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胡玉玺 《学术交流》2013,(1):158-161
中原武术是中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承载中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新时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态势下又被赋予了新的使命。运用文献资料、归纳分析等方法对中原武术文化研究文献进行搜集、整理,从中原武术文化的宏观研究、个案研究、内容研究及存在问题等方面归类综述,发现对中原武术文化的宏观研究较为薄弱,研究的深度、广度与针对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一区两带"的发展战略给平顶山市生态旅游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本文以平顶山市为例分析了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存在问题,面临的机遇与存在优势,并提出了平顶山市生态旅游可持续开发的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羊守森 《社科纵横》2012,(4):147-150
中原经济区建设已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服务是河南高校的重要职责,高校要充分发掘自身的优势,克服存在的不足,建立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服务的人才培养机制、科研管理机制、科学管理机制和社会服务机制;为河南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漯河市发展“飞地经济”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永杰 《社科纵横》2010,25(5):33-34,39
为了加快我国中部腹地的发展,2003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实现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这一背景下,河南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中原崛起"战略。作为全国第一座"食品名城",漯河经济的发展在中原崛起中具有战略性意义。然而,漯河经济建设中面临着投资、招商、管理等各种瓶颈。"飞地经济"模式引入有助于突破这些瓶颈。  相似文献   

5.
随着民主政治制度的普及,公民教育已经为世界各民主国家所重视,受各国历史、文化传统及现行政治、经济、文化体制差异的影响,其目标、内容以及教育模式各不相同。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公民教育的偏差或缺陷越来越明显地暴露了出来。缺乏公民素质的城市居民给基层社会建设与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扰,也会对中原经济区的建设造成一定不利的影响。在一个人口多、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的省份,进行公民教育是把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支撑科技经济发展的关键。对建设教育强省、中部人才高地的目标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先秦时期中原地区的文化创造和历史传承几乎一直居于主导和核心地位.先秦中原文化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是向周围地区的快速扩张,其传播模式主要有一元主导和多元互补融会、以军事据点和地区中心聚落为点带动聚落群形成的点面结合、因地域的远近及政治势力强弱呈现出的深浅差异、文化同质同化和渗透区共存等四种.先秦时期不同地域文化的形成均有中原文化的直接或间接参与,中原文化的传播在周围地区文明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充分展示出中央王朝与边疆地区的文化与其政体性质及生活形态之问错综复杂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正>文化软实力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固支撑,也是决定一个国家未来长远发展的重要因素。提升中原文化软实力是推进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本文以中原文化软实力建设现状为引导,从四个维度出发提出中原文化软实力提升的实施路径和优化举措。  相似文献   

8.
《社科纵横》2015,(2):97-101
河南作家作品聚焦于社会转型时期中原传统文化、现代意识的各种冲突对农民精神嬗变的重大的影响:虽然国家的意识形态以一种强制性的力量影响着乡村生活,但是河南农村千百年来积淀出来的人情、文化形态、思维方式是全面渗透性的,中原传统文化在社会大变革的时代表现出复杂、多变的态势。在现代转型期间,农民的传统文化人格不可避免地发生裂变,其生存观、政治观、伦理道德观等都体现出了与此之前不同的样貌,但当传统文化观与国家政策相互抵牾时,由传统文化与农村舆论构制而成的中原农村文化影响力依然不可小觑。在"三农"建设中,应该重视中原传统文化的现实价值,认识到在外来文化转化和移植过程中传统文化的重要中介和过滤作用。  相似文献   

9.
笛起源于中国殷商之际,有着悠久的历史。后来西布于戎狄之间,在羌人手中有了重大发展,尔后又回授中原,经汉代乐人的改造而日趋完善,成为今日之笛。笛由西藏传人中原的说法,是缺少根据的。  相似文献   

10.
金元之际中原文化的危机与挽救○丁国祥13世纪初,崛起于呼伦贝尔草原的蒙古部族,挟其特有的锐气,向中原大地挺进,于是,北中国硝烟弥漫,遍地烽火。铁蹄在践踏广大民众的生命与家园的同时,也无情地横扫着中原文化。金亡前后的丧乱诗创作,诗人们以记实的手法描写了...  相似文献   

11.
<正>自2016年李庚香提出“中原学”命题以来,中原学研究在河南哲学社会科学界已形成了广泛共识,开枝散叶,成果斐然,在社科界产生了积极影响。中原学不仅研究中原传统文化的内涵、发展历程与特质,研究中原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与影响,实现中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还研究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推进中原发展的理论创新,引领社会思潮,推动中原学与当代河南经济社会发展之间构建有机互动体系。  相似文献   

12.
赵雅琦 《社科纵横》2015,(1):116-119
中原经济区纳入全国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对区域内联动问题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各合作方缺乏更进一步合作,有必要在法律层面上协调区域内法律法规;在布局上实现整体经济规划;建立区内利益补偿机制;以及从执法角度克服地方保护主义。从而促进中原经济区各省市的纵深合作及互惠互利。  相似文献   

13.
金虎斌 《创新》2012,6(5):59-63,127
中原经济区的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要同步推进、协调发展,但通过构建VAR模型分析发现,在1981~2010年,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发展反而降低了农业现代化水平,主要原因是产业结构的转变并没有带来就业结构的转变。因此,必须集中资源促进农业现代化,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同时要构建现代城镇体系。  相似文献   

14.
栗志强 《社会工作》2010,(21):26-2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乡村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转型,其意义和影响是深远的。中原大地是中国农耕文明的发祥地,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在这场深刻的变革中,这个地处中部的黄河边上的乡村社会到底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历程?取得了那些成就和经验教训?仍然存在哪些问题和困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最近出版的《中原乡村社会的转型》一书回答了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古代东北边疆自远古时代起就成为了中原政权疆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东北疆域的发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东北疆域的形成是一个动态过程,是在中原政权与东北边疆诸族的共同开发和建设下形成并最终确立下来的。  相似文献   

16.
杨丽 《社科纵横》2013,(3):44-46
建设中原经济区,核心是要走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新路子。作为中原经济核心增长区的郑州,正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力争成为城镇化建设的先导区和示范区,在"三化"协调发展中起到有效的引领作用。因此,对郑州市"三化"协调发展进程中的合村并城进行调查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崔明霞 《唐都学刊》2002,18(1):77-79
五代时期辽 (契丹族 )之所以未能称霸中原 ,在于辽的经济、军事力量不够强大 ,在于草原本位主义保守思想严重 ,在于内部政局不稳 ,争夺权利 ,武装叛乱 ,在于中原人民的强烈反抗。  相似文献   

18.
在古代,中原文化在东北亚地区的传播路线是很多的,但归结起来不外两种:一是陆路,二是海路。这些路线,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走向有所变化。一、大陆地区传播路线中原文化进入中国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主要通过陆路,早在夏商和西周时代就开始了这一伟大的文化传播活动。尤其是在公元前3世纪80年代初,秦开率军击溃东胡,开辟了进入东北的通道,燕国直接控制了东北的南部地区。随着郡县的设置,长城的修筑,商业的活动,文化的传播,使这里发生了巨大变化。燕国不仅把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政治制度、文化习俗移植到东北南部,而且以此为基…  相似文献   

19.
河南强力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为促进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但随着国内外竞争日益激烈,发展中制约因素也日益凸显,尤其是创新驱动不强,势必会影响到全省全面实现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本文重点从产业集聚区建设实践中查找共性问题、深刻分析原因,在此基础上加以认真思考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产业集聚区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传统文化符号作为文化传播中的重要内容,一直发挥着文化载体的支撑作用,当前已经被应用于现代艺术设计领域。以中原文化符号为例,其包含着丰富的黄河流域历史文明与黄河文化精神,记录了宝贵的文化脉络和民族文化特点,具有较强的文化表达意义和传承价值。现代动画是一种设计性较强的艺术,具有人文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