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来信摘登     
编辑同志: 你刊一九八一年第一期刊登的《<小豆棚>述评》一文说,曾衍东的著作“主要有笔记小说集《小豆棚》六卷。此书尚未见诸小说著录”。事实上,中华书局出版的上海图书馆于一九五九年编的《中国丛书综录>》第一册第229页有;“小豆棚十六卷(清)曾衍东撰,光绪六年(1880)排印”,可见《小豆棚》并不是“尚未见诸小说著录”。  相似文献   

2.
一九五一年《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出版时,出版委员会为每篇文章作了题解和注释。实践证明,这对于帮助读者了解文章的历史背景及其内容,是人有裨益的。大部分题解和注释是写得好的,但也有个别的写得并不符合历史实际。《毛泽东选集》的首篇《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的题解,就是其中之一例。题解写道,“毛泽东同志此文是为反对当时党内存在着的两种倾向而写的。当时党内的第一种倾向,以陈独秀为代表,只注意同国民党合作,忘记了农民,这是右倾机会主义。第二种倾向,以张国焘为代表,只注意工人运动,同样忘记了农民,这是‘左’倾机会主义。”《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最先发表在一九二五年十二月一日出版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司令部主办的《革命》半月刊第四期上。一九二六年二月一日出版的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农民部主办的《中国农民》第二期转载了此文。后经过修改,又发表于一九二六年三月十三日出版的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刊物《中国青年》第五集第一一六、一一七期上。现在要探讨的问题是:毛泽东发表这篇文章的前后,即一九二五年末到一九二六年春,党内是否存在着以张国焘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当时的张国焘,其主要错误倾向是“左”倾机会主义,还是右倾机会主义?  相似文献   

3.
《国际问题研究》创刊于1959年5月,时为月刊,每月3日出版。1962年7月起改为双月刊,每单月25日出版,至1966年出版当年第2期后,因“文革"爆发而停刊。1981年7月复刊,并改为季刊。2000年1月起改为双月刊,每单月13日出版。  相似文献   

4.
郭沫若发表的第一首新诗,在解放前后出版的郭著中,都未收过。这首诗的题目叫《抱和儿在博多湾海浴》,全文如下: 儿呀!你快看那海的银波。夕阳光里的大海如被新磨。儿呀!你看那西方山影罩着纱罗。儿呀!我愿你身心象海一样的光洁山一样的青疏。诗发表在一九一九年九月十一日上海出版的《时事新报》副刊《学灯》上,郭沫若在《创造十年》第三章回忆自己最早开始写新诗的经过,说:“我们订的是上海《时事新报》。那个报  相似文献   

5.
《浙江学刊》一九八二年第四期所载《姚振宗与快阁师石山房丛书》一文,在评述清季目录学家姚振宗生平时提到:“一八八四年,陶方琦督学湖北,纂修《湖北通志》,他(指姚振宗)应聘编纂《湖北艺文志》十四卷。”在这段话里,陶方琦督学的时间和地点都是错误的,兹考订如下: 据该文注中说明,上面那段话的史料依据是《文澜学报》一九三五年第一集上刊登的《姚海槎(振宗)先生年谱》(陶存煦编)。实际上,该年谱是这样记载的:“光绪五年已卯(一八七九年),……陶方琦奉命督湖南学政”,“光绪七年辛已(一八八一年),……秋,陶方琦在官丁母忧归里”。“光绪八年壬午  相似文献   

6.
《求是学刊》2004,31(6)
1974年 :1 0月 ,《求是学刊》前身———《黑龙江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为内部版不定期学术刊物开始发行。编辑部成员主要有李祖培、王贵福、甘雨译 (后很快调出 ) ,李祖培为主要负责人。当年 ,只出版了第 1期。1 975— 1 978年 :此间 ,《黑龙江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共出版了 1 2期 ,其中 ,1 975年出版 4期 (总第 2— 5期 ) ,1 976年出版 4期 (总第 6— 9期 ) ,1 977年出版3期 (总第 1 0— 1 2期 ) ,1 978年出版 1期 (总第 1 3期 )。郭寿岩、刘鸿章 (后调出 )、扈颖航、周众于1 978年 1 0月调入编辑部工作。1 979年 :《黑龙…  相似文献   

7.
读了赵克同志的《蒲松龄设馆教书时间的考证》(《求是学刊》 1980年第四期),很有收益。但对其有关考证论列,不敢苟同。现仅就赵文所涉及的有关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就教于赵克同志与诸位研究者。 一、蒲松龄初馆教书不在“中年”(四十一岁左右) 赵克同志的考证认为。蒲松龄初次  相似文献   

8.
广州市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会于1993年12月23——24日在番禺市市头镇召开了一次理论研讨会,这次研讨会主要围绕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和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问题的决定》(简称《决定》),进行了理论探讨,现将其主要内容综述如下: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出版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20 0 4年 9月 2 9日~ 1 0月 2日在法国巴黎召开了“第四届国际马克思大会” ,会议主题是“帝国主义战争 ,阶级战争” ,会议的主办单位是法国巴黎的《当代马克思》(ActuelMarx)杂志 ,协办单位是巴黎第一大学和巴黎第十大学 ,会议主席是该杂志负责人雅克·比岱 (JacquesBidet)教  相似文献   

10.
苏联《哲学问题》杂志1983年第5期刊登了苏共中央直属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院关于《卡尔·马克思的新材料》的文章,同时第一次全文发表马克思的亲密朋友、志同道合的同志劳兰·达尼埃尔斯给卡尔·马克思的9封信。文章指出,这些信的片断曾发表于俄文版《马克思、恩格斯与第一批革命无产者》(1961年,莫斯科版)。信的全文将发表在苏共中央直属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院准备出版的原本各种语言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3部分。  相似文献   

11.
据联邦德国出版的第18期《经验社会调查中心档案馆情报》报道,1986年9月29日至10月2日将在汉堡召开联邦德国第23届社会学家代表大会.主办单位是德国社会学协会.德国社会学协会于1909年1月3日在柏林成立.第1届社会学家代表大会于1910年l0月  相似文献   

12.
据《美国心理学家》1980年第5期报道,1980年下半年及1981年将召开下列会议:第四届国际学校心理学学术讨论会(1980年6月29日—7月3日,耶路撒冷)。第五届墨西哥行为分析大会(1980年7月2—5日,墨西哥,哈利斯科)。世界行为治疗法大会(1980年7月13—17日,耶路撒冷)。  相似文献   

13.
陈梧桐同志《关于平均主义与封建主义在农民战争中的作用问题》一文(载《浙江学刊》1981年第2期),对拙稿《论平均主义的功过与农民战争的成败》(载《历史研究》1980年第1期),提出同志式的批评意见。陈文内容比较丰富,论列的问题较多。有些问题我已在别的稿中谈过,不拟赘述。本文拟针对陈文再补述几点意见,欢迎陈梧桐同志和其他同志继续赐教。  相似文献   

14.
此外,根据孙本文、蔡毓聪文(如前所引),1902年底(光绪29年正月十五日)曾出版吴建常根据日本市川源之译美吉丁斯(Giddings)1897年著的《社会进化论》而再译出的汉译本,书名《社会学提纲》,为《教育志丛》中的第四篇。可称是迄今所见我国以社会学名称译出的最早一书。“群”和“人群学”最早从清末一些著作和译述中见到。按梁启超于《时务报》答读者问中称该报在当时兼用“社会学”与“群学”(或“人群学”),两种名词通用,并无区  相似文献   

15.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评《现代日本哲学与文化》一书的方法论意义守华最近喜读卞崇道先生的新著《现代日本哲学与文化》(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年8月出版),在方法论方面,使人有耳目一新之感。在1992年5月举行的“中日第四次日本学学术讨论会”上,卞氏曾...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刊载于德国《科隆大学经验社会研究中央档案馆通讯》第28期(1991年5月出版)。论述了近30年来保加利亚经验社会学研究的概貌,兹将该文译出,供参考。有关保加利亚社会学史的情况,请参阅商务印书馆即将于1992年出版的《中外社会学:比较研究》一书中由本文译者撰写的“东欧各国社会学简史”中“保加利亚社会学史”部分。  相似文献   

17.
据法国《世界报》1982年7月28日报道,联合国组织发起召开的第一届世界老年化问题大会于7月26日在维也纳开幕。参加会议的有120个国家的代表,还有许多非政府的组织。大会于8月6日结束。会议指出,到2000年,全世界65岁以上的老人将有6亿(目前是4亿8千万),近四分之三  相似文献   

18.
由黑龙江大学哲学系高崖副教授主编的《社会主义与人权问题》(以下简称《问题》)一书,于1993年7月出版。该书是“社会主义在当代”丛书和“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研究‘八五’规划课题”之一。《问题》一书分总论、主体5章17节,12万言。5章的主要内容是:第一章,人权概述;第二章,人权理论产生及发展过程;第三章,马克思主义人权观;第四章,国内外人权问题研究述评;第五章,社会主义与人权问题。纵观全书具有以下特点:第一,观点鲜明,论理性强。首先,《问题》一书是在马克思主义人权观指导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  相似文献   

19.
《文汇报》在1983年7月15日的《百家争鸣》栏发表了余家淮同志的《道德法庭的社会功能》一文(以下简称《余文》),提出“道德法庭”的名称是一种比喻,是一种呼吁加强道德的社会功能的建议,从而肯定了“道德法庭”专栏是发挥道德的社会功能,是社会舆论力量的积极发挥。可是,目前“道德法庭”专栏的文章,究竟是否是发挥了道德  相似文献   

20.
《学习与探索》1983年第1期有两篇论文提及马克思的名字在我国首次介绍,与史料有出入,现订正如下。一是丁守和同志《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说:“在中文报刊上最早提到社会主义和马克思名字的,是外国传教士主办的《万国公报》。1899年它发表的《大同学》一文就曾提到:‘今世之争,恐将有更甚于古者,此非凭空揣测之词也。试稽近世(笔者注:《万国公报》原文是“代”)学派,有讲求安民新学之一家,如德国之马喀(原文是“客”)思,主(缺“于”字)资本者也。’这是在中国第一次提到马克思。”二是胡培兆、林圃同志《〈资本论〉在我国的传播》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著文提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