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统治着人们头脑的一个正统道德观念就是妇女以生子为荣,所谓“妻以夫贵,母以子贵”,就说明妇女只有生了儿子,社会地位才能提高。其中不要说一般普通妇女是如此,就是尊如后妃,若要固宠长贵,也非得生有儿子不可,民间传说的“狸猫换太子”故事,正是这种以子为贵的正统道德观念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沈伟华 《阅江学刊》2012,4(5):76-81
老子提出了中国思想史上第一个负概念“无”,并将其作为“道”的存在方式,而与此相关的“自然”则为“道”的根本属性;继老子之后,庄子进一步将“自然”的意蕴加以扩充,“自然无为”乃成为道家理论的核心所在;郭象则以“性分”思想为理论基础,进一步对“自然”之义加以引申和发挥。在知识理性、工具理性大行其道的今天,面对当今社会出现的一系列负面问题,传统的道家自然思想依然展现着其关怀个体生命、社会众生乃至自然全体的人文价值,并依然能发挥其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荣、辱是一定社会整体或行为当事人,以某种赞赏性或贬低性的社会形式或心理形式,对一定行为所表示的肯定性或否定性的判断和态度。本文在论述荣、辱的道德蕴涵的基础上,对荣、辱当下的教育价值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人们都希望对老子哲学性质的讨论,在深度上有新的进展。为此,已有不少研究者正把探索的目光转向开掘老子的思维方式方面,特别是探讨老子思维中是怎样设想出世界本原“道”的。然而,这确实是一个颇具难度的复杂问题。不过,我们仍想侧重从个别与一般的关系角度,对老子关于本原“道”的思维,做一些粗浅分析,以期有一点进展。一细读一下《老子》就会发现,在老子对“道”的性状描述中,存在这样一个有趣的矛盾现象: 一方面,老子把“道”描绘成超感觉超具体形象的东西。例如,《老子》第十四章,直接明确地把“道”的属性描绘为“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不是眼、  相似文献   

5.
郭店竹简《老子》的出土,冲击着儒道对立如同水火的传统观点。对源于三代的伦理道德观念,老子并非与孔子完全相左,而是存在着贯通性。所不同的是孔子主张克己复礼,用仁德主义重振周文化;老子则主张返璞归真,用自然主义补救传统道德。  相似文献   

6.
《老子》的“道”究竟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对于这个问题,《老子》的作者当时没有自觉地意识到。他只是自觉地认为道的本体是“无”。从这个意义上讲,可以说《老子》是唯无主义。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站在现代哲学的高度,分析一下《老子》的道相当于现代的精神范畴,还是相当于现代的物质范畴。这样做是有必要的,因为探讨这个问题有助于深入理解《老子》哲学,有助于对传统文化进行正确的批判继承,有助于发扬科学精神、提高理论水平。 一、“道”不是纯粹的虚无 有人认为《老子》的道是纯粹的虚无,其实不然。《老子》固然说道是“无”或“冲” (傅…  相似文献   

7.
《社科纵横》2018,(3):79-84
一些专家认为老子思想是乌托邦,所以批评它"无法操作";然而,老子思想智慧既可用来治世,亦可用来修身,这是它的"可操作性"。对老子思想的"可操作性"进行强调将有助于我们更自觉地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无为"这种智慧的思维方式处理问题,减少不自然的、折腾之事发生。同时本文认为"无法操作"确也是老子思想的特点,但这不是它的缺点,而正是它的价值所在,即它的理论所达到的至高纯度,这种理论的纯度应得到充分尊重。  相似文献   

8.
聂中庆 《求是学刊》2003,30(6):122-124
老子哲学以道学为核心,而道学之核心问题是"有"无"问题.对老子"有"无"的研究可谓见仁见智,大体可分为道为"无"及道统"有"无"两种说法.<老子>中既讲有无"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又讲"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种矛盾的说法困惑了中国学人两千多年,随着郭店楚简<老子>的出土,这一千年悬案才得以大白于天下.  相似文献   

9.
老子哲学思想浅析席书涛老子哲学思想内容庞杂,头绪繁多。笔者以为若仅就其基本理论而言,大可用:“模糊的本体说;独到而深刻的辩证法;消极的认识论“括之。对此,笔者略作阐述。一所谓“模糊的本体说”,在于老子提出的本体——“道”本身的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以下...  相似文献   

10.
老庄哲学思想辨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庄二子,常被相提并论。然究其思想内蕴,异大于同。老子之学与庄子之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是实用哲学,后者为解脱哲学。老子言“道”,目的在“用”,庄子悟道,本意在“合”。由于学说主旨不一,导致老庄在道论、人论、价值取向、人生追求等诸多问题上的差异。老子的辩证法和庄子的相对主义,也歧出于此。  相似文献   

11.
常听人以“好读书 ,不求甚解”这句话标榜自己的潇洒读书心态。其实若以此作为自己专以浏览书籍为消遣人生余暇的雅兴 ,却也无可指责。但若以此为求知识、做研究时的读书习惯 ,则万万不可。因为知识和学问决非于优游潇洒的人生惬意中轻松可得 ,它们是非经艰苦劳动无以获得的精神财富。这正如任何物质财富不付出艰苦劳动不可能获得乃同一道理。人们常喻书家笔法有力为“力透纸背” ,人们为求知治学而读书时 ,亦应力求透过字面之后 ,即深入索解字词概念所含容的底中内蕴 ,鞭辟入里 ,详悉切入 ,而不是止于字面浏览辄止。这可举古代制度中最为人…  相似文献   

12.
道家自然主义的现代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然是道家哲学的最高价值。在老子和庄子的著作中,自然还不是一个名词,更不是我们今天所谓的自然界、大自然,而是一种观念、态度,即自然而然、顺其自然、不勉强从事、让事物自成其功。对自然的祟尚可称为自然主义。在道家看来,自然的就是最好的、最合理的、最有价值的。根据这样……  相似文献   

13.
吴冰 《唐都学刊》2023,(5):54-62
老子哲学从宇宙论的高度观察分析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以“道”为本,建立了一种抽象的整体宇宙生态观,凸显了其哲学生态思想极强的自然性。老子哲学原本是对其所处时代问题的思考和回应,当今部分学者和翻译家,立足于老子哲学产生的原生语境,进行历史研究、文字训诂研究和经典阐释研究,以求发现和恪守老子正义。在现代生态危机加剧的背景下,部分国外学者基于现代生态运动发展的需要,将西方“nature”的含义嫁接给老子哲学核心词“自然”,并对其哲学生态思想进行发掘和拓展,强化了老子哲学的生态意义,从而使老子成为生态保护的先驱。  相似文献   

14.
《孙子·谋攻》:“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对这段文字中的“能”字,统编高中教材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学参考书均未作注释,似将它作为常见熟字处理,而在一些较有影响的教学工具书中,则把这个字解释为“能够”①。 其实,将这个“能”训为“能够”是谬误的。它不是能愿动词而是副词。清代学者王引之云。“‘能’犹‘乃’也”,并指出“声相近也”②。意思就是“能”的意义和“乃”是一样的,而且它们的古音是相近的。为了证明“能”“乃”在一些情况下的同义,他援引了《孙子·谋攻…  相似文献   

15.
王国维遗书中的“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事变,义无再辱”一段话,一向作为王国维“殉清”的有力根据。本文更进一步考证出,王氏这段话其实是引用了《资治通鉴》记载的一则典故。他是活用了典故中正直忠义大臣陈休、卜崇临死前的悲壮言论:“年逾五十,唯欠一死”,“死于忠义,乃为得所”。这就为王国维死于“忠义”的“殉清”说,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佐证。  相似文献   

16.
肖木 《唐都学刊》2006,22(5):144-144
在杜甫诗中,大约没有比“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这两句诗更能引起语言学家重视了。这是一种特殊的耐人寻味的诗歌语法形式。这种特殊的诗歌语法形式,似乎不能依通常顺序的词序组合成句,然而,却产生了异乎寻常的诗境和出人意料的表达效果。张永言《训诂简论》认为:两句应是名词谓语句,即“香稻馀啄鹦鹉粒,碧梧老凤凰枝”,等于说“此香稻乃鹦鹉啄馀之粒,此碧梧乃凤凰栖老之枝”,极言其名贵,不同寻常。因为这样的诗句不宜用判断词,所以只能采取这种句式。杜甫只不过把“鹦鹉啄馀”“凤凰栖老”分别倒装为“啄馀鹦鹉”、“栖老凤凰”…  相似文献   

17.
老子的自然观,或者说他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是一种宏观的思考。他自己说,“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①老子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是抽象的哲学思考,时人批评他的“道”太大,太宏观,太抽象,似乎不好。老子回答说,因为太宏观,所以才不好。若要好且要长久的好,必然是细微的具体的。本文将按着这一思想路线,对老子关于宏观物质世界的认识,进行一些分析。 一、本源性的哲学范畴 我们要首先指出,老子承认一个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对于这个世界,哲学家规定了一个世界从那里开始的原点,而且从这个原点开始物质世界不停…  相似文献   

18.
一 老子的“道”就象一个具有无限魅力的魔方吸引着历代的哲学家。大凡有造诣的哲学家,几乎无不对它作出自己的理解和解释。在众多的解释之中,陈效应先生的解释可谓别具一格。他说: “老子哲学的理论基础是从‘道’这个观念开展出来的,而‘道’的问题,事实上只是一个虚拟的问题。‘道’所具有的种种特性和作用,都是老子所预设的。老子所预设的‘道’,其实就是他在经验世界中所体悟的道理,而把这些所体悟的道理,统统附托给所谓‘道’,以作为它的特性和作用。当然,我们也可以视为道是人的内在生命的呼声,它乃是应合人的内在生命之需求与愿望所…  相似文献   

19.
鲍宇 《社科纵横》2006,21(8):132-133
黄老学是战国之后产生的托黄帝、宗老子而又兼取百家的道家学派。其思想主张以“气”论“道”,“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重养生,尚无为,其中心主旨是讲如何治身与治国,其价值取向在于认知与实用。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古代修辞思想史上,道家的修辞学说占有特殊的地位,作出过较大的贡献,并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其根本原因便在于老庄的修辞观是以自然哲学为基础,有着深刻的辩证法精神。从对立统一变化运动的角度来阐述言辞与情志的关系,要求情意发如自然、修辞出于自然,所以是很值得研究并加以发扬的。 老子的《道德经》中有许多关于“正言若反”、“大辩若讷”、“不言之教”、“多言数穷”等修辞主张。老子认为,道是世界万物之本,决定一切,派生一切。它存在于天地万物之品中,无处不在,无物可尽。所谓“孔德之容,推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