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化是人的内在本质的对象化,是人类积极主动的创造,是一种复杂的系统存在。年鉴作为精神产品属于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具有许多重要的性质,在人类文化的发展中发挥着特殊的价值。本文仅就上述问题谈一些初步看法,以就教于学界同仁。一、年鉴属于客观精神文化范畴人创造的一切都可以叫作文化。文化的发展,经历着分化和耦合的复杂过程。到目前为止,如果从广义上分析,人类文化可以分为四种形态(或层次):第一是物质形态的文化;第二是制度形态的文化;第三是客观精神形态的文化,也可以叫作理论形态的文化或典籍形态的文化。它是相对…  相似文献   

2.
审美文化与艺术生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审美文化与艺术生存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滕守尧(北京100732)在当今汹涌澎湃的现代化大潮中,重提审美文化,就是要发展一种足以与“数字化生存方式”抗衡的“艺术化生存方式”。在我国多数人心目中,所谓现代化,主要是以科技的发达和物质的进...  相似文献   

3.
三位作者暨许光案几上这本题名为《变革中的中国青浦农村家庭》(以下简称《农村态度》)的书,是由上海学林出版社于1993年10月间出版的。其作者是朱谦、吴圣苓、俞振伟。三位作音中,有二位是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的中青年教师,前一位则为美国东西方研究中心文化与传播课题的负责人朱谦博士;朱博士学术造诣精深,著作等身,在海内外的文化与传播研究领域享有很高声望。吴圣苓和俞振伟虽无朱博士那样的学术上的声望,但有生于斯长于斯熟悉情况的优势,特别是吴圣苓副教授,曾长期在青浦农村担任基层领导工作,对上海郊区的社情和民俗了如指掌…  相似文献   

4.
钱伯斯 (RobertChambers)在《农村发展———将最后的放在第一》(RuralDevelopment -puttingthelastfirst)一书中指出 ,在农村发展中有两种文化 ,一种是学院式的文化 ,另外一种是实践者的文化。前者对发展往往缺少信心 ,多持批评态度 ,而后者对发展持积极的态度 ,很有信心 ,这两者很难统一。他们都自认为在从事发展 ,但由于他们在基本出发点上的不同 ,彼此之间很难沟通和交流 ,并且对对方都有一些偏见 ,有很多时候 ,这二者甚至没有共同的语言可以沟通。然而这两者之间的分割正对发展造成…  相似文献   

5.
从文化创造的视角看发挥期刊编辑主体作用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期刊编辑工作是创造精神形态文化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使这一形态文化的创造得以完成和面世的一种特殊的、复杂的劳动。在这一过程中,期刊编辑发挥着主体作用,表现出强烈的主体性,即主动性、能动性和自由自觉的特性。文章通过分析人类精神文化中“客观精神文化”(即精神产品)的特点和作用,以及这一形态文化生产的程序和分工,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发挥期刊编辑主体作用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化的分化与去分化——审美文化的一种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的分化与去分化———审美文化的一种解释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周宪(南京210093)审美文化这个范畴在中国美学领地中的出现,大约是八十年代以来的事。最早见诸八十年代中期对苏联美学的介绍中,后来,北大哲学系教授叶朗主编的《现代美学体系》率先使用了这个...  相似文献   

7.
乡镇干部是党和国家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承上(县)启下(村、组及群众)的中枢,是党的方针、政策在农村贯彻落实的执行者,也是带领人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领头兵,在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因此,乡镇基层干部素质的好坏决定了乡镇社会管理能力甚至是乡镇执政能力的强弱,也直接影响和制约着经济健康发展、农村社会稳定、党在农村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但是,当前乡镇干部的生存现状令人担忧。要提升乡镇社会管理能力,必须切实改善乡镇干部的生存方式,要科学界定乡镇工作职能,尽快完善干部考核机制,认真抓好干部教育培训,优化乡镇工作环境,从思想上、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真正关心乡镇干部  相似文献   

8.
交叉文化管理学在国外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交叉文化管理学在国外的发展胡军一、交叉文化管理学的产生交叉文化管理学(cross—culturemanagement)是70年代后期在美国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边缘科学。它研究的是在交叉文化条件下(不同民族文化的人在一起工作和生产)如何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在改革与发展中,区域性文化传统对各地的经济过程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应当对区域性的文化与经济的互相作用问题予以更多的关注。文章试图用一种“文化基因两要素”的分析方法,来把握区域文化的实质,进而分析文化与经济的互动过程。文章运用这种方法对苏浙黔三省部分农村地区进行了实证性的研究,提出并剖析了我国有一定代表性的小农文化、农商文化和山民文化这三种农村区域文化类型,为揭示近年来各地农村出现不同发展格局的内在原因,提供了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0.
文化的价值取向是指任何一种文化必然“选择”(无意识的)或侧重于选择该种文化所可能选择的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作为自己文化研究的中心内容。并认为此种文化研究对人而言是最重要、最有用的,那么。此一方面即是该种文化的价值取向。任何一种文化由于自身生存条件(自然环境、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限制,都会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价值取向,形成自身情有独钟的研究内容。在三面环海相对狭小的希腊半岛上,以农商并举的经济为基础所形成的西方文化最终选择了知识这一价值取向,而在半封闭的温带广阔大陆型环境下。以农业自然经济为基础所形…  相似文献   

11.
刘建金  彭诗升 《探求》2013,(6):45-48
生态伦理学以一种全新的思维,审视人与自然的主客关系,反思城市化的得失与走向.新型城市化的要义是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中寻求一种新的平衡,生态伦理学有助于我们从形而上的层面理解和把握并自觉推动新型城市化发展.在城市生态伦理的建构中,政府是主导,企业是重点,个人是基础,而本土化取向(包括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是城市生态伦理建构的根基.  相似文献   

12.
论中国传统耻感文化的形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耻辱、可耻之事的感受及其行为调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形成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耻感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者在引证了先秦典籍对耻感文化的论述以及各阶级、阶层人士由耻感文化所形成的行为方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古代耻感文化的特点:(1)注重内省、慎独,强调反求诸己,通过正己而达到正人;(2)改过迁善,见贤思齐;(3)能激发人的一种奋斗精神;(4)崇尚操守,砥励名节。文章认为,先秦时期形成的耻感文化传统有着重要而又深远的实践意义,它以其独特的完整的体系而为后人所继承。认真发掘、继承和弘扬这种耻感文化,对于当今乃至21世纪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100多年来,在香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同英国殖民主义文化以及西方的资本主义文化,既互相碰撞、冲击,又互相渗透、融合,形成了中西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交融的多元混合体。同时,香港文化与内地文化既相互影响,又相互促进,形成两者之间双向反馈。因此,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对创造绚丽多彩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达到文化的共同繁荣,具有一定的意义。一、香港文化对内地文化的影响和作用香港文化是中华文化发展的特例,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过程中,对内地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一)香港文化融合中西…  相似文献   

14.
清代满汉民俗变迁的思考金丽婷,王伟业所谓"民俗",就是民间的风俗,是一种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是一种相沿成习的东西。有清一代,满汉民俗变化大体上经历了两个阶段。从清兵人关(1644年)到鸦片战争(1840年)前,是满汉民俗变化的第一个阶段。这一阶段,清...  相似文献   

15.
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生活工具。承认文化的工具性及真可变性是当前文化建设的前提。对此,我在《再谈以人为中心的社会发展》(载《社会》1995年第11期)一文中已经提及。然而,文化究竟是怎么变的?这里我试图从文化摸式的漂移和文化冲突两个方面略论文化的变迁过程与作用机制。文化模式的漂移是指在同一文化圈内以时间为向度的代际行为方式的差异。就文化变迁而言,漂移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从文化发生的角度看,自有社会生活以来,人类就在不断的试设中发展出一套适应环境、满足需求的办法。这套办法流传开去,为众人所认可并相对固定下来便成…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农村精神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瑞华 《社科纵横》2011,(10):53-55
农村精神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应有之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本文重点分析了农村精神文化建设问题的渊源,目前农村精神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探讨实现农村精神文化建设的措施,以达到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多元文化论与世界主义──历史和评论(美)J.希格曼20世纪初,在西方国家中对人类平等问题的探讨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人类不平等现象主要是由于人本身的内在原因,即民族、种族、性别、健康、才能等原因造成的;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主要是由于外在的因...  相似文献   

18.
随着香港回归,澳门也将在1999年回到祖国的怀抱。发展粤澳经贸关系,促进两地的经济持续增长,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如何针对澳门自身的特点挖掘并充分利用新的优势,不仅关系到澳门能否于繁荣稳定中顺利回归,而且影响到澳门今后的综合发展及对内地尤其是广东经济的促进作用。本文从对澳门现存的经贸模式和几种主要的粤澳经济合作模式的利弊分析入手,指出其局限性,同时从新的角度探讨澳门的“文化优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培育“文化产业”、发展“文化贸易”的构想。一、澳门贸易的现状和对几种主要经贸模式的分析(-)澳门贸易…  相似文献   

19.
文化与发展:21世纪的挑战[印]M.N.贾拉勒前苏联解体后世界形势趋于和解和相互依存。世界变得更小更相互缠绕在一起。这种形势将如何发展,其主要表现是什么,其演化和发展的文化作用及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是什么,将是人们关注的问题。(一)趋向和解的发展原因所...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经济哲学语境中的文化理论,可以成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化战略学建构的重要理论基础。马克思经济哲学的总框架是物质生产的“生产力一生产关系”,在此框架下有关文化的两个分框架是:“经济基础一上层建筑(意识形态)”框架和“必要劳动时间一剩余劳动时间”框架。剩余劳动(时间)所创造出的剩余产品(剩余价值、自由时间),乃是文化发展的物质条件:创造这种物质条件的物质生产体现了“物的生产性”,而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文化创造则体现了“人的生产性”。“生产性”与“意识形态”论,是马克思主义文化战略学的两大柱石,其中,“生产性”理论对于探讨在当代社会和产业转型中作为符号经济的文化产业与实体经济之间、文化的产业化发展与非产业化发展之间的财富配置关系及相关核心价值观等文化战略学问题,有重要理论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