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大城市超先增长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世界和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无论人们的认识有怎样的分歧,大城市超先增长是事实,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大城市之所以超先增长是因为这种模式具有经济、社会和人口的聚集优势,在城市化进程中有辐射和扩散作用,有比较完整的城市化内涵。然而大城市在其增长过程中也有自身的矛盾和问题。研究城市化进程的客观规律,发现困扰大城市发展的矛盾焦点是城市人和城市区位的矛盾。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对超大城市食品安全问题的剖析和民众关注度调研结果,探讨了超大城市如何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和为迎接世界级盛会保障食品安全的一些措施,对超大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和提升超大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城市化建设正在飞速进行。与经济进步相伴随,出现了众多的问题,如大城市中的交通拥堵、空气污染、资源浪费与匮乏并存等——这只是可见的表面问题。从长远的角度看,在城市化过程中,空间的资本化使用导致了城市文化、城市样态、自然环境等差异性的丧失,这将使人的存在更为物化、功能化与功利化。本文认为,指导空间生产的价值观念是促使上述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只有改变以往的以“技术和资本增殖”为核心的消费社会的价值观念,建构新的“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才能对抗空间生产的资本化洪流。  相似文献   

4.
二元社会结构与城市化(续)——四、城市病与城市规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发展小集镇的指导方针有一个重要依据,认为城市规模大了就会带来一系列无法解决的城市病。城市病是指大城市在发展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诸如住宅紧张、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犯罪率高等等。我国大城市不仅存在这些问题,而且还相当严重,那么城市病是不是一切大城市都注定要存在?我们认为答案应当是否定的。退一步说,即使要患病也有轻重之分。如同没有绝对健康的人一样,有轻微病症的人照常工作,有轻微病症的大城市照常运转,创造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泛泛地笼统地强调城市病,认为我国大城市存在的种种严重问题就是城市本身应有之义,似乎是“天灾”而不是“人祸”,以此作为控制城市发展的根据是相当片面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当前中国超大城市中具有不同人口结构特征的北京、重庆、成都为例,试图通过比较三个城市在城乡统筹发展过程中的政策和实施效果,找出一些可资借鉴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创新思路,以推进全国的社会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6.
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大城市圈又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居住功能日益现代化的必然结果。战后,日本的大城市圈是20世纪60年代后与社会经济日益高度发展同步协调开发建设起来的。目前,日本全国已开发建设起了东京、大阪和名古屋等一系列大城市圈。日本的大城市圈主要是以圈域结构为地域特征的社会综合活动的集合体,它有效地发挥出了城市设施主体布局合理化和循环经济体系化、内外联系有机化,而且实现行政管理圈、工业生产活动圈、流通集散营销圈、居民生活居住圈、文化娱乐活动圈等多结构并存,布局合理的城市结构体系。目前,我国也正在开发“长三角都市圈”、“南京都市圈”等一系列大城市圈,因此,研究日本的大城市圈开发建设无疑对我国正在开发建设的“都市圈”有其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探求》2019,(6)
精细化理念源自现代工业生产、具有鲜明的实践特征,目前已经成为指导国内城市特别是超大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基本导向和重要原则。面对常住人口的高异质性、基层治理的弱协同性、社会力量的动员不足,同时借助技术治理的有利条件,超大城市成为践行精细化管理的"先行者"和"示范者"。下一阶段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必须进一步强化以人为本、法治导向、基层优先、多元共治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8.
陈炜 《探求》2018,(6):37-40
为解决中心区功能和产业过度聚集、人口超载、公共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我国各大中心城市近年来都提出了"功能疏解""建设城市副中心"等规划远景。实际上,超大城市疏解过度聚集功能的实践在国外城市发展历程中已经出现多次,而伦敦是第一个提出并实践城市疏解的城市,伦敦也在城市变迁中经历了从兴旺到短暂衰败、再到重新复兴的过程。回顾并分析伦敦一个世纪以来城市治理与规划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能够为广州城市发展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所谓大城市,是指那些拥有25万人以上的城市.1983年,在苏联这样的城市共有140个,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一半以上.这些城市是行政中心,拥有生产、科学技术和文化的巨大潜力,这些潜力能否得以发挥在许多方面取决于对这些大城市的管理.大城市是两个方面的统一体:一方面,城市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的一定"表现形式",是一个地区政治、经济和思想的中心;另一方面,城市不仅仅决定于社会,它还以一定的方式脱离于社会,是一个"独立的机体".上述认识对确定城市作为管理客体的特点还仅仅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明确城市的社会职能,即  相似文献   

10.
据《苏联科学院通报》1984年第3期报道,苏联科学院社会经济问题研究所所长И.西戈夫指出,城市是人民经济、政治和精神生活的中心,是进步的主要动力。我国的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积蓄了巨大的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潜力,这些潜力发挥如何决定着整个社会的发展速度。大城市化的学术问题,如同管理大城市发展的实际问题一样,是极其复杂的。例如,控制大  相似文献   

11.
与人口转变错步进行的中国城市化,在1949年以来的40多年中,表现为一个扭曲的过程。在人口快速增长的前30年里,城市化异常地陷于停滞;而在人口因计划生育而开始减慢的后10多年里,城市化又急剧地发展。其结果是,和迅速发展起来的小城镇形成鲜明对比的大城市,虽经严格控制仍不断膨胀,终致形成人口压力之下各种各样的人口问题。从几个大城市显示的迹象看来,除了各类城市普遍存在的住房、交通、拥挤、污染等城市问题外,人口负增长、人口老化、人口流动等与未来城市发展休戚相关的城市人口问题已日益显化,足堪引起严重关注,并采取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
最近,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组织(UNFPA)发表了《世界人口白皮书·1986》,对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世界大城市人口作了预测.所谓大城市,一般指拥有1,00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1970年超过1,000万人的大城市只有纽约、东京、上海;1985年,墨西哥城、圣保罗、加尔各答又加入此列.据《白皮书》预测,到2000年世界上的大城市将达到20个.墨西哥城和圣保罗的人口均在2,000万以上.20个大城市的总人口将接近3亿,几乎相当于美苏两大国的人口之和.20个大  相似文献   

13.
郭沫 《东西南北》2012,(16):70-71
它破破烂烂,它通达四方,这就是俄罗斯,这就是俄罗斯的电气火车。 在莫斯科,或者说在俄罗斯,除了地铁和公交以外,要说还有哪一种交通工具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那一定会是电气火车。这是苏联时代遗留下来的产物:火车使用电力,距离辐射到大城市周边的若干小城镇,是大城市与小城市、城市与乡村紧密连接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开展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取得了一批成果。目前,如何深化大城市发展战略的研究,提高战略设想(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和效益性,是摆在理论界面前的一项迫切任务。一,城市性质的科学认定确定城市的性质,是制定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前提和主要依据。大城市的经济发展战略不仅要符合城市的共同特征(如城市的集聚性、高效性、开放性、相对独立性等)。而且要反映出各城市的特殊性,后者对制定一个具有本城市特色的发展战略尤为重要。城市的性质,决定着城市的发展方向、合理规模,决定着城市经济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从社会福利角度探究最优城市规模问题,通过对社会效益和社会成本函数的重新界定,并根据均衡理论构建最优规模的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中国地级市2012-2015年统计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城市最优规模并非唯一、恒定的数值,而是受城市禀赋和时空差异共同影响的动态过程。在当前社会福利水平下,大城市与中小型城市的实际规模大多低于其最优水平,城市具有进一步扩展的空间;而超特大城市则大多面临人口规模超载问题,随着人口规模增加,其社会净效益呈边际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16.
《探求》2020,(2)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州牢固树立"大抓基层、夯实基础"的鲜明导向,以坚持党的领导为核心、以强化互联互动为重点、以服务居民群众为根本、以加强自身建设为关键,积极探索超大城市以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新路径,着力构建镇(街)和村(社区)党组织领导、多元主体力量积极协同、居民群众广泛参与的超大城市基层治理新格局,推动广州基层社会从传统管理向现代治理转变,确保基层党建全面加强、不断进步,基层治理有序推进、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上海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社会学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杨上广  王春兰 《社会》2006,26(6):117-117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转型,当前中国大城市居住空间正呈现重构与分异的演变趋势。本文以上海为例,首先,分析了上海商品住宅的空间分异格局及成因;其次,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分析了上海居住空间分异的态势;然后,探讨了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社会效应;最后,对当前中国大城市居住空间分异与重构的演变态势进行一定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1990年以来,中国城市化的内涵发生了转变。中国城市发展战略从过去过度重视中小城镇发展,向以大城市建设为中心、中小城镇协调发展、分工明确、功能互补的新型城镇体系转变。本文认为,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了城市化只能走一条大、中、小城市共同发展,数量与质量并重的城市化道路。  相似文献   

19.
六、七十年代,凭票供应的自行车曾是我国家庭“三大件”之一。短短叨年之后,我国平均每户拥有自行车2辆,即平均互.8人一辆!自行车确确实实与我国公共交通一起构成城市道路客运交通的两大支柱。国家统计局显示:到1996年底,我国城市总人口为5*目引回忆。200万人口以上的超大城市11个,10)万到20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23个,50万到100万人口的大城市44个……其中城市出行者以自行车为主体交通工具的占67l%。有关专家指出,我国现阶段经济条件下,倘若自行车在我国目前直至今后较长的一段时期内仍作为纯粹的代步交通工具,那么“自行车王…  相似文献   

20.
重庆是我国西部唯一的直辖市,是一个大城市与大农村并存,“西部(经济文化不发达)现象”和“东北(国有老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现象”叠加的大城市,是一个承担了前所未有的百万移民这一世界级难题的大城市,同时也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省级大市,社会救助任务十分繁重。国务院《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