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代日本的两性地位历经了从女性主导下的男女平等到男尊女卑的变化过程,女性地位长期居高,对社会、 历史、 文化贡献巨大.婚姻制度受原始母系族外婚影响巨大,长期流行访妻婚,母系制和父系制并存.性意识较为开放,对性的禁锢较少,贞操观念较为淡薄.究其成因,在于其历史的后进性、 社会的宗教化以及禁欲色彩淡薄的伦理意识.日本古代的两性意识极大地影响了日本传统文化的形成,使其具有矛盾的双重文化性格、 强调地缘的共同体意识以及基于母性原理的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2.
纪廷许 《日本学刊》2003,(3):90-104
20世纪 90年代日本大众意识的内向化在东西方冷战体制及泡沫经济崩溃的背景下产生 ,而阪神大地震和奥姆真理教事件对日本大众意识造成巨大冲击 ,说明当代日本的社会结构疲劳已深刻到不得不进行重大改革的程度。针对“国民”的现代西方市民意识的蔓延 ,构成了日本大众意识中十分突出的对现有政党的抵触心理 ,以及对传统官僚体制为主的政治结构、经济关系及利益分配体系的“市民性”反感。“亚文化”现象及搞笑型“民主”又凸显出大众政治意识的流动化与情绪化特征。日本进入了政治文化及大众意识上的转折时期。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开始追求与日本经济地位相称的政治、军事大国的地位。从最初的“政治大国”、“国际国家”战略到现在的“正常国家”、“普通国家”战略,日本二十多年来的大国战略是在不断演进和发展的。近年来日本的“普通国家化”战略日趋成熟,并通过经济、法律、外交、传媒等途径推进“普通国家化”战略。但是,日本的外交理念、国际意识、国内体制,以及国际和周边环境,对其“普通国家化”战略的实施,构成了重要的制约和牵制。  相似文献   

4.
日本文化发展的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世界文化发展史中,日本文化的发展具有独特性。本文通过对日本文化精 神层面的哲学思想、宗教 观念、伦理思想等的概括分析,认为缺少哲学思想导致日本了文化发展没有深厚的根基, “泛宗教意识”导致了日本社会价值观的混乱,而伦理精神的丧失则使日本经济缺少发展 的精神动力。新世纪日本文化的发展面临着精神文化价值的反思与重建。  相似文献   

5.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日本经济的发展,日本的社会结构和人的思想意识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战前,日本人的意识,具有集体主义、勤奋主义和情绪主义等特征。但是,战后青年一代则抱有个人主义、享受主义、合理主义,他们正在不断地从以社会为重的社会倾向型的人发展变化为以个人生活为重的私生活型的人。现在,在日本最进步的工人,是“日本工会总评议会”成员工会所属的工人(以下简称“总评”)。“总评”工人意识的变化,特别表现在中小企业的工人身上。中小企业的  相似文献   

6.
滕军 《日本学刊》2001,(1):140-150
茶道是日本文化的代表与结晶。在日本,有关茶道的研究已十分深入。但不能否认,其中就茶道而论茶道的偏主观性的研究居多。如对日本茶道中的美意识——“わび”(可译为闲静)的研究,大都在日本茶道的道具中去取证,最多也不过追溯至中世的文学。1本文力图放开视野,用客观的眼光从中日文化交流史中,即从中国文物的东渡及其对日本茶道的影响中来取证,以探讨“わび”美意识形成的物质基础。中国与日本有两千年的交流历史。在这两千年中,中国文物的东渡始终不断。随着日本社会文化的繁荣发达,日本人对中国文物的认识愈加深入,其喜爱程度也愈加执着…  相似文献   

7.
李含 《日本学刊》2005,(3):130-143
日本文化的原型存在于日本古代神话和历史叙述当中,因此有必要从神话、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对日本文化的性格进行研究。本文从对《古事记》的有关记述的分析入手,通过与西方思想的比较,对日本文化的“耻感文化”、共同体主义的“场”的伦理以及母性社会原理等性格做了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从17世纪初到19世纪初,朝鲜王朝多次向日本派出通信使团,朝鲜通信使团成员与日本文人进行了广泛的接触与交流,其中又以18世纪最为突出.朝日文人的交流可从“文会”与“文战”两个方面来看.具体来说,朝日文人展开“文会”的目的在于“追求文趣”与“收集资讯”,而对“中华文化”与“自身文化”、“性理学”与“古学”的不同看法,则是双方进行“文战”的诱因.到了18世纪后期,日本文人认同与提高日本文化地位的意识不断高涨,也激发了日本文人与朝鲜文人展开文战的底气.  相似文献   

9.
当代日本女性文学中的反"母性"问题及其他大连外国语学院孙树林二次大战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政治的趋于民主,安定的社会环境,以及大量西方现代思潮的不断涌入,使日本社会的文化意识及人们的价值观念等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在这种多元化的丰富多采的社会文化背景下...  相似文献   

10.
泡沫经济与日本政治文化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纪廷许 《日本学刊》2005,(2):111-126
20世纪80年代以后日本泡沫经济引发的种种社会现象,特别是政治文化方面的变化,促进了日本学界对当代日本社会的新一轮探究。从“日本孩童资本主义”的定性到“日本异质论”,从对“日本奇迹”的质疑到对“日本模式”的否定,日本国家的现实及其走向似乎又成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实际上,学界所说的日本政治保守化倾向是由其国家发展战略的外向性和大众意识的内向性特点所构成的。泡沫经济的崩溃,不但加速了日本社会的结构疲劳,更扩大了社会思潮的混沌  相似文献   

11.
廉德瑰 《日本学刊》2007,(3):92-104
本文以战略文化的观点,从“和”的文化开始对日本人的位置意识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日本人文化性格中的上位意识和下位意识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以位置意识为背景的日本战略文化特征及其与大国结盟并努力成为大国的战略思维方式。进而分析了战后特别是冷战结束以后,日本通过建立“普通国家”而再次显现出来的上位意识,即大国意识的恢复。最后通过日本人的对美追随政策和日本人的中国观,进一步讨论了日本人的位置意识和大国意识。  相似文献   

12.
中国日语热的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雁 《日本研究》2011,(4):113-118
近10年间,中国国内学习日语的人数有了一个急速的增长,进而形成了不断升温的日语热的社会表象。让人回味的是,这种日语热的表象,即日语学习人数的增加、高校日语专业的扩张、留学日本浪潮的峰起,却是在中日关系“政冷经热”的过程中显现的。这一表象的出现,除却了中日贸易关系不断深化等经济动因的引导之外,还深受日本漫画文化传播等文化动因的影响,以及受日本政府的留学政策与日本高龄化社会带来的就职前景等社会动因所牵动。  相似文献   

13.
当代日本文化和社会意识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后半期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是由多种内外因素促成的,如传统文化的集团意识、中和的儒家文化思想、大乘佛教"利他"的德以及引进西方的经济民主主义等等.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产生了"中流阶层"及"中流意识".但是近两三年,又出现新的社会定型--"差距社会",产生了"新穷人"及"差别意识".这是当代日本文化和社会意识的演变和发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14.
张建立 《日本学刊》2006,7(6):131-142
迄今为止的日本国民性研究,主要集中在“是什么”和“为什么”这两大问题上。关于前者,先行研究多侧重于与欧美国家的比较,而忽略了与在文化渊源上关联很深的亚洲国家的比较,其研究成果对某些人宣扬“日本文化特殊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对于后者,大多数的先行研究都非常重视从“风土论”即地理环境的角度来探究日本国民性的成因,而从社会历史条件的角度进行的分析则略显不足。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国际交往的不断深入,加强对日本国民性的前瞻性研究,显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王晓德 《日本学刊》2007,23(3):105-117
从20世纪20年代起,在美国大众文化的影响下,日本社会出现了“美国化”的趋势,这种趋势在二战之后更为显而易见。美国大众文化的广泛传播在日本向现代消费社会转变过程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给日本传统文化的延存与发展带来严重的考验。具有善于吸收外来文化传统的日本,并没有被“美国化”,相反在保留本国文化传统的同时,从美国大众文化传播中吸取了很多有利于本国发展的成分或观念以及形成现代消费社会的动力资源。  相似文献   

16.
后冷战以来,中日两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形态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这带来 了包括社会舆论和相互认识观念等在内的社会意识形态的相应变化与碰撞。同时,舆论也 是体现国家意愿的直接决定因素之一。本文从社会舆论“三极模式”的分析方法角度,研究 了日本媒体对华舆论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政府决策与公众的倾向,认为日本对华舆论“倾向 化”与日本国民意识变化有相关性,也反应了日本政治在后冷战以来“总体保守化”的基本格 局。因此,本文对分析中日关系的现状与症结,以及中日双方调整对策提供了量化的材料 依据。  相似文献   

17.
文化与日本外交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从文化分析的角度探讨一国外交模式的特点 ,是当前国际关系研究中的一种视角。分析日本国民性与日本外交的非理性、假想受害的特点 ,探讨日本人交往中的“协调一致”与外交“暧昧”特征以及“amae”心理与日本外交政策的制定之间的关系 ,可从人文层次理解日本文化对外交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入世”,已是举世瞩目的一件大事。然而 ,“入世”后对我国社会经济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以及我国应该采取何种战略措施 ,也是值得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从国际经验来看 ,“入世”(“入关”)后的国家或地区效果差异很大 :有收效不大的 ;有受到严重冲击的 ;也有得益甚大的。日本则是比较成功的国家之一 ,它不仅化解了“入关”可能给本国经济带来的冲击 ,而且还以这一来自外部良好条件为契机 ,实现了经济腾飞与创造世界经济神话的愿望。认真地研究日本“入关”前后的体制转换、政策调整以及国际市场营销策略等经验教训 ,对我国不断地完善…  相似文献   

19.
书讯     
日本人的外向意识平献明主编该书从文化心态分析角度,重点阐明了日本人强烈的外向意识在战后日本以工业为中心的国民经济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所发挥的巨大驱动作用。日本的现代化是多方面的,因此,该书也如实地涉及到日本的政治、经济、社会结构、科学、  相似文献   

20.
尚侠 《日本学刊》2005,(5):109-122
战时文化统制和“大政翼赞”、统制经济三位一体,是日本法西斯国家体制的一个重要而有机的构成。就国民意识整合的本质而言,它是膨胀的、扩大化了的国家主义。文化统制作为政府主导下的一种文化强制力量,割断了日本文化向现代转型的历史进程,导致了日本民族精神的某种惯性模式与病态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