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论述了俄国哲学家弗兰克通过人的内心和精神来证明神的存在的神人论思想,弗兰克对基督教与人道主义之关系的理解, 以及弗兰克对人的价值与尊严、人的自由的含义、人的罪恶之根源等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对西方基督教文化的进一步认识问题  相似文献   

2.
从布伦塔诺的表象论看科学、哲学、宗教之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哲学、宗教三者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历史上众多哲学家关注的问题,布伦塔诺对此问题理解的深刻之处在于他从表象入手对心理现象与物理现象作出区分静态呈现的物理现象是科学的认识对象,而具有“意向的”功能的心理现象则为哲学、宗教所体验和解读。科学的认识止于感觉经验,其真理在相对真理的意义上是成立的;然而,揭示存在的意义、安顿人的心灵、让人类在宇宙中找到自身的位置等等,却只能依靠哲学和宗教。哲学是第六意识思维的结晶,能达于超验层面;宗教则是身心合证之结果,能超越超验,直达存在之源、生命之源。  相似文献   

3.
江怡 《求是学刊》2006,33(1):39-45
身心问题是西方形而上学传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通常也被看作形而上学问题的主要内容。但自从20世纪初的一场哲学革命之后,随着形而上学的被抛弃,身心问题也被英美哲学家们看作思辨哲学的最后堡垒而被抛弃了。由于语言哲学的深入发展,特别是因为后期维特根斯坦的工作,哲学家们愈加关注语言使用者的心灵活动对语言使用所产生的重要的甚至是关键性的影响,对心灵问题的研究正逐渐成为英美语言哲学发展的最新形式,“心灵哲学”被看作是语言哲学的核心。而在这个领域中,他心问题则是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争论的焦点所在。  相似文献   

4.
心灵哲学中的“身心问题”对于二元论者来说往往表现为“灵魂如何与身体相互作用”的问题。作为古典二元论者的代表,柏拉图在《蒂迈欧篇》中通过骨髓提供了解决身心问题的进路。对于柏拉图来说,骨髓是一种处于灵魂和身体之间的中介体,沟通了灵魂与身体的相互作用。骨髓在《蒂迈欧篇》中的作用表现为三个方面:首先,骨髓是灵魂的所在位置,让灵魂与身体结合在一起;其次,骨髓将外部世界中感觉对象的信息传递给灵魂,是感觉活动的传输中介;再次,在人类的生殖活动中,骨髓将人的非理性灵魂传递给子代,让人类的非理性灵魂也实现了某种程度的不朽。柏拉图对于骨髓的探究开启了后世哲学家解决身心问题的不同路径,同时体现了古希腊哲学与医学的互动。  相似文献   

5.
1、古典物理主义也许有点意外,科学哲学家认真地探讨心理学的固有方法问题,还是最近的事。在这之前,科学哲学家所关心的主要是物理学方法,“科学的方法”几乎与“物理学的方法”同义。当然,并非说在科学哲学家之间没有探讨心理学的哲学问题,而且自30年代的逻辑实证主义的初期开始,它就以“身心问题”的形式,一直被作为科学哲学的一个中心问题议论着。但是对于大部分科学哲学家来说,解释“身  相似文献   

6.
迄今为止,世界上所有的哲学家都十分清楚地了解,存在物质和精神两种完全不同的实体。尽管对于这些实体还缺少明确的概念,但哲学家们都认为自己能够解决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即精神同物质、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7.
有关“大屠杀”的讨论是近10年来西方史学界与历史哲学研究中的热点,通过分析经历过“大屠杀”时代的历史学家与战后新一代历史学家对“大屠杀”的记忆与叙述,人们能更为明确地意识到影响着历史表现的诸多要素。这一论题还促进了历史学家与历史哲学家的对话,它使历史学家意识到不同的历史表现源自不同的认识论基础,也使历史哲学家获得了阐明其认识理论的具体实例。  相似文献   

8.
朱伟东  赵璐 《唐都学刊》2008,24(2):86-88
意大利的哲学家克罗齐在黑格尔的认识基础上,区分了历史世界与自然世界的不同,在分析这一差异时,克罗齐着眼于内在原因的分析.克罗齐认为,自然科学研究和历史学研究对象是不同的,前者是外在的东西,而后者则聚焦于人类的内在精神.  相似文献   

9.
身心关系是一个古老而重大的哲学课题,自有人类文明以来,就一直在对它进行探讨。从狭意上说,身心关系指的是身体与心灵的关系;从广义上说,则是指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本文仅对现代西方哲学中有关身心关系的几种观点进行考察,并着重评断其中的唯物主义因素。 在西方哲学有关身心关系的研究中笛卡尔是一个里程碑。以他为界,大致可分为前笛卡尔时期、笛卡尔时期和后笛卡尔时期。  相似文献   

10.
认识器官是否具有因其本性、结构一功能决定的对客观对象(的信息)进行接收、加工、存贮、发放的一定形式,因此认识成果、思维产物是否包含了这种形式和特点,这就是我们要论述的认识和天赋形式问题。认识的天赋形式是关系到认识如何是可能的,认识如何具有客观有效性等一系列认识论的原则。这是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向辩证唯物主义提出的新课题之一,历史上不少哲学家曾以各种方式提出并探讨过这个问题,但因各种条件限制尚无科学定论。现代科学的发展,特别是神经科学、大脑科学研究的新成就,为我们重新研究这个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现在,探讨这个问题对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认识论,解决哲学史长久以来争论未决的问题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理性划界———康德哲学观分析董翔薇哲学观是对哲学的根本看法。不同哲学家的哲学观确立了不同的哲学理念和精神,是其创建特定体系的指南,而哲学体系就成为该种哲学观的实体。从哲学家们的哲学观入手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加准确、深刻地把握不同哲学体系的本质特征和其...  相似文献   

12.
段秀芳  李宁 《探求》2013,(3):33-39,45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是辩证法的奠基人,提出了西方哲学的重要概念“逻各斯”.他在认识问题上持着理性主义的立场,同时又认为必须肯定感性世界、依赖感性,并且因其晦涩、神秘的表达方式,受到后世理性主义哲学家的质疑和批评,被排除在理性和科学之外.其实,赫拉克利特的理性是与科学理性不同的传达体验的辩证理性,其“逻各斯”传达的是人对世界的体验,实现了有限的部分的个体对世界与生命的无限性和整体性的回复,是潜在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合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人的行为起着指向、调节和制约作用。从苏格拉底首先明确提出用目的原则解释世界,亚里士多德对目的范畴作出哲学分析以来,在西方哲学史上众多哲学家都热衷于目的这一问题。他们的探讨和论述对我们认识目的问题不无裨益,但是那些哲学巨匠们总是把“目的”弄得过于玄虚,甚至荒诞;马克思主义以前的一些唯物主义哲学家也多陷于经院式的烦琐论述,而不肯把“目的”拉回到人们的现实生活中来。我们这里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哲学研究的两个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俄罗斯哲学的研究,无论在俄罗斯,在西方还是在中国,早已有哲学家、哲学史家和学者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思想和学术资料:既有对某些哲学家思想主题的个别研究,也不乏各种版本的俄国哲学史系统著作。然而,什么是俄罗斯哲学?有没有独创性的俄罗斯哲学?是"俄罗斯哲学"还是"哲学在俄罗斯"?这些问题却仍然是颇有争议性的问题。本文试图从研究方法论的角度对此略做探讨,并试图区分对俄罗斯哲学进行研究的两个维度——文化学维度和一般哲学维度,指出这两个研究维度以两种不同的哲学观为根据,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研究领域,具有不同的研究对象、研究宗旨、研究方法和研究问题,从而展现了俄罗斯哲学的两种不同思想形态和精神面貌。  相似文献   

15.
自然主义的回归──新近美国哲学中的一种新动向江怡在本世纪英美哲学中占主导地位的分析哲学,通常被认为是继承和发展了德国哲学家弗雷格的思想。弗雷格的贡献不仅表现在逻辑和数学领域,重要的在于他把传统哲学中的认识论问题替换为语言哲学问题,用语言哲学取代了认识...  相似文献   

16.
因果性问题作为西方近代才出现的哲学问题,成为西方近代哲学史上最具现代哲学精神的哲学家休谟建构其人性科学首先和重点探讨的哲学问题.休谟的哲学立场和理论特色在其因果论中得到集中反映和体现,历史影响深远和广泛,也常常遭受攻击和被误解.本文在近年来学界对休谟因果性问题的新的解读的基础上,根据对休谟哲学的性质的把握,以及对休谟因果论的思想进路的深入理析,认为休谟从人性入手研究哲学,其因果论的实质是人性科学视域下的人性与认识的关系问题,或者说是认识的人性根源和根据问题.休谟因果论具有鲜明的人性论特征以及心灵哲学倾向,开辟了一条研究因果性问题的主体之路、人性之路、心灵之路.  相似文献   

17.
季雨 《学术交流》2016,(4):50-54
美国著名新实用主义哲学家普特南认为:对于当代哲学研究而言,价值是生死攸关的问题。他以重构价值客观性的论证为目标,在其后期思想中,对伦理概念进行了细致考察。普特南通过驳斥描述和评价的二分法与将伦理概念进行分层的策略,阐释"混杂的伦理概念"(thick ethical concepts)的描述性功能,进而为伦理价值判断的客观性提供了富有启发性的论述。同时,其观点在不同文化传统间关于"混杂的伦理概念"的分歧、"混杂的伦理概念"与"空洞的伦理概念"的关系等问题上,存在需要澄清和推进的环节,这为未来研究提供了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8.
事物运动发展的根据是什么?普遍的根据与特殊的根据,根据与条件,根据与人们的主观能动性,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怎样从分析事物的根据出发,探究事物发展的原因,寻找事物发展的规律性,预测事物发展的方向、趋势和进程?在这些有关根据的问题上,唯物论和唯心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有着根本的分歧。马克思以前的哲学家,由于立场、观点、方法的错误或认识水平、历史条件的局限,对这些问题往往作出错误的或者片面的解释。马克思主义哲学问世以后,才对事物运动发展的根据问题作出客观的、全面的、合乎科学的分析,并把这种正确的理论观点和科学的分析方法应用于革命实践,使之成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毛泽东同志在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宇宙观和方法论指导中国革命实践的过程中,对根据问题在理论上作了深刻的阐述和重要的发展,在实践中更是善于抓住事物运动发展的根据进行周密的考察和科学的分析,据以制订正确的路线方针,确定正确的战略战  相似文献   

19.
英国哲学家迈克尔·波兰尼在认识论领域首次提出了默会认识理论。他从认识的默会维度出发,对认识的本质、认识的前提、认识的结果进行重新审视,对追寻排除一切人的因素的"客观知识"的客观主义认识理想予以批判。他认为,所有的认识都是建立在寄托的框架之中,默会认识是认识最本质的形式,个人知识才是认识的真正结果。在此基础上,他确立了"个人知识"的认识理想。  相似文献   

20.
论马克思的两种国家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丽军 《学术交流》2005,46(8):9-13
在全球化的条件下,国家与市场、社会之间的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国家在全球化交往的普遍发展中地位和作用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在我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与经济、社会之间的关系成为重要的理论和现实问题。传统工具论国家观对马克思国家观的简单化理解,迫切需要在新的理论框架内运用更为广泛的因素来进行解释,充分认识经济、政治和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在重新理解社会结构和历史的基本原则基础上,对马克思国家观的重新梳理和认识,对我们的启示是,必须科学地分析和认识国家,正确认识和领会马克思对国家、经济和社会三者之间多重关系深刻阐释,指导我们要在社会多重结构力量的相互作用关系上进行分析三者的关系,而且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过程又是一个不断调节、平衡的过程。这对于科学地认识现代国家所面临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