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吴海燕 《浙江学刊》2013,(1):145-150
《论自由》具有明显的社会问题面向,反映了密尔对19世纪英国社会发展的思考,其中三个概念的提出构成了其社会发展观的主轴,但我国学者经常未予关注,即伤害理论(harmprinciple)、自由平等地讨论(free and equal discussion)、自担风险(at your risks).密尔认为,在上述三个概念的逻辑结构下,保障个人自由和发展个体性,才能使社会进步得以实现.个人自由和社会进步成为密尔式社会发展观的两大主题.由此反思我国社会转型期在个人自由、多元社会文化发展、全能政府改造等方面的问题,我们将得到有意义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在对古典及当代社会行动理论进行评述的基础上,本文提炼出为被已有的社会行动理论所忽视,且为行动者开展行动所必需的两种能力:对行动的控制力及在行动中展现出的协调力,并对这两个概念的内涵进行了探索性的界定。行动者的控制力包括:(1)个体行动过程的前三个阶段(包括主动需求阶段,确定目标与动机阶段以及意图与筹划阶段)中所体现的知识和意见的真实性;(2)体现在行动过程第四个阶段(即"作为"阶段)中的个体行动能力;(3)当行动的效果与期望不一致时行动者对行动本身的修正。协调力包括:(1)行动者与自身的协调与平衡;(2)行动者与其他行动着的主体的平衡,以及同一个体在不同行动单位之间的转换时的平衡;(3)行动者与更广泛的社会系统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3.
詹彪同志的《评生产条件所有制论及其它》一文①,对理论界关于劳动力生产条件分配(人们一般称为劳动力所有制)的讨论颇不以为然,他主张以自由的联合劳动的讨论代替劳动力所有制的讨论。他说,讨论劳动力所有制“只能使人不去争取做自由的主人,不去实现‘自由的联合劳动的社会经济规律’的作用,而去争劳动力个人所有权。……这种理论是不利于提高劳动人民觉悟的。”我们认为,如果说讨论劳动力所有制会导致个人主义,那末讨论物质利益原则和按劳分配是不是会把人们引向福利  相似文献   

4.
网络互动的社会功能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岳丽君 《学术交流》2004,(4):113-116
关于网络互动的研究大体是沿着两个理论框架展开:一是社会互动理论,二是符号学的视角。从这两种分析框架出发,学者们深入探讨了网络互动的过程和形式,即互动行为本身。但是网络行动除了动机和意义外,更对互动参与者以及他人产生了影响和作用。这种影响和作用表现在对他人影响的隐功能、互动者在互动过程中获取了情感支持的功能以及对互动者的社会化功能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自由社会主义是在西德出现的社会主义的新倾向.其主要倡导者是:E.海伊曼的后继人H.D.奥尔特科普、W.A.埃尔和本文要研究的对象G.维萨等人.因为这种社会主义与历来的社会主义不一样,所以称它为"自由社会主义"或"新社会主义".本文以新自由社会主义者G.维萨的观点为中心进行探讨.维萨通过以下三个论点对"自由社会主义"作了论述:(1)自由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现代西德的社会主义力图从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中转变出来,但是,这种转变并不意味着去创造代替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6.
男女平权     
本文着眼于对人权和妇女权利运动两者提供一个历史性的总的看法,详细考察对妇女和社会进行分割所造成的某些影响,提议建立统一的确定行动的人权理论,这一理论适用于整个人类——妇女以及男人——如今不但是必需的,而且也是可能的。这一理论的出发点和法律根据是由联合国对有关妇女权利的运用和享有而逐渐加以认可,这种妇女权利,即“在与男人平等的基础上运用和享有人权和基本自由权”。这种权利因《关于消除歧视妇女的一切形式公约》的通过而达到顶峰。联合国宪章肯定所有人  相似文献   

7.
冯婷 《浙江学刊》2003,(3):185-187
通过对罗尔斯、卢曼、韦伯等人有关法的合法性思想观点的梳理和评述 ,哈贝马斯指出法律有效的条件是它必须是事实性和有效性的统一体 ;在今天这后形而上学时代 ,这种统一只能寄希望于沟通理性 ;又由于沟通理性得以实现的前提即自由的人民因“生活世界的殖民化”而不复存在 ,为此 ,必须通过“人权”和“人民主权”互为前提的程序民主来为沟通行动的开展所必需的自由、平等的对话空间提供保证 ,进而为法律的合法性提供基础和来源  相似文献   

8.
汪和建 《社会》2006,26(3):24-45
中国单位组织中何以未能发生变革或终结其制度的集体行动?解答该问题的关键在于理解中国单位组织的“真实的社会建构”。本文认为,华尔德的“新传统主义”模式,已为研究中国单位生活中真实的行动及其制度再建构奠定了基础。进一步的研究,应当是对该理论的若干假设进行修正,并将其建立在更为坚实的行动理论的基础之上。这种特定的行动理论即本文旨在建立的中国人的自我行动理论。本文的论点是,中国人并非是个人行动者而是自我行动者。自我行动受自我主义和关系理性的驱动和约束。从自我行动到关系行动,再到小集团或派系行动,构成了中国人自我行动的逻辑进程。透过这一逻辑进程及其引致的后果,我们能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单位组织的真实的社会建构。  相似文献   

9.
张中 《阅江学刊》2013,(4):113-122
在美学家眼中,"审美直觉"是创作与欣赏的根本方法或能力,它关涉思维、行动和创造,也关系到自由和超越。对克罗齐而言,直觉即表现,直觉就是美,而对柏格森来说,直觉即绵延,直觉即方法——普鲁斯特在艺术实践中进一步确证了这一点。直觉甚至本身就是意识的行动,它能打开一片自由的空间或创造一个无限世界,也能给我们带来真正美的感悟与体验。马利坦认为,"诗性直觉"即创造性审美直觉。审美直觉就是创造性直觉,诗性直觉就是审美直觉,而直觉就是创造。审美直觉既是审美情感的发动,也是促使真善美贯通的中枢。审美直觉的起点与归宿都是自由,而它所带来的则是一种超越性的艺术创造与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10.
法的经济分析:理论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引言:什么是法的经济分析法的经济分析或法律的经济分析(The Economic Approach to Law),又称法律经济学。它指的是这种学术努力,即用经济理论(主要是价格和微观经济学的其他理论)和经验方法来检验法律和法律制度的形成、结构和影响。用美国著名的法律经济学家波林斯基的话来说就是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来考虑法律问题。从经济学角度看,法的经济分析是对经济学研究方法的一种拓展,即从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