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该文分析了土木工程专业的"课程思政"担当和面临的内涵建设不完善、工作职责不明确、引领作用不充分等现实挑战,探讨了土木工程专业健全"课程思政"运行机制、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和绩效考核机制建设等推进路径,以期为目前高校理工类专业课程融入思政内容的改革和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思政课程建设是高校课程体系建设的趋势,是培养"德才兼备"的专业人才的必经之路.该文通过对思政建设政策文件的理解,提出了轻化工程专业"染料化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和建设目标,提出了思政课程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构建了"染料化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四个原则.现阶段,"染料化学"课程思政建设目的在于提升本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可度,进而为培养产业复苏创新型专业人才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3.
如何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自然而然地融入思政元素是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非常重视的问题."启发式"教学贵在激发兴趣、启迪心灵,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中体现了其独到之处与优越性.以《会计学》为例,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环节,运用"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元素与丰富的表现形式,通过课程、教师、学生三位一体融会贯通,将"启发式"教学润物无声般应用到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全过程,为高校课程思政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专业认证的核心理念是OBE,OBE理念是《华盛顿协议》缔约国普遍认可的人才培养理念,"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全过程育人的综合教育理念.将专业认证与"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融合,是本科高校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方向.该文针对专业认证改革的"课程思政"建设进行了教育教学改革路径探索.  相似文献   

5.
为推动通信专业课程的思政教学改革,培养出具有正确价值观的高素质人才,在思政视角下,提出"五位一体"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在通信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契合点,培养学生理想信念、核心价值观、职业素养;营造良好的思政情境,为学生呈现丰富且直观的思政化教学模式;结合思政教学理念,打造通信专业示范课程,编写课程教材,规范课程建设;改变以课程考核为核心的评估体系,增加评估主体,优化思政元素在通信课程中的多元化评估机制;组织通信专业教师学习思政理论,提升师资队伍的课程思政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6.
"金课"建设是应用型本科高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应用型本科高校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就必须加强和重视以"金课"建设为基础的内涵建设.该文在分析"金课"建设对应用型本科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的重要意义基础上,阐述了我国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专业"金课"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和建设路径,以推动应用型本科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积极进行课程改革,强化专业建设内涵.  相似文献   

7.
课程思政是我国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计算思维》作为一门大一新课程,在互联网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课程思政的建设尤为重要.该文对课程思政的含义进行了说明,并对哈尔滨工程大学《计算思维》的课程思政现状和课程特点进行了分析,对计算机专业教师协同思政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路径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二者协同开展《计算思维》课程思政的必要性,提出搭建计算机专业教师和思政教师协同互动平台以切实推行二者的协同育人.研究期望为进一步提高本门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效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如何将思政教育与专业课教学融为一体,提升"思政+"专业课教学的有效性是高校课程思政关注的重点."思政+"专业课教学要求思政功能要凸显、案例要鲜活,目前实践操作主要面临缺乏示范带头课程、专业课教师备课质量以及教学实施质量不能保证等问题.该文讨论了以典型案例进行"思政+"专业课教学的实施步骤,探讨了"思政+"专业课建设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9.
该文以福建医科大学"5+3"一体化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从案例主题、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案例意义以及教学效果问卷调查五个方面设计《病理生理学》"钾代谢紊乱"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对专业教师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案例有一定的参考意义.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仍需加强学生对课程思政必要性的认识,提升课程思政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实现教书与育人互促互进.  相似文献   

10.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校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该文基于《新媒体营销》课程思政育人的实践探索,从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和目标、重视课程思政的价值和意义、储备课程思政建设的相关资源、专业课课程思政实施的路径和《新媒体营销》课程思政案例解析五个方面为专业课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1.
霍有明 《唐都学刊》2001,17(4):70-74
《水浒》中的“忠义”历来是研究者最众说纷纭的问题。从“义”词源的演化过程来考察,“义”作为伦理原则词义则出现了“二律背反”的分化一与“忠”含义相同,“忠义”合缀的偏义复词亦如是;一则成为个体及民间团体的种种江湖之“义”。《水浒》的魅力之所在,显非江湖之义,从而为后世人们所喜闻乐读。  相似文献   

12.
刘昌安 《唐都学刊》2004,20(1):134-138
《诗经·周南·麟之趾》中的“麟” ,应是《山海经》中的怪兽“犭婴如” ,其生活时代久远 ,活动范围在陕南秦巴山林中 ,类似长颈鹿。从历史地理角度进行考察 ,“二南”诗的地域应在汉水中上游地区。  相似文献   

13.
"正统""夷夏"和"中国"诸观念,是极具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思想观念.对北宋时期这些相关观念问题,学术界仍存在严重分歧:一种看法认为它们总体上仍遵循前代传统,并未产生质的变化;另一种看法认为它们格外强调民族区隔,实际上产生了新的类似于近世民族主义的思想因子.用历史和逻辑的方法,通过大量史料可以证明:北宋时期由于当时政治情势的特殊性,虽有一些相应的与时代相关的特殊内容,但是,其在总体思想倾向上并未发生实质性的变化,而是一直延续着古代中国的基本思想文化传统,故其不能被论断为"近世中国民族意识的远源".  相似文献   

14.
武心波 《日本学刊》2004,(1):136-149
日本是个"特殊"而"古怪"的国家.笼罩在民主国家光环下的是传统的氏族政治原则.天皇制虽在政治领域失去了"硬权力",却在传统的文化领域拥有了至高无上的"软权力".近代国家神话的幻灭,使国家成为"恶",而被美国人改造后的国家因背离了日本民族熟悉的认知体系(国体)而显得陌生与苍白.国家的功能因被阉割而沦为"半主权国家",但"吉田路线"这一因祸得福的选择却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使日本成为冷战时期的最大赢家.  相似文献   

15.
梁满仓 《求是学刊》2016,(6):137-151
魏晋南北朝"礼"与"法"的结合,既是西汉以降的继续,也是这个过程发展的新阶段。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礼法概念不同于两汉,不但指国家礼仪制度和法律,还包括家礼和家法。与礼法概念相同的还有"礼律"。礼律并列的概念更是直接地反映了礼法的结合。礼法初步结合大致发生在汉末三国,紧密结合发生在魏晋以及北朝北魏孝文帝太和以后。礼法紧密结合的一个突出特点,表现为二者在思想认识、法律制定、司法实践等方面的全方位结合。魏晋南北朝时期礼法结合的紧密程度是前所未有的,二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连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有机结合可以说是魏晋南北朝礼法结合区别于前代的特点,具体表现为礼制执行的刚性化,刑事案件中的礼法结合,不因礼废法,法不离礼独行几个方面。礼与法的有机结合无论在礼制发展史还是法律发展史上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自此以后,这个有机体就变得牢不可破,一直影响至今。  相似文献   

16.
在冷战后日本政界重组进程中形成的"自公合作",使得自民党能够在联合政权的框架下作为"核心政党"继续执掌政权.同时,国政选举中的"自公合作",又使得自民党对公明党及创价学会的依赖程度日趋加深.因此,"自公合作"能够维系多久,直接关联到新的自民党"一党优位制"能否最终确立.展望未来,"自公合作"在日本政党体制的转型进程中必将面临着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17.
"六合彩"对农村的危害及其治理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黄镇远 《社会》2002,(8):46-47
近些年来 ,博彩业在中国大陆悄然兴起,并呈愈演愈烈之势。“六合彩”作为其中的一种 ,在广东、福建等沿海农村地区已传播、蔓延了多年。它对当地的经济活动及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造成了许多消极的影响 ,已成为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六合彩”在香港有着较广泛的影响 ,并且还被默认为民间合法的活动。这种活动的特点是 :一般由庄家自行设定赔率 ,以每周二、四开奖的数字为中奖依据。由于这种博彩游戏属于纯粹的赌博性活动 ,所以它在大陆是被明令禁止的。可是 ,一些不法分子模仿香港的做法 ,自己当庄家 ,以香港的开彩号码为诱饵 ,并以…  相似文献   

18.
叶南 《唐都学刊》2003,19(3):70-73
义素是词义的语义成分,义素分析是在相关词义之间进行的词义结构分解,以显示相关词义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词是造句单位,词义的语义成分制约着句法成分的语义特征和语义分布。对于句法结构相同句法意义相近的同义句式,义素分析能准确地揭示它们之间深层的语义结构和语用结构差别。"V+着"和"V+到"是一组句法结构和句法意义都相同的句子,用义素分析的方法可以准确地揭示两者的语义和语用差别。  相似文献   

19.
胡丹凤 《社会》2004,(7):8-11
在马林诺夫斯基开设了社区研究之后,得到了1930年代中国学术界的回应,吴文藻、费孝通为后来的学者奠定了基础。而中国在30年代后不断变化着,社会中的不同组织也随之发生着变化,曾经被定义为社区的对象同样在改变,变化之  相似文献   

20.
"理"对"情"的窒息与扼杀--兼谈《金瓶梅》中的贞节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家桢 《学术交流》2001,1(6):139-142
贞节观的强化似乎源于程朱理学的提倡,实际上是出自统治者控制社会的需要,而宗教观念的震慑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对贞节的过分看重,致使古代中国男人往往为一种相反而带有破坏性的情感所支配.受贞节观钳制的女人一般向着两个截然相反的轨迹发展,一是纵欲,二是守贞.前者表现为对性自由的病态追求,后者表现为性领域里的自我制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