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0 毫秒
1.
姚卫群 《南亚研究》2012,(1):120-129
《数论颂》是古印度主要哲学派别数论派的根本文献.此典及其古代注释中对因果问题有集中表述.《数论颂》中提出的因中有果论,是此派关于事物形成理论的基础.《数论颂》中的其他因果思想也对数论派理论体系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展现了古代印度哲人深刻的理论思考.数论派的因果观念与古印度其他一些派别的因果观念有明显不同,研究这方面的内容对深入认识印度宗教哲学的基本形态和发展特点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印度哲学史上,瑜伽派和数论派一样,同是最早产生的学派,甚至瑜伽派较数论派的起源更为古老,但是,只是在数论派形成之后,瑜伽派的学说才随之确立。虽然现代许多学者认为:从严格意义上讲瑜伽派根本不是一种哲学观点,它只是一种从远古传下来的被想象能产生超自然力量的实践,尽管它承认神的存在,却并不具有多大的哲  相似文献   

3.
经量部又称说转部(Saukantika),是部派佛教中产生最晚的学派。此派产生虽晚,但对以后佛学的发展影响很大。在大、小乘对立时期,它和毗婆娑论师同为小乘佛教的代表,而瑜伽行派(Yogacara)和中观派则为大乘佛教的代表,并合称为印度佛教的四宗。约在公元一世纪时,经量部从毗婆娑论师即说一切有部中分化出来。与说一切有部的重论不同,经量部则偏重于经。由于所重的典笈不同,所以两派的基本观点也不相同。经量部认为现在实有,过去、未来无体,这就和说一切有部完全不同。经量部的这一基本观点,是在接受大众部的影响与批判说一切有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因之,可以说经量部是小乘内  相似文献   

4.
中国和印度都是世界文明古国,两国艺术本来是独立发展的,各有其自己的特点。但自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后,中国艺术便逐渐吸收印度艺术的特色,并加以发展,形成了一种特殊风格的中国佛教艺术,在世界艺术宝库中展放异彩。据中国史料记载,东汉明帝永平八年(公元65年),楚王刘英曾为“浮图”斋戒祭祀并供养佛教徒,得到汉明帝的褒奖。永平十年(公元67年),汉朝派使臣蔡谙到大月氏邀请天竺“  相似文献   

5.
学术活动     
印度哲学名著《圣教论》汉译本再版1999年,商务印书馆首次出版《圣教论》(Agamasastra)汉译本(乔荼波陀著,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巫慧教授从梵文译成汉文)。2000年,该馆将其列入“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之一再版发行。《圣教论》印度正统六派哲学之一“吠檀多”学派的根本经典。吠檀多哲学从七世纪发展到近现代,已成为印度哲流派中的主流哲学。它不仅在印度知识分子中,而且在印度普通人中产生着十分深刻的哲理性和精神的影响。中国人对吠檀多哲学似较陌生,对其根本经典《圣教论》则更不甚熟悉。现在,《圣教论》汉译本的再,对当代印度主流哲学“…  相似文献   

6.
明后期至清中叶诗坛上,性灵派与神韵派的主张似乎比较接近。两派都反对模拟,倡 写性情,在强大的复古潮流中别树旗帜,另开法门,所以人们往往较多地注意两家与格调 诸派的对立而忽视了彼此的真正差别。还有认为两家具血缘关系的:“神韵之说,原是从性 灵说转变得来的。”①这实在是一个误会,其实它们之间的差距并不亚于各自与格调派的 对立。为了搞清楚这一点,有必要将性灵与神韵作一番比较,以助于我们更准确地把握两 家的创作主旨,进一步理清明清诗歌发展的脉络与流向。 一、两种主观真实 性灵派的所有主张都建立在求真的基础上,真实观是性灵…  相似文献   

7.
印度现代化进程中几个政治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认为,印度现代化起点是在印度获得独立之后。但实际上印度现代化的进程的起点似乎应追溯到19世纪下半期英国殖民统治时代。对于印度独立前是否存在现代化或工业化问题,曾在共产国际六大期间(1928年)展开过激烈的争论。印度共产党创始人M·N·罗易和英共代表认为印度已经在工业化的道路上前进;苏联和其他共产国际领导人则根本否定这种  相似文献   

8.
罗鸿 《南亚研究》2008,(2):69-74
德光律师是公元六世纪在印度有影响的佛教人物.他最重要的著作<律经>是一部以经体形式概括根本说一切有部律文献的论著.他采用新的分类方式对律文献进行了编排和整理,使该文献成为根本说一切有部律文献的纲领性著作.关于他的生平,汉藏两种文献的记载有很大差异,有待进一步考察;他是那个时代有影响的佛教人物,或许在根本说一切有部兴起的过程中扮演过重要角色;他所传承的律学体系源自马土腊的正统派;他极可能认同迦丹多罗语法体系.  相似文献   

9.
印度的音乐舞蹈一向被人们赞誉,印度的古典剧作曾经使世界惊叹,但印度的民间戏剧却很少为人所知,因为民间戏剧是下里巴人,不是阳春白雪,人们认为它不能登大雅之堂。然而这种不能登大雅之堂的下里巴人,由于来自人民,为一般群众喜闻乐见,所以有取之不尽的源泉,永不衰竭的生命力。印度各地区几乎都有各自不同形式的民间戏剧,本文只谈流行在北印度的民间戏剧。北印度的民间戏剧总称商喀德,即歌舞剧。根据印度民间戏剧专家的意见,商喀德一词  相似文献   

10.
(一) 胜论派(Vaisesika)是古代印度著名的学派之一,它和正理派(Nyāya)共有的原子学说是古代印度自然哲学发展的高峰。这种原子学说是奴隶制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生产力普遍提高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同时,它的产生也是在当时强大的唯物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冲破宗教唯心主义的藩篱,对自然界作认真考察的结果。它否认神的创世主的作用,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由异质的极微(原子)所组成,这些极微是包涵在空(ākāsa,以太)、  相似文献   

11.
王汶成 《求是学刊》2004,31(5):93-94
眼下许多人都在讨论网络文学的问题,有拍手叫好的,也有喝倒彩的.叫好的,无非是说网络文学比起传统的纸介文学更有优势,诸如自由、共享、"即时性"、"超文本"、"多链接"、"互动性"等等,因而前途无量;喝倒彩的则认为网络文学质量低下,多属文字垃圾之类,自生自灭,无法与出版的纸介文学等量齐观.应该说,无论是肯定派的观点还是否定派的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都对我们认识网络文学有一定的参照价值.但这两派观点又似乎隐含着一个共同的前提,这就是它们都把网络文学看作是一种文学,即使是否定派,也没有否认网络文学是一种文学,只不过强调它是一种不好的文学而已.这里,我们不禁要追问,网络文学真的是一种文学吗?  相似文献   

12.
印度的《罗摩衍那》史诗,是世界著名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人类的优秀精神财富的一部分。《罗摩衍那》不仅在印度文学发展史上而且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鲁迅先生曾给予高度的评价,他说:“天竺古有‘韦陀’四种,瑰丽幽馥,算世界大  相似文献   

13.
“梵我一如”的演绎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达照 《南亚研究》2001,(1):67-72
在古代印度 ,始终贯穿着一种神秘主义的思想方法。到奥义书时期 ,这种神秘的思想方法逐渐理论化 ,系统化 ,从而形成了古代印度真正严格意义上的哲学思想。其中“梵我一如”是在奥义书中提出的哲学命题 ,成为奥义书的哲学精华 ,同时也是古印度哲学的精华。它影响到沙门思潮甚至六派哲学的形成 ,以及今日的印度宗教。所以 ,想了解印度从古到今的宗教与哲学之思想内涵及其背景 ,对于“梵我一如”之思想的学习与把握就显得尤其重要。一、奥义书以前的“梵”与“我”之意义1、吠陀时期的“原人”以及“我”的意义一般学者把吠陀时期划分在大约公…  相似文献   

14.
一忠实与超越在由一种艺术形式转换为另一种艺术形式的创作中,素来就有“忠实说”与“创造说”的尖锐对立:一说要忠实原著,改编者不得改动原著的情节乃至于细节,每一部小说搬上银幕,都会因某些情节的改动、增删而争论不休;一说改编是再创作,改编者有权根据自己艺术表现的需要对原著作自由的改动。国外就有一种改编理论,认为改编不必照顾全篇,仅凭原著的某一点就可以生发开去创作一部新作,有极强的主观随意性。匈牙利的电影理论家贝拉·巴拉兹要求改编者“把原著仅仅看成是未经加工的素材,从自己的艺术形式的特殊角度来对这段未经加工过的现实生活进行观察,而根本不注  相似文献   

15.
姚卫群 《南亚研究》2013,(4):133-144
吠檀多派和佛教是印度思想史上的两大思想派别。“幻论”和“空观”分别是两派的主流理论。梳理两派中这方面理论的主要内涵和历史发展,比较分析它们的相同处和不同点,对于了解印度哲学的精髓或核心思想,认识东方文化的特色,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这里所说的印度逻辑,指产生于印度古代的一种系统逻辑学说,即因明。因明与中国古代逻辑(以《墨辩》为代表)和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逻辑,并称世界三大逻辑源流。在马克思主义观点的指引下,对这三种逻辑学说进行实事求是的比较分析,这无论对于人类文化思想史的研究,还是对人们理论思维水平的提高,都将有所裨益。从南北朝隋唐以后,随着佛经的翻译和佛教的传入,印度逻辑就陆续地系统地传入我国,  相似文献   

17.
印度是世界上文明古国之一。在漫长的岁月中,印度人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其中天文学更是世界古代天文学宝库中的一颗闪闪发光的明珠。本文仅从吠陀文学和史诗《摩诃婆罗多》中对印度古代天文学作一粗略的窥探。吠陀文学是印度最古老的文献记录,其形成年代约在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1200年之问。“吠陀”一词的一般含义是指“知识”。吠陀文学共有四种,即《梨俱吠陀》、《耶柔吠陀》、《沙摩吠陀》和《阿闼婆吠陀》。其中《梨俱吠陀》最为古老。而每一种吠陀又有各自相应的本集、梵书和奥义书(或森林篇)。另外《吠陀支节录》亦属吠陀文学。该著作中包括纪律、仪典、字源、音韵、天文和语法,也就是吠陀的六个续编部分。该书的成书年代约为公元前1200年。另一古籍《摩诃婆罗多》是印度两大史诗之一,描写俱卢族人与般度族人之间的一  相似文献   

18.
一、印度教的三个发展阶段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吠陀教、婆罗门教和印度教只是同一种宗教演化的三个阶段。印度教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一种宗教,它起源于古代吠陀教,中间经过婆罗门教时期,才逐步演化为印度教。虽然印度教和古代吠陀教和婆罗门教在崇拜的神灵、祭祀的形式、派的划分等方面有所变化和发展,但是它们的本质没有变,信奉的宗教经典和基本信仰基本上是同一的。吠陀教和婆罗门教的重要经典,如四部吠陀本集、梵书、森林书、奥义书等一直被印度教作  相似文献   

19.
现代印度伦理学是在20世纪上半叶印度民族独立运动和社会改革运动中逐步发展起来的。进入20世纪,印度人民与英国殖民主义者和依附于殖民者的封建保守势力的矛盾日益尖锐,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反英斗争和社会改革运动。为了适应民族解放斗争和社会改革运动的需要,印度先进的思想家和民族运动的领袖们在继承印度古代伦理观的基础上,吸收西方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博爱的人道主义思想,提出了种种新的伦理学说。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学说有:提拉克的“为世界服务”说,甘地的“非暴力”学说,泰戈尔的“普遍之爱”的人道主义,奥罗宾多的“神圣人生”论,拉达克里希南的“精神宗教”说等等。这些学说虽然都披着宗教的外衣,承袭古代宗教伦理学说的一些基本观念,但是实质上它们反对神学蒙昧主义和  相似文献   

20.
由孙培钧、华碧云两位资深学者主编的新书《印度国情与综合国力》,是迄今国内通过分析印度综合国力展示印度国情的第一本。该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重点研究项目 ,作者都是从事印度问题研究多年的专家学者 ,书中数据新颖 ,材料翔实 ,观点鲜明 ,文字流畅 ,而且有深度 ,有广度 ,全面而系统地总结了印度在 2 0世纪的成就 ,显示了今日印度的国力与国情 ,预测了印度力争在 2 1世纪崛起为世界大国的发展潜力与制约因素 ,出版后深受读者欢迎。作为一个对研究印度有深厚感情的学者 ,我对该书浏览了一遍 ,认为值得向社会推荐。江泽民主席说过 ,现代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