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宋志国  孟宁 《社科纵横》2010,25(10):55-57,63
在受现代文明和乡村传统因素双重影响的转化型农村,ADR制度的优越性和诉讼制度的缺陷促使以和解与调解为代表的ADR制度发展日益成熟。但和解制度易积怨成仇,调解制度执行率低等问题的出现,使其发展出现曲折。笔者在原因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初步探索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论外在制度创新的差异性与多样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外在制度创新的本质是一个社会共同体在既定的社会环境中 ,不同利益集团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在强势利益集团主导下的有意识、有目的的重新界定社会利益关系和权力关系的博弈乃至斗争的过程。马克思主义的制度变迁分析框架更适合于分析外在制度创新差异性与多样性。引起外在制度创新差异性与多样性的主要因素是初始条件、核心决策层的偏好与利益、利益集团的构成结构与力量对比、利益集团博弈方式、公共决策形式、形成公共社会决策力的共识与共有理念等六个因素  相似文献   

3.
制度文明是一种独立的文明形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类生存离不开物质形态、精神形态和制度形态的资本。制度文明是一种涵括着物质文明、精神文明而又独立于二者的文明形态。制度的文明化程度决定着社会整体的文明化水平。以权利本位理念为灵魂的制度文化 ,以公平正义为价值内涵的规则体系 ,以廉洁、高效为运作准则的制度组织分别为制度文明建设提供着精神驱动、规则支持和运行保障  相似文献   

4.
制度安排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但必须依靠人们的自觉遵守才能发挥其效用。规则意识就是规则的意识化,在认同和接受规则的基础上意识主体形成一种自觉遵守规则的行为。规则意识的内涵首先是指关于规则的知识,其次是自觉遵守规则的愿望,再次外化为遵守规则的习惯。规则意识的经济功能主要表现在它是制度功能实现的基础、减少制度执行成本与有利于制度本义的准确理解。规则意识的形成过程是规则通过人们的心理活动内化为意识的过程,外在表现为自我实施的行为。在我国社会转型与体制转轨时期,培养和增强社会公众规则意识、发挥制度效用,要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转变制度变迁方式,逐步扩大制度诱致性变迁的范围。  相似文献   

5.
叶国平 《社科纵横》2007,22(5):10-12
制度由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两个方面构成,非正式制度因素对于制度的实施效果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推进非正式制度建设,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非正式制度安排的演变是一个长期渐进累积的过程,因此加强非正式制度建设,应该考虑意识形态变迁的特点,注重用和谐社会理念和科学发展观引导社会思想意识,重视正式制度变迁对非正式制度变迁的强制性推动作用,积极促进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互动融合,循序渐进地推进非正式制度变迁。  相似文献   

6.
吴亮 《社科纵横》2007,22(6):6-7
改革开放以来,甘肃的民营经济日益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构成部分,其发展历程,实质上是一个不断制度创新的过程。它既包括一系列正式制度的改造与更新,也包括非正式制度的扬弃与重建。从创新的角度分析研究甘肃省民营经济的制度障碍,并且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对甘肃民营经济实现健康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制度 (主要是行政制度 )分析为视角 ,结合行政体系发展 ,以行政学说史为主线 ,对行政学领域涉及制度及其变迁议题较为重要的学派进行系统整理和比较 ,并提出了以下观点 :制度不是行政发展的全部 ,但却是行政发展的关键 ;成功的制度变迁意味着行政发展 ,但这必须满足相关的必备条件 ;行政发展的秘密不在于行政制度设计的超前或政府的强大 ,而是在于行政体系发展出了一套与行政权安排的整体环境相协调的行政制度集合 ,且已在遵循制度的法治和文化氛围中得到了合理实施 ,等等。  相似文献   

8.
张荣刚 《唐都学刊》2005,21(5):112-115
中国分业管理的金融体制下金融控股制度演进的主体动因是追求垄断利润、创新空间、规模经济和资产弱专用性,金融机构利益先占和战略布局、管理机关有限默许共同形成了需求诱致型与中间型制度变迁的全面综合的制度变迁逻辑,提出金融控股应通过外在制度移植式变迁与核心制度创设式变迁的全面综合,实现金融控股的重生。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制度主义研究在民主化领域主要包括制度发展理论与制度设计理论两大视角。仅仅关注制度发展与设计,并不能深刻揭示制度在民主巩固中的重要性。不同制度是相互影响的,并且以一种互动关联的方式塑造民主质量。这种制度关联的方式包括非正式制度对正式制度的影响及正式制度之间的相互影响两个方面。然而,当今学术界研究没有系统考察制度的关联性作用。因此,我们在探讨民主巩固的制度作用时,应该丰富既有的研究维度,增加对关联性制度因素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人与制度悖论:基于反腐的分析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映奇 《探求》2009,(1):20-23,61
制度作为人类行为规范,它的强制性作用不仅仅在于其本身所具有的强制力,还在于这种强制力是否为社会的行为主体所普遍接受,而深入到人们的情感、意识和思维之中。反腐败要依靠制度,但制度是人制定,靠人来执行的。基于中国共产党反腐的分析视角,本文力图在人与制度的悖论中,得出一些有价值的判断,使腐败治理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变迁的制度环境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华 《学习与探索》2005,(6):219-222
农村合作医疗是在其所处的制度环境框架内运行的,其性质、范围、进程及效果都不可避免地受制于基础性制度的影响。适宜的制度环境是历史上农村合作医疗获得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制度环境的变迁是过渡时期和市场经济初期农村合作医疗缺乏生命力、迅速解体和难以恢复的根本性原因。制度环境沿着既定的轨迹修正和加强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行成功和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相似文献   

12.
农村合作医疗经历了传统时期的辉煌、转轨时期的低效与新世纪的快速发展。制度安排和其嵌入的制度环境是否耦合、制度的供给与需求是否均衡、是否存在路径依赖等因素是导致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变迁的主要原因。为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绩效,建议适度借鉴国际成功经验的蓝本,改善外部制度环境,强化政府的制度供给责任,将强制性制度变迁与诱致性制度变迁有机结合,走出路径依赖,走向城乡统一的医疗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3.
齐海丽 《创新》2010,4(5):50-52
公正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作为公民导向型的治理模式,服务型政府将社会公正视为核心价值取向。制度是公正的保障。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职能就在于制度供给,通过制度供给满足民众的社会需求。这种服务意识和公正理念的倡导,就要求进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4.
社会保障制度与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是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民生安逸、秩序井然的一种社会状态。国际经验表明,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是一个国家构建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措施之一。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还很不完善,城镇养老保险制度很不健全,农民社会保障制度还没有建立,因此,我国应该尽快完善和建立城乡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和谐社会的建立。  相似文献   

15.
社会秩序需要制度规范,和谐社会作为一种良好、协调的社会秩序,要求优化制度经济建构,建立有效合理的制度。制度被视为一种生产性资本,它的存量和增量的高低,制约着一个社会发展的速度。制度可分为内在制度和外在制度,制度的运行和实施是有成本的,制度的现实性依赖于制度成本的高低。社会更加和谐需要效率高的制度逐渐取代效率低的制度,实现制度创新。制度创新能够降低制度成本,制度创新必须以思想观念的更新为前提,制度创新的结果是实现制度发展的“扬弃”和“质的飞跃”,制度创新是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制度与社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希福 《学术交流》2006,1(3):116-120
任何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离不开制度。马克思恩格斯十分重视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现代社会,社会秩序成了“瓶颈需求”,因此,制度作为社会秩序的生产方式之一,对现代社会的发展来说尤其重要。制度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制度是社会结构存在和变迁的重要条件,技术和文化在社会结构存在和变迁中的作用,最终要借助于制度以及制度的变迁;制度是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机制,在社会发展中,任何重要的社会发展理想(目标)或理念,只有得到制度上的体现,才能转化为现实的发展路径;制度又是社会发展的整合机制,制度可以保障社会合力的形成以及社会合作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对中国加入WTO的制度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把WTO看做是一种制度安排 ,中国在这方面的制度供给是短缺的。所以 ,接受WTO制度约束的预期收益 ,将大于维护现行制度框架的净收益。但是 ,由于中国社会发展的特殊状况 ,WTO的制度效益在不同经济主体、不同行业、不同阶层和地区 ,都必然显示出巨大的不均衡。  相似文献   

18.
我国经济体制的制度变迁与绩效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伟尧 《社科纵横》2004,19(1):24-25
通过对我国经济体制制度变迁和制度创新的中外对比以及过程分析 ,本文以为我国的经济体制制度变迁和创新的滞后已成为束缚市场经济发展速度和效率的重要原因。因此 ,加速市场化制度变迁和制度创新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9.
制度伦理与社会道德进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仁武 《探求》2002,2(4):35-38,6
道德建设不能就道德论道德,社会道德秩序的形成和巩固要通过制度的力量来调整和规范。制度伦理是制度伦理化和伦理制度化的统一,它是社会道德进步的基础。要从根本上解决当前道德“失范”的问题,必须从制度伦理环境的建设入手,制定并完善一整套能够有效约束社会成员的合理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20.
梁謇 《学术交流》2007,(8):78-80
制度是影响农民收入水平的重要内生变量,有效制度供给不足严重制约了我国农民收入的增长,要有效促进农民增收,必须进行制度创新。农地制度的创新,应完善现行的农村土地制度,明确农村土地产权归属问题;农产品流通制度的创新,应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农产品流通制度;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创新,应坚持城乡平等的非歧视原则;农村金融制度的创新,应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改善"三农"发展的金融环境;还要破除户籍限制,逐渐消除城乡就业条件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