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探求》2017,(4)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习和掌握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的重要讲话,不仅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意义,而且表明推进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在中国创新的现实价值。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实现对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发展与创新,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基本特质。具体表现在:全面深化改革是对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发展动力论的新思考;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是对历史唯物主义国家理论的新突破;"中国梦"是对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新诠释等。  相似文献   

2.
《社科纵横》2016,(5):6-9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以极大的政治智慧和理论勇气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和新要求,集中反映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理念、工作思路和信念意志,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集中体现。在经济发展思想方面,习近平总书记的贡献主要有:一是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本质;二是发展了西方经济学经济发展理论;三是创新了发展经济学经济发展战略理论。  相似文献   

3.
《探求》2020,(5)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精辟概括了马克思的生平和伟大人格、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和理论品格、学习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思想和基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讲话精神是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根本遵循。最近笔者阅读了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9年出版的朱妙宽老师所著的《马克思主义三化十二论》一书(以下简称《十二论》),觉得此书较好地遵循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  相似文献   

4.
《社科纵横》2017,(6):6-9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治国理政思想就是当今时代蕴含着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在历史逻辑方面,这是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产物,在理论逻辑方面,这是社会主义的具体形态。从历史、理论逻辑方面,我们可以将习总书记的治国理政思想看作中国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或创新,这属于一种具有历史性的承续,是当今世纪我国马克主义发展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5.
刘立  刘磊 《创新》2019,13(2):1-8
新时代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引领思想是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世界科技创新大势,体察我国科技创新实际,对科技创新工作进行了系统的思考,逐步形成了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其中,系统性是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的理论特征,生长性是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的发展属性。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体现了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的最新理论成果。以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引领新时代世界科技强国建设,要在思想上深刻理解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在规划上要牢牢把握科技发展方向,科学制订科技规划;在行动上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贯彻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新的"路线图"。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奋斗历程,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大理论成果。其基本经验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是理论创新的根本原则;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理论创新的思想基础;坚持群众路线,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是理论创新的根本途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新理论、新观点,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在新时期认真学习和研究我党十六大以来理论的创新成果,科学认识和把握求真性、本土性、创新性、系统性及前瞻性等基本特征,有助于进一步自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进程,更好地以科学的理论指导社会实践,全面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相似文献   

7.
《社科纵横》2016,(10):23-25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新飞跃,是我们党对新常态下如何发展的科学认识,实现了发展理念上的深刻变革。本文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从三个维度对五大发展理念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重要意义进行研究,积极推动五大发展理念对新常态下发展实践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探求》2017,(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党的建设特别是全面从严治党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构成了系统科学的党建理论。这一理论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元理论的基本观点,反映了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精髓,汲取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营养,并从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实践中得到思想启发;构筑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基本方略,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强化了实现"中国梦"的政治保障。  相似文献   

9.
王素娟 《探求》2023,(6):5-13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奉者、实践者,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定继承者、弘扬者。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党的自我革命战略思想,把它作为我们党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永葆青春活力的秘密武器。这一战略思想源于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自我革命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源于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修身自省优良传统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勇于自我革命作为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契合点,可以从初心使命和理想信念两个方面得到深刻阐释。要继续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中打好自我革命的“组合拳”,全面提高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  相似文献   

10.
《社科纵横》2017,(1):6-8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面对国内外的复杂局势,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和教育问题。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与教育活动,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教育的重点群体——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教育的重点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教育的有效途径——阅读经典。  相似文献   

11.
王茜 《社科纵横》2024,(1):11-15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确立和系统阐述,为有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也为我们坚定文化自信、向世界更好展示中华文化,推动中国与世界各国文明交流互鉴提供了根本遵循。新时代推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要深刻认识习近平文化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创新发展的理论内涵,认真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对构建人类文明共同价值开辟的广阔前景,以互学互鉴为践行路径,以合作共赢为价值取向,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在文明交流中增进各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推动中华文明与世界各国文明一道为人类社会和谐发展汇聚力量,为人类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构筑坚实文化根基。  相似文献   

12.
《社科纵横》2017,(6):10-15
党性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最重要、最根本的核心观点,习近平新闻舆论观中鲜明、坚定的党性立场一以贯之,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及其新闻舆论观,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最新成果和重大突破。本文系统梳理了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中的新闻观,从理论实践相结合的历史演进脉络探析了习近平新闻舆论观党性立场,同时回顾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主导的新闻事业在世界各国的探索,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舆论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阐述了习近平新闻舆论观党性立场的时代性、规律性和前瞻性,尝试总结习近平基于党性立场对党管媒体和导向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赵俊清 《社科纵横》2002,17(1):33-34
与时俱进 ,不断创新和发展 ,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品格 ,也是我们党永葆生机的动力源泉。江泽民同志站在世界更替的历史制高点上 ,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保证实现跨世纪宏伟目标出发 ,运用马克思基本原理 ,科学总结我们党 80年的历史经验 ,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创造性地把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同党的根本性质、根本宗旨和历史使命联系起来 ,全面阐述了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一系列根本问题 ,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重大创新和发展 ,是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理论基石和行动纲领。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新境界。认真学习…  相似文献   

14.
吴昌德 《新华文摘》2022,(5):119-120
科学普及是国家和社会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活动.科学普及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  相似文献   

15.
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充分彰显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强烈历史主动精神。新时代新征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面临着新使命,就是要坚持好运用好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为马克思主义发展进程中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提供方法论支撑,为世界历史进程中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理论引领,为人类历史发展中把握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长期并存与较量的新趋向提供理论动能,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建构中弘扬中华文明提供科学理论思维,以更好地回答不断变化的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对什么是发展、靠谁发展和为谁发展、怎样发展等发展观的基本问题,做出了科学的回答,深化了对人类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与共产党执政的规律的认识,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做出了重大理论创新。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一精辟概括,深刻揭示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7.
《社科纵横》2016,(7):9-10
<正>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肩负着用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去揭示社会实践的本质与规律、总结提升我们党治国理政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经验与理论创造的重大使命。这样的时空境况与责任担当,决定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习近平总书记的"5.17"重要讲话,全面阐述了当前我国哲学社会科  相似文献   

18.
《社科纵横》2019,(10):19-23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成具有深刻的理论逻辑: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生态文明智慧,吸收了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的生态价值诉求,借鉴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生态危机的思考,是"中、西、马"生态文明思想的有机融合体。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当代实践,展现了党对良好生态环境的矢志追求,反映了党对生态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彰显了党立足生态为民的价值取向。以理论逻辑的三重视角审思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成,有助于我们深刻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意涵,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黄和文 《社科纵横》2006,21(5):20-21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学说的最新发展,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色,从中国发展的时代需要出发,正确认识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间的理论联系,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实质和有效地实践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20.
杨丹娜 《探求》2004,2(1):11-14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贯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根红线.它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实践观,强调与时俱进地推进理论创新、推进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创新发展;它坚持运用唯物史观认识社会主义,使我们对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新的理论高度,为我们根据实际制定和实施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科学战略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它科学运用和发展了唯物史观的群众观,就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群众观.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出了新的理论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