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发展观有三个视角,即放眼世界走势、直面中国实际、关注人的发展,邓小平在建构其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蓝图的过程中,三个视角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层次清晰、方位全面、延展无限的三维视角,邓小平从这个三维视角定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
如果说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帮助人们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那么他的社会主义全面发展观,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怎样照顾全局,保证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协调发展,夺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胜利这个至关重要的大课题。1979年10月,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中,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完整地阐述了全面发展的思想,他说:“我们的国家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们要在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  相似文献   

3.
论邓小平的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邓小平的发展观朱东辉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是党的十五大的主题。深入学习和掌握邓小平关于发展的理论,对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实现我们跨世纪的宏伟蓝图,推进伟大事业的进程,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注重宏观意义上的社会发展现实,是五种社会形态依此递进的理论体系。宏观社会概念是横跨时间长的社会基本形态。另有一种微观意义上的社会概念,它指宏观社会形态在某一时期其人口、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社会结构、文化等方面呈现的微观的态势。微观的社会在某一时期内应该怎么发展,这在马克思宏观社会发展思想里找不到答案。邓小平在解决20世纪后期中国社会面临的发展问题时,把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将宏观意义上的社会观念予以微观的划分和区别,以解决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存在的问题,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的新模式。邓小平社会发展观奠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党的十八大报告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行了系统全面地论述,追根溯源,这是邓小平社会发展观结出的硕果。  相似文献   

5.
<正> 为配合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央党校出版社陆续出版了一批干部培训读物和理论研究著作。这些书主要有:《邓小平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学习纲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简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简明读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常识》,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好评。这些著作在内容上有许多突出的特点。 (一) 以邓小平论著为依据,以党的十四大文件为线索,全面阐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选编了邓小平同志从1978至1982年间的有关论著60篇,集中反映了邓小平关于建设  相似文献   

6.
政治文明是指人类改造社会所获得的政治成果的总和,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及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同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于进一步推进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文章认为,毛泽东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有着先导作用,这种先导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毛泽东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来源和理论依据;二是提供了最基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三是提供了实践经验。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也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重大发展,这种发展的实质是增加了新的时代内容。文章还集中阐述了在新的时代主题条件下和新的历史时期里,坚持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具有了全新的涵义,这就是坚持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相似文献   

8.
文章认为,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问题的探索与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具有历史的、内在的联系:实事求是是毛泽东与邓小平在解决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上的共识与基础;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上对毛泽东的继承与深化;改革开放是邓小平在吸取毛泽东失误的教训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发展动力问题所作出的正确阐释和全新概括。因此,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对毛泽东探索的继承、深化、完善和发展。这就是对二者关系的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9.
简评《邓小平文艺思想研究》孙豹隐邓小平文艺思想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指导思想.由陕西省委宣传部组织部分文艺评论工作者撰写的《邓小平文艺思想研究》一书,比较系统、比较全面地论述了邓小平文...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张世珍本文仅通过对以下几个问题的比较分析,进一步说明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坚持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是坚持毛泽...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四大最大的历史功绩,是对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行了新的概括和全面阐发,进一步确定了这一伟大理论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十四大号召要坚持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因此,我们学习领会十四大精神,最根本的是学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完整准确地掌握这个理论的精神实质,并把它付诸实践,指导我们的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12.
牛玉峰 《浙江学刊》2005,(2):191-194
邓小平在全面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形成了关于社会主义事业依靠力量理论;江泽民关于三个"必须依靠"的科学概括和"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与落后的标准"及"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的新论断,是对邓小平社会主义事业依靠力量理论的重要发展.这一理论对于充分依靠和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的经济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坚持了邓小平社会主义事业依靠力量理论的指导.  相似文献   

13.
宋容德 《社科纵横》2008,23(10):8-10
毛泽东提出根据自己国家的特点决定方针、政策,以苏为鉴,确立"走自己的路"这一探索主题.邓小平对照搬苏联模式的反思更为深刻、彻底,形成"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主题,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又一新的发展阶段.毛泽东、邓小平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历史进程中所具有的鲜明特征,是我们的宝贵财富,给我们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以极其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略论邓小平的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实践使我们深刻体会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才是硬道理。马克思主义认为,发展是客观事物内在矛盾运动的结果。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在联系与发展之中。邓小平同志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揭示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发展问题,即关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特别是从理论上,他对发展的本质、目标、内容、重点以及方针等诸方面都做了较为系统的论述,从而形成他的发展观。一、发展的本质是社会发展与社会改革、社会矛盾运动的联系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任务很…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科技经济一体化思想和实践初探李荫榕将科学技术同经济建设结合起来,促进科技经济一体化,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发展,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特别是粉碎"四人帮"以后,邓小平同志就如何解决我国科技与经济的结合、...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观包括十八个理论观点,其中,邓小平着力阐述的是社会主义与发展生产力、与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三个关系,这些阐述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是邓小平社会主义观的核心,这一概括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阐述中,邓小平突出强调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是对当代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最高概括。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观是社会主义的一般与社会主义的特殊的有机结合,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7.
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以喜悦的心情迎来了《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出版发行。这为我们进一步落实党的十四大提出的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的战略任务,统一全党思想,教育干部和人民,提供了最好的教材和最有力的武器;对于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建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现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历史任务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集中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功和挫折的经验教训,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丰富经验的理论总结,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创建者。他在创建这一理论过程中,紧紧抓住现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这一核心问题,从中国实际出发,站在世界的高度,分析中国经济发展的要求、动力、步骤和目标。本文谨对邓小平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的形成、核心、特点及意义做一哲学思考。邓小平坚持用历史主义的观点,看待社会的经济发展。他认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是随着形势的发展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这一观点的形成大体可分为三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从1978年5月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到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的召开,这是邓小平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观的…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对于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作了回答。本文作者认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具有“世界历史”性的伟大事业,因此应该从世界历史的高度上来思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文章从民族特色的世界历史性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历史定位等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同志是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杰出的辩证唯物主义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在指导我国的改革开放实践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从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出发,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在许多方面丰富和发展了唯物辩证法。尤其是《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处处闪耀着辩证法思想的光芒。当前,认真学习和把握邓小平的辩证法思想,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把握共性个性统一的辩证法,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 邓小平同志作为我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强调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的共性同中国具体实际的个性有机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道路,这是创造性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问题、解决矛盾的思想结晶,也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获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