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我国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必然带来文化心态的变化。探索文化心态及其转型机制,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试就此做些尝试。文化心态及传统文化心理积淀文化心态即文化心理状态,是社会成员普遍具有的心理状态。它属社会意识范畴,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文化心态直接与日常生活相联系,是一种不系统的、不定型的、自发的反映形式,它不以理论的形式存在,而是表现为感情、习惯、成见、信念、观念等等。一定社会的文化形态决定其文化心态,文化形态的方方面面像经济、政治、法律、道德积淀在人心,就会形成一种巨大的精…  相似文献   

2.
象理想这样的社会意识现象,应属于历史过程中最重要的主观因素.理想如同所有的社会意识一样,对于社会存在来说,是第二性的和派生的,是反映社会发展趋势的一种形式.理想和历史认识的相互作用理想是社会精神生活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的特点在于通过应有的事物与现存的事物的辩证法反映社会发展的现实趋势,因此它也是反映主体根本需求和利益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3.
在改革、开放、搞活经济的过程中,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确实带来了社会物质财富的不断丰富,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更加巩固,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事实。然而,社会道德水准方面的提高,却有很多令人感到不满意的地方,以权谋利、欺诈行骗等不道德的行为又在污染着社会的空气。这些矛盾现象,并不违背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原理。因为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并  相似文献   

4.
一近十几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型社会逐渐被现代型的社会所代替。社会进入了动荡期、振奋期、发展期,作为社会存在的一种反映,中国宗教也在不断发展变化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而变化,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也是...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主体阐释视界在本质上是从主体向度对社会生活进行实践性阐释所形成的一种话语模式.它的提问方式主要表现为:在唯物史观的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互动关系框架中,文学文化等社会意识作为关系过程的主动因素和主导因素是如何对作为客体基础的社会存在发生价值赋型与实践改造作用的.从其特定的历史身份来看,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主体阐释视界主要体现为某种批判性的话语模式.作为一种客观性的阐释视界,它主要以一种实践性的阐释机制来实现其对象化的存在,而人及其情感心理则构成了这种主体阐释视界对客体基础发生实践作用的现实中介.  相似文献   

6.
任何社会从其构成来说,都包括物质的方面和精神的方面.社会存在属于社会生活中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社会意识属于社会生活中的精神方面,是指社会精神生活的总和,是社会存在的总体反映.  相似文献   

7.
袁芃 《社科纵横》2010,25(10):151-155
时代精神是历史时代的本质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在社会意识领域中的综合反映,它具有时代创造性、社会进步性、思潮引领性以及阶级性和民族性等特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中所形成的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大学生时代精神培育是政治理论课的重要议题;在开放和多元文化背景下,各种社会思潮尤其是错误思潮的影响对大学生时代精神培育提出了严重挑战,政治理论课必须引导学生从时代精神高度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发挥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的强大功能,把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和时代精神培育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8.
当前,建设我们社会的实践赋予发展社会主义的社会意识以迫切的现实意义,它不仅是一个思想概念,而且是作为一个由各阶级、集团及其联盟组成的统一体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和走向一体化的基础.马克思关于社会意识在变革社会关系和社会现实中的积极作用、主观因素在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创造性的能动作用不断加强的基本理论,在实践中证明是正确的.社会必然随着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和人类走向人道化而前进.事实上,这一点早已被社会主义国家的党的领导机关意识到了.匈牙利共产党人明确规定:"更加迅速和有力地进一步改变觉悟形成和发展的条件,广泛地宣传社会主义道德  相似文献   

9.
简论当前社会思潮中的功利主义道德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社会思潮是指“一段时间内足以影响社会大众的思想、理论、观点,属于社会意识,是某一历史时期集中反映一定阶段、阶层、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在社会范围中具有相当影响力的思想意识。”①它介于社会心理与社会意识形态之间,受制于该社会的意识形态,又连结着社会心理,...  相似文献   

10.
我国正在进行一系列极其深刻的社会经济改革。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具有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实现这一总目标的过程中也包含着创立文明的、健康的、科学的生活方式。这种新型的生活方式一方面建立在现代化的社会生产力基础上,是“现代的生活方式”,同时又与优越的社会制度密切相连。这种生活方式的社会类型就是社会主义生活方式。当我们在创立新型的生活方式的时候,必须牢牢把握这佯一个总概念。社会主义生活方式由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所决定,反映着该社会有机体的基本价值目标、并由此而形成体现其基本价值的人们在各个生活领域的活动形式和行为特征的稳定系统。社会主义生活方式同在对抗性的社会经济形态中的社会生活方式相比,是根本性的、重大的质变。那么,这种新型的生活方式的优越性和历史进步性表现在哪里?它为人类的生存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价值导向、智力支撑和精神依托。社会思潮是一定时期社会存在的反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引领社会思潮的先进性性质,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其他社会思潮的冲突与整合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体系以及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 任何一种严密的科学理论,总有它的核心思想。这种核心思想贯串于全部理论。离开了这个核心思想,它的众多原理就不可能被正确地理解。核心思想,体现着某种理论的最高创造和最重要的贡献。唯物史观的核心思想是什么?本文将在这个问题上作些新的探索。一长久以来,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被认为是唯物史观的核心思想。根据是: 1.哲学基本问题的引申。“意识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根本问题。意识和存在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哲学的唯一标准。社会意识和社  相似文献   

13.
<正> 道德作为上层建筑中的特殊因素和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由于它的相对独立性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反作用,显示出它的特殊的社会职能。道德像其他社会意识一样,其形成与发展,“都具有由它的先驱者传给它而它便由以出发的特定的思想资料作为前提”(《  相似文献   

14.
罗文东 《浙江学刊》2001,2(3):48-51
西方人道主义具有人道思想和人道原则、现代社会意识形式、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三层含义.历史上人道主义所包含的人道思想、人道原则和现代社会意识形式,与社会主义制度和理想相结合所形成的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是社会主义本质和优越性的重要体现.我们必须充分认识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在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如《流徙文化论》中所述,人类最初的的旅游和探险仅仅局限于功利目的,而随着人类的不断前进,审美意识,将象古希腊神话中的“金苹果”,成为人类探险和旅游中最有诱惑力的因素。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审美意识与人类一切意识现象一样,“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类还存在着,它就仍然是这种产物”。也就是说,审美意识将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始终。正因为这样,人类才不断地以各种各样的  相似文献   

16.
《社科纵横》2019,(12):15-20
唯物史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哲学基础,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统一原理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基础和指导作用;运用社会基本矛盾的原理来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性和必要性;运用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动力原理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人民价值取向;运用社会发展统一性和多样性原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先进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唯物史观与汤因比思辨历史哲学建构理论体系逻辑出发点不同,前者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出发,后者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出发,因此他们的理论和观点往往是对立的。唯物史观具有科学性,汤因比思辨历史哲学总体上有失偏颇甚至是错误的。结合时代条件分析和批判汤因比思辨历史哲学失误和局限的同时,认为其对唯物史观的启示体现在如下几方面:重视文化对经济和政治能动的反作用;社会变革实质是文化变革;彰显个体,充分发挥主体的能动性和创造性;高科技时代重视人的道德培养。  相似文献   

18.
历史唯物主义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出发,认为政治反映经济,又对经济发展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因此,党的领导干部必须强化政治意识,制定出体现本阶级经济利益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时,又要认真贯彻执行,使其为本阶级的经济利益服务。  相似文献   

19.
认识论视阈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人类精神生活的认识精华,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在认识论视阈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认识水平不断提升的产,物,其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它是我们在新时期对社会意识、社会发展规律的最新把握,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灵魂.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以前没有唯物史观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马克思主义之前没有唯物主义范畴的历史观,唯物主义历史观是从马克思主义开始的”,这在哲学界已成为定论了。但是实事求是地研究哲学史,尤其是中国哲学史,那就不难看出上述观点是不符合事实的。这个观点不仅否认了历史上唯物论与唯心论在历史观方面的对立和斗争,而且也否认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在历史已经达到的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并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所以澄清上述观点,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具有现实意义。一什么是唯物史观呢?唯物史观就是“用社会存在来解释社会意识。”由于社会存在就是社会的经济制度,而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的经济制度就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