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璟 《学术交流》2023,(8):116-130
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的紧密耦合是制造业链群深度融合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产业体系中的关键问题。数字技术驱动制造业链群共生演化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赋能、数智化使能和链群生态数字化转型的过程;是数字化变革推动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现代服务业数字化转型,驱动制造向智造转型、制造业模块化、数字化和国际竞争力提升的高质量发展过程;是从链核企业、研究机构到相关企业互动连结的调整;是数字技术应用推动内外部网络的优化和强化,形成深度耦合的生态网络过程。此生态网络正驱动产业链的规模效应、集聚效应和协同效应的形成,增强产业链与供应链的韧性,提高制造业整体竞争力,进而驱动着制造业产业创新体系由短期不平衡向高质量发展长期平衡动态调整。  相似文献   

2.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正向服务化转型,以赢得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对于实施服务化战略转型的企业而言,企业的工作内容、工作重点已经发生转变,过去的绩效评价模式已不适应转型后的企业的发展。实施服务化战略转型的电气设备制造企业可以运用平衡积分卡这一评价法,结合企业服务化转型的实际,增加有助于提升顾客对服务的满意度及企业服务效率的评价指标,全面评价服务化转型电器企业的绩效,并找出企业转型发展中的问题与解决对策,进而促进企业实现服务化转型并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3.
从生产性服务投入角度,借助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最新公布的2000-2014年世界投入产出表,测算中日两国制造业服务化水平,对比中日两国制造业服务化发展特征,并基于增加值贸易核算中日两国以增加值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表征的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水平。结果表明:(1)中国制造业服务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整体上落后于日本,中国低技术、中低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比较优势明显,日本高技术、中高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更高;(2)从细分生产性服务投入行业类型看,中日两国服务化类型结构相似,批发零售和仓储运输服务化水平相对较高,其他类型服务化水平较低;(3)制造业服务化与国际竞争力水平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此外,信息通讯服务投入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促进作用存在门槛效应,且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更多依赖专利科技服务要素的投入。  相似文献   

4.
基于服务业推动制造业的增长理论,运用2002-2012年北京市投入产出表增加值数据和完全消耗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投入能提升制造业增加值,且高端制造业产出效率高于传统制造业.但以科学研究、 技术服务为代表的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对高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效率远低于劳动投入,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增加值的提升效应有待进一步增强.因此,北京市应加大科技创新和研发投入,提供金融科技和监管科技,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生产性服务业与高端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格局.  相似文献   

5.
杨书群 《探求》2012,(3):92-97
制造企业分离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种重要途径,已经成为我国制造业发达城市的政府一项重要的工作。本文结合佛山实际,从佛山市制造企业分离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必要性人手,分析了佛山市制造企业分离发展现代服务业面临的障碍,并提出了佛山市制造企业分离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产业集群作为分工利益实现的空间组织形式,已成为当代经济学和实业界最为关注的焦点之一.但回归朴素的产业集群理论,主要是基于制造业的,并不能完全解释服务业的集聚现象.同工业企业一样,追求利润最大化也是服务业企业的主要目标.由于服务产品不能像制造产品那样进行远距离传输,收益剩余的追求是服务业企业集聚的主要动力,而决定收益剩余的因素是消费者,可以说服务业集聚是消费者驱动的集聚.为促进服务业集聚的形成,拓展服务消费空间,应该提高城市化水平,提高城乡居民实际收入水平,促进产业融合,延伸产业链条.  相似文献   

7.
现代服务业的集聚——扩散效应与城市功能转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现代经济中,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主导制造业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新型服务业成为城市现代化的载体和依托,在城市产业结构中由辅助性产业逐渐上升为主导性产业。与制造业密切融合、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对城市空间的作用呈现出立体、全方位、多层面特征,可简约地将其概括为集聚与扩散并存运行的两个空间特征。现代服务业以其强大的支撑作用,通过降低交易成本、促进新型资本集聚和专业分工的深化,以及与制造业协同定位等多种方式,增强城市产业的空间竞争力,从而优化城市的结构与功能。  相似文献   

8.
天津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鸣 《社科纵横》2010,25(8):33-35
天津服务业发展存在服务业总量规模小,而新兴与现代服务业发展慢;非公有经济不活跃;要素市场建设滞后;城市建设辐射不足,投入相对较低等问题。加快天津市服务业发展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进一步优化天津服务业投资结构、提升现代服务业的服务能级;发挥滨海新区的龙头作用;深化企业制度改革,做大做强服务业企业等。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高技术服务业快速发展,高技术服务业在未来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中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中国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有助于带动中国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目前,中国高技术服务业仍存在核心技术发展滞后、国际竞争力不强、自主创新水平较低、高新技术服务业市场化与产业化进程较慢等重大问题.根据目前中国经济的实际发展阶段、社会发展程度,“渐进性赶超”模式和“模仿创新”模式应是推动中国高新技术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10.
世界服务业吸引FDI状况及其促进经济发展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嗣毅 《学术交流》2008,(2):112-116
世界经济和服务业增长态势良好,世界经济正向服务经济转型,为吸引外资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世界服务业吸引外资状况良好,并继续快速发展.这主要取决于世界主要国家充分认识到服务业吸引FDI能直接提高东道国服务业的需求能力和服务供给的质量,能间接刺激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其他产业的生产能力和产品供给质量的提高,能在服务业和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其他产业之间形成良好的产业循环关系,这三个方面最终可以支撑起东道国宏观经济良好的运行态势.上述服务业吸引FDI作用的发挥需要东道国政府强有力的相关配套政策的支持,包括加快国内服务业发展、充分利用世界服务业国际间转移的机会、为服务业的发展创造更广阔的来自于制造业发展的市场需求的空间、出台相应的产业政策和产业融合政策等.  相似文献   

11.
刘勇 《学习与探索》2007,(6):150-154
在现代产业分工中,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协同发展趋势不断凸显。对于中国而言,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在要求,也是提升制造业竞争力、推进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保障。中国的服务业市场化程度不高,粗放式扩张,服务业与制造业关联程度较低,应从强化市场竞争、强化产业关联、优化产业布局等方面来促进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日本实现工业化后,日本经济的服务化趋势日益明显。但与此同时,服务业所固有的生产率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日本服务业的"成本病"问题突出,影响到了经济整体的全要素生产率。通过经济理论分析发现,提高服务业生产率有其必要性,在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的趋势之下,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成为关键。在运用时间序列模型的基础上,分析影响日本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因素,发现:专业化程度、工业化程度以及服务业效率的提高将有助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加快发展和振兴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柳钦 《创新》2011,5(6):55-62
目前,装备制造业在我国整个国民经济中已经占据了重要地位。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装备制造业大国,但仍旧大而不强。大力培育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已成为装备制造业“由大到强”转变的关键突破口,成为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重要途径。促进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有关对策主要有:着力增强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着力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创新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模式;做强产业集群,着力提升高端装备制造业聚集力;积极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的现代制造服务业。  相似文献   

14.
《探求》2019,(6)
全球经济进入服务时代,现代服务业在提升城市能级、带动区域发展、推动城市创新三个层面,成为建设全球城市的重要引擎。广州深入开展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着力优化服务业投资环境,服务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载体建设进展显著,服务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升,但同时也存在服务业发展体制机制滞后、政策供给与企业需求错配、内部发展结构不够优化、高层次人才供给瓶颈等问题。推动现代服务业出新出彩,建议以共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为核心,以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为关键,充分发挥人才的第一资源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制造业外包已成为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主要形式,其对中国制造业以及对外贸易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全球价值链不断演进的过程中,各国的制造业企业都在全球价值链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中国制造业外包企业却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在此情况下,推进中国制造业外包转型并向价值链两端攀升势在必行。但在推进制造业外包发展过程中存在退税不及时、优惠税收“一锅端”、国内深加工结转业务无法享受优惠收税等一系列财税问题。只有各级政府通过制定“差别税收”、增加专项资金、加大财政扶持力度等有效的财税政策并避免实施过程中引发的其他问题,才能有效解决这些财税问题,推进制造业外包完成转型升级,并向价值链体系的两端攀升。  相似文献   

16.
中国服务业发展趋势的定量分析与政策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服务业统计数据的定量分析表明,收入分配的公平性对服务业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影响。当基尼系数大于0.40时,收入分配不公将对服务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在此基础上,模型对中国服务业发展趋势的预测结果表明,至2010年中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将达到45.86%,其增长率将超过GDP增长率,中国经济开始进入服务化转型阶段。  相似文献   

17.
RCEP生效为中国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和中日韩服务业合作提供了重要机遇。利用Eora MRIO数据库中15个RCEP成员国在12个服务行业的投入产出数据,基于社会网络研究视角,对中日韩三国服务业及其细分行业的区域内贸易网络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的结果表明:在RCEP成员国产业间贸易网络中,中国服务业进出口的贸易广度增速均显著高于日本和韩国,且进口贸易广度一直大于出口贸易广度;日本和韩国是中国服务业建立有效进口贸易联系的首要选择。中国服务业在贸易网络中的中介能力不断提升且已经超过日本,说明中国的“桥梁作用”显著增强,其中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中介能力提升是驱动中国服务业中介能力整体增强的主要原因;日本和韩国在一些细分行业上也体现出较强的中介能力。在RCEP框架下,中日韩可进一步强化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合作,推动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完善数字贸易规则体系,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新兴服务业是利用现代理念、网络技术、新型营销方式,以及服务创新发展起来的服务业.新兴服务业具有高人力资本含量、高技术含量、高成长性、高风险性和高增值性五个基本特征.新兴服务业产生的经济附加值高,对资源的依赖程度较低,环境污染少,是促进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扩大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技术进步、商业模式创新、城镇化、产业政策和消费结构升级等因素催生了中国新兴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是中国新兴服务业发展的最重要动力.推动中国新兴服务业大发展,要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基础性作用上,从财税、金融、收入分配、社会信用、人才培养、统计制度建立等方面实施有力政策扶持.  相似文献   

19.
周权雄  罗莉娅 《探求》2013,(4):71-76
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坚持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实现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产业结构整体优化模式;二是深化产业加工程度和攀升产业链高端环节、推动产业高加工度化和技术集约化的产业内部结构优化模式。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路径要因产业发展特点而异。对于具有较好技术市场积淀和鲜明区域文化特色的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部分领域,要坚持以我为主、引领发展;对于目前发展水平偏低的生产性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要强化高端要素投入和政策扶持,促进生产性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互动;对于尚不掌握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先进制造业、传统优势产业领域,要坚持两条腿走路,既要推动产业高加工度化和技术集约化,又要推进市场一体化,坚持走基于本土市场特点的产业破坏性创新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0.
当前,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着重大调整,传统制造业与新一代技术深度融合,向着高精度、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机器视觉技术能助力我国制造产业的升级、转型,一定程度上能帮助实现智能制造.然而,我国的机器视觉技术人才缺口大,高校对该类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滞后于企业需求,因此,该文通过分析各大高校的培养方案,进一步探索机械类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