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0~2001年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一方面延续了前两年的共同课题,即对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历程的反思、总结和对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前景的展望;另一方面在一些新的方向上开展了深入的研究,主要有: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体系、问题、方法和形态,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性,等等。  相似文献   

2.
这篇文章是艾思奇同志在原中央高级党校1960年理论班所作的“党史引言报告”,由艾思奇文稿整理小组提供的,本刊略有删节。标题是我们加的。艾思奇同志的这个未发表的报告,讲了他在学习和研究党史中,如何掌握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体会,许多问题有他自己的见解。由于是二十多年前的讲话,请读者注意当时的历史条件。  相似文献   

3.
试论葛兰西对马克思实践哲学的理论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树林 《学术交流》2006,23(11):5-9
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奠基人之一,葛兰西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发展和创新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国家与市民社会理论、知识分子与文化领导权理论、社会进步与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等在整个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并成为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重要理论来源。然而,在我国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存在重卢卡奇而轻葛兰西研究的局面,葛兰西对马克思哲学思想的理论贡献远未被发掘出来。以往的研究和评价或者满足于对葛兰西实践哲学作定性研究,以判定其实践哲学属于“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哲学阵营为旨归;或者把葛兰西作为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想源头,以探寻葛兰西实践哲学对后继者的影响为目的。但是,上述的研究恰恰忽视了葛兰西对马克思哲学思想的理论贡献这一最为重要的内容。在我们看来,葛兰西立足于民族文化传统对马克思哲学所作的解读、从哲学理解范式根本转换基础上对马克思实践哲学所作的全新诠释、以及在此基础上提出的重要理论观点其我们无论如何不能忽视的。  相似文献   

4.
梁苗 《社科纵横》2010,25(9):96-99,103
自20世纪80年代在北京大学讲授"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以来,杰姆逊的哲学思想在中国学术界颇受关注,但其哲学思想的立场和定位一直晦暗不明,称其结构主义者、后结构主义者有之,称其后现代主义者、后现代马克思主义者、后马克思主义者也有之。其实,自从杰姆逊走向马克思主义之后,他就坚持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则和最根本的观点,特别是坚持以生产方式为核心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框架,并将其作为最重要的方法论基础贯穿在其对后现代主义文化以及全球化等问题的研究中。笔者认为,在这些研究中,杰姆逊作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形象早已赫然在目。  相似文献   

5.
“西方马克思主义”自20世纪70年代末被引介到我国后,一直是理论界研究和争论的重要问题。不同领域、不同学科的研究者从不同的研究视角出发,见仁见智地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观点,甚而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思想碰撞。其中,“西方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问题,在研究者中展开了长达20余年的激烈争论,至今未能达成共识。近几年来,关于“西方  相似文献   

6.
这里要提出加以探讨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一个基本问题:如何把握1841——1846年间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发展进程?任何一种新的理论尝试,总不能无视某种传统的结论,因此,在本文中,笔者一孔之见的拙劣陈述,便不得不从批判地考察关于马克思早期哲学思想的传统分期法开始。  相似文献   

7.
走进新世纪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翼星 《求是学刊》2001,28(4):9-12
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是 2 0世纪 80、90年代中国哲学界的重大事件之一。过去 2 0年中国哲学界许多问题的展开和许多理论倾向的形成 ,都直接或间接地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引入相关。李惠斌教授认为 ,在过去 2 0年的思想解放和理论创新过程中 ,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给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学术研究带来了重要的启迪 ,为建立有关马克思主义的新的世界性话语模式 ,提供了重要的话语背景。张一兵教授强调 ,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要“重新面对我们一度以为完成了的文本和人物”进行经典文本的深度解读 ,同时要实现研究范式的转换 ,研究的重心要从传统西方马克思主义转向后现代马克思主义、后马克思思潮和晚期马克思主义。胡大平博士对后马克思主义做了专门的划界。张翼星教授概括了目前哲学界关于法兰克福学派 ,特别是哈贝马斯以及关于萨特思想和早期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 ,他认为目前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已大大突破原有若干派别的范围或框架 ,呈现更广阔的视野。陈学明教授回顾了过去 2 0年中国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争论 ,提出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一定要着眼于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启示 ,必须强化问题意识 ,必须拓宽视野 ,对西方马克思主义作整体性研究  相似文献   

8.
我们今天如何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学明 《求是学刊》2001,28(4):12-15
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是 2 0世纪 80、90年代中国哲学界的重大事件之一。过去 2 0年中国哲学界许多问题的展开和许多理论倾向的形成 ,都直接或间接地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引入相关。李惠斌教授认为 ,在过去 2 0年的思想解放和理论创新过程中 ,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给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学术研究带来了重要的启迪 ,为建立有关马克思主义的新的世界性话语模式 ,提供了重要的话语背景。张一兵教授强调 ,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要“重新面对我们一度以为完成了的文本和人物”进行经典文本的深度解读 ,同时要实现研究范式的转换 ,研究的重心要从传统西方马克思主义转向后现代马克思主义、后马克思思潮和晚期马克思主义。胡大平博士对后马克思主义做了专门的划界。张翼星教授概括了目前哲学界关于法兰克福学派 ,特别是哈贝马斯以及关于萨特思想和早期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 ,他认为目前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已大大突破原有若干派别的范围或框架 ,呈现更广阔的视野。陈学明教授回顾了过去 2 0年中国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争论 ,提出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一定要着眼于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启示 ,必须强化问题意识 ,必须拓宽视野 ,对西方马克思主义作整体性研究  相似文献   

9.
作为批判的后马克思主义话语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大平 《求是学刊》2001,28(4):19-21
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是 2 0世纪 80、90年代中国哲学界的重大事件之一。过去 2 0年中国哲学界许多问题的展开和许多理论倾向的形成 ,都直接或间接地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引入相关。李惠斌教授认为 ,在过去 2 0年的思想解放和理论创新过程中 ,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给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学术研究带来了重要的启迪 ,为建立有关马克思主义的新的世界性话语模式 ,提供了重要的话语背景。张一兵教授强调 ,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要“重新面对我们一度以为完成了的文本和人物”进行经典文本的深度解读 ,同时要实现研究范式的转换 ,研究的重心要从传统西方马克思主义转向后现代马克思主义、后马克思思潮和晚期马克思主义。胡大平博士对后马克思主义做了专门的划界。张翼星教授概括了目前哲学界关于法兰克福学派 ,特别是哈贝马斯以及关于萨特思想和早期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 ,他认为目前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已大大突破原有若干派别的范围或框架 ,呈现更广阔的视野。陈学明教授回顾了过去 2 0年中国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争论 ,提出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一定要着眼于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启示 ,必须强化问题意识 ,必须拓宽视野 ,对西方马克思主义作整体性研究  相似文献   

10.
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是 2 0世纪 80、90年代中国哲学界的重大事件之一。过去 2 0年中国哲学界许多问题的展开和许多理论倾向的形成 ,都直接或间接地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引入相关。李惠斌教授认为 ,在过去 2 0年的思想解放和理论创新过程中 ,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给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学术研究带来了重要的启迪 ,为建立有关马克思主义的新的世界性话语模式 ,提供了重要的话语背景。张一兵教授强调 ,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要“重新面对我们一度以为完成了的文本和人物”进行经典文本的深度解读 ,同时要实现研究范式的转换 ,研究的重心要从传统西方马克思主义转向后现代马克思主义、后马克思思潮和晚期马克思主义。胡大平博士对后马克思主义做了专门的划界。张翼星教授概括了目前哲学界关于法兰克福学派 ,特别是哈贝马斯以及关于萨特思想和早期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 ,他认为目前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已大大突破原有若干派别的范围或框架 ,呈现更广阔的视野。陈学明教授回顾了过去 2 0年中国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争论 ,提出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一定要着眼于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启示 ,必须强化问题意识 ,必须拓宽视野 ,对西方马克思主义作整体性研究  相似文献   

11.
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惠斌 《求是学刊》2001,28(4):16-18
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是 2 0世纪 80、90年代中国哲学界的重大事件之一。过去 2 0年中国哲学界许多问题的展开和许多理论倾向的形成 ,都直接或间接地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引入相关。李惠斌教授认为 ,在过去 2 0年的思想解放和理论创新过程中 ,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给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学术研究带来了重要的启迪 ,为建立有关马克思主义的新的世界性话语模式 ,提供了重要的话语背景。张一兵教授强调 ,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要“重新面对我们一度以为完成了的文本和人物”进行经典文本的深度解读 ,同时要实现研究范式的转换 ,研究的重心要从传统西方马克思主义转向后现代马克思主义、后马克思思潮和晚期马克思主义。胡大平博士对后马克思主义做了专门的划界。张翼星教授概括了目前哲学界关于法兰克福学派 ,特别是哈贝马斯以及关于萨特思想和早期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 ,他认为目前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已大大突破原有若干派别的范围或框架 ,呈现更广阔的视野。陈学明教授回顾了过去 2 0年中国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争论 ,提出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一定要着眼于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启示 ,必须强化问题意识 ,必须拓宽视野 ,对西方马克思主义作整体性研究  相似文献   

12.
牟焕森 《探求》2002,9(4):15-20
马克思技术哲学思想对国际上生态视角的技术批判思潮有重要影响,关于马克思有没有生态学思想的讨论、马克思是不是人类中心主义者的研究、尤其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技术哲学思想的理论阐述,构成技术生态批判的重要方向。重视技术生态批判思潮对马克思技术哲学思想的这些理论反应,对推进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探求和实践探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美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造是与马克思主义进入高等院校相联系的,代表了美国激进知识分子的思想和传统。它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两个大的历史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20~40年代。在这一阶段,美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造了文化哲学传统,同时,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实用主义哲学的结合。第二个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末至现在。在这一阶段,美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领域和规模空前扩大,形成了文化唯物主义、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现象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等5种哲学形态。美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进程及其特点展示了它与欧洲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区别,从而启示我们开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国别史的研究,以揭示20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丰富内容。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早期哲学思想中,关于人的理论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对马克思早期人论的研究中,许多学者将其人本主义化,对其基本上持否定态度。笔者试图通过挖掘马克恩早期哲学思想的总结——《詹姆斯<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摘要》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论中所蕴含的方法论,以期重新认识马克思的早期人论。  相似文献   

15.
李悦书 《探求》2002,(2):49-50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学说 ,决不是一个僵死的、教条的学说。在我们许多人看来 ,关于真理论问题似乎早成定论 ,无可辩驳 ,似乎这个体系已经完美了。可是唯物主义辩证法认为 ,事物都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 ,完美、封闭的理论体系是僵死的体系。其实 ,在真理论中 ,关于“客观真理”、绝对真理及真理的检验标准还存在许多可探讨的余地 ,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一、关于“客观真理”什么是真理?我国目前较认同的真理定义是艾思奇在20世纪50年代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中提出的“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  相似文献   

16.
《社科纵横》2017,(1):68-73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等为代表的英美马克思主义学派从方法论、生态、妇女解放等不同层面对历史唯物主义进行了多维度的理论建构。其建构一方面开辟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主题和研究领域的新视阈;另一方面为当前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发展研究提供了有益的方法论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一、西方文化研究两大流派观点的引入 20世纪70年代,佩里·安德森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一书中指出,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不同就在于,它把研究的重心越来越转向了文化和意识形态问题研究.这种转向是与20世纪20年代西方社会主义革命失败这一历史事件紧密相连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认为,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无产阶级的主观精神准备不足,其根源在于第二国际对马克思主义作了一种唯科学主义的实证论的理论解说,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无产阶级丧失了作为历史主体的革命首创精神.  相似文献   

18.
我省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专家张奎良教授1937年6月生于辽宁省新民县,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基础系。现为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授,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全国马克思恩格斯早期哲学思想研究会理事,东北地区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会长,黑龙江省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会会长。  相似文献   

19.
对西方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女性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结合进行反思.从以下三方面展开:一、女性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因强调性别压迫与阶级压迫使得其具有历史盲与性别盲的缺,两者必须结合.二、女性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结合路径可大致概括为:以哈特曼为代表的资本主义与父权制的二元结构分析,以扬为代表的资本主义与父权制的一致性分析,以享尼西为代表的具有后现代特征的关于差异、意识形态的分析.三、女性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不幸婚姻源于女性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不平等地位,表现为马克思主义明显控制了女性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性别化改造与意识形态修补.女性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婚姻并不幸福,但围绕女性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结合所作的理论探讨不仅推动了女性主义的发展,而且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意义,还将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研究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0.
陈红 《学术交流》2004,(1):7-11
别尔嘉耶夫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白银时代著名的宗教哲学家,他从宗教存在主义的立场出发对马克思主义有着自己的解读,并在对苏联时期马克思主义的分析和评价中阐明了自己的马克思主义观。他认为苏联时期的马克思主义过分强调客观必然性,忽视了人自由的本质和创造性的使命,从而造成了人之主体性的缺席,这种思想观点与20世纪新马克思主义具有诸多契合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