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王红厂 《社科纵横》2004,19(5):157-158
马庆株先生指出“语义是形成句法聚合的基础 ,语义成类的制约词语和词语之间的搭配 ,制约语法单位的组合行为和表达功能”。该文就是利用马庆株先生在 [ 顺序义 ]体词和对上对下类动词方面的研究成果 ,发现具有顺序义的指人名词和对上对下类动词对“V2 的 是 N”句法格式是否有歧义有一定的制约 ,并且很有规律性 :当N为顺序义最高项或最低项时 ,“V2 的 是 N”句式一般没有歧义 ;当N为中间项时 ,该句式则存在歧义。同时不同系列的衔位名词之间的权势关系或一致关系也对歧义的理解产生影响。另表人名词多义词引起的歧义既和词汇有关 ,也和句法有关。  相似文献   

2.
日本所倡导的"10+6东亚EPA构想"虽然尚未在各国达成共识,但在事实上已发展为相当程度,对"10+3"合作机制形成严峻挑战.本文正是基于此出发点,分别从经济角度和非经济角度将两种贸易模式进行对比,得出"10+6"模式不仅可产生更大收益效应,而且对于东亚区域实现制度性的合作具有更大推动力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韩登池 《社科纵横》2008,23(4):145-146
对法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是各地方院校都十分关注的问题,由于各学校的专业基础和教学资源不同,在培养模式上,都应该研究自己独特的教学模式和培养方式.本文将探讨地方院校法学专业坚持走法学与优势学科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之路的研究与实践,并对地方院校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方法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汉语里,语素"法"通常只作为构词成分出现,由"法"与其他语素结合构成的名词数量很大,其中的"法"作为名词后缀的地位是确定的.值得注意的是,"法"还可以作为动词后缀出现,由它参与构成的动词也不在少数.这类"X+法"式动词在形式上与"X+法"式名词毫无二致,但在句子中的区别是明显的.我们可以根据"X+法"式词在句中体现的语法特点,很容易地把"X+法"式动词与"X+法"式名词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5.
民办高校学生党员培养教育是党建工作中关键环节之一,也是实现立德树人的有力支撑.该文以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学生党支部党建管理工作实践经验分享为主案例,探索研究分析民办高校学生党员"党建+劳动教育"管理的新发展途径、新工作思路、新经验做法,并就此提出创新路径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6.
根据"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思路,农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建设任务十分重要.农民社会养老保障"老年津贴+个人账户"的模式及其精算模型的宗旨是:政府对于某一年龄以上的老年人实施普惠的老年津贴,同时为这一年龄以下有缴费能力的16岁以上农村居民建立个人账户,逐步积累,到这一年龄后逐月领取养老金和老年津贴.这个模式可以供各地设计农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建设和进行财务可行性分析参考.  相似文献   

7.
8.
9.
10.
针对传统高职课堂教学环境智能化程度低、教学模式常规化、缺乏个性化教学以及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该文通过对传统高职课堂深入分析,以5G、物联网、AR/VR等为代表的新兴互联网技术与教学相融合,提出一种基于互联网的高职智慧课堂的新型教学模式,构建高职课堂的智慧型教学系统,提高课堂教学环境智能化,实现课堂学习的个性化和多元化教学,完善课堂测评系统,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综合的职业能力,从而提升高职课堂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X"证书制度作为我国职业教育近年来的一项重大创新举措,真正做到了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就业人才结构相适应、高职院校教学与社会职业培训相结合,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随着"1+X"证书制度的逐步完善,必将推动职业教育教学体系深化改革,完善职业教育体系的科学合理性,完善职业教育证书培训体系,明确职业教育发展方向,优化职业院校的教育机制.学生以"X"证书与课程实现学分互换,在"X"证书的培训过程中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实现"X"证书培训体系与人才培养教学体系一体化运行机制,真正做到以证促学、以证促教.  相似文献   

19.
"1+X"证书制度的提出为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1+X"证书制度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要求高职学生在具备专业能力的基础上全面发展,加强职业技能培养.高职会计专业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专业,在新时代背景下需要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以顺应时代发展和教育部门的改革要求.基于此,该文首先对"1+X"证书制度及其重要意义进行了概述,并分析了"1+X"证书制度下我国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模式现状,论述模块化教学的意义,深入探讨了"1+X"证书制度下会计专业课程模块化教学设计,旨在推动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