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首先分析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现实基础。这一理念的提出,不仅是对全球性问题日益严峻的回应,也是对崛起的中国如何处理与国际体系关系的回应。论文进而分析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阶段定位,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原则和主要依据,最后初步设想了在全球、区域和双边层次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路径。论文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必须遵循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基本原则,依据不同范围的复杂性,采取不同的秩序目标和合作形式,不急于追求高水平的一体化和制度化,而是着眼于建设具有高水平互信和相互认同的国家间共同体。  相似文献   

2.
《社科纵横》2019,(5):36-40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应对世界问题的理论构想。理论构想只有具备现实基础,才能不断掌握群众,转化为现实。本文从哲学三大元理论存在论、意识论和价值论角度,探讨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性。人类水平上的"类存在物"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存在基础。"一带一路"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结果正逐步成为现实。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方法符合思维变革趋势。在价值论意义上,人类命运共同体秉承了共同价值理念,坚持尊重融合共同建构的价值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3.
自党的十八大提出并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以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实践逐渐深入人心。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明确指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体”。只有立足人类文明形态转换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宏阔视域,才能深刻把握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的时代内涵、人性根基、价值旨趣,进而充分彰显其文明价值与世界性意义。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基于人类文明形态转换的历史处境而提出的,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内涵;人的社会性本质、“人的真正的共同体”或“自由人联合体”构成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性根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构成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包括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在内的各个国家和地区,已越来越成为相互交融的命运共同体。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而言,该局面的形成与全球化进程中资本积累和贫困积累的分布格局和运行态势有着本质关联。这既有助于我们理解为何现实历史进程会与经典作家关于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研判发生了重大偏离,也有助于我们从根本上认清当下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存在的诸多矛盾挑战。通过对当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生成机理和内在限度的综合分析,将有助于我们通过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能力和水平,搭建讲好中国故事的平台,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提升全球公共物品供给能力,以及夯实自身战略防御力量等多种举措,来更好地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构想。  相似文献   

5.
翟崑 《太平洋学报》2020,(1):97-102
2019年4月2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青岛出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的讲话中首次提出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习主席指出,海洋孕育了生命、联通了世界、促进了发展。我们人类居住的这个蓝色星球,不是被海洋分割成了各个孤岛,而是被海洋连结成了命运共同体,各国人民安危与共。这一理念对内可以视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和海洋强国战略的重大发展,对外则可视为中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中国方案的重大发展。由于海洋命运共同体提出时间尚短又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学术界和政策界对推进海洋命运共同体建设的认知和行动的探讨与筹划刚刚开始,尚未形成体系。因此本文尝试说明,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是个知行合一的体系,是政策概念体系和战略实践体系的并举合一,这二者在本质上具有一体性,在行动上应相互促进,在目标上追求高标准,在实际推进过程中要防止知行“两张皮”。  相似文献   

6.
《社科纵横》2018,(1):1-4
对国家而言,世界是自我主体和对象主体共同分有的世界。无论国家或者具身的人如何意识,世界不以文化环境、国家空间、信仰类型、主观愿意为转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向不是形成这样的、就是那样的命运共同体。存在是主体间的共在,共生性是主体间的客观事实。觉解何以走出当代裂解式发展的人类困境、觉知何以建构基于组织形态的主体间性、开示何以通达文明间发展对话的整体人类观,共同诠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略的世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7.
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逆全球化思潮、保护主义、区域主义和单边主义愈演愈烈,多边机制受到严重冲击,加强全球治理、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势在必行。习近平总书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是我国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鲜明旗帜,是对国际社会的重要贡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项伟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加快国际治理人才的培养。国际治理人才不仅需要较强的语言能力和渊博的专业知识,而且更需要自觉的家国情怀、崇高的理想抱负和真正的全球视野。需要从国家层面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国际治理人才的培养,更要重视国际治理人才的使用。  相似文献   

8.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得到大量事实的支持:人类在同一个全球生态环境下生存,气候变化带来的各种自然灾害会影响地球上的所有国家;人类活动的全球化带来了更多的全球性问题,如难民问题、毒品走私、恐怖主义问题、传染性疾病等;全球化背景下人类命运的共同性更深刻地显示在经济的全球化上。在一个统一的世界经济中,各国经济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当前的一些国际经济动态提醒,理论上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与现实中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知是有距离的。现实中,存在着阻碍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实现的诸多因素,如经济利益、安全利益、战略利益以及意识形态等。因此,要真正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想,仍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9.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过去十年来逐步弘扬的一个核心概念,它是中国历经改革开放以来的四十多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七十多年、中国进入近代史以来的一百八十年,更是华夏文明四千多年来历史实践的一种结果。文章通过分析“中国的世界”和“中国与世界”两种中国的世界观,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际上是历经千年之变后出现的第三种中国世界观“中国在世界”的必然产物,含指中国对世界的反哺、反思、责任与使命。  相似文献   

10.
十九大报告对"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阐述明显呈现为它作为一种国际关系理念与战略的升级版或2.0版。这不仅表现在它被明确纳入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宏大体系之下,也体现在它的三个内容层面或维度(核心理念、话语体系与制度构想、战略举措)的更加完整清晰。因而,从现在起特别值得关注的应是这一理念与战略在现实实践中的贯彻落实,尽管这绝不意味着对它本身的理论探讨就不再重要。"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一个系统性国际关系理念与战略的成功实施,所需要的一个前提性条件是它的至少上述三个内容层面或维度的完整性和相互间契合性。而具体到自然生态领域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中国积极实施的"一带一路"倡议的一个基础性方面是努力传播、示范与营造一种全球资源环境安全(共同体)文化。  相似文献   

11.
社区工作者是联系政府与社区居民的桥梁和纽带,是构建和谐社区的关键责任者。对社区工作者的培训是对教育者的教育,对社区教育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白友涛  臧煜 《社会工作》2009,(24):52-55
本文以南京市鼓楼区某街道为例,探索了老年人不同层次的社区服务需求及其满足状况。本文认为,当前老年居民低层次的社区服务需求已经基本得到满足,但高层次的社区服务需求难以满足。必需加快社区工作者的职业化和专业化,提升社区服务的质量才能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社区服务需求,实现社区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Summary

Aging enrichment of undergraduate social work curricula ensures that program graduates will be prepared to practice with older adults. This article reports the results of focus group research that was designed to engage social workers from community agencies serving older adults in preparing students to become ‘aging-savvy’ social workers. The workers highlighted the importance of wide-ranging exposure to older adults, the changing needs of older adults, and the importance of increasing students' comfort with self-determination. These findings informed the program's ongoing curricular transformation process through the incorporation of new assignments that enabled increased contact with older adults in a variety of settings.  相似文献   

15.
理顺乡镇政府与社区之间的关系是社区建设与发展的关键,构建一种正确、合理,的关系是当前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将从二者当前的互动关系着手,深入剖析当前社区建设与发展中政府的角色与功能,并探讨建立一种合理有效的政府与社区关系。  相似文献   

16.
多元化社区服务的特点、问题和机制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广静 《探求》2005,(5):53-56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实践,我国社区服务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由于它从一开始就和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伴随体制转轨所带来的单位制解体,政府的控制式服务和单一的政府提供主体,已明显不适应多元化利益主体的需要。当前社区服务要实现从政府控制式的“一元化”向政府、非营利组织、私人单位、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的“多元化”转变,要在原有行政化机制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化机制,引入市场化机制,综合协调三种机制效用,推动社区服务发展。  相似文献   

17.
实践共同体理论强调共同体是在持续的意义协商中建构起来的社会关系.借助该视角对中小学教师与家长进行访谈,了解他们的日常沟通情况和身份建构问题.研究发现:家校相处缺乏深层意义协商;对彼此的刻板印象限制了家校对合作的想象;教师单方把控力量集结,使"合作"沦为"家长配合".究其原因,首先,学校制度安排挤压了情感互动空间,限制了家校双方的身份意义;其次,尊师传统强化了家长对教师权威的信奉,滋长了现代教师专业主义;此外,技术媒介仅为强势的校方所用,没有成为促成家校共同体的力量,并可能强化刻板印象.建构家校共同体的关键在于促进教师和家长反思固有价值理念,为新关系、 新身份的协商开辟更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8.
对虚拟社区管理的透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保建 《学术交流》2005,(10):136-140
如今在互联网上出现了虚拟社区,也随之出现了虚拟社区的管理问题。通过对虚拟社区的透视分析,从一定意义上讲,虚拟社区是现实社区在互联网上的延伸,因此不能放弃管理。根据“网络社会”的特点,对虚拟社区的管理要以网络为主渠道,以网络技术为手段,以社区网站为中心,以优化网络环境为目标,以网民生活得更美好为目的。  相似文献   

19.
余冰  郑子良 《探求》2006,(5):40-44
就目前我国大多数社区的情况而言,社区居委会行政化趋向仍是不争的事实。社区居委会建设中所遇“三多三少”难题背后所反映出的深层原因可归结为两个方面:区分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厘清政府与社区职责,理顺政府与社区组织关系;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建立真正的“小政府,大社会”是本文所提供的问题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0.
美国社区生活散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铎 《社会》2002,(4):12-20
新世纪的头一年,我是在美国度过的.寒风飕飕的季节来到这里,霜覆大地的日子踏上归途.这是我第三次探访美国.第一次是1995年住在费城,第二次是1998年住在洛衫矶.这几次探访美国,都生活在社区,与美国的普通居民朝夕相处,因而对美国社区生活的实际感受,就比我到美国开会、出访时了解得更为深切一点,因而萌发了留下"散记"的冲动.当然,所谓"深切",也只是限于自己生活所触及的一些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