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文军 《社会工作》2023,(6):5-8+97-98
“不确定性”正在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整体性特征,其给社会工作教育、实务、伦理、研究等方面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对此,必须加强社会工作学科体系建设,建立面向未来发展的社会工作知识体系和方法体系:一是持续推进反思性社会工作教育,提高社会工作者的不确定性应对能力;二是打造社会工作情境性服务模式,提高社会工作实务的灵活性和有效性;三是构筑包容型社会工作伦理体系,提供不确定性时代的行动准则和参照;四是打破传统“确定性”思维桎梏,建构与“不确定性”共生的研究体系。社会工作教育者更是要学会在不确定性中来提升社会工作的应对能力,以推动社会工作学科体系深度融入不确定性的治理结构之中。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情境下,社会工作发展与西方国家有不同特点,社会工作行政作为社会工作的间接专业方法,也有其不同于西方国家的特色。本文从社会工作行政与社会政策的关系问题、社会工作行政的对象问题、社会服务活动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学生实习的双重功能问题,以及社会工作行政的伦理困惑等五个方面,探讨了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工作行政知识体系及制度架构所遇到的理论和实践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构中国特色社会工作行政体制的政策建议,包括:建构与完善社会福利政策体系;构建与完善社会工作组织体系;加快社会工作行政高级人才培育;加强对于社会工作行政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3.
李迎生 《社会工作》2008,(19):61-62
现代社会工作制度的建立和运作、社会工作方法与技术体系的形成与发展、社会工作实务的推进模式与技巧、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和使用等等,无不与一定的理论、知识相联系。那种认为社会工作所涉及的仅仅是具体、细致甚至琐碎的实务而不涉及理论的观点,以及认为仅凭爱心、热情、甚至怜悯就能做好社会工作的观点。无疑是对社会工作的误解,在实践中会产生不利的结果。西方社会工作发展的历史表明,理论对社会工作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案主自白     
《社会工作》2009,(17):61-62
社会工作的服务因案主的存在而发生,案主亦是社工的亲密接触者,所以案主的成长是检验社会工作服务成败的指向标。而当我们将西方的社会工作的理论,价值理念和方法“拿来”用于中国环境中时,如何满足“本土”案主的需求是社会工作本土化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5.
我国政府向民间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购买服务,形成了一种“买卖”契约关系。这种关系在社会工作承运体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直接影响社会工作服务的数量与质量。与此同时,政府与机构之间的契约关系面临着“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合谋”、“阴谋”等四种博弈困境。因此,重构政府与机构之间的契约关系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只有重新确定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主体地位,健全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制度体系,加强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运营能力建设,才能更好地构建政府与机构之间的良性契约关系,提高社会工作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6.
童敏  杜经国 《社会工作》2023,(5):1-10+103-104
中国社会工作通过10多年的职业化发展形成了独特的以基层治理服务为主导的专业实践路径。为此,有必要就中国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的历程进行回顾,从中梳理出中国社会工作专业实践的基本逻辑及其依据的自主知识。通过回顾近15年来中国社会工作的职业化历程发现,中国社会工作专业实践在国家的强力推动下,从民政为主的人群帮扶服务的实践路径向国家为主的基层治理服务的实践路径转向。这种基层治理服务的社会工作专业实践采取的是一种场景化服务的实践逻辑,即在相对开放的社区现实生活场景中帮助人们解决社区生活中的问题,增强人们融入和改善社区现实生活场景的能力。它以普通人群为对象、以“自助”能力提升为主线、以“人—场景”为观察框架、以行动理性提升为目标,具有自身独特的自主知识。这种社会工作专业实践知识完全不同于西方专业社会工作所推崇的以“人—环境”为观察框架抽离现实生活场景的对象化服务的知识逻辑。  相似文献   

7.
何乃柱  李淑云 《社会工作》2013,(4):49-54,78
一定程度上,对“残疾人”的称谓,从“残废”、“残疾”、“残障”再到“障碍”,其实都是“他称”,是污名化和贴标签的过程。有较强话语权的“他者”如政府、社团组织、公众等,对残疾人称谓的演变过程、称谓折射的价值观与认知、称谓的演变对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影响比较明显。文章建议将传统的“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称谓改为“身心障碍者社会工作”。,这一称谓改变体现了价值理念更加人性化,进而影响到社会工作实务的开展。  相似文献   

8.
《探求》2012,(3):121-F0003
2012年5月21日,广州市委党校与广州市残联、广东省社会工作学会、广州市社会工作学会联合举行“残疾人事业与社会建设”理论研讨会。出席研讨会的领导有:广东省残联理事长宋卓平,广州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王永平,广州市残联理事长梁左宜,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梳理了西方国家和中国香港的社会工作专业化历史,在总结其特点的基础上,将中国内地专业社会工作发展与之比较,并得出如下特征:第一,中国内地专业化过程不像西方社会经过漫长酝酿和积累,职业化先于专业化,在各种必须的专业特质缺乏情况下快速推进;第二,政府主导;第三,专业教育先于专业实践,其专业化的推动力量很大程度上来自社会工作教育界;第四,本土社会工作与专业社会工作的衔接还存在制度上的制约,社会工作职业化同现行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有一些冲突;第五,社会工作的理念和实践模式受西方影响很大,同中国社会文化相适应的本土社会工作知识体系尚未成熟。这些不同于西方和中国香港的发展特征使得中国内地社会工作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本文着重分析了二大困境:制度与组织困境;文化困境。因此,中国内地社会工作专业化在对西方社会工作理论与价值观保持足够的敏感同时,对中国独特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环境及文化的主体性要有足够的体验和尊重。在文化、政治有很大差异的中国,应有不同于西方的社会工作实践。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性服务在不同制度文化背景下有不同的专业化道路,这并不影响作为一个专业和学科的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颜安  王福帅 《社会工作》2018,(2):103-109
伦理是社会工作的生命线,西方社会工作伦理本土化情况对我国社会工作的推进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学界近15年来对社会工作伦理本土化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国传统文化对其影响与融合,社会工作伦理本土化的具体困境,社会工作伦理构建方向与情况三大方面.在进行全面综述和评价的基础上,认为充分认识西方社会工作伦理与中国社会工作伦理的相容性与异质性,结合时代精神和现实需要推进西方社会工作伦理本土化,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工作伦理体系将是今后学界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廖鸿冰 《社会工作》2015,(5):109-117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社会问题不断增多,催生了社会工作职业的发展。但是与职业化发展要求相比,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仍然存在着实践教学滞后、实务教学不足等问题,难以满足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的需要。因此培养真正符合职业发展需要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应采取实践取向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湖南女子学院社会工作专业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索,遵循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地推进实践教学模式,形成了“434”实践教学模式,即“四个体系”、“三个课堂”、“四个阶段”的内容体系。该模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成为培养学生具有实践能力、职业能力与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较好地推动着专业教育与职业化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12.
加拿大是拥有良好社会福利制度的西方发达国家,其社会工作源自慈善服务和社会改革运动,经历了从志愿形式为主的社会救济向专业化社会福利服务的转变。加拿大社会工作在社会保障体系、管理体制,社会工作职业门槛和社会地位,以及服务专业化和多样化等方面都具有其特点。在加拿大,社会工作实务既面向个人之间的专业服务,也为政府和社会机构提供服务,从儿童青少年和老年、残疾人和妇女利益保护,到原住民、移民及少数族裔社会工作等都具有鲜明的本土特色。目前,系统化社会服务已经覆盖加拿大社会各领域,社会工作成为被社会认同和广泛接受的专项职业。加拿大已建立了包括专业、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以及专门教育管理和认证制度在内的完整社会工作教育和培训体系。当然,加拿大社会工作也面临着来自内外部的压力、争议和挑战,这些都促使其在变革中寻求平衡以及进一步发展。借鉴加拿大社会工作的经验和做法,可以为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工作体系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颜翠芳 《社会工作》2008,(14):19-22
“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制度和考试办法的出台并不意味着我国社会工作教育发展问题的彻底解决。现阶段,为了推进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实现社会工作教育者的职业化;二是建立高校社会工作实务教育统一标准和考核体系;三是推进社会工作者的职业细分。  相似文献   

14.
社会工作一词作为一个完全的外来的概念,它产生于一个与中国社会、经济和宗教背景完全不同的社会。中国社工学界很少有人试图了解其他发展中国家如何将西方的社会工作知识体系介绍到本国来的经验,更少有人进行实证研究,寻找在中国开展本土化的途径和模式。发展本土化妇女社会工作的原则是:  相似文献   

15.
社会工作作为一项助人活动古今中外皆有之,而专业社会工作是西方社会的产物。在学习和借鉴西方专业社会工作的同时,积极探索中国本土化社会工作理论及其实务,一直是社会工作界的重要任务。其中针对中国本土化牧区社会工作进行深入研究与探索,不仅是本土化社会工作亟需开拓的重要课题,而且对于“三牧”问题的解决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该文对中国本土化牧区社会工作之现实亟需、发展路径等进行初步探究,提出加强政府主导、加快专业人才培养、积极开拓服务领域和介入空间是当前发展本土化牧区社会工作的必要选择。  相似文献   

16.
社会工作一词作为一个完全的外来的概念,它产生于一个与中国社会、经济和宗教背景完全不同的社会。中国社工学界很少有人试图了解其他发展中国家如何将西方的社会工作知识体系介绍到本国来的经验,更少有人进行实证研究,寻找在中国开展本土化的途径和模式。发展本土化妇女社会工作的原则是:  相似文献   

17.
任文启  李灏哲 《社会工作》2015,(2):26-34,125,126
中国社会工作从一开始就具有强政治性的内涵,其强政治性体现在宏观上的国家主导、中观上的政治推进和微观上的行政逻辑。同时,其强政治性来源于作为舶来品的“社会工作”在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理念方法和替代趋势上呈现出了与体制内力量和主流实务领域之间的紧张关系。基于此,中国社会工作在发展中必须面对、回应和伴随强政治性这一现实内涵,采取“跟随-补充-替代”的策略,最终实现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全面推行和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8.
边疆社会工作和民族社会工作是我国社会工作在不同历史时期开展活动的重要领域,“边疆”和“民族”为二者重要的时代特征和工作范畴。本文意在考察“边疆”与“民族”的涵义演变过程,简要回顾边疆社会工作的历史,总结民族社会工作的兴起与讨论,提出并深入探讨制度视角下的民族社会工作。  相似文献   

19.
社会福利制度改革背景下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历史与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宁 《社会工作》2011,(2):4-10
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是在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的背景下,通过政府主导、教育推动和实务跟进等一系列独特的历史过程和体制变革实现的。从中国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传统行政社会工作体系与专业化和职业化社会工作发展的关系看当代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对理解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制度和“嵌入式”的专业化与职业化方式,掌握其特点,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社会工作信守“案主自决”的原则,其实是与较偏狭的实证知识观所强调的价值抽离理念紧密相连。韦伯对于价值关联的论述,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解释价值规范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重要性。但却一如实证论者般坚持价值判断是主观的,没有理性的基础。实际上,在社会工作实务中,充满着价值介入,那种价值抽离状态下的“案主自决”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