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东西南北》2013,(11):10-10
2013年3月15日,雅昌艺术网推出中国最容易被造假的十大近现代国画大师,以及其仿作的聚集产出地板块。其中,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傅抱石、吴昌硕、黄宾虹、李可染、陆俨少、黄胄、李苦禅为作品最多被造假十大国画大师。  相似文献   

2.
, 《青岛画报》2013,(2):88
张爱文,字欢羲,号喜艺。1950年生于山东黄县。自幼在祖父、父亲、叔父的指导下,学习诗文、书法、绘画艺术,勤学不辍。书法初学颜、柳、史、曹、二王,楷、隶、行,后学欧、赵、董、米、苏。再后攻魏碑、狂草等诸体业已50余年。以历代大家法帖为师终于形成自家风格。绘画方面专以吴昌硕、徐悲鸿(山水)、黄宾虹、李可染等先贤大师为瞻和楷模形神交之,学以神韵  相似文献   

3.
李星 《社科纵横》2001,(3):69-70
苏轼是我国北宋中期最著名的诗人 ,也是宋诗的开创者之一。他一生共创作诗歌大约二千七百多首 ,其中《和陶诗》一百二十四首。这部分诗 ,是作者在其文学成就最高、艺术经验最丰富的时候完成的。他本人也非常重视 ,亲自把《和陶诗》编纂成集 ,并让其弟苏辙为之作序 ,“以遗后之君子”。 (《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引》)苏轼与陶渊明相去六百年。但陶诗经过这么长时期的流传 ,却被苏轼视为艺术绝诣而“尽和其诗”。这在我国文学史上堪称特殊的现象 ,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本文就苏轼《和陶诗》的成因作初步的探讨。苏轼创作《和陶诗》 ,受到北宋时代…  相似文献   

4.
叶君远 《阅江学刊》2009,(4):99-105
潘天寿先生不仅是一位画坛巨匠,而且是一位富有才情的杰出诗人,现存诗歌三百余首。这些作品反映了他的心路历程,从风格上说,受韩愈和李贺影响较大,雄放奇崛,但同时也受到杨万里影响,呈现出自然淡远的风貌。  相似文献   

5.
刘潇 《青岛画报》2014,(2):82-85
《看艺术》杂志曾评选出"中国最具影响力收藏家TOP 50",青岛藏家李力与名声赫赫的包铭山、刘益谦、马未都等人并列其中。李力入收藏圈十余载,主要以近现代书画收藏为方向,藏有康有为、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潘天寿、傅抱石、郭沫若、张大千、李可染等大师的精品力作,并以精准独到的眼光和审美意趣,成为收藏圈中"低调且权威"的大家。近日,李力接受本刊专访,与大家分享收藏之雅趣,以及他对当下艺术品市场的真知灼见。  相似文献   

6.
诗与画的关系是美术史上一个重要的论题。自宋兄以来,中国画家大都认为诗画相通,要求作画富有诗的意趣和情韵,从而也要求画家具有诗人的素养。现代著名中国画家潘天寿继承和发展了这一传统。本文对这位画家兼诗人的诗作,作了多层面的透视和剖析,试图揭示他的诗风和画格的相契之处和特色所在。  相似文献   

7.
闻一多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爱 国诗人。一九三五年,朱自清在《中国.新 文学大系·诗集》序言中说闻一多“是个 爱国诗人,而且几乎可以说是唯一的爱国诗人”抗日战争时期,朱自清在他的 《新诗杂活》中曾指出,闻一多“在抗战 之前,他差不多是唯一有意大声歌咏爱国的诗人。”一九四六年,闻一多壮烈牺牲之后,朱自清在痛悼老友时,再一次强调 《红烛》和《死水》的“特色之一,是那些爱国诗。在抗战以前,他也许是唯一的爱国新诗人”①。象朱自清先生那样稳健、持重的学者,用历史的验证,先后几次以“爱国诗人”的高度赞誉,评价闻一多在中国现代…  相似文献   

8.
正对徐善循先生而言,回到墨线书写,处于现代性转化的水墨艺术之中,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自问:如果黄宾虹还活着,他会怎么想,怎么做?无疑,这是一个中国现代性墨线书写最为内在的根本问题。善循先生接续黄宾虹,无论是笔墨训练,比如在美术馆现场临摹书法(这是做没有人做过的事情,如同绘画的写生,直面笔、墨、纸的神采),还是只身自然,在自然的场域中大幅写生,他的墨线书写都并非黄宾虹"勾古法"的速写,而是  相似文献   

9.
李方永,字墨石,号墨河渔翁,又号鹤山道人。1945年生于山东即墨,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自幼酷爱书画,八岁起学"芥子园",后遍学徐渭、八大、恽南田、吴昌硕、齐白石诸家,并拜国画大师崔子范、张朋两先生为师。专攻大写意花鸟,追求高雅、传神、意趣等笔墨效果.崇尚自然生动的艺术风格,重学养兼书法,文史、哲、诗均有所涉,其作品大气磅礴,天真自然,格调高雅,童趣横生,享誉海内外,深受书画爱好者及收藏家青睐。获全国奖十  相似文献   

10.
虎关师炼在《济北诗话》中称孔子为"诗人"删《诗》。其实孔子之时,并不是从文学角度看待《诗》的,而是从礼仪、政治、道德、修养等方面来看《诗》用《诗》的;孔子有"吾从周"之意,所以其删《诗》也当由此角度出发,而绝不是以"诗人"的眼光来删《诗》。虎关师炼之所以有此言论,当与其社会发展的特性、当时的社会思潮与政治形势和教育制度有关联,当然也不可排除文学理论与批评传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综观印度三千年的文学史,几乎可以说成是诗歌和诗剧的发展史。印度最早的文学作品是上古诗歌总集——《吠陀本集》。其后有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的产生,使印度古代文学得以举世瞩目。此后又出现了佛教诗人马鸣、迦架陀娑、伐致呵利、苏尔达斯、杜勒西达斯等大诗人,更显示出印度文学的卓越成就。近代大诗人泰戈尔以其颂神诗集《吉檀迦利》荣膺诺贝尔文学奖,更使印度文学达到了辉煌灿烂的顶峰。印度历代经典喜欢采用诗歌体,朝廷中也培养宫廷诗人,国王有擅诗者,后妃公主也往往以能诗著称。至于印度戏  相似文献   

12.
文人风流     
正作为公认的"文人画最后的高峰",吴昌硕的画究竟有多好,其实已经很难评价。不妨举个例子,很多人研究齐白石,都要从吴昌硕开始。作为吴昌硕知名的十三大弟子之一,齐白石与吴昌硕在艺术上渊源颇深,在齐白石的绘画尤其是花卉木石中,经常可见吴昌硕的影子。可以说,吴昌硕是清末民初写意花鸟的奠基人和引领者。吴昌硕绘画艺术的最大特色是金石气重、笔力雄浑。他曾自言:"我平生得力之处在于能以作书之法作画。"对于  相似文献   

13.
苏非大师拉迪夫是中世纪印度苏非诗人的杰出代表。本文介绍了他的生平,探讨了他的哲学思想、诗歌成就以及在印度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欧美的知识分子非常爱好中国文学,特别是中国古典诗.欧美优秀的中国诗研究者都具有诗人的素质,在翻译中国古典诗时,不仅能忠于原诗的含义,而且能传出诗人丰富的感情.近几年,欧美出版了许多有关中国古典诗的专著和译著.最早研究中国古典诗的有A.韦利.H.弗兰克尔也是著名的中国诗歌专家,曾发表《中国诗选译随谈》.弗兰克尔对中国诗词的研究是多方面的,有古典诗、近体诗、乐府和词.最值得一提的是他的论文《曹植诗十五首》,这篇文章以曹植的诗为题材,试图用新的方法鉴赏中国的古典诗.弗兰克尔认为,对诗人传记的探讨,不是文学研究家的任务,他喜欢中国传统的注释家,认为应该用诗  相似文献   

15.
艰难岁月锻诗魂──论杜甫陇右山水纪行诗陈桥生一在陇右的深山穷谷中,"白头乱发垂过耳"①的诗人杜甫带着弱妻幼子辗转跋涉,这真是一段伤心惨目的艰难历程。可是诗人在手持长挖黄独充饥的同时并没有放下诗笔,他给我们留下了《秦州杂诗二十首》及《发秦州》、《发同谷...  相似文献   

16.
我们爱听这种霹雳的声音, 爆炸的声音, 万马奔腾的声音, 气壮山河的声音, 击破黑夜震惊世界的声音! ——胡征《大进军》胡征的诗就是霹雳的声音。在刘、邓大军霹雳似的南下大别山时,他是随军记者,也是军中的诗人,他的诗自然也就成了霹雳似的诗报告。  相似文献   

17.
正书华以悲鸿大师为一面明镜,自50年代中期始坚持研习悲鸿画马,历经千辛万苦才成就今天之画风,画出属于他自己的骏马。在我有生之年能看到悲鸿之后又一后起之秀的泼墨骏马,实在令我感动。不难想象,书华从零起步,以怎样的毅力翻过一座座大山,吸收自古以来那些画马名家共同追求的绘画状态:文静、淡雅、秀润、俊逸。即使我们的画马大师悲鸿先生,他一生的突破点也仍是把功夫下在人物上。论当今画马,书华画马的那种神韵、气度、激越豪情,  相似文献   

18.
正乾隆皇帝的文治武功青史留名,而在个人修养方面,因自幼受汉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不仅能赋会吟词,还修书题画,几乎无一不能,故有"性契义爻,学贯仓史"之喻。诗:主敬与存诚乾隆一生极爱作诗,他曾说:"每天余时,或作书,或作画,而作诗最为常事,每天必作数首。"这样勤耕不辍的吟咏,致其御制诗总计有42613首,远远超过了大诗人陆游的9000多首,甚至与《全唐诗》收录的48000多首可比肩。乾隆诗在数量上无疑是首屈一指的,那么从质量而言呢?他的诗追求典故的精细使用和对  相似文献   

19.
略论吴昌硕     
作为艺兼众美的一代大师吴昌硕,影响最大的是画,功夫最深的是书,印是书画的发展,反过来加强了书画的表现力。诗和画跋虽是画之余,却是他艺术思想的生动记录。此四者浑然一体而又各有千秋。构成四者的基础则是气。  相似文献   

20.
柳子谷(1901-1986),著名国画家,美术教育家。江西省玉山县人。1924年入上海美专,师从刘海粟、黄宾虹、潘天帮。30年代,与张书旗、徐悲鸿同居南京,时有“金陵三画家”之称,曾先后受聘任上海美专教授和南京美专国画系主任。新中国成立后,柳子谷先生在高等学校从事国画教学20余年。柳子谷先生艺术功底深厚,广师古人,画路也很宽,早年潜心人物,后着力山水、花鸟,喜兰竹。在长达70年的艺术生涯中,形成了自身鲜明的特点,作品或清闲古朴,或凝重浑厚。他还主张诗与画统一,所做画常题诗以言志,表达心绪。其书法也造诣很深,把魏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