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鲁岩 《学术交流》2006,(11):48-51
文化安全是整个国家安全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确保国家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军事安全有着重要意义。在全球化条件下中国面对的文化安全问题必然更加突出。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提升文化传播力,建立国际文化新秩序等,是思考当代中国文化安全新课题时应该关注的基本方面。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安全的冲击与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已被普遍认为非传统安全的重要内容。对于转型中的中国而言,文化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更具有特殊的价值和非同一般的重要性。全球化又使这一切复杂化、模糊化、纠织化。全球一体化激起了人们的美好愿望,而其异变性则带来了普遍的不安全感。全球化在本质上是各种资源的重新配置及趋利性的强化和异化。在此背景下,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的竞争、冲突表面上是话语权的争夺,而实质上是各种利益之争。全球化表现为一系列内在矛盾,这些矛盾给中国文化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了诸多深层次的两难问题,中国的适应和应对都很困难。从解决文化的神化、僵化和意识形态的模式化、剥蚀化问题为切入点,积极增进文化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才能最终完成中国现代化和民族独立振兴的双重任务。  相似文献   

3.
软实力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是国家竞争力的基本内核,而文化是构成国家软实力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目前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和以文化软实力为主要形态的综合国力竞争,如何提高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度,扩展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防止西方文化对中国的文化渗透,维护国家意识形态的安全,既是我们必须应对的考验,也是中国政府需要迫切关注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4.
借由带有强烈资本主义性的全球化,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和西方强势文化渗透对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安全造成直接威胁。国内外敌对势力借助网络优势,通过网络舆论开放性与自主性也对意识形态安全造成了压力。社会转型期,社会失范及价值观念多元化、市场经济与历史引致的问题,是当代中国意识形态领域新的不安全因素。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抓住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就从根本上坚持了社会主义。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是应对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安全威胁与压力的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意识形态作为理论观念、社会心理和社会制度的存在形式,构成意识形态的三大要素--理论学说、价值理想和政策主张,意识形态的三个层面--政党意识形态、国家意识形态和社会(民间)意识形态,以及意识形态的传媒化和文化化两大趋势,对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意识形态建设的进展与存在问题进行了考察与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如何推进中国的意识形态建设提出了总体性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重要战略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积极应对发达国家文化霸权主义的挑战。这种挑战主要表现在:有组织、有策划、有预谋地对我实施西化战略;利用中国文化资源、借助中国元素传播西方价值观念;通过申遗、注册等手段占有我国文化资源的知识产权;锁定强势媒体,寄希望于网络渗透与传播。鉴于此,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的任务更加艰巨,当前应实施的策略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牢固筑起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屏障;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使之在全球语境下历久弥新,魅力永恒;致力中华文化走出去,赢得世界的尊崇与认同;唱响网上思想文化主旋律,确保我国的网络话语主导权;在挖掘、整理的基础上,开展扎实的教育、普及等传承工作,保护我国文化资源的知识产权不受侵犯。  相似文献   

7.
国产IP电影在国内市场具有强大票房影响力,但在北美市场竞争力孱弱.此类影片对粉丝群体的迎合,引致大众性和消费性最大程度的扩张,对艺术性等文化质素产生极大挤压,唯利主义成为其显著特征,文化质量堪忧.在提倡文化软实力竞争和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国策背景之下,国产IP电影的文化和意识形态意义需要重视和强化,资本、文化与政治的撕裂应重新整合,从而降低文化安全风险,提升中国文化竞争力,为国家文化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相似文献   

8.
美国文化外交政策的基本形态有三个:文化交流、制度输出、价值观传播。文化交流属于表层的、最常见的文化外交形态;嫁接美式政治经济制度属于美国文化外交的中层形态;传播美国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属于核心层的文化外交形态。这三种形态紧密联系,共同搭建起美国文化外交政策的有机体,成为实现美国外交战略的重要工具。事实上,美国也的确把文化外交当作谋求"文化霸权"地位的有效手段;而以"文化霸权"为目标的美国文化外交政策给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文化安全"构成了威胁。美国对华文化外交政策在增进中美两国人民相互理解、促进中美关系发展的同时,也给中国带来意识形态领域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许徐琪 《学术交流》2012,(Z1):10-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在文化建设领域的主导地位必须得到巩固和加强,因为它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作用,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占领意识形态领域的高地,才能形成一种在一元意识形态主导下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局面,在文化领域的竞争中赢得主动、掌握话语权,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10.
运用主流文化激发大学生历史使命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晓云 《社科纵横》2008,23(9):133-135
对青年人的争夺是当前意识形态差异国家的焦点,让青年人认同主流文化是争夺成败的关键.主流文化是一个国家产生凝聚力、保持自己民族独立性的灵魂.当前中国主流文化的弱化既有国内的因素也有国际的因素,如果不重塑主流文化,国家将失去竞争力.只有重塑主流文化,才能激发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  相似文献   

11.
主流意识形态与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具有紧密的联系,创新主流意识形态研究方式,既是当代中国一个重要的理论与现实命题,亦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的前提。创新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研究方式,有三个重要的维度:一是从文明格局的高度创新主流意识形态研究方式,把握主流意识形态的历史连续性与文化特性,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历史复古主义;二是以包容并蓄的方式拓展、丰富主流意识形态研究的视角与内容,在研究创新中优化主导地位,克服居高临下的意识形态傲慢和无力失语的意识形态虚弱症状;三是秉承开放学习的心态对国外主流意识形态进行比较研究,在借鉴交流中维护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克服封闭自语和盲目崇外的意识形态研究套路,创造无隗于时代的意识形态新文化。  相似文献   

12.
在国际政治中,决定国家特别是大国对外行为的动力,除了安全和经济之外,还有意识形态。与这三种动力相对应的国际政治研究范式应当分别为地缘政治、币缘政治和意缘政治。意缘政治一直伴随着国际政治,经历了隐蔽阶段、初级阶段、高潮阶段,以及新常态阶段。意识形态是同安全和经济并立的、影响国家对外行为的独立要素;在特殊情况下,意识形态还会起决定性作用;作为独立的要素,意识形态还影响决策者对国家安全利益和经济利益的判定。随着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深化、世界多极化和文化多样化的演进,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意缘政治将趋于弱化,但会有反复。  相似文献   

13.
文化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组成部分。对习近平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可以从传统文化、先进文化和文化自信三个方面进行学习和研究。习近平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的核心是打造中国话语,确立文化自信。这就要在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抓好意识形态工作,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壮大文化产业,讲好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14.
大众传播作为社会整合机制,发挥着传递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建构国家认同的重要功能。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以美食为承载,通过民族性格认同,民族情感认同,传统、文化和文明认同,族群认同,完成了一次以国家认同为主题的主流意识形态价值的传播。  相似文献   

15.
李三虎  李燕 《探求》2012,(1):5-15
对于科技与文化的关系,从文化来说,科技创新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强调科技对文化的带动作用。但从科技方面来说,科技创新本身需要从文化上加以建构,以便聚焦对自主创新的文化认同。目前自主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一项"国家经济命令",其文化建构至少包括如下四个层面:一是自主创新概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识形态创新成果,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注重其对自主创新理念的意识形态建构作用;二是要对中国传统文化做出适应自主创新话语的本土文化解释,以便将创新文化意向呈现为一种民族认同;三是在突出国家、区域创新角色的基础上,更加重视以内生创新为中心的企业组织文化建设;四是着眼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目标,借助"学习型社会"概念,将自主创新展示为一种公民生活方式。通过这种创新文化建构,就是要提高对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高度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6.
李静 《唐都学刊》2024,(1):60-63
在新中国电影的革命历史叙述话语中,延安和“陕北根据地”不仅仅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更是一个超越了地理意义和历史意义的文化符号。其符号化内涵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变过程,即反抗苦难的革命叙事、情感归处的精神家园,以及战争场域下的信仰圣地。深入探讨“陕北根据地”文化符号的生成机制及其内涵变化,有利于我们深刻认识电影作为国家意识形态载体的重要作用,也可以为当下中国电影如何建构和表达新时代的国家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来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当代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迅速向纵深发展,中国当代文化发生了急剧变化.一方面以马克思主义和国家意志为核心的社会主导意识形态仍是当代文化的中心、主干,另一方面处于社会边缘地带的日常生活在电视媒体、流行音乐、歌舞晚会、电子游艺、商业娱乐活动等综合作用下形成游离于主导意识形态之外的强大的文化潮流.这种来自日常生活的亚文化与社会主  相似文献   

18.
陈锦晓 《社科纵横》2008,23(5):9-10
确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仅是历史的选择,也是时代的需要.首先,意识形态的构建关系国家的生死存亡;其次,意识形态的构建也是国家自我实现的需求;最后,意识形态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探求》2019,(6)
意识形态话语权构建问题是当前我国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核心议题。基于唯物史观的视角,研究我国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构建,不仅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而且具有深刻的理论意蕴。当前需要立足于唯物史观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基于理论与实践的问题导向,厘清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内涵,阐述其与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内在联系,分析当下我国意识形态话语权构建所面临的困境,提出我国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策略与路径。  相似文献   

20.
石文卓 《创新》2013,(5):22-26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面临着应对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的强势冲击和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艰巨任务。文化创新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之关键,更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必由之路。厘清文化创新的内涵,明确文化创新与国家文化安全间的内在联系,探索文化创新的实现路径,能为更深入地推动文化创新,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