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对自然美的追求由先秦发端一直影响至今,并长盛不衰。在《诗经》中就已有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再现。《毛诗传笺》作为《诗经》的注释作品继承了对诗中所描写的自然美的欣赏,并在注释的过程中再现了自然美。这是注释者对自然美的审美体现,同时也丰富了注释的内容,使读者更好地去领会诗的主旨。  相似文献   

2.
在生态学视野中,自然美并不是存在于远离人类社会的自然界之自然物的自我显现,而是存在于人与自然和谐的关系中.达到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的必要途径,仍然是人时自然的人化.这种人化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一味的征服与改造,而是针对不同时代、不同情境,采用不同的调节手段.从自然关的根源看,自然美生成于人同自然关系的变换与和谐;从自然美的发展看,自然美延续于人类自然观和技术观的转向与更新;从自然美的未来看,自然美回归于人类对自然界的补偿与救赎.  相似文献   

3.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代美学思想发展进程巾的一个重要时期。此时,人们审美活动的领域空前扩大,审美感受的能力大大加强,对自然美的认识日渐深入;“畅神”说的出现,标志着自然美理论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畅神”说的提出中国古代的自然美理论,可溯源至先秦时的“比德”说。儒家学派“知者乐水,仁是乐山”的“比德”审美观,反映了先秦两汉时期人们对自然美的理性认识。“比德”说是指:自然物之所以为美,在于作为审美客体的自然物象可与人“比德”,即可从中意会到审美主  相似文献   

4.
我国美学界在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曾经对美学上的一些基本问题——美学的哲学基础、美学的研究对象、现实美和艺术美的本质、美感和美的关系、社会美和自然美的区别与联系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笔者也参加了当时的讨论。对于我当时的浅见,有的同志表示同意,有的同志(如李泽厚)则提出了质疑。这里仅就自然美问题做一答辩,以求共同提高。 1962年李泽厚同志在《美学三题议》①一文中对我在《自然事物的美学意义》②中所提出的自然美在于自然事物本身的看法提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符号学的角度论述了自然美、艺术美和人体美。作者认为,自然美是主体的一种超自然的理性发现;艺术美是超越人类又回归自然本色的感知;人体美是自然美到艺术美的中介区域。文章强调了自然美、艺术美和人体美的欣赏主体的文化意识。此外,文章还对传统的美学范畴,如优美、崇高、伟大等进行了耐人寻味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郭建芳 《社科纵横》2008,23(10):166-167
美育通过各种自然美的感受、社会生活美的实践和艺术美的鉴赏,可以陶冶人的情感,发展人的主体性,培养人的个性,促进人的心理健康,从而达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写景是文学作品不容忽视的经常性任务之一。我国传统的写景艺术不是只求再现自然美,而是致力于大大高出自然之美的一种艺术之美的创造。情景交融是写景艺术的最高境界;抓准特征写景得以成功的关键;多侧面、分层次、有文采的绘景敷色是写景的主要表现手段。  相似文献   

8.
张炫 《学术交流》2012,(Z1):148-149
一、高等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在教育事业中,公共艺术教育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生活美来培养受教育者正确审美观念的能力教育,在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方面有着其他教育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公共艺术教育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全面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情操。审美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要闻     
杜鹃花海韵腾胶南4月5日起,为期30天的2008山东·胶南杜鹃花会在大珠山风景区绽放。2008山东胶南杜鹃花会是充分展示自然美、人文美、人与自然和谐共荣的盛会,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华彩乐章。花会吸引四海宾朋来胶南相聚,登山赏花,徜徉在杜鹃花海里,把美好的理想和幸福的祈愿,放飞到灿烂的春光。  相似文献   

10.
严奉利  郭杰 《社科纵横》2008,23(3):102-104
<诗经>中的祭祀诗歌反映出的祭祀先祖礼仪既顺应了天命,又契合了人伦;<楚辞>中的祭祀诗体现出"乐神"、"娱己"的原始精神,既使自然美渗入了人的精神美,也使人的精神美找到了具象的表征物.两者都使人与天地自然达到了高度和谐和统一.两相关照,先秦时期的祭祀礼仪始终关注着"敬天"与"亲人"的主题."敬天"的形式和内容可能有变化,但其最终目的是"亲人".这样形成了"以天亲人"的先秦时期的"天人合一"思想.  相似文献   

11.
石红  孙玉茜 《唐都学刊》2013,29(5):122-124
康德与庄子的美学思想都体现出了对自然美的重视,超功利的、自由的境界成为二者共同的审美前提。但是在审美过程中,康德与庄子对人的主体性的认识是截然有别的。康德把美的理想指向人,而庄子则追求人对自然的彻底回归。  相似文献   

12.
川端康成是日本新感觉派的代表作家 ,在他的文学生涯中 ,写了很多有关女性的作品 ,长篇小说《雪国》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这部作品的创作思想是表现日本的自然美和女性的美 ,通过对其女性情感描写的解析 ,便能捕捉到川端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3.
李怡  马琳 《社科纵横》2011,26(4):137-139
唐代官员常服在继承前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等级规范,品级的差别主要体现在紫、绯、绿、青的品色制度和章服制度上。唐代官员常服是汉族传统服装与来自西域胡服的完美结合,是南北朝以来民族大融合、文明大交汇的直接反映,是其继承前制并结合自身要求内部调整的产物。常服在唐代的发展历程正是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美学观念的具体体现,即自然美服从于伦理美。  相似文献   

14.
快乐教学法     
语文集纳占今中外名篇美文,融自然美、艺术美、语言美于一身,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好材料,是学生学习审美的良师益友,深受学生欢迎和喜爱.而快乐教学的教学艺术、思想方法、艺术的发现和提高,集中反映在"美"字上,是学生在寻求美、发现美、体会美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会与会学的乐趣,收到美的熏陶.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是学生能阅读浅显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美和生命;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在阅读课上可以做到以下五点,以达到其目标。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禅宗对王维的人生态度、艺术追求、审美情趣和诗歌创作手法的深刻影响。作者认为,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禅意,主要表现为空寂幽静的境界、闲适自在的境界以及“无常”、“无我”的理念。由于诗人把禅学理念融合在自然美的感性形式之中,从生动具体的形象画面里自然流露出自己的思想倾向,使诗情画意与哲理融为一体,从而达到了“神韵天然”、空灵含蓄的艺术至境  相似文献   

17.
正山水相依,田园为伴。这是天地间人与自然永恒和谐的生命形式,也是中国山水诗画艺术隽永的意境。山水画是画家对自然山水充满智慧和创造性的阐释。"仰山而铸铜,煮海而为盐",生活是艺术永远的源泉。永亮的田园山水系列都是以大别山质朴、鲜活的自然美质及大别山田园人家现代生活与淳厚的民风、和谐的环境为粉本而创作的。大别山地处鄂、豫、皖交界处,绵延几百里,是长江、淮河的分水岭,主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旅游文学中关于自然的审美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旅游文学中关于自然的审美倾向夏太生自然是中国古代旅游文学最重要的表现题材,在古代旅游文学作品中,用墨最多的是对自然的描写与反映。这种对自然美的发掘与发现,使中国古代旅游文学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并形成了明显的中国特色。历代旅游文学作家作品中所反映...  相似文献   

19.
山水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体现了画家对自然观察的敏锐,表示了对祖国山川的热爱。山水画的构思布局,都与各个时期的哲学思想有密切的关系。它不仅表露出画家对于自然美的感受,也包涵着画家对社会、对人生积极或消极的看法。无论写千岩万壑,长流亘嶂,或山之一角,水之一涯,或狂风密雨,或淡荡清空,各具意趣,有它显明的  相似文献   

20.
我们渴望一个互信、诚实、友爱的社会环境,却不知道人心里有多少希望在涌动;我们顽固地留恋和美化从前,把贫穷、高压和封闭下被抑制、扭曲的人性视为美德,而嘲笑和提防眼前的日子;我们经常把和我们的主流价值观念冲突的东西称为叛逆,把年轻人的随性纯真视为鲁莽、放纵……其实我们大可以放低一些身段,放松一些警惕,变通一些古板,你会发现这个世界惊喜多了,信任多了,自然美好也就多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