牌个性和公司形象;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品牌形象与感知质量、顾客满意和品牌忠诚的影响机制模型;对该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品牌表现、品牌个性和公司形象对品牌感知质量有直接影响;品牌表现对顾客满意产生直接影响,品牌个性和公司形象对顾客满意产生间接影响;品牌表现、品牌个性对品牌忠诚有直接影响;公司形象与品牌忠诚无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正>"个性官员"是中国社会中出现的一种值得认真思索的现象。而今,有的"个性官员"已经悄然从公众视野中消失。我们有必要对"个性官员"做一个界定,否则,这个问题难以研究下去。笔者以为,今天的"个性官员",就是指有所作为、敢作敢为、性格强悍、雷厉风行、群众褒贬不一的领导干部。  相似文献   

19.
企业形象是一个综合概念,我们可以认定它是一个企业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总体印象和评价,具体可表现为产品形象、服务形象、职工形象、组织形象等几方面。CI就是针对上述几  相似文献   

20.
《领导决策信息》2008,(4):28-29
在本届政府的组成成员中,出现了一批个性鲜明的官员。他们或敢于突破传统施政思维,锐意改革创新;或敢于触犯局部既得利益,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振臂高呼;或敢于揭露所属领域中的敏感问题,直击社会时弊。他们的经典语录和施政风格,成为中国政坛一道别样的风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