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人口结构转变速度日益加快,老龄化趋势明显。其中,失独家庭的数量、规模、增速等均快速提高;较之其他老年群体,失独老人的传统家庭养老功能丧失,养老问题更加严峻。本文通过对中国失独家庭的经济供给、养老就医、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方面困境的分析,结合对相关制度、政策、体系等问题的研究,着重提出在现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中增加失独家庭养老保险的有关规定,将征收的社会抚养费用于失独老人的养老救助以及不断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目前全国的养老方式主要有家庭养老、机构养老、社区居家养老三种方式。社区居家养老是介于家庭照顾和社会机构照顾之间的一种运用社区资源开展的老人照顾方式,能有效弥补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不足。文章主要从社区居家养老的内容、各种养老模式的特点与社区居家养老的优势与不足等几个方面对国内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基于社区的养老网络构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失偶老人具有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交往等主导性需求。提升抗逆力是满足失偶老人主导性需求的核心目标。以提升抗逆力为目标的社区工作必须科学运用社区发展、社区计划、社区照顾和社区行动四种老人社会工作模式的理论和方法,提升失偶老人的社区归属感,满足失偶老人的精神生活需求,扩大失偶老人的社会支持网络,完善失偶老人的政策援助体系。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人口计划生育政策实施的三十多年中,众多独生子女家庭为中国人口总量控制及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但当这些家庭中的唯一子女因为某种原因先逝时,失独事件给这些家庭造成的创伤是巨大的。失独家庭的父母在忍受"白发人送唯一黑发人"悲恸的同时,还面临着养老照顾、家庭关系维系、心理承受、医疗康复、法律支持及社会适应等多方面的不同压力。以福建省漳州市帮扶失独家庭重建的"携爱家园"实施项目为例,探索建构失独家庭重建社会支持工作模式的基本策略,对于回应和解决失独家庭困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一是对城区60岁以上老人建立电子网格档案。根据每个老人的特点,社区居委会把老人的住址、家庭成员、家庭状况、身体状况、联系电话等都录入网格里,建立老人居家档案,由专职护工负专责,老人居家档案做到随时更新。各居委会用一个月时间全面完成建档工作,并根据老人居家档案制定相应的居家养老保障措施,积极推广居家养老和呼援服务,建立适应社区特色的社区照顾服务,满足老人个性化需求。  相似文献   

6.
《社会福利》2013,(8):28-30
"十二五"期间,上海市继续坚持"9073"养老服务格局,即通过强化社区涉老性配置标准,鼓励90%的老年人由家庭自我照顾;支持社区为7%虽住在家里但需要社会服务的老年人提供上门、日托、助餐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由政府主导、鼓励市场参与,为3%高龄、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具有全托生活护理功能的机构养老服务。7%社区居家养老服务、3%机构养老服务主要面向老年人提供基本的日常照护服务,构成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从满足快速增长的、多样化的养老服务社会需求出发,"十二五"上海确立了至2015年社会养老服务人数43万人左右的发展目标(即社区居家养老服务30  相似文献   

7.
让老年人安享晚年事关国计民生。山东省济南市积极倡导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理念,由政府出资购买社会组织的全套服务,以"快乐老家"这一项目品牌作为引领,由专业机构提洪优质服务,全方位多角度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照顾老人生活起居、关心老人健康、满足老人精神慰藉和文化生活需求,颇受老年人欢迎。  相似文献   

8.
当前,社区照顾已经成为共识。文章立足北京目前社区照顾供求结构,对于北京社区照顾供给不足的现状及深层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多功能社区照顾的愿景以创新社会管理。在此基础上,文章勾勒出这一愿景有效实现的路线图:首先,应不断深化关于社区照顾的认识;其次,培育养老服务组织并提升养老服务的社会认同;再次,依托社区老年服务中心构建准入和退出机制。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口结构的变迁,中国养老模式逐渐由以家庭为核的橄榄型结构向以社区养老为核的橄榄型结构变迁。社区养老将家庭范畴由传统家庭扩展到社区大家庭,将家庭养老的情感依赖与机构养老的专业服务融入社区养老平台。 S街道老年人需求分布呈现出:基本生理需求>精神需求>社会服务需求的序列。社区养老供需失衡的根源在于政府供给错位、市场购买的实践梗阻、社会团体的供给失灵。在信息时代,“数字化社区网格养老”利用成熟的城市网格管理系统,以社区网格为单位,在政府统筹下精准投入多元养老资源,借助于互联网+社区+养老的信息化方式,实现养老服务的精细化管理与无缝隙服务。  相似文献   

10.
目前的养老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居家老人通过自理、家庭照顾和社区(社会)帮助养老;一种是老人去专门机构通过相对专业的服务养老。两种情况简称为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前者面向90%以上的绝大部分老人,后者面向小部分的特殊老人。  相似文献   

11.
社区照顾作为一种理念,最先由英国提出。社区照顾的服务对象包括所有有需要的社区成员,而对长者的照顾最能体现社区照顾的特点与优势。社区照顾的养老模式是通过各种社区资源的调动使居家养老的长者能够在他们熟悉的社区环境下维持独立的生活,又获得必要的照顾。这种方式对于目前我国机构养老的床位不足的困境,应该是很好的补充。  相似文献   

12.
杨子仪 《社会工作》2014,(1):135-140
失独者特指计划生育政策下独生子女意外过早离世的父母。他们因失去独生子女而面临诸多精神、生活上的困境,这是一个重要的,但是还没有引起全社会足够重视的问题。本文以福利多元主义为分析视角,认为应该建立一个由政府、社区、社会非政府组织等多元主体共同提供的、满足多方面、多层次需求的失独老人照护体系,这对于缓解失独老人养老压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失独家庭所面临的问题不仅是微观层面个别家庭的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和民生问题。本文通过对江西省J市201个失独家庭的实证研究,发现失独家庭主要面临年龄普遍偏大、家庭关系趋于紧张、身体健康状况较差、经济窘迫、享受来自政府和社区的帮扶缺失较严重等问题。基于社会支持理论的视角,提出应建立以多元化手段为主的以政府、社区、非政府组织、家庭等为主体的社会救助体系,帮助失独家庭重新融入社区和社会,提高其继续生活的信心和能力。  相似文献   

14.
阎安 《社会工作》2008,(20):47-49
社区居家养老是中国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必要补充,也是解决城市养老问题的重大战略选择。近几年广州市社区居家养事业取得显著成绩,成为全国的样板。社区居家养老工作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走政府、社会、家庭相结合的养老保障道路。  相似文献   

15.
社区居家养老是中国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必要补充,也是解决城市养老问题的重大战略选择。近几年广州市社区居家养事业取得显著成绩,成为全国的样板。社区居家养老工作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走政府、社会、家庭相结合的养老保障道路。  相似文献   

16.
周玉萍 《社会工作》2008,(20):37-39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社区老年照顾发展起来。中国社区与西方社区不同,有自身的特点,因此在发展中存在着两个问题:一是定位问题,二是推进策略问题。在定位问题上,宜将社区老年照顾定位为家庭养老的辅助;在发展策略上。宜先行发展收费型老年服务业,然后有选择地实现低偿或无偿照顾。这两个问题的解决对于社区老年照顾事业的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社区老年照顾发展起来。中国社区与西方社区不同,有自身的特点,因此在发展中存在着两个问题:一是定位问题,二是推进策略问题。在定位问题上,宜将社区老年照顾定位为家庭养老的辅助;在发展策略上,宜先行发展收费型老年服务业,然后有选择地实现低偿或无偿照顾。这两个问题的解决对于社区老年照顾事业的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空巢"是中国科技与社会发展、独生子女政策落实的必然。日益增长的"空巢老人"为国家福利、代际和谐和社区照顾带来了严峻挑战。本文从社会保障的视角,采用健康自测量表(SRHMS),从生理、心理和社会健康的维度,对昆明市10所养老机构和18个社区的289位空巢老人和212名非空巢老人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空巢老人社会健康与心理支持令人担忧。文章就构建"空巢老人"长期照顾网络作了讨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国社区建设:问题与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的真正本质是社区精神。人们通过参与社区生活,形成对自己生活和工作社区的认同。中国社会有着自己独特的历史和人文生态环境,它的社区发展和社会结构与西方有着明显区别,中国的社会组织没有得到充分发育,政府在社区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社区建设应该培育居民的共同体意识,并针对特定的社会问题(诸如无家可归、失业下岗、家庭照顾、贫困等)。  相似文献   

20.
徐小平 《社会工作》2008,(24):33-36
以重庆市主城社区老人为调查对象,从老人的基本情况、心理健康状况、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心理服务支持系统等方面的调查数据进行详细分析,得出了家庭、邻里同辈群体是老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支持系统、需要建立完善的城市社区老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等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