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制度变迁中的需求引致与供给滞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新的高效率的制度来代替旧的低效率制度的过程,便是制度变迁。变迁的发生导因于制度供求平衡。而从制度均衡到非均衡,再到均衡的演化中,需求变动一般处于变动地位,制度供给则是对制度需求变化的反应与满足,并且,这种反应往往是滞后发生的。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是:制度变迁中的需求引致与供给滞后的原因,并以此为基础分析政府作为制度供给主体时滞后的特点。一、制度变迁中的需求引致康芒斯以来的许多制度经济学家从两个方面理解制度。首先,制度满足了人们的收益要求,即一项制度安排"提供一种结构使其成员的合作获得一些在结构外…  相似文献   

2.
制度均衡是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供给与需求平衡。民营企业劳动关系市场化过程实质是制度变迁过程。按照制度经济学的理解,在此变迁中,劳动关系制度均衡是指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供给与需求平衡,劳动关系行为均衡是指劳资双方博弈力量均衡,均衡才能真正保证劳资利益和谐。但在现实中,民营企业劳动关系是劳资关系失衡,因此政府应该依据弱势劳动者的现实需要,增加与倾斜对弱势劳动者的制度供给,转变民营企业劳动关系制度变迁方式,构建政府嵌入型集体劳动关系处理机制,以达到民营企业劳动关系的制度均衡。  相似文献   

3.
供给能创造需求 ,也能抑制需求。能创造有效需求 ,并保证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得以实现的供给是有效供给 ,抑制需求并与之相背的供给是无效供给 ,有效供给对生产乃至有效需求具有乘数效应。制约中国经济的既有有效需求不足问题 ,又有有效供给不良问题 ,然而有效需求不足更多地是作为现象 ,而有效供给不良更多地是作为解决问题的根本而存在。解决有效需求不足问题 ,不能只简单地扩大需求。供给学派从供给出发解决滞胀问题的思路 ,为我们提供了不同于凯恩斯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4.
家族企业制度变迁的需求诱致与供给制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焕红 《浙江学刊》2003,(2):153-157
家族企业作为一种具有生存特质和广泛存在的企业组织形式,其制度非均衡状态和潜在利润希冀所形成的制度需求,将诱致制度主体进行制度变迁,从产权结构一元化到多元化、内部产权边界混沌到清晰化、流量产权虚置到动态化、产权封闭性到开放性;但由于制度变迁主体、非正式制度安排、传统家庭制度、信任制度缺乏的制约,其变迁过程并非一蹴而就。本文结合浙江省家族企业发展的实践,根据对乐清的实地调查,对家族企业制度变迁的需求诱致与供给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纪文晓 《社会工作》2009,(18):35-37
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的特性及发展现状要求加强农村社会工作建设。这一现状可以概括为:供给严重不足和供给效率低下。当前要真正做到为农民、农村提供有效的、有保障的、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就必须进行制度创新。这个制度创新的核心内容在于建立真正的农民组织,使农民成为农村公共服务建设的主体。农村社会工作从价值观到工作目标、工作方法都有助于这一目标的达成,特别是在农村居民对公共服务的需求评估、培育社区居民的自我发展能力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宏观经济政策运用的特点,认为有效需求不足与有效供给不足并存是国民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今后应把增加居民消费需求,启动民间投资需求,解决结构性矛盾,改善供给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  相似文献   

7.
王艳 《社会》2003,(1):9-13
社区服务是一个自上而下的制 度变迁过程,它的运行绩效取决于社 区居民对社区服务的需求和政府对这种制度的供给是否一致、是否均衡。稳定的社会秩序、于净的环境、清新的空气、和谐的人际关系等是居民的基本需求。社区公共产品的属性,决定了社区公共服务的供给需要建立多元互动的合作机制,需要供给机制的创新。  相似文献   

8.
新政治功能:体制供给和秩序供给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中国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社会的政治关系和政治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应这些变化。政治体系的功能需要发生新的变革。新的政治功能要求政治体系从要素管理转向程序管理、从内在管理转向外在管理、从保险管理转向保证管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过程中,政治体系的新的功能是保证体制供给和秩序供给。新的政治功能实际上源于政治体系从操作性的经济活动中退出的要求。政治体系的宏观功能在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是保证已有的政治供给,开掘新的政治供给。体制供给包括权威供给、体制供给、法制供给和政策供给;秩序供给包括秩序供给、保障供给、正义供给和价值供给等方面。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应该通过有力的政治供给来保障社会有序、有效和平稳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商品供求规律?学术界看法不一。有许多同志从商品供给和商品需求之间的关系出发,把商品供求规律说成商品供给和商品需求之间矛盾运动的规律,而把商品价格排斥在商品供求规律之外。我们认为,这是值得商榷的。首先,价格是商品供求的内部条件,没有价格,商品供给就无法进行,商品需求就无法测量,商品供给和商品需求之间就无法发生联系,自然而然,商品供给和商品需求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就不复存在。马克思曾说过,供给“就是处在市场上的产品,或者能提供给市场的产品。”需求就是“市场上出现的对商品的需要。”“供给等于某种商品的卖者或生产者的总和,需求等于这同一种商品的买者或消费者(包括个人消费和生产消费)的总和。”由马克思的论述可见,供给和需求是商品交换过程的两个方面。供给表现为让渡使用价  相似文献   

10.
引咎辞职、问责制与治道变革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2004年中国政府的重大举措之一就是推行引咎辞职,实行政府官员问责制.本文分析了引咎辞职以及问责制对于责任政府建设的意义,以及存在的问题.本文的核心观点是,中国政府的这些举措基本上还停留于行政性操作的范畴,要进一步推进责任政府,必须在技术上完善引咎辞职以及相关的责任制度安排,并在制度上重视从行政性问责走向程序性问责.在此基础上论文还进一步分析了引咎辞职和问责制对于推进中国政府治道变革的意义,认为引咎辞职和问责制有利于提升中国政府治道变革的有效需求,从而有可能促进中国政府的治道变革,但这两个制度的有效推行,也需要中国政府的治道变革.这两者是行动改变条件,条件提升行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王仲祥  王贝 《社科纵横》2020,35(1):56-59
农村基层治理制度的变迁离不开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蕴含着成本、收益及风险等相关的经济行为,是基层治理各主体追求收益最大化的过程。本文以制度经济学方法论为视角,从制度需求、供给及路径依赖出发,探讨我国农村基层治理制度的发展演变,以期在中国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实现农村基层的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12.
基础设施在一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供给状况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经济增长的速度和经济结构的优化程度.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与政府供给能力之间的缺口使得基础设施的市场化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基础设施的市场化意味着以政府高度介入为特征的这种制度安排向较少政府介入的另一种制度安排的转变.它是行之有效的.在推动基础设施市场化进程中,政府应扮演好总体规划者、有效管制者、合作支持者的角色.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些角色和职责,政府应通过合适治理工具的选择、内部管理体制的改进形成新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3.
理念与制度: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兴起有着学科发展的需要和政治实践的需求.当前它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深化各个流派的实证研究,力图通过案例分析寻求更合理的解释框架;二是拓展新的研究领域,如网络制度主义、制度程序主义;三是弥补制度分析的不足.理念与制度的结合有利于更为全面地解释制度变革的动力和过程,同时它也面临着核心分析概念的选择、理念的含义变动性等难题.  相似文献   

14.
技术进步与二十一世纪中国农业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迈向21世纪的中国农业面临着需求增长和供给制约的严峻形势与巨大挑战。对此,中国的农业需要新的突破和发展。而要实现这一突破和发展,可能乃至根本的选择是依靠技术进步,走技术进步的农业发展战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农业技术进步的方式必须进行重大变革,即向市场化方向转变。具体来说,一是推动农业技术研究与推广向产业化发展;二是推动农业技术扩散与应用向内在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与农村社会工作:需求与应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的特性及发展现状要求加强农村社会工作建设。这一现状可以概括为:供给严重不足和供给效率低下。当前要真正做到为农民、农村提供有效的、有保障的、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就必须进行制度创新。这个制度创新的核心内容在于建立真正的农民组织,使农民成为农村公共服务建设的主体。农村社会工作从价值观到工作目标、工作方法都有助于这一目标的达成,特别是在农村居民对公共服务的需求评估、培育社区居民的自我发展能力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现状、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也是较早启动农业保险的9个试点省份之一。2008年首次被纳入农业保险试点范围,得到国家财政给予的农险保费补贴,使全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得到快速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有效需求与有效供给不足、巨灾风险分散机制不完善、财政补贴制度不合理、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支持和专业农险从业人员匮乏等诸多困难和问题。必须加大对农险的宣传力度,刺激农民对农险的有效需求;构筑多层次农业巨灾风险分散机制;进一步完善政府财税政策,加大政府对政策性农业保险扶持力度;加快农业保险法律法规建设;加强农业保险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7.
农村公共产品是农村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合理、有效的供给不仅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拉动农村消费需求,更是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我国在公共产品供给上实行城乡"双轨"制的供给机制,导致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上存在体制外供给、供给总量不足和结构失调等诸多问题.这种低效、非均衡的制度外农村公共品筹资模式必导致我国农民负担日益渐重的后果.同时,也反映出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与其成本分担之间的运作系统存在错位失衡.这其中既有制度性因素,也包含非制度性因素作用的结果.据此,应优化、创新相应的制度政策,改变农村公共品供给自上而下的决策机制,以实现在增加农村公共品的有效供给的同时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富庶和城乡统筹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当制度供给无法满足制度需求而出现制度不均衡时,就有必要进行制度创新,通过新的制度供给来满足制度需求.控制政府交易成本可以通过政府协调成本、政府信息成本和政府反腐败成本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9.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创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戴燕艳 《探求》2006,(3):13-18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但目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和机制不完善,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制约因素,所以加快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的创新是当务之急。要统筹城乡发展,建立以政府为主体的多元化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要建立农村公共产品合理的需求表达机制,保证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20.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公共需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岩  陈通 《学习与探索》2006,(5):184-186
满足农民公共需求,不仅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表现,而且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现有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现状无法满足农民公共需求问题,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满足农民公共需求的对策是提高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能力,包括推进公共服务观念创新、推进公共服务体制创新、推进公共服务供给方式的创新,尽早建立农民需求偏好表达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