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欧新马克思主义作为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要领域,其理论资源的丰富性和现实意义的重要性越来越引起国内学界的普遍关注。然而,其真正本质与独特意义并未被学界完全把握。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可界定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兴起的一种既坚持马克思思想又对其作出创造性阐释、既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又对其历史进程进行反思批判的新马克思主义思潮和运动。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独特意义在于它是一种亲身经历社会主义并对现存社会主义进行反思批判的马克思主义,一种坚持马克思话语并重新构造其话语解释力的马克思主义,一种具有强烈民族精神和高度本土化特征的马克思主义,一种具有国际理论视野从而不断寻求理论超越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2.
对马克思主义作人道主义的理解,在当下的学术界和政治生活(意识形态)领域还颇有市场。尽管这种理解有其现实必然性和必要性,但人道主义的理解方式在总体上并不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在有限的、确定的意义上可以承认人道主义的合理思想,但把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化,只能降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水平,模糊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界限。  相似文献   

3.
周峰 《探求》2012,(3):30-35,42
20世纪80年代的人道主义大讨论,反映出马克思主义作为国家意识形态与人道主义作为一种非主流意识形态之间的对立。这种对立触摸到了马克思主义更为深层的意识形态结构——社会发展的历史尺度与价值尺度应该如何给予科学的统一。正如"实践标准大讨论"掀起了中国社会主义思想解放运动的号角一样,人道主义大讨论同样拓发出个人与国家、自由与发展、市场与社会等一系列的现代性话语讨论,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性的新标识。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把“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这一范畴的含义局限于“社会主义伦理道德原则”方面,过于狭隘。在西方文化背景中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对历史上人道主义批判继承的产物,理应包含后者所涉及的基本方面。但作为一种崭新形态的人道主义,它是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之上,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关于人性、人的价值、人道的伦理原则和人的解放等方面的理论,是无产阶级的、革命的、积极的人道主义。它的诞生,是人道主义理论的一次革命,使人道主义由抽象变为现实,从空想变成科学,为伟大的人类解放运动提供了重要指针。  相似文献   

5.
日本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以社会批判为主,在方法论上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这一基本立场,同时关注日本现实道德问题。与经济学和历史领域的问题意识不同,日本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着力于将批判性和建构性相统一,虽然并不直接等同于日本社会主义运动和日本共产党的理论学说,但确实在公民权、人道主义、发达国家性质等问题上对其给予了指导。战后日本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更多集中到学院派的学者及其理论研究之中。本文着重考察日本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总体形态。  相似文献   

6.
沙夫通过对人的问题和人类个体问题的深入研究,厘清了青年马克思与成年马克思之间的理论联系,形成了对马克思思想的整体理解,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本质.在20世纪背景下,沙夫建构了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理论体系,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涵,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的当代形态.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主要有三种理论形态,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和特定社会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发展特征.沙夫的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思想在理论上具有创新性,在社会批判和实践策略上有一定的局限性.研究沙夫的人道主义思想能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傅其林、冯春天在《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4期撰文指出,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建设性和批判性双重品格问题是全球化和本土化过程中绕不开的一个重要命题。马克思的理论是建设性和批判性的结合: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由于萌生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对现代性社会有着切身的生存体验,更多地发展了马克思的批判性品格,形成了不同话语形态的社会批判理论。东欧新马克思主义文论和美学同样因张扬马克思的批判性而  相似文献   

8.
王健 《社科纵横》2010,25(11):1-4,10
时代精神是进步阶级和民族对时代本质特征、发展趋势形成的集体意识,它具有时代性、实践性、历史性、进步性、阶级性和民族性以及思潮引领性;当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大趋势决定了改革创新成为时代精神的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理论体现和具体实践;以时代精神透析近年来国内流行的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潮,可以发现其思维方式的根本错误在于非历史性、非辩证性、非客观性和非实践性,时代精神是划分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9.
人文的人道主义与博爱的人道主义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道主义的英文词源是humanism和humanitarianism。从英文词源可以区分为人文的人道主义和博爱的人道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并不笼统地反对人文的人道主义和博爱的人道主义,也曾经给予肯定。但人道主义的理论基础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是不相容的。人道主义的理论基础是人性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是阶级论,而人性论与阶级论是根本对立的和完全不相容的。因此,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人性论做过彻底的、全面的批判,特别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初创时期。同时,对人文的人道主义中那些非人性论的内容则是给予高度评价和热情肯定。要解决马克思主义和人道主义的关系问题,最终就要研究和解决阶级论和人性论之间的关系问题。人道主义主要是一种人生观、社会观、历史观、价值观和伦理观,它对哲学世界观有影响,但还不是一种哲学意义上的世界观。  相似文献   

10.
西方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主张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其理论核心是人的总体性问题.总体性是针对资本主义社会人的异化问题而提出来的概念.总体性在外部一直受到结构主义的攻击,关于总体性概念的理解一直在人本主义学派内部也有严重分歧,可以说,对总体性的分析已迫在眉睫.其中新马克思主义者科西克的"总体性"概念尤其具有启发性.而西方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困境及出路都在于对"总体性"这一概念的仔细剖析.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西方思潮的冲击,国内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一些学者及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确性产生动摇.引起动摇的主要原因有:认为中国与欧美发达国家仍然存在着较大的物质差距,苏联及东欧原社会主义国家均放弃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诞生地并没有把它作为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理论已经过时等.这些观点表面上看似有理,其实都不堪一驳.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建党90年的历史证明,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成功的基本经验,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唯一正确途径。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实践经验的马克思主义化,它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作出了突破性的发展。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注意防止和反对来自“左”右两种错误思潮的干扰和影响。  相似文献   

13.
关于评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出现于本世纪20年代初,它表现了当代马克思主义发展和探索中的不同路径,体现了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某种自身分化。西方马克思主义从出现利今天,已经整整70年了,它在国际范围内的兴盛和影响,经历了从30到40年代、从50到60年代的几次高潮。80到90年代以后,又表现为更多的形式而继续流传于世。然而,由于我们传统观念和理论格局的支配,直到10多年前,中国的理论界和知识分子对于这种思潮还是相当陌生的。西方马克思主义从总体上被介绍到国内来,是在70年代末,而且一开始就被称为“资产阶级、修正主义的思潮…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主体阐释视界在本质上是从主体向度对社会生活进行实践性阐释所形成的一种话语模式.它的提问方式主要表现为:在唯物史观的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互动关系框架中,文学文化等社会意识作为关系过程的主动因素和主导因素是如何对作为客体基础的社会存在发生价值赋型与实践改造作用的.从其特定的历史身份来看,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主体阐释视界主要体现为某种批判性的话语模式.作为一种客观性的阐释视界,它主要以一种实践性的阐释机制来实现其对象化的存在,而人及其情感心理则构成了这种主体阐释视界对客体基础发生实践作用的现实中介.  相似文献   

15.
知青小说:浪漫主义思潮的回归与泛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浪漫主义思潮在新时期之初一度回归,基本的创作队伍是情感型的知青小说家。但不久,这些作家纷纷转向,由他们所代表的浪漫主义思潮像一颗闪光的流星划过长空,留下了短暂的美丽。其特点一是回归自然,二是追求神秘,三是寻找精神家园,四是超越自我。知青浪漫小说的出现是以彻底否定极“左”路线、恢复人的尊严为前导的。它是新时期个性主义和人道主义的社会思潮在文学方面的反映,又成了新时期个人自由空间扩大的象征。它与五四浪漫主义思潮遥相呼应,又加强了人道主义的内容,增加了历史和心理的沉重感,融入了化苦为乐的宗教感情。但它所代表的浪漫主义思潮既是回归,同时又是泛化,到80年代中期,这一思潮循着向内转的趋势汇入了现代主义的潮流。  相似文献   

16.
在马恩创建的唯物史观及其推进中,人类社会的进化,采用了"主客体双线互补"的方式;"人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和谐,只能靠"以人为本"来维系。"以人为本"即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张春桥、姚文元的理论,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的名义,把它歪曲为只顾历史客体的"无人"理论,歪曲为只讲阶级斗争的"阶级斗争拜物教",并用以一再批判"以人为本"的人道主义,斥之为"修正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等等;他们始于此,终于此,一生都在反对马恩创建的唯物史观的"以人为本";其实践的指向,是实施法西斯专制。  相似文献   

17.
自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西方发达国家出现的后马克思主义思潮对当代西方阶级和社会结构的变迁作出了各种理论界说。后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和社会结构变迁理论由于各国文化传统的差别而显示出丰富的多样性。但是 ,与 70年代以前西方新马克思主义各流派强调工人阶级异化论不同 ,后马克思主义诸流派强调新技术革命条件下传统工人阶级的衰落、新中间阶级的崛起和资产阶级的内部分化 ,并以权力抗争取代阶级斗争 ,形成了异质于马克思主义的、反阶级政治的多元社会结构理论。  相似文献   

18.
经过几年来对人道主义问题的讨论,使我们对人道主义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了。看来把人道主义贴上“资产阶级的”简单标签,加以贬斥,或认为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做法和认识,都是错误的。人类社会不但存在着各种特殊形态的人道主义,而且还存在着一般人道主义。本文试对一般人道主义的问题,谈一些初步看法,以就教于理论界。一、一般人道主义的含义及其科学依据我国学术界多数同志至今对“一般人道主义”讳莫如深,不敢问津,当然谈不上对它进行科学规定。有个别同志承认存在着一般人道主义,但对它的规定却是援引当代资产阶级学者编写的百科辞典的定义。这种做法是不足取的。因为这些定义只适合于一种特殊形态的人  相似文献   

19.
曹玉文教授近年来致力于“西马”的研究,其主编的《西方人看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出版社,以下简称《西马》)集中反映了曹教授多年来的研究成果。从《西马》一书可以看出,曹教授始终是持一种客观、科学的鉴别态度而将“西马”各流派纳入到研究视野之中的。书中首先从徐崇温的概括出发,对“西马”进行了更深入、细致的界定:“‘西方马克思主义’是继承了‘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两股思潮结合马克思主义的一些思想用于研究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思潮。这种思潮开始是在马克思主义内部以反对教条主义和重新创造马克思主义为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20.
论日本近代文学主潮从表层来看,日本近代文学史上各种创作方法此起彼伏或交织杂陈,但其深层却始终涌动着使各种思潮、流派的文学得以相依相生、相互贯通的主潮。这个主潮就是"人的文学"。它以其鲜明的人道主义、个人主义色彩迥异于江户末年的戏作文学与明治初年的政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