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政府作为单一主体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已不能适应社区的发展现实,需要向现代治理方式转变。根据治理的基本要素和特征,社区公共服务治理框架包含四个基本要素——公共服务决策、提供公共服务的主体、服务供给过程、公共服务的效果。但现有案例表明,社区公共服务决策、供给过程和公共服务效果评估,与公共服务的治理要素不完全符合,这成为阻碍社区公共服务治理的关键问题。同时,这也与政府的公共政策体制、政府与市场、社会之间的权力结构与职能分界、社区公共服务制度有着重要关联。因此,社区居民有效参与公共服务决策、多元主体参与提供公共服务、多元主体权责分工与协同合作法治化、公共服务效果监督评估的制度化等,是社区公共服务治理现代化所需具备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2.
魏运才 《社科纵横》2007,24(4):22-23
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政府转型,一是科学地调整政府职能结构,实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的转变,树立政府“大服务”理念,培育和发展公民社会;二是转变政府职能,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建设法治政府,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相似文献   

3.
王艳 《社科纵横》2011,(9):32-34
倡导"社会包容",已成为中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解决社会矛盾和冲突的一个新思路,为中国政府治理研究提供新视角。社会包容理论蕴含着政府治理中要体现公平正义、公民为本、公共服务等价值诉求。同时,优化社会治理资源,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发展基层民主政治等是实现政府善治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4.
王飞 《创新》2015,(5):118-125
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可以促进政府职能转变与社会组织发展,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满足公众公共服务多元化需求,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结合当前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的实践状况,可梳理出四种当前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的主要形式: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公私合营——公办民营与民办公助、社会组织与政府合作参与公共政策流程、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创新社会治理。通过规范研究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厘清了这四种合作形式的操作方式、取得的经验与存在的缺陷。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角度说明了从传统的、维稳取向的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转变的合理性;从社会工作的角度阐述了社会治理的逻辑结构:理念上的源头治理-主体上的系统治理-机制上的综合治理和原则上的依法治理,据此指出了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治理的主要层面;总结了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治理的基础性、服务性特点,并将社会工作参与治理概括为基础-服务型治理;认为社会治理创新首先是政府理念的创新,社会工作群体则应该通过有效服务和政策倡导来增强自己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促进社会治理和善治。  相似文献   

6.
《社科纵横》2015,(11):31-36
政府自身要在服务型政府建设中充当主导角色,而政府职能定位则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一个核心问题。人类社会的政府模式经历了统治型政府、管制型政府及服务型政府三种类型,每种模式对政府职能定位都有其独特的要求,中国要建设服务型政府,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有选择地借鉴新公共服务及新公共管理对于政府职能定位的要求,即中国服务型政府建设中的政府职能定位应该是既掌舵又服务,以企业家的身份去建立良好的公共服务体系,以善治为目标去推动政府创新以及建设法治政府。  相似文献   

7.
李德新 《社科纵横》2014,(12):59-65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之一。社会治理现代化实质上就是一场政府改革,对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找准政府在社会治理中的角色定位提出了新的要求。长期以来,中国政府在社会治理方面存在着"缺位"、"越位"、"错位"的问题。如何明确政府在社会治理创新中的角色定位,真正做到有所作为和有所不为,实现政府社会治理职能的理性归位,是当前中国政府改革中需要解决好的重大问题。因此,必须加快理念更新,深化体制改革,强化依法行政,全力推进社会治理创新,使政府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让市场与社会组织更好地发挥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政府为主导实现养老服务行业的标准化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竞争,为保证有序竞争,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市场规则。现代社会越来越注重用客观的、理性化的标准与规范来建构社会。充当了"掌舵人"角色的政府职能部门,可以通过标准化管理建立"一套市场规则"即标准来规制市场,通过制定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对服务实现全过程的有效控制,以保证社会公共服务产品的可信度,增强社会公共服务产品在国内外的竞争力,而标准化水平则是衡量一个行业服务产品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尺度,是行业现代化、科学化、专业化的重要标志。通过建立"公平"的竞争机制促进全社会的参与和社会资源的整合,是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和社会福利全行业管理的必由之路,也是衡量政府职能部门作为或不作为的重要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9.
李学会 《社会工作》2013,(3):100-107
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是转变政府职能,提高社会管理水平,促进社会建设的重要途径。公益创投模式是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的新的探索,有助于社会组织的培育和发展,具有资金来源广、参与主体多、强调社会组织提高服务的独立和相互竞争、项目实施周期短等特点。社会组织需要在公益创投中平衡自身发展定位与政府服务购买偏好等方面的问题,政府也需要在厘清政府部门之间职责和协作机制等方面进一步突破瓶颈。  相似文献   

10.
钭晓东 《浙江学刊》2005,(4):219-222
中国社会的开放和治理结构变革使原有的政治化、行政化、一体化的社会走向开放化、市场化和多元化.这种变化推动着国家权力的分化转移和社会公民意识的显现表达,从根本上改变了全能政府的角色和地位,政府通过提升自身能力、实现社会整合、增进社会福利的新的公共管理方式,实现利益重新分配,促进社会公正.其中,社会中介组织作为市民社会的基础结构正日益成为推动政府治理理念和模式转变,最终实现"善治"的基本力量.本文即以温州商会这一社会中介组织为切入点探讨环境法第三调整机制变革与温州商会的环保功能拓展问题.  相似文献   

11.
《社科纵横》2015,(10):66-71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由于我国推行政府公共服务的时间较短,实践中普遍存在市场发育不成熟、缺少系统规划、社会组织发展不快和评价体系缺失等制约因素。要通过合理划分购买范围、科学界定政府职能、强化购买合同管理、鼓励多元竞争、培育合格承接主体以及构建监督机制等途径,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在经济和社会转型的背景下,我国政府正探索实现善治的途径。善治的实质在于实现政府、市场与公民社会的良好合作。公民社会正在城市共同治理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参与者身份。公民社会形成的内在基础是公民广泛的政治参与,政府组织当然也是公民政治参与的组织者和发起者,但政府无力也无法直接去培育公民的政治参与的能力。当前,只有发展社区民主是培育公民政治参与的有效途径和现实选择。发展社区民主、构建和谐社区首先要完善社区自治组织建设,为公民政治参与提供组织平台;其次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增强公民政治参与的内在动力;再次要探索新型的政治动员模式,引导公民理性的参与行为。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农村治理依旧处于传统化的模式,其表现在于:在管制理念作用下,政府治理处于被动状态,干预、越位、错位的现象层出不穷。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的治理现代化要求,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改革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对"三农"问题的治理提出具体要求,其演变的要点在于:从"政府导向"走向"政府负责"、从"分配调整"走向"减弱控制"、从"碎片化治理"走向"整体性治理"。本文认为,通过加强"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完善农村产权制度创新、扩大协同治理的参与主体,协同治理力量向基层下沉、注重城乡整体性治理,实现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等,以此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社科纵横》2016,(9):54-57
社会治理的本质是基于共同利益的合作,社会治理的主体具有兼容性,社会治理的目标是善治。社会治理在主体、模式、目标、过程等方面实现了对社会管理的否定之否定。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演变是逻辑的必然;但这种演变尚存在许多困境,当前主要应该从政府职能的转变以及公民社会和社会组织的培育两个层面入手。  相似文献   

15.
《社科纵横》2019,(5):85-88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体现,是转变政府职能、推动国家治理规范化和科学化的重要途径。社会组织的特殊性是其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是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中可以运用的重要平台。十八大以来推行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改革为社会组织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政府要充分转变职能扶持社会组织的发展,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国家治理各领域工作,发挥社会组织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探求》2020,(1)
德国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过程中,在政府机构改革、信息公开、政府采购监督、公共服务模式创新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治理能力现代化实践,建立在社会市场经济理论与现代政府治理理论的基础上,主要是通过参与区域协同治理、社会治理和经济治理实现的。建议广州围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区域核心发展引擎作用,发挥公众在共建共治共享中的主体作用,对照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畅通公众参与政府治理渠道,推动区域协同治理,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效率与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7.
爱心护理工程是为高龄老人养老送终的公益事业。从政府社会治理的视角它属于政府公共服务的基本公共服务。当代中国政府之所以要把高龄老人"养老送终"的爱心护理工程作为政府公共服务重要内涵,还有着特殊的国情和社会政策的影响。爱心护理工程在公共服务社会化和市场化的意义已经超出了爱心护理工程为高龄老人养老送终服务自身,它的意义在于对中国基本公共服务发展的路径做了有益的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18.
中国政治发展: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变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改革实践与中国政治发展理论研究处于双向互动之中。近十年来,中国政治发展研究的核心问题集中在中国政治发展理论框架的构建、中国政治发展一些重大问题的宏观探讨和中国政治发展时政热点的分析上。民主政治模式、新制度主义模式和治理模式是中国政治发展研究所形成的主要理论解释模型,实现“善治”与“和谐”是中国政治发展的战略目标,而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府创新、推广基层民主、加强执政党建设则可以被视为实现发展目标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19.
结合广州正在开展的街道、社区管理服务改革创新,以广州市政府购买社会公共服务为例进行深入分析,探索在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过程中,构建起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资源激励、合作互补的公共服务运作机制,有利于提高公共财政的使用效率和公共服务供给效力.对于促进社会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和公益服务类社会组织的发展,提高社会管理过程中的公众参与能力,都是十分必要的.对探索完善具有广州特色的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和公益服务类社会组织的发展路径也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东北老工业基地地方政府的制度缺陷与转型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道刚  马静 《学术交流》2007,(5):122-126
政府转型对于东北老工业基地确立科学发展观、推动市场化改革、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东北老工业基地地方政府职能存在越位、错位和缺位等“三位现象”,根源在于政府在经济、社会等领域的角色定位不准确,与市场、企业、个人的关系不协调,在公共服务与私人服务的界定上不清晰。东北老工业基地地方政府应当明晰其在国民经济活动的短、中、长期中的职能定位,确定其在宏观、微观经济活动中的工作任务和管理范围,在政府与经济、社会、市场、企业以及公共服务之间建立一种更加准确、更加协调、更加清晰的关系,将政府职能真正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上来,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政府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