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随着红山文化遗址考古资料的不断涌现,该时期巫师阶层存在的考证,从已有的"坛冢庙"遗址到墓葬人体;从巫师使用的法器到玉人巫师形象的出土,已经形成一个完整的物证链,充分证实了红山巫师阶层的存在.其一,红山文化积石冢数量众多,主次分明,这种等级鲜明的墓葬分化,在史前考古中尚属首见,客观反映出红山先民祖先崇拜的思想观念.其二,红山文化中的女神庙,在结构布局上体现出原始宗庙具有的封闭性和神秘性,作为红山人祭祖的场所,着实见证了巫师阶层的出现.其三,红山文化遗址中的两处祭坛,虽然使用功能各有不同,但均是红山先民举行祭祀天地活动的圣地,体现出部落联盟公共活动的特点.其四,从红山文化遗址发掘出的诸多玉器中,有数件法器、礼器和神器当为神职人员祭祀时所用,从巫玉角度看,再次佐证了当时巫师的存在.其五,红山文化首次发现的玉立人像,是考释巫师存在的有力物证,从巫师的真实形象中,说明其宗教地位崇高而绝对.此外,从盛极一时,集祭坛、女神庙、积石冢三位一体宏大的宗教圣地推断,红山文化时期应该存在一个巫师阶层,也正是由于这些巫师频繁的祭祀活动,才真正推动了当时宗教文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今日辽宁》2011,(4):87-87
近日,由郭大顺、洪殿旭两位研究员主编的《红山文化玉器鉴赏》一书,在国内外文博界、考古界、专家、学者及各界同仁的大力支持下,于2010年12月由文物出版社向全国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3.
《学问》2010,(1)
以玉著称的红山文化是燕山南北地区新石器时代非常重要的一支考古学文化。在众多精美的红山文化玉器中,兽首玦是其中形制较为特殊的一种。在以往研究基础上结合相关材料重新探索其形制的渊源,对目前所知的兽首玦进行型式划分,探讨其内在的演变规律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4.
位于朝阳境内的凌源市与建平县交界处的牛河梁遗址,是国内外炎黄子孙共同寻根问祖之地. 牛河梁遗址属于中国北方新石器时代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红山文化晚期,在这里考古发掘出土了距今大约5500年前的大型祭坛、女神庙和积石冢群址,还出土了女神像、玉猪龙、玉凤等珍贵文物.  相似文献   

5.
"君子如玉",中国传统文化中将人品与玉相关联。著名玉石收藏家艾丹的说法是:"为什么中国人对收藏玉感兴趣呢,它就是所谓的底蕴在里头,玉有五德、七德、九德之说。"通过20年对古玉的收藏和研究,艾丹发现了—个宫殿,一个新的历史时代——玉器时代。那个时代位于大河源头,是用玉石制作礼器的年代。当时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家,原始部落分散在群山大川之间,先民除了耕耘收获,生活的主要内容就是祭祀和征战。祭坛成为巫师的舞台,礼器用量大,需要规模生产,玉器加工成为当时的高科技。  相似文献   

6.
李世龙 《学术交流》2012,(7):161-164
对于红山文化龙形玉内涵的考释研究,以往的考古专家在艰苦有限的发掘条件下,已经做出应有的贡献。随着红山文化遗址考古发掘中实物的逐渐增加,其内含的实物信息也不断得以显现。综合近年来对红山文化的考古发掘,并以其遗址、实物信息和历史典籍记载作为依据,可以从不同侧面层层解析出龙形玉的宗教信仰等文化理念,从而更加丰富与完善了龙形玉深层次的文化新内涵。  相似文献   

7.
朱熹论感应     
朱熹用理气论知识架构来说明感应的道理,并结合鬼神、祭祀、德福之道等问题,阐发感应在现实生活、伦理与宗教实践中的功能和意义。感应问题与理气心性的问题密切关联,是宇宙论和本体论的一部份,在朱熹理性化的阐释中尤其具有哲学意味。落实到生活实践中,感应过程中"仁""诚""敬"的道德情感的发挥对个体修身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祭祀中"感应"之理的运用既反映了民众在世俗生活中的精神诉求,又体现出一种对生命本源的敬畏感与归属感。此外,与感应相结合的劝善言论在具有政治和伦理双重导向的同时,也体现出不同于世俗功利导向的理性精神。  相似文献   

8.
税法收入分配功能是契合共同富裕目标的现代性功能,而开展理论解析以深入认识该功能乃必要前提。从最核心的内部结构看,该功能可解析为强制性和诱致性分配功能两种,二者存在着主辅之别,但不可偏废,且二者具有积极能动的相互作用。与此同时,税法的其他功能、税法以外的其他部门法乃至经济社会等宏观因素均不同程度地影响着税法收入分配功能,故须在制度建设中加以协调平衡。通过内外透视厘清税法收入分配功能,有助于推进税收良法善治,实现共同富裕目标。  相似文献   

9.
试论余杭南湖良渚文化黑陶罐的刻划符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良渚文化器物上面的刻划符号,早已引起学术界的重视,很多学者推测应与文字起源有关。前些时候,我曾写过几篇小文,讨论良渚文化玉器的刻划符号①,谈到它们和大汶口文化晚期陶器的刻划符号多相共通,这不能视为偶然,最合理的解释是它们属于原始文字。文中还企图用和甲骨金文比较的方法,对符号进行释读。最近又看到若干良渚文化玉器、陶器符号的新材料,更感到对这一类符号深入探讨实为必要。对惠予帮助的浙江等方面友人,在此谨表谢意。  相似文献   

10.
王美华 《求是学刊》2016,(3):155-163
唐宋时期,随着国家祭祀制度的发展完善,朝廷努力将社稷祭祀礼仪推行于地方,但是在地方层面中州县社稷却遭遇窘境,其祭祀"多不如礼",呈现颓废之状,城隍神明显凌侵社稷尊位而备受地方重视。然州县社稷的现实窘境并不意味着其祭祀衰落,进入地方祭祀体制中的城隍神未能真正取代社稷的地位,而是被收编置于社稷位次之下。由唐至宋,地方社稷与城隍神之间的纠葛,不仅反映了国家祭祀体制在地方社会中的推行和影响,更透视出唐宋国家对地方社会日趋强化的统治和掌控。  相似文献   

11.
周玲 《唐都学刊》2004,20(5):100-102
饮食习俗在每个民族的文化领域中最具稳定性和独特性。又因元帝国空前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和风俗各异,使饮食习俗显现出多样性与特殊性、开放性与兼容性之特点,作为饮食中不可或缺的蔬菜水果,在元剧中因剧情需要而得到不同程度的反映,诸如青菜、白菜、赤根菜、芫荽、葫萝卜、葱儿及橙、荔枝之类,展现了元人的饮食习俗,从而可以反观元剧在反映现实生活上的真实性、多样性和鲜活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在唐代乡村社会,居民生活总是与各种祭祀活动和神灵崇拜紧密相连.这种祭祀目的的功利性,是社会生产力低下的反映.后世乡村社会举办的祭祀活动都与这种文化积淀有深厚的渊源关系,并在某种程度上传承着这种富有农耕特色的祭祀文化.从唐代开始流行的人物信仰和行业神崇拜,都体现了农耕生活的重要性,而且,现代社会生活中依然可以追寻农耕文化存在的踪迹,成为农历节日庆典.尤其是唐代商贸、娱乐和祭祀同时开展的民间活动,对中国传统乡村集市和城镇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3.
历史之为记忆:黄帝祭祀的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追溯了黄帝祭祀的流变,分析在不同时期、不同语境下,不同人群赋予“黄帝”符号的不同意义,即对黄帝的不同记忆、理解和祭祀。文章着重辨析了古时朝廷将黄帝作为“人文初祖”与民间将黄帝作为“医祖”的祭祀之间的流变和分歧,以及近代民族国家追溯民族始祖把黄帝当作“国统”与古代朝廷虚拟祖源把黄帝当作“皇统”之间的差异,从而揭示了传统中遮盖的嬗变,以及现代和传统之间的断裂。笔者试图通过分析说明,黄帝祭祀虽然是个古老的仪式,但却并不是所谓延续数千年一成不变的传统,而是一个象征符号不断被创造、操弄和利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餐饮聚会给人们提供了社会互动的机会和环境,促进了个体和社会的融合,由此产生了稳定的人际关系,被称之为社交餐饮网。基于东亚联合社会调查2012年数据,探讨餐饮网情感性功能和工具性功能在中、日、韩三国之间的异同。通过社交餐饮人们加深沟通、增加信任、提升幸福感,是其情感性功能;而通过社交餐饮人们增加新的朋友,拓宽网络,提高跨阶层的资源整合能力和高层资源的获取能力,这是其工具性的功能。数据分析表明,三个国家中餐饮网的情感性功能从强到弱的排序是日本—韩国—中国,而工具性功能从强到弱的排序是日本—中国—韩国。可从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儒家文化渗透程度来解释这些实证发现。  相似文献   

15.
古人云 :“国之大事 ,在祀与戎。”祭祀和征战 ,反映两个现实层面问题 :直接的交战 ,决定国家存亡 ;间接的祭祷 ,透露生活安定的愿望。祭祀 ,是种古老的仪式行为 ,它的形成 ,与环境的挑战有密切关系。远古先民对于自然界的事物不甚了解 ,环境的一切变化 ,他们只能抱持慎惧的心态 ,进而产生崇拜、祈求自然的行为。不论是华夏民族 ,抑或蛮夷狄戎 ,均曾处于对世界无知的蒙昧阶段。中国诗歌的两大源头———《诗经》与《楚辞》 ,为南北文学的代表 ,两书收集许多祭祀诗歌。祭祀诗除了文学价值以外 ,承载的文化意涵更不容忽视。本文以《诗经·周颂》与《楚辞·九歌》为范围 ,透过祭祀仪式的探索 ,一窥南北文化体现的歧异。  相似文献   

16.
严奉利  郭杰 《社科纵横》2008,23(3):102-104
<诗经>中的祭祀诗歌反映出的祭祀先祖礼仪既顺应了天命,又契合了人伦;<楚辞>中的祭祀诗体现出"乐神"、"娱己"的原始精神,既使自然美渗入了人的精神美,也使人的精神美找到了具象的表征物.两者都使人与天地自然达到了高度和谐和统一.两相关照,先秦时期的祭祀礼仪始终关注着"敬天"与"亲人"的主题."敬天"的形式和内容可能有变化,但其最终目的是"亲人".这样形成了"以天亲人"的先秦时期的"天人合一"思想.  相似文献   

17.
《今日辽宁》2013,(1):38-39
鞍山,百炼成钢,用钢铁擎起了新中国的脊梁;温润天成,它用美玉雕琢出鞍山人的坚韧与善良。鞍山园以岫玉为主体,千山风景为衬托,进行整体布置。用印章这一玉器元素为原型设计主体建筑,表达玉器中所蕴含的绚丽文化,层叠的两方玉印展馆内展现岫玉的文化与特  相似文献   

18.
清明节期间,是祭祀活动高峰期,也是封建迷信活动多发期,为营造一个文明、健康、和谐祭祀环境,安徽省淮北市民政部门大力宣传、倡导开展文明祭祀活动。市民政局利用广播播放文明祭祀须知,组织5辆宣传车,印制“破除丧葬陋俗,树立文明新风;尊老敬老,厚养薄葬;殡葬改革,节约土地,保护环境”等标语,印发5000份宣传册、宣传单等,大力宣传殡葬改革的方针政策,引导群众破除丧葬陋俗,用文明节俭的方式祭祀故人。  相似文献   

19.
《东西南北》2012,(22):36-37
阿炳算得上是最具国际影响力的无锡人之一,在无锡市中心寸土寸金的崇安寺商业区,竖立的一尊阿炳的雕像,反映出他在这座城市的地位和声望。  相似文献   

20.
放荡不羁的背后,往往是一颗率真自然的心。 宋朝写字最出名的数“苏黄米蔡”四大家,“米”就是米芾,人送外号“米癫”。除了有点儿癫狂外,米芾还有恋物癖加洁癖。不过此人文辞字画金石器玩无所不好无所不通,堪称奇人。米芾有严重洁癖,平生从来不用别人用过的东西。米芾曾经当过太常博士,负责皇家宗庙的祭祀事务,祭祀时穿的标准工作服他当然嫌脏,就拼命地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