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赢 《日本学刊》2006,(6):55-68
传播政策在安倍晋三的政治经营中,兼有战术与战略的双重色彩,地位重要,受重视的程度也前所未有。安倍的传播政策阶段性特征明显。在成为自民党总裁前,安倍重在塑造“新生代政治家改革旧自民党”的形象,由此成功掌权。成为总裁及首相后,其传播重点移至更大目标,即在国际上塑造“美丽的国家——日本”。研究安倍的传播政策,需要分析组阁中安倍晋三任命的一个关键人物——传播事务首相辅佐官世耕弘成。世耕作为安倍集团的核心人物,今后将负责打造一种新型传播体制,对内推进国家认同,对外提升国际形象,为实现安倍政权的国家战略目标服务。  相似文献   

2.
2012年12月,安倍晋三领导的自民党赢得众议院大选,日本在不到四年的时间内第二次实现政权更替。此后自民党共经历两次参议院选举和两次众议院选举,在参、众两院都获得稳定多数议席。学术界的关注焦点从最初对"安倍短命内阁"的质疑转移到"安倍长期执政"可能性的探讨上。本文基于选举政治学的视角对安倍谋取长期政权的内在机制进行考察。首先,安倍以及自民党在政策议题的设定上尽可能满足选民的需求,对于同选民相背离的政策议题则通过灵活操作的方式在选举进程中将其规避。其次,通过政党党首形象的比较发现,安倍作为自民党党首的稳定性以及在选民中间较高的情感偏好是其支持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因素。最后,支持安倍以及自民党选民层次的广泛性和稳定性是安倍谋取长期政权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2017年10月22日,日本举行了第48届众议院总选举,自民党延续上届选举优势,再度实现了单独过半数,自民、公明两党继续维持众议院三分之二以上多数。此次选举以安倍强势政权遇到危机为背景,执政党抓住在野党竞选能力处于低谷、朝核局势趋于严峻带来的有利时机,利用解散权成功延续了执政时间。选举帮助自民党稳固了政权,但主要在野党在大选中陷于分裂,安倍政策引发的争议也并未消除。选举之后,安倍政权有可能执政至2021年,其修宪议程将稳步推进,经济改革计划加速进行,在外交政策方面则做出一定调整,使之适应新的国际形势。  相似文献   

4.
日本第46届众议院选举,是在野田佳彦内阁被迫解散众议院、民主党败选征兆明显的大背景下举行的。投票的结果,自民党成为众议院选举的最大赢家,民主党遭受惨败。选后,自民党与公明党联合组建了安倍晋三内阁。新成立的安倍内阁将重振日本经济、强化日美同盟等作为核心政策课题,并致力于继续推动日本国内的修宪进程。但是,安倍内阁的内政、外交政策必将受到诸多因素制约,恐难以在短期内取得成效,并面临2013年7月份参议院定期选举的"关口",稳定执政的前景并不明朗。  相似文献   

5.
高洪 《日本学刊》2006,(6):44-54
2006年9月自民党新总裁安倍晋三组建起新的联合政府,开始了战后出生的政治家领导日本的新时代。政治属性上以战略派为主要特征的安倍政权产生,标志着“1955年体制”余波的消亡,日本的权力中心和决策机制不断向首相官邸集中,“脱离战后”意义上的政治体制转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随着自民党新老政治家之间的权力交替,新政治势力开始按照日本的国家战略利益需要,一面推进修改宪法等基本国策,一面调整自民、公明两党联合政府的经济政策。一个新的时代拉开了序幕。  相似文献   

6.
日本平成时代政党政治发端于自民党"一党支配"体制的动摇,历经"多党重组"及"两党竞争",终止于自民党"一党独大"格局的形成。其间,自民党先后两次在下野后又上台执政,并最终确立了"安倍一强"支配体制。此种演变脉络的形成存有内在逻辑:在"变动"的时代环境里,以社会党、民主党为代表的主要政党由于执政失败而走向党势衰落;小选区制有利于第一大党的运作特点加剧了大党之间选举竞争的激烈程度;行政改革的效用累积有力地支撑了官邸主导型政策决定机制的构建;加之自民党党内支配体制的中央集权化倾向,这些均为"一党独大"格局的形成与"安倍一强"支配体制的确立奠定了基础。平成时代的日本政党政治在朝野竞争、政策决定与政治参与等领域,面临着是否完全体现"政治民主"的课题挑战。  相似文献   

7.
安倍外交的初期成效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安倍政权的内政、外交政策体系以“美丽的国家”为核心概念,其外交内涵是要摆脱“二战后体制”,走向“具有领导地位的国家”。安倍上任头一个月的外交局面,总体上是亮点多于阴影。特别是其对中韩两国的访问,基本上实现了扭转外交困境、磨灭在野党批判锋芒的双重目的。今后安倍外交向何处去,将取决于日本国内政局变化和对外关系演变等多种因素。  相似文献   

8.
日本首相官邸主导政治是日本议会内阁制改革的一环,日本议会内阁制从"55年体制"的"共识型",向冷战后的"简单多数决定型"转变。日本通过改革选举制度和内阁制度,完成这个转变。安倍上台后,推行首相官邸主导政治,通过考察日本解禁集体自卫权的安保法案制定过程,可以管窥日本"简单多数决定型"议会内阁制和日本首相官邸主导政治的实质。安倍政权在制定安保法案受到自民党内势力制约,也受到执政联盟伙伴公明党的制约。安倍政权制定安保法案过程中,压制自民党内反对势力,也牵制公明党。安倍顺利通过安保法案有制度原因,也有日本社会全体保守化等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9.
正安倍晋三又一次赢了。对资深政治评论家而言,10月22日是决定日本政坛命运的一天。而对不了解细节的看客来说,这天,不过是开启了又一个安倍时代。在10月22日的日本众议院选举中,安倍晋三的自民党及盟友赢得了压倒性多数席位。安倍轻易达到了他的目标——执政党取得过半数席位,不会"不过半就辞职",他  相似文献   

10.
自民党在1989年7月的第15届参议院选举中惨败。有人把这次失败的原因归结为4点:(1)里库路特案件的影响;(2)消费税带来的民怨;(3)现职首相的私生活丑闻;(4)农业政策的失误。 战后,在农业方面日本政府实施的基本上都是保护性的政策。在这些政策下,日本实现了农业现代化。执政的自民党也因此长期赢得了大多数农民的支持,迄今农村一直是自民党较  相似文献   

11.
二战后,日本的安保法制改革一方面不断背离“和平宪法”的限制,另一方面不断加强《日美安全条约》的法律效力。冷战时期、20世纪90年代及21世纪初,日本一步步突破“和平宪法”,强化《日美安全条约》适用效力,为安倍推行安保法制改革提供了基础。自民党的执政经验、日本政治右倾化的加剧、美国自身战略利益的驱动以及中日战略互疑的加深,构成了安倍内阁的安保法制改革的内外成因。为强化自卫队活动范围和力度,加大干预国际安全事务,实现日本国家“正常化”及军事大国化的根本目标,安倍启动修宪进程,通过变更宪法解释解禁日本集体自卫权,放出“安保三箭”,制定并修改一揽子安保相关法律。安倍的安保法制改革即将在具体法律层面得到全方位实现,从修宪层面来看,在中长期内实现的可能性不断增大。安倍的安保法制改革是对《日本国宪法》“和平主义”原则和精神的严重背离,不但会对日本的国家发展道路形成根本性的负面影响,还会直接影响亚太乃至世界的安全形势。  相似文献   

12.
2012年12月安倍内阁执政以来,历经2013年参议院选举与2014年众议院选举,政党格局呈现“一强多弱”的结构内涵。“一强多弱”政党格局的产生原因颇为复杂,是各种制度性、生态性因素在同一时期内相互交织的结果。其影响主要体现在政党体制、内阁决策、国会立法以及修宪路线等领域。“一强多弱”政党格局的发展,将受到国政选举、内阁业绩、在野党重组以及选举制度改革等多种因素左右。“一强多弱”政党格局虽“有利”安倍内阁执政,但有损民主主义社会的健全,而且与选民政治意识、选举制度目标相乖离。  相似文献   

13.
由核心观念汇聚而成的"国家身份"在宏观层次规范了一国自由贸易战略的基本立场、核心利益和政策取向。当前在安倍晋三政权下,日本在自由贸易战略上主要表现为相互交织的三个国家身份:"核心"、"主导"和"桥梁"。其中,"核心"是前提和基础,"主导"和"桥梁"则分别是其在政策议题和伙伴关系上的突出表现。这一国家身份的成形过程始于2010年前后,在自民党重新执政后不断加速并初具雏形。其背景主要有三个方面:国际贸易政治的风云变幻将日本推到前台;雄心勃勃的自由贸易战略是安倍政府大国志向和长期政权的重要体现;国内经济社会变化的长期积累是日本国家身份跃进的根本基础。在自由贸易战略上的形象革新和实践突破对建构更良性的日本整体国家身份产生了积极作用,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镜鉴。  相似文献   

14.
日本最近举行的大选的主要特点之一是“政策选举” ,各党都高举着自己的“政权公约”即施政纲领参加竞选。自民党的“政权公约”名曰《小泉改革宣言》 ,“小泉改革”就是自民党的施政纲领。大家知道 ,小泉 2 0 0 1年上台时提出的施政纲领是“小泉结构改革”。从其内容来看 ,“小泉改革”和“小泉结构改革”这两个口号可以说是一脉相承的。小泉上台已经两年有半 ,这次大选后又继续执政 ,“小泉改革”这个口号自然已成为新一届小泉内阁的政策纲领。值此“新桃换旧符”和小泉内阁实行内阁改组之际 ,对“小泉改革”的进展情况进行分析总结 ,对其…  相似文献   

15.
正安倍政府将如何带领日本前行?世界警惕地观察着。日本参议院选举最终开票结果 7月11日揭晓,自民党、公明党、大阪维新会、珍视日本之心党以及赞成修宪的无党派议员合计议席达到参议院2/3以上。因执政党在众议院掌握2/3以上议席,修改宪法的基本环境具备。虽然要想实现修宪还需经过全民公投,但这一  相似文献   

16.
2018年9月,安倍在自民党总裁选举中提出了"战后外交总决算"理念,在此后的施政演说中表明决心开展和调整与东北亚邻国的关系,这是其从"远交近攻"到"重视近邻"的外交转向。当前,中日关系已重回轨道,日韩也早已实现双边关系正常化,因此"战后外交总决算"的重点内容是日俄"北方领土问题"和日朝关系。安倍在东北亚地区的外交新趋向展现出现实主义和实用主义策略,意在摆脱在东北亚地区的孤立困境,摆脱战后体制,增加外交回旋余地。但安倍要想达成"战后外交总决算"目标绝非易事,不仅面临国内外压力,与东北亚邻国存在的结构性问题也难以解决,缺乏具体可实施的具体路径,要想真正彻底清算战后外交,关键在于其能否从世界大格局的高度处理与邻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2017年10月,日本举行了第48届众议院选举。安倍晋三率自民党夺下284席而赢得大选。"突袭"解散的策略及在野党的分裂是自民党大胜的重要原因。希望之党成立后,民进党宣布与之合并。然而,小池百合子将赞成修宪等作为入党条件,这迫使民进党左派结成立宪民主党。希望之党虽以反安倍为口号,其竞选纲领却与自民党并无大差,加之小池的"排除的逻辑"与不参选,导致了希望之党的失势。相反,立宪民主党因其鲜明的反修宪立场吸收了左翼选民,一跃成为最大在野党。而能否建设好民众基础并提出更吸引中间选民的方案是其对抗自民党的关键。大选后,虽然安倍会加速修宪的进程,但是面对修宪势力内部见解的不一致,如何纠集修宪势力以实现自卫队入宪方案仍面临很大挑战。  相似文献   

18.
法西斯主义作为“二十世纪的怪物”,在统治形式上也有其特征。日本军事法西斯主义的所谓“国民动员”,就是以军部势力为核心的日本法西斯主义统治国民的一种重要形式。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国民的思想动员,即以军国主义思想使国民思想统一化;二是国民的组织动员,即将国民划一集中在军部指导下的法西斯组织之中。本文  相似文献   

19.
正在7月31日举行的东京都知事选举中,日本前防卫大臣小池百合子击败众多候选人当选新一届东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在日本政坛创造过多项"第一",曾是日本第一位女性防卫大臣、自民党第一位女性总务会长,现在又成为了东京都第一位女性知事。小池的成名之战是其作为前首相小泉的最强"刺客",在2005年众院大选中击败了自民党内反  相似文献   

20.
在2009年8月30日举行的第45届众议院选举中,民主党大胜,自民党大败。9月16日下午,鸠山由纪夫当选日本新首相,组成民主党、社民党、国民新党的三党联合新政权。战后以来(或日“自1889年即明治22年以来”),日本首次因众议院第一大党交替而建立新政权,这是否意味着日本政治真的走上了战后历史的分水岭,进入一个崭新时代?日本政权更迭对今后中日关系将可能带来什么影响?上述问题便构成本文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