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7 毫秒
1.
范琪 《社科纵横》2007,22(2):100-101
北京紫禁城太和殿是封建政权中心的标志,在建筑艺术上深受封建等级、宗法礼制、君权神授等思想的影响。所以,设计者对于太和殿的环境艺术设计,就是要突出表现帝王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威,以达到巩固王权统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我国传统政治价值观视阈的政府职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义保 《学术交流》2007,19(1):45-47
政治价值观和政府职能紧密相关,一定社会主流政治价值观通常会影响产生既定社会的政府职能。我国传统社会占主流社会意识形态的儒学价值观,为专制王权和地主阶级的既得利益提供了合法性支持。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和思想文化背景下的整体主义价值观影响下,我国传统社会形成了以阶级统治职能为核心、社会管理职能为附属的全能主义政府职能模式,有力维护了封建统治阶级利益,满足了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人才问题是关系到社会、国家的大问题。“得人者昌,失人者亡。”我国历史上朝代的更替、国祚的兴衰,无不与是否敢于和善于任用人才,形成较为一致的因果曲线。是重用人才,还是疏远人才,这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重大问题。在我国长期的封建社会里,封建阶级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总是根据本阶级或最高统治者个人的意志,选拔和培养他们所需要的人才。这种完全根据统治阶级利益选拔和培养出来的人才,有时也能同社会的需要一致,给社会带来一点益处,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却是同社会的需要相违拗,把人才扭曲成为歪才,成为社会的祸害。“前车之覆,后车之鉴。”为了不犯历史上曾经出现的错误,研究一下我国封建社会的人才问题,就显得极为必要了。  相似文献   

4.
现代西北民族地区多民族政治体系的构建始于封建国家对西北民族地区的政治统治,封建国家时期西北多民族政治体系就有着与中原地区不同的特征,这些特征是自两汉至清各代封建国家中央政府对西北民族地区各少数民族实施政治统治的结果,在政治统治过程中,封建国家也实现了西北民族政治体系的建构,对西北民族政治现代的发展也产生了持久影响,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相似文献   

5.
试论近代北京的城市结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近代北京的城市结构变化袁熹北京自辽、金时代起,即成为北方王朝的都城。元统一中国后,北京便成为中央王朝的统治中心,后经明、清两代,长达644年之久。从元大都的规划设计到明北京城的营建方案,都严格遵守着封建都城的设计思想,突出了以帝王为中心的皇权统治...  相似文献   

6.
张应超 《唐都学刊》2005,21(6):11-14
魏徵是唐朝杰出的政治家和著名学者,他对初唐国力的恢复与社会政治的清明作出了贡献。唐太宗李世民与魏徵在治国大事中配合默契,相得益彰,是“贞观之治”开明盛世得以出现的重要原因。治理国家历来是政治家与关心国家大事的有识之士思考的重大问题,魏徵关于治国的许多言行已成为以后诸多有识之士的借鉴。他深刻指出,德、礼、诚、信为治国大纲,关系治国成败;居安思危,特别强调朝廷与其下属百姓关系的和谐;考察官员的实际政绩,由其政绩优劣来决定对其升降;帝王能听进逆耳忠言,大臣敢进谏逆耳忠言,均很难做到,但对治国关系重大。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古代帝王观的发展史上,<册府元龟·帝王部>的帝王观是个重要标志.它的内容取材于正史、实录,其编目条理明晰、分类明确,"帝王部"的总序与各类小序言简意赅地归纳了对帝王的建议与要求,体现了宋初士大夫帝王观的主要特点.<册府元龟·帝王部>以古代帝王的行事原则作为当朝统治者处理政事、治理国家的借鉴,从这个意义上说,<册府元龟·帝王部>可以看做帝王的治国指针.  相似文献   

8.
1980年2月底,日本东京大学出版会出版了九州大学文学部副教授川胜守的著作《中国封建国家的统治结构——明清赋役制度史的研究》.作者在序章中首先指出:为了理解中国封建制度下具体的生产关系,必须考察中国封建国家的职  相似文献   

9.
大流士、亚历山大、阿育王、秦始皇、奥古斯都是世界古代显赫一时的五大帝王,政绩辉煌,对后世产生过重大影响。虽然五位帝王所处的年代不尽相同,古代的地理条件又使他们彼此隔绝,但是,由于他们都处于古代社会的帝国时代,因此,统治思想多具相似之处;由于帝国时代各国的国情不同,故其统治形式,即政治制度各具特色。 一、大一统帝国君主专制政体的确立 从分散的小城邦过渡到一统的大帝国是古代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自公元前6世纪末始,世界历史进入了以大帝国为主体的时代,先后诞生了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孔雀帝国、秦帝国和罗马帝国。…  相似文献   

10.
传统中国无论是上层贵族还是普通黎民百姓都极为重视家庭教育和家族的门风。儒家思想作为千百年来封建社会的大一统政治——伦理思想,是通过各条渠道灌输其封建礼法的。而封建家族作为封建社会宗法等级制统治的基层单位,则往往是儒家伦理道德的直接传播地。各家族对其成员进行训诫和教育的主要内容,就是“三纲五常”,“忠孝礼义”。与此家教的内容和形式相适应,就形成了讲人伦,重礼义,讲修身的家风。一、治家与治国治家即管理家庭。它包括家庭的人际管理和经济管理两部分内容。在家庭的人际管理方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慈禧集团从“己亥建储”到庚子事变前活动的分析,认为慈禧的对外宣战并非出自真正的爱国目的,只是封建顽固派为加强其反动统治、利用民心实施的险恶手段而已。  相似文献   

12.
中国封建政权长期倡导的儒家“敬天保民”的治国路线终于与明朝专制君权的极端发展形成了对立。坚信儒家“内圣外王”治国路线的士大夫 ,面对专制暴政 ,仍将希望寄托于“致君尧舜”的努力。始则以经筵日讲 ,企图教育帝王修德勤政 ;再则苦口婆心谏奏劝喻 ,甚至联名抗章、集体请愿 ;三则以天变、灾变、惯例、祖制施加压力。然而这一切不仅难见成效 ,士大夫们往往因此而被贬官、放逐 ,甚至横遭杀身之祸。当忠诚与信念屡遭挫败后 ,明代士大夫逐渐走向了对专制皇权的批判和唾弃  相似文献   

13.
造物设计就是治国;治国就是设计。设计从来没有像汉代社会这样突出而富有意义。在中央,有少府掌管各种造物部门、工艺作坊与工场。在地方,有郡县工官设置;造物设计被纳入封建伦理与礼乐制度的范围之中。就造物设计在当时社会中的地位作初步论述,以期探明汉代设计艺术兴盛与辉煌背后的社会历史要素,以期唤醒当代社会对设计艺术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汉武帝时期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中国思想史上极为重要的事件。以此为标志,封建地主阶级融汇儒法,威德并用,确立了自己统治思想的基调。但是,一个阶级统治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绝不能一纸圣谕便可裁定。在以后长达2000余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封建社会各种矛盾不断消长斗争,使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思想也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以至衰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从魏晋到盛唐无疑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时期。它介于秦汉和隋唐两次长期大统一之间,是封建地主阶级统治思想发展得更为完备、更为精致的阶段。 任何统治思想重大的转折性变化,无不表现为在保…  相似文献   

15.
司马光的《稽古录》共三十六条“臣光曰” ,概括出“人君之道有一 ,其德有三 ,其才有五” ,是司马光帝王为政思想的集中表述。司马光提出人君五才论 ,是在考察了历朝历代帝王之后 ,根据才能的高下 ,分为创业、守成、陵夷、中兴和乱亡五类君主。五才论重点在于论述如何守成。司马光为帝王推出了一整套守成的方案———“仁、明、武”修心三德与用人治国之道  相似文献   

16.
日伪统治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对东北土地的大肆劫掠,使东北农村土地占有状况发生很大变化,无地农户比例上升,佃农和雇农数量剧增。封建地主在新的形势下,与日本帝国主义势力相结合,其势力得到扩充和发展,部分地主日益汉奸化。日本移民作为特权阶层,逐渐演变为中国领土上的新兴异族地主。失去土地的农民,为了生存只有给地主做雇工,过着殖民地统治下的亡国奴生活。日伪统治时期东北农村社会结构是殖民地统治下的畸形社会结构,是被抛出正常历史轨道的畸变与蜕化,极大地加速了东北农民的破产进程。  相似文献   

17.
刘厚琴 《唐都学刊》2004,20(6):19-22
经过长期战乱建立起来的东汉封建大一统政权,为安定社会,巩固统治,把社会激励作为社会调控的机制之一,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激励体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18.
海鹏 《社会》1988,(10)
中国社会发展的特定的经济文化环境形成的特定的情感生活方式。在几千年强大的封建宗法专制制度的统治下,主宰我国社会心理发展趋向的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封建社会的正本思想。  相似文献   

19.
只要对印度农村土地关系和阶级状况作一番研究,我们就会发现英国统治时期遗留下来的印度农村封建和半封建的土地关系,至今仍然是印度农村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障碍。如果要从根本上了解今日印度农村的土地关系,首先就应该对英国统治时期印度土地关系的性质及其演变进行一次简明扼要的分析。本文仅就独立前英国统治时期印度土地关系中最显  相似文献   

20.
吴虞是清末民初时期的反旧礼教和旧文化的著名人物。他认为 ,封建统治者之所以提倡儒家思想 ,是因为其思想核心的“教”、“礼”等能在巩固其统治、维系封建社会秩序中发挥特殊的作用 ,故用其来驯服制御臣民。吴虞对封建专制礼教对妇女的压制进行了批判和揭露 ,主张男女平等 ,为中国妇女解放而呐喊。吴虞还提倡自由和个性解放 ,提高国民的民主意识 ,以建立资产阶级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