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莉 《学术交流》2004,(1):108-113
理论界通常将布劳的社会交换理论与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看做是有着共同理论渊源的两个流派。即认为它们都是在对古典经济学思想加以吸收改造的基础上构造自己的理论体系,又都是以经济学的方式来解释非经济领域的社会现象。因此,从较宽泛的视角来说,它们都属于实证主义社会学的流派,注重研究人类的外显行为,而不去探究人类行为的动机和倾向。但深入到他们的理论文本中来,我们发现这两种理论之间存在着重大的理论分歧。通过对这两种理论的比较,不难透视出社会学理论长期以来对微观人际互动和宏观社会结构的联结所做出的努力探索及社会学随着时代发展对研究主题的变换和深化。  相似文献   

2.
理性与非理性的纷争构成了现代投资决策理论演化的主要脉络。本文从古典经济学对理性的最初描述开始,系统讨论了博弈论框架下的理性特征、理性预期对现代金融理论发展的影响、有限理性修正、凯恩斯批判、噪音交易的存在性以及行为金融学关于投资者非理性行为的解释,最后分析了理性与非理性的经济学本质,对现代金融决策理论发展的脉络进行了全面理论梳理。  相似文献   

3.
现代经济学越来越倾向于在信息不对称背景下研究人类不确定性的选择行为,研究的方法、路径及使用手段的不同,往往会导致分析结论的差异.基于个体选择行为在经济理论分析中的重要地位,以行为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为代表的非主流经济学,运用心理分析和实验手段对个体选择行为之研究的影响日益加深,从而使经济学对个体选择行为的研究增加了一些新的观察点.创新的经济理论通常与先前的经济理论存在着承接性的事实,要求我们在理论承接的基础上分析这些创新.个体的非理性选择是行为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的核心创新点,概括、进而条理化这一创新点与主流经济学之间的理论关联,无疑有助于我们对非主流经济学的深入了解.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用以描述人类实际行为的效用函数.文章首先简要对经济学中理性和非理性研究的代表性观点进行了评述,认为人类追求效用最大化的过程是物质性和非物质性变量的约束过程;继而,通过对信息成本、时间等选择过程的成本分析,指出了人类实际行为之效用的一般形式;最后,文章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做出了一种重构效用函数的努力,提出了非理性效用函数概念,并简要分析了非理性行为追求效用最大化的形式.本文是对效用问题的一种可供进一步深入研究的理解性分析.  相似文献   

5.
企业投资决策及其选择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投资决策的选择行为是在有限理性约束、信息不对称、环境不确定性等复杂因素下进行的,企业制度和投资规则在形成投资运作机理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或决定着企业的投资决策及其选择行为.从现实层面来看,企业的投资选择会受到企业投资秩序、规则和程序等的约束,但从主体的行为属性来考察,企业的投资决策及其选择行为也可以通过理性和非理性来描述.当我们结合体制转轨来分析问题时,如果能在特定企业制度安排以及由此形成的投资运作机理的基础上对企业投资决策及其选择行为展开探讨,或许能在微观投资领域拓宽企业理论的分析领域,从而在理论上为企业投资的研究提供一些思想材料.  相似文献   

6.
王腾 《社科纵横》2012,(1):76-78
经济社会学理性主义传统的扩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以经济学方法为主要内容的经济学帝国主义"入侵",二是社会学的理性选择理论,三是现代博弈理论的发展。鉴于这种传统解释力的不足,经济社会学分别以社会风险以及不确定性、感性认识以及行为经济学的最新研究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相似文献   

7.
李骏 《社会》2004,(6):23-25
基于“理性人”(或“经济人”)的基本 假设,经济学通过对变量的严格限制而发展 了一套解释人类行动的精致理论和数学模型,并在其学科发展的进程中将其解释范围和效力从最开始的微观行动过渡到宏观结构,从最开始的经济领域逐渐扩展到了整个社会领域,从而使自己成为“显学”,构筑起了“经济学帝国主义”的大厦。社会学作为后起之秀,虽然一开始就极力反对“经济人”的假设和以理性行动涵盖人类全部行为的处理方法,坚持自己的“社会人”假设,但由于非理性行动解释的困难影响以及个体主义方法论的推动,也逐渐把理性与理性行动作为一个十分重要的分析范畴。作为研究人类社会规律的社会科学,经济学和社会学在此解  相似文献   

8.
社会选择理论从其诞生起,就牢牢扣住了"经济人"这个最基本的行为假设,假设个体是"追求自利的、效用最大化者".但从这一假设出发,该理论遭遇了严重的发展困境,不得不以"集体行动的不可能"、"阿罗不可能定理"等结论告终.围绕着如何突破不可能性,该领域的另一位领军人物阿玛蒂亚·森提出了"信息扩展"的要求,为社会选择理论带来了新的生机.信息扩展,其实质是修正理性人假设,承认社会选择中的价值、伦理、感性等因素的作用,实现认知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理性选择与感性选择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柏拉图《理想国》依据"对立原则"进行的灵魂划分把灵魂的三种欲求分别归属于灵魂的三个不同部分。许多研究者认为,《理想国》的这一灵魂划分在肯定灵魂非理性部分和非理性欲求存在的同时,会导致灵魂统一主体的缺失。但细致考察依据"对立原则"划分出的灵魂的理性部分和非理性部分的关系,发现灵魂的非理性部分并不独立地与灵魂的理性部分共在;相反,非理性部分代表的非理性欲求只在与理性发生冲突时才会出现。如此,《理想国》灵魂划分建构的正是理性的统一主体。这样来理解《理想国》的灵魂划分,不仅能够更好地解释人类的行为,也能与近代观念相比,彰显柏拉图乃至希腊哲学家强调理性能够独自构成一种行为动机的理论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0.
何颖 《求是学刊》2002,29(3):38-43
在原始精神和原始思维中 ,非理性先于理性、非逻辑思维先于逻辑思维而产生。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 ,它们浑沌地统一在一起 ,这其中非理性在人类早期精神和思维的进化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成为理性及逻辑思维产生的前提和基础。原始社会后期及文明社会初期 ,伴随着语言的产生和工具的使用 ,原始思维中的逻辑思维逐渐产生并从浑沌中分化出来 ,使人类的认识和思维的发展有了本质的飞跃 ,但这并不意味着非理性的消亡 ,相反它标志着非理性从人的本能意识发展成为一种非逻辑的认识的表现形式 ,即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 ,从而使人类的自我意识具有了本能与理性的双重结构 ,同时也说明人的非理性的作用领域和形式发生了变化 ,非理性不再独立地存在 ,它作为理性的补充形式 ,在理性及逻辑思维的基础上发挥着作用 ,这表明理性与非理性在更高的层次上获得统一  相似文献   

11.
现代宗教是理性选择的吗:质疑宗教的理性选择研究范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范丽珠 《社会》2008,28(6):90-109
本文在关注宗教社会学理论如何给现代社会的宗教现象以合理的解释的同时,对运用理性选择理论解释现代宗教的取向提出商榷。尽管理性选择理论非常强势,号称有相当普遍的解释力,但本文还是试图对以理性选择理论来解释现代社会宗教的有效性提出质疑,认为 “宗教经济”范式中的宗教市场的“供方”与“求方”是理解宗教的错误逻辑,在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两个重要概念中有相互混淆和偷换之嫌。本文最后指出,目前仅以宗教市场理论研究中国宗教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必须谨慎地使用。  相似文献   

12.
法律经济学在美国:过去及其未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国首次法律经济学运动始于 19世纪 80年代 ,但当代法律经济学发端于 2 0世纪 6 0年代 ,以科斯定律为其基础。法律经济学的主要贡献是 :运用理性选择理论检验人们对法律规则的反应 ,强调从事前角度考察法律规则。微观上填补法律经济学研究的理论空白 ,对私法和公法进行一致性解释 ,扩大经验性研究 ,修正理性选择理论 ;宏观上加强对制度和社会安排演进的详尽研究 ,是法律经济学在美国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何大安 《浙江学刊》2012,(3):130-138
证券市场的价格波动会引发投资者决策行为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部分来源于市场运行的内在机制,部分发端于政府调控市场的法规、政策等制度安排.面对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证券投资者的决策存在着行为属性的界定问题.探讨投资者的理性和非理性并分析其心理情结,需要对证券投资者的决策行为有一个分析框架,这个框架包括行为决策的属性界定和过程揭示两大方面.在理论上建构这样的分析框架很重要,它可以让投资者明了自己的投资行为是理性还是非理性以及与此相关的心理情结,可以提醒政府关注政策和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对投资者决策行为所产生的影响.基于投资者理性、非理性及其心理情结贯穿于证券市场运行的始终,我们有必要围绕市场价格波动分别对投资者理性和非理性的心理情结及其行为效用等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4.
经济人、理性人假设的辨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张旭昆 《浙江学刊》2001,1(2):67-75
本文首先强调研究人的行为动机的重要性,进而区分了人的行为动机的两个层次,提出了根本动机的超制度性和具体动机的依制度性,指出了行为动机的多维性、可序性、互补性和互斥性.在此基础上,对经济学中的经济人假设进行了论证,提出了精致的有限理性的广义经济人假设,指出了它的两种表现型利己主导型和利他主导型.同时,对理性概念进行了分析,区分并定义了两种理性目标理性和手段理性,指出了手段理性的两种表现慎行和验行,还指出了理性行为和非理性行为各自的适用范围,提出了对这两种行为方式的选择同样是理性的,从而为理性人假设进行了辩护.最后,文章指出了从精致的有限理性的广义经济人假设可以推出的若干命题,尤其是交易能力差异性命题和好人可能干坏事命题,指出了这些命题在解释经济和社会现象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经济学不能单纯建立在理性经济人假设的基础上,必须注重人的非理性方面的研究,将学理与现实统一起来.在此基础上,要看到经济学理论的价值倾向性和意识形态性,从社会的、文化的、政治的方面综合研究经济和经济学问题.  相似文献   

16.
苏格拉底思想中理性与宗教信仰的矛盾以及其思想的宗教向度,一直是西方学者密集讨论的一个主题。一种观点认为,苏格拉底的宗教信仰不值得严肃对待,他有关神谕、神灵的说法是用大多数人的习用语言来谈论理性信念。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苏格拉底的宗教信仰是严肃的,神意与理性考察是两条不同的确立信念的渠道,两者相互融合而不互相冲突。对相关文献的分析表明,苏格拉底的信仰是真诚的,他确信有高于人的神圣的力量存在,这种神圣力量是善意的,关注人的生活并希望人类活得好或幸福。但是,苏格拉底信仰的具体内容却不是基于宗教文献、宗教传统或宗教仪式,而是出于他自己的理性思索与考察,他的信仰内在于他的理性哲学,而他的哲学(爱智慧)则服务于这种信仰。  相似文献   

17.
阮荣平  郑风田  刘力 《社会》2013,33(4):193-224
本文在回顾归纳国外宗教经济学相关理论和经验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供给-需求”分析框架。笔者认为,既有宗教经济学理论主要从供给和需求两个角度来解释信仰选择的作用机制。宗教市场理论从供给出发,认为宗教市场结构是宗教信仰的重要决定因素;宗教社会资本理论、宗教家庭生产模型、宗教人力资本模型和宗教事后保障模型则从需求角度出发,分别强调社会网络的人际依恋、宗教参与的机会成本、宗教产品的生产效率和宗教组织的公共物品供给因素等在宗教信仰选择方面发挥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宗教信仰领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引入宗教经济学视野一方面能为考察分析当今中国宗教信仰现状及推动其理论发展带来相应的契机,另一方面应考虑中国与西方社会之间的差异以及特殊性,对该视野的运用要有所甄别。  相似文献   

18.
人是有理性的存在者,但在人类思想史上对“理性”的内涵及其意义的解读则呈现出如下多元视角:其一,把理性理解为对宗教思维方式的扬弃,以此强调对人的主体性的彰显;其二,从超越生物本能以及控制情感、意志等非理性活动层面来解读理性,从中试图彰显理智的作用;其三,在本体论或认识论意义上把理性理解为对感性、经验、现象的超越,进而强调其“本质探求”之要义;其四,认为理性更表现为实践理性,即伦理实践领域的意志自律和意志自由,旨在为道德奠定依据;其五,在马克思哲学视域中,理性则体现为在人的自由实现过程中开辟出科学路径的历史唯物主义智慧。全面呈现“理性”内涵的启示意义在于:第一,只有培育完整人性自觉进而塑造健全人格,才能促进社会健康发展与真正进步;第二,应超越唯科学主义的育人理念而代之以通识教育理念;第三,要自觉意识到国家和民族的强大更体现在公民整体精神道德和制度建设层面;第四,在社会历史领域要时刻注重社会关系的合理化。  相似文献   

19.
幸福经济学作为一门新的经济学分支学科,其研究范式和理论体系的构建依赖于基本假设的确立。与其他经济学分支学科不同的是,幸福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不是对主流经济学基本假设的继承而是全面的反思。这种反思甚或反叛直接表现为对主流经济学理性经济人、偏好与效用、完美的自由市场、市场均衡与效率最大化等基本假设的不认同甚或彻底否定。与此同时,幸福经济学基于自私与无私相统一的完整人性论探讨人的明示偏好和主观幸福感、非理性和有限理性、理想的最大化与实践的满意化、不完美信息和不完美市场等经济学基本问题,试图构建新的基本假设。  相似文献   

20.
政治学的新制度主义:背景、观点及评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制度研究一直是政治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这一趋势直到行为主义和理性选择分析的兴起以后才被取代。然而 ,行为主义范式与理性选择分析自身也具有其内在缺陷 ,新制度主义正是在批判行为主义和理性选择缺陷的基础上以及经济学等众多学科大踏步迈向制度研究的背景下产生的。作为当今政治学研究中的前沿 ,新制度主义并不是一个统一的派别 ,它主要由历史制度主义、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社会学制度主义等三个派别组成 ,各个派别对于制度的概念、制度的来源、制度变迁与设计、个人与制度的互动、何为好制度等都有不同观点。在此基础上 ,文章对新制度主义的理论贡献及其缺陷进行了评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