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刘建国 《社会福利》2011,(12):60-60
2011年11月29日,湖北省民政厅在钟祥市召开全省农村互助式养老服务试点工作座谈会。为了探索研究农村养老服务工作,湖北省民政厅决定开展农村互助式养老服务试点。在鄂州、仙桃、潜江、枝江、钟祥5市的25个村先行试点,每个试点村建立1个老年人互助照料中心,成立养老服务互助协会,配置服务设施设备,探索农村互助式养老服务新模式,着力解决农村老年人日间生活照料、情感交流、文体娱乐、精神慰藉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新政快递】 为了贯彻落实《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和湖北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有关文件精神,加快推进农村社会养老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3.
举措之一:坚持政府主导。要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养老服务发展规划,建立县、乡、社区(村)三级养老服务工作网络,依托县福利中心和各乡镇福利院建立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定期不定期开展指导和培训,加强对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居家养老服务行业的管理和指导。举措之二:强化公办养老机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在确保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  相似文献   

4.
曹艳华 《探求》2024,(1):112-120
2020年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2.64亿,老年农民1.21亿,占比45.83%。调研发现,农村居民存在在家养老意愿强烈、养老机构使用率不足、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差强人意、农民养老金很低导致六成需要子女接济等问题。提高农村养老服务质量需综合施策,从健全完善以婚育家庭为核心的顶层设计、强化基层党组织对农村老龄工作的领导、有效加强农村老年健康教育和心理关爱、合理设计规划农村养老机构的发展方向、务实提升基层机构的医护康养服务水平、加速发展农村经济和提高老年农民收入这些方面,尽快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  相似文献   

5.
老龄化使得农村养老服务需求增加与供给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农村社会传统的养老模式受到冲击。农村社区养老以其功能优越性提供了一种解决农村养老服务供需矛盾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农村社区养老:模式、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龄化使得农村养老服务需求增加与供给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农村社会传统的养老模式受到冲击。农村社区养老以其功能优越性提供了一种解决农村养老服务供需矛盾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为了推进农村社会养老服务建设,关爱农村老年人特别是留守老人,近日,湖北省潜江市民政局出台了《开展农村互助式养老服务试点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积极探索农村互助式养老服务新模式。试点主要分为四步:一是进行摸底筛查,制定方案;  相似文献   

8.
正湖北省孝昌县按照"政府支持、社会参与、村级主导、自助互助"的思路,大力推进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动中心建设,2013年共建设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动中心82个,实现了农村养老服务覆盖30%的目标。系统化谋划。县委、县政府统筹推进社会养老服务工作,社会养老服务工作做到了"三纳入"和"三到位","三纳入"即工作目标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工作经费纳入年度预算、工作任务纳入全县年度目标综合考核,"三到位"即县、乡、村领导机构  相似文献   

9.
荣超 《社会福利》2014,(1):56-56
2014年,江苏省沭阳县老龄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进一步加大社区居家养老推进力度,在继续提高城市养老服务水平的同时,更多地向农村倾斜,不断扩大农村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的数量,让更多的老年人在农村社区也能享受到优质服务。  相似文献   

10.
《社会福利》2014,(6):F0003-F0003
针对农村空巢、独居老人持续增多现状,河南武陟县把慈善工作导入农村养老事业,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到社会化农村养老事业中,开创了“政府、慈善、村级、个人”四级联动新型农村养老服务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养老服务工作。2012年初,省政府将"建立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同年6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湖北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在老有所养上持续取得新进展"的要求,2012年12月6日,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率领省委省政府领导及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专题调研了武汉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对群众反映的养老热点问题作出安排部署。湖北省委常委、副省长张岱梨专题听取了省民政厅关于全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情况汇报,对加快发展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进行研究部署,省政府办公厅及时研究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意见》。2013年1月17日,湖北省政府在武汉召开了全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推进会,会议对加快发展全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相似文献   

12.
青岛市市南区认真贯彻民政部关于开展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活动的指示精神,从构筑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入手,组织实施"3456"工程(构筑三个网络、搭建四大平台、倡导五种互动、健全六项机制),使5万多名老人参加了各种学习与培训,1 800余名"三无"等困难老人享受到了每天1~2小时的政府购买服务,9000余名独居老人享受了每天送奶(送报)探视服务,建立起了养老服务工作的长效机制,实现了困难和独居老人养老服务的全覆盖.  相似文献   

13.
《社会福利》2013,(8):50-52
近年来,广东省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2009年,省政府出台了《广东省民办社会福利机构管理规定》;2010年,第一次召开了全省社会养老服务工作会议;2011年,出台了《广东省2011-2015年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2年,省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意见》。今年,省人大将养老服务工作列为省人大重点建议和督办工作,将进一步出台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意见,开展养老服务设施工程建设,着力解决制约养老服务建设用地、扶持资金不足两个瓶颈问题。截止2013年3月,全省城乡共有各类养老机构2639家,养老床位  相似文献   

14.
在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北京郊区农村的养老服务面临着家庭养老服务和机构养老服务的双重困境。在目前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下,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是解决这一困境的有效出路。  相似文献   

15.
《社会福利》2013,(8):31-32
天津市从实际出发,坚持政策引导、政府扶持、社会兴办、市场推动,养老服务工作取得新成效。政策创制2011年4月,天津市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发展天津市居家养老服务的意见》(津政发[2011]51号),明确了在"十二五"期间支持居家养老工作的具体措施。2011年8月,市政府出台《天津市民政服务设施布局规划(2010~2020)》(津政函[2011]102号),就养老服务设施作出布局规划,将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城市控制性规划,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规划支撑。根据规划,到2015年,天津基本形成"973"养老服务格局,即:全市老年人口中,97%老年人居家养老,3%老年人人住养老机构养老,  相似文献   

16.
目前农村养老模式分为家庭养老、社会养老和自我养老。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和病残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农村养老问题日益严重。本文以儒家文化为视角,提出构建契合儒家文化的农村养老模式的思路和政策建议:即巩固家庭养老的地位,发挥社会养老主体作用,发挥自我养老补充作用和社会养老服务的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泰州市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为破解养老服务难题,弥补传统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不足,泰州市大力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努力实现老年人养老不离家的愿望。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回应老年人多元化养老需求,建议应从"八个强化"入手,着力发挥居家养老基础性作用,让全市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传统养老困境养老机构供给严重不足。截至2013年底,泰州市拥有各类养老福利机构149所、床位29670张,每千  相似文献   

18.
着眼全局 优化养老服务大环境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大溪沟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领导高度重视养老服务工作,将养老服务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与区民政局的沟通,经常深入社区、居民家中调研养老服务需求,定期研究养老服务工作,确定社区建设科、社区服务中心分工合作开展养老服务工作,指派专人担任街道敬老院院长,指导社区建立社区养老服务站。  相似文献   

19.
《社会福利》2012,(4):15-15
之一:实施"农村幸福"工程,补齐社会养老服务建设的"短板"。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实用为本、尽力而为"的原则,充分利用农村的闲置校舍、庭院、厂房等资源,采取"三种模式"建设农村幸福院。集体经济较好的村采用"福利型"养老,由村集体出资兴办养老事业.  相似文献   

20.
核心提示——长春市绿园区60岁以上老年人5万人,占全区人口的12%。针对全区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严重的现状和社区养老服务工作所面临的新形势,区委、区政府积极探索社会化养老服务新途径。特别是绿园区被确定为全国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区试点单位后,区委、区政府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谋划和部署养老服务工作,确立了“强化政府主导、创新服务机制、整合社会资源、积极推进社区养老服务”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