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生态是社会系统中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要素在自我生长与复杂互动中所形成的社会变迁状态,在一定意义上,政治生态、经济生态和文化生态构成了社会生态分析的三个基本向度.由此反观中国改革以来的社会发展现实,可以发现:权力主导下的渐进改革构成了社会主义转型期的基本政治生态;市场化推进中的利益分化构成了社会主义转型期的基本经济生态:传统与现代交织中的价值多元构成了社会主义转型期的基本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2.
生态文明生态幸福生态产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娟  李枥霖 《创新》2013,(5):27-31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因此,必须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文章提出了生态幸福的概念,论述了生态幸福的重要地位,分析了我国人民生态幸福现状与问题,揭示了生态幸福缺失的实质是生态产品缺乏,重点探讨了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的六大措施。  相似文献   

3.
论中国生态制度建设的现实必要性和基本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面临着比世界其他国家更为严峻的生态形势.在生态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着生态政治意识偏低、资源环境保护法不健全、生态环境政策执行不到位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加强生态制度建设的基本思路是:建设生态教育制度,健全生态法治制度,完善生态、公共政策体系,创新生态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4.
工业革命之后,人类逐步迈进反制自然的“制胜期”——以工业化、城市化、市场经济为主导的时代。与此同时,生态危机日益严峻,文明转型势在必然。城市化给社会发展带来活力和成绩的同时,也带来了文化冲突、环境压力、交通拥堵、人口拥挤等诸多新矛盾。其中,现代城市建设与城市发展模式、生态环境质量、历史文化遗存诸多要素之间的矛盾冲突尤为凸显。人类需要重建与大自然间的新的供需平衡、用补平衡关系,必须完成对发展意义的全新解读,牢固树立绿色发展观念,建设新生态文化系统、新社会生态系统、新文化生态系统,用有效推进的行动方式,推衍新城市规划发展观念,提高城市管治能力,改变绩效评价方式,才能找寻到新的平衡方式,并反哺自然,支撑人类的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5.
刘宇楠  高欢欢 《创新》2016,(2):63-69
生态文明是一种新价值观。作为一种新价值观关键是要深入挖掘生态文明建设的自然—文化基础,并从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阐明生态文明的历史必然、科学内涵及当代价值。中国建设生态文明是对人类文明理解和认识的丰富和拓展,也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抉择。这一战略抉择契合生态价值观从"政治经济学"到"生态政治学"的理论嬗变,也契合生态价值观从"工人运动"到"生态运动"的实践演进。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生态文明顶层设计上要从"应急反应型"向"预防创新型"转变,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和制度优势,要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重现对生态环境的治理,加快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6.
论生态行政与生态行政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映诚 《浙江学刊》2006,(4):153-155
“生态行政”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提出的一个概念,其中心理念就是行政主体及其行政活动与行政客体对象(包括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与平衡。生态行政具有五个特点。生态行政的核心是使人们认识并坚信行政与社会利益的一致性,行政主体与行政客体对象之间利益的一致性,并达成相互关系的和谐与平衡。加强生态行政建设,对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陈英 《创新》2016,(5):88-95
生态女性主义是结合生态主义与女性主义的理论诉求,其自然观批判二元论统治结构中自然化政治的本质主义悖谬,一方面深化深生态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指出人对自然的统治源自人类社会的统治关系,一方面重构人与自然、政治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在包容差异的基础上提出对差异他者的关怀、理解与责任。  相似文献   

8.
姜丽秋  刘幸 《学术交流》2007,(12):126-129
扎龙自然保护区作为重要的湿地生态保护系统具有巨大的生态服务价值,但近些年受干旱、火灾及人为破坏的影响扎龙地区的生态系统日渐失衡。因此,有必要对该地区的生态承载力进行探讨,以衡量其可持续发展状况。依据扎龙自然保护区2002年统计数据,从生物资源、能源等方面定量估算扎龙地区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分析其生态盈余/赤字情况,并对其生态服务功能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地区总体发展模式为可持续状态,但在草地、林地等方面都存在严重赤字,针对赤字的存在提出了控制人口数量、更新消费方式、提高生物生产量及发展优势产业等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
十八大报告在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治国理政总体方略的同时,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勾画了中国生态法治建设的路线图。其目标是确立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生态环境法治系统,任务是将生态理性纳入法治运行轨道,路径是健全和完善生态法治的制度与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0.
西方生态社会主义的生态和谐发展观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社会主义是当代西方一股具有较大影响的社会主义思潮,面对全球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生态社会主义严厉批判资本主义无限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发展模式,又深刻反思传统社会主义片面强调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认为它们都是畸形的不可持续的发展观。在生态社会主义看来,自然生态的危机,原因在于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的失衡和不和谐,因此,生态和谐发展观在理论上表现为生态和谐发展的经济观、政治观和文化观。在实践上表现为在生态和谐发展观的指导下,对不和谐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态进行重建。在经济上,建立人与自然都能承受的"生态经济"体系;在政治上,建立确保社会公正的制度体系和新型的民主政体;在文化上,创建绿色文化道德体系,以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的和谐发展,从而最终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和谐相处。生态社会主义的生态和谐发展观是一种全新的社会主义发展观,虽然它还存在某些局限性,但它的生态和谐理论以及生态重建模式,对于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1.
"生态"本质上是自然意义的,"文明"本质上是社会意义的,实践把对立的二者贯通起来,使生态转化为文明。强调生态保护,既是对人与生态关系认识的科学化和深入化,也是对人类征服自然的沙文主义的反思和纠正。生态保护在哲学观、思维方式和价值目标上具有明显的缺陷,因此,必然要被更符合生态与人类发展的生态支持战略所取代。生态支持是促进生态进步和促进人类进步的辩证统一,强调生态与人的实践关系,强调促进生态进步的价值在于为人类社会发展服务,强调生态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同步同构。生态支持是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之路,既体现了生态优化与社会发展相互依存促进的关系,也符合中国当下的国情和发展战略,有利于对立的生态与文明相互贯通,生态由此文明。  相似文献   

12.
邹士超 《创新》2012,6(5):72-77,127
生态侵权突破了传统法学理论对生态损害的研究,它将权利救济对象延伸至基于生态环境的损害而遭受不利影响的其他法律主体。生态侵权损害司法救济理论研究发端于生态侵权损害救济的实践困境,致力于司法实践中生态侵权损害受害人的权利救济,构筑于无过错责任原则理论根基之上。在无过错责任原则指导下,盖然性因果关系学说在生态侵权责任构成理论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具体表现在原告对两个因果关系的相当程度盖然性标准的肯定性举证,以及被告对两个因果关系的高度盖然性标准的否定性举证,二者构成了生态侵权责任构成理论的核心。  相似文献   

13.
家庭生态足迹是将家庭作为一个完整的代谢系统,计算家庭与自然生态环境存在的关系.对2007年中国城镇不同收入群体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计算相应家庭的生态足迹,确定不同收入水平群体生态足迹掠夺差异,结果表明:2007年,中国城镇不同收入群体的人均生态足迹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恩格尔系数却是随收入的增加而减少;食品消费的生态足迹部分所占总生态足迹的比重最大;其次为衣着、居住、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活动、交通和通信、医疗保健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其他商品和服务.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生态足迹掠夺的能力也在增强.在此分析基础上,应合理调整消费结构,引导生态消费,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4.
中国生态批评多借鉴西方理论资源,具有"拿来主义"的显著性质.拿来理论对中国生态批评起了积极推动作用,但用于中国本土生态文学研究时,却存在从理论出发、盲目照搬和忽视现实语境等现象,导致了片面理解和简单评判等问题.这些问题至今未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5.
《社科纵横》2019,(6):100-102
本文通过文献梳理和分析,对生态学与生态语言学的联系进行交叉对比,围绕生态学渊源、传统语言学流派里的生态意识、生态语言学概念的提出、生态语言学的基础理论和主要研究领域进行论述,旨在对生态语言学的内涵和研究意义做出较为详细的解读。  相似文献   

16.
将社会发展观置于生态哲学视域中加以考察,我们不难发现,在发展观念上,它经历了从经济发展观到生态发展观的转变;在文明形态上,经历了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的"范式转换".从生态哲学视域来考察社会发展,不仅要求我们将生态环境的维护和改善状况作为社会发展的评价尺度,实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诸领域的"生态学转向",而且要求实现人类财富观以及财富尺度与价值取向的"人本学转向".  相似文献   

17.
生态女性主义是由环境运动与女性运动结合而成的一种时代思潮,它倡导建立一种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新型关系.生态女性主义是多元的、复杂的、有差异的生态文化.它起源于西方,经过一段时间的传播与发展来到东方,东方生态女性主义在移植西方生态女性主义思想的同时,对其进行了本土化的重建,虽然起步比较晚,但却有其独特的魅力和良好的前景.作为女性主义理论中最有活力的派别之一,生态女性主义理论与各国实践相结合已经焕发出了蓬勃的生命力,对各国的女性运动和环境保护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生态女性主义作为发展中的文化思潮和社会运动,必将逐步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视域中的生态文明发展之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蔡娟 《学术交流》2007,(4):76-79
生态文明是现代文明的高级形态,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但生态文明发展状况不容乐观,从国际视野看,我们正处在一个文明与生态不和谐的现代文明时代;从国内视角看,我国经济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了资源短缺、环境恶化、人口众多等的阻击,因而有必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为此,我们要理性选择生态文明发展的路径:一要加强生态道德建设,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道德规范约束人们,使人们更加自觉地发挥聪明才智去保护环境和改善生态;二要倡导并建立生态经济,保障能源的供给和生态的平衡;三要树立生态消费理念,减少原材料与能源的耗损,倡导绿色消费,建立可持续的消费模式。通过实现新一轮的“生态革命”,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9.
20.
城市生态承载力是依据生态学原理提出的一个概念。目前该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环境学领域,研究的主要是江河、森林、保护区等等自然地域。本文将生态承载力的概念运用在城市的规划、设计和管理上。对其指标体系的评价是衡量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成效的主要依据,以评估城市在各个规划时段的生态建设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