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5 毫秒
1.
秦晶 《社科纵横》2011,26(3):99-101
"给力"一词在2010年广泛传播,是一种令人关注的语言现象,值得分析和研究。本文从模因论的视角出发,对"给力"一词的传播、应用及变异进行研究,指出"给力"不仅是一种模因,更是一种强势语言模因,它的复制和传播是一种语言进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张富蓉 《创新》2009,3(10):85-88
人们在社会交际中常常为了交流的方便而使用缩略语,缩略语已成为语言应用中经常使用的一种简洁的语言形式。"缩略"是指为了用语的经济而对某些事物称谓中的成分进行有规律的节缩或省略。"解构式缩略语"是指其普遍意义被重新解构之后又整合出新的含义的语言,并且常被用于一定团体。"解构式缩略语"在表现形式、建构本质、生成机制和成因上都有独到之处,这种社会语言现象通常呈现出形式新颖、简洁和年轻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对当前理论研究方法论的思考基于对近年来不少学者哀叹学术讨论中彼此"对话"难的现象,以及目前学术研究中甚至语言系统中被当代西方理论主导的所谓"文化霸权主义"或"后殖民现象"产生的危机感的现象,罗筠筠在《文艺研究》(1994.1)上撰文指出,造成今天研究...  相似文献   

4.
吴淑严 《社科纵横》2013,(9):143-145
2013年央视春晚中的相声、小品,采用复制和传播强势语言信息和文化现象、焦点人文情境等方式巧妙设置"包袱",并达到了幽默诙谐的效果。从语言学的角度说,语言类节目"包袱"的设置是对语言、文化信息的模仿、复制和传播,是一种典型的模因现象。  相似文献   

5.
陈颖 《创新》2010,4(2):15-18
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加快了广西与东盟在各领域的交流,小语种人才的庞大需求及东盟国家的"汉语热"等新形势呼唤全新的语言教育政策。广西区域语言战略的制定应着眼于发挥区位优势和整合本地语言资源,从东盟语种教学及面向东盟汉语传播两个层面加以着力。  相似文献   

6.
张海燕 《社科纵横》2010,25(12):127-129
近几年来,官员由于在公共场合面的不当言论而引发的媒体事件频频出现。其传播速度之快、传播范围之广、负面影响之大令官员本人乃至整个社会始料不及。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是传播媒介的"碎片化",使官员的宣传思维定势随时受到公众的信息公开诉求考验;传播对象的"碎片化",使公职人员随时被置于聚光灯下、送到麦克风前;传播内容的"碎片化",使官员积多年之功构建的"媒体形象"随时面临被瞬间摧毁。  相似文献   

7.
“赵本山现象”的文化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才凤伟  刘彤 《社科纵横》2009,(9):109-111
赵本山的一系列作品由于广泛流行,近些年来受到了很大关注,在社会上形成了"赵本山现象"。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其作品中地域文化因素与主流意识的积极融合,并借用主流话语大众化传播的结果,而这种现象持续与否的关键在于处理好利益和思想导向两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牛丽娟 《社科纵横》2012,(5):131-133
从"五四"时期的新文化运动中刘半农创造了"她"字,到后来一潮高过一潮的"男女平等"运动,再到改革开放以来妇女运动的发展状况和近年来"妻管严"等新名词的出现。大家似乎有一种心理认同,认为当代中国已经基本实现男女平等或认为有时还有阴盛阳衰的迹象。但暗流仍在,我们仍需要女性主义运动的继续发展。以此为基点,笔者想从女性主义在电视节目《半边天》中的传播为研究对象,来展示女性主义在当今社会电视传播中的特点与缺陷,提出女性主义在电视传播中的发展趋势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高凤霞 《社科纵横》2010,25(3):112-115
文化空缺是语言文化异质性的集中体现,也是跨文化交际的主要障碍。空缺理论是俄罗斯心理语言学空缺理论流派的研究成果,该理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可以帮助人们及时发现和认知"一种文化中有,但在另一种文化中没有"的文化空缺现象,从而有效地预防或避免由此而产生的误解和冲突,使跨文化交际得以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0.
李卫中 《社科纵横》2012,27(12):123-125
“政务微博”已经日益成为推进官民网络互动的新型重要渠道和平台.从语言信息传播效果的角度来看,政务徼博的传播效果与以下四个方面密切相关:政务微博传播信息的权威性、诚信度;政务微博传播信息内容的被关注度;政务微博传播信息中使用的“徼”语言:政务微博的语言信息与传播语境的适切性.  相似文献   

11.
党彩娟 《社科纵横》2011,26(6):106-108
在我们丰富的民间口头文化遗产中,"花儿"以其独特的演唱形式、广阔的流传范围和受人民大众喜爱的程度占有重要的位置,从内容上来说",花儿"中有很多重复出现的语言现象,我们称之为"程式",这是一个由西方民间文学研究者提出并且运用十分广泛的概念,将"花儿"的研究与"口头程式理论"结合起来,可以在新的领域对"花儿"进行更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戴瑞亮 《社科纵横》2011,26(7):173-176
象似性理论揭示了语言形式与内容之间的映照关系,为文学文本的翻译提供了一个新的操作工具。本文运用映象象似和拟象象似中的一些典型原则探讨了象似性理论在诗歌翻译中的作用,结论是:在诗歌翻译过程中采取象似性的视角和切入点,有助于从语言形式的翻译入手得到"形神皆似"和"意美、音美、形美"之理想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13.
骆国英 《社科纵横》2007,22(7):173-174
基于人类思维能力的语感是人类共有的,实践中语感已被人们所广泛使用。本着语言研究注重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原则,将语感这一实用问题提出来开展理性的思考,旨在探究语言的内在规律性,去合理地解释语言现象,并指导人们的语言实践。  相似文献   

14.
概念整合理论可用来阐释隐喻现象,尤其适于分析实时隐喻过程中的意义建构与推理机制。它启发我们以语义、概念为出发点,通过语言形式挖掘语义结构,帮助解读隐喻,建构新概念。运用概念整合理论,探究当前"蚁族""、蜗居"等动物词流行语的意义构建,加深对隐喻现象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黄湘 《社科纵横》2011,26(1):174-176
移就是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常见的一种修辞现象。本文尝试通过一些典型的例子对英汉移就修辞格的标记性特征和修辞效应以及一些相关问题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16.
"博客文化"已经成为大学校园中的一种新的文化现象,博客以其很强的交互性和操作简单的特点在大学生中广泛流传和传播。博客对大学生的影响,有着强烈的二重性,肯定和质疑的声音此起彼伏,探究网络博客对大学生的心理影响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介绍了博客的概念及发展现状,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探讨了网络博客对大学生的影响,并提出了几点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博客的教育思考。  相似文献   

17.
结构主义文学观漫议李克结构主义作为认识和把握事物的一种方法,兴盛于20世纪50-60年代,它最先肇始于索绪尔的语言学,进而扩展到人类学以及文学艺术的研究上。今天,结构主义的方法几乎被运用于人类文化的所有领域,"结构"这个词已经用得很滥了,这种情形从一...  相似文献   

18.
从修辞现象到认知现象——谈隐喻的两大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觉华 《学术交流》2006,(7):135-137
隐喻研究在中国和西方历史悠久。隐喻历来被看作是语言中非常重要的一种修辞格。隐喻可从不同视角划分为修辞隐喻和概念隐喻两大类型。而隐喻的相合,则是一种主观上带有内涵意义的融合,是人的审美力与艺术想像力的体现。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它更重要的是一种人类的认知现象。隐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为空间隐喻、实体隐喻和结构隐喻。  相似文献   

19.
陈友良 《社科纵横》2012,(10):121-124
晚年严复依据英文报刊持续关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他观察到一些相互冲突和矛盾的现象:德国的强盛与霸权,英国的民主与集权,国民程度与国体",能者"与"伟人"等等。这种两歧性的观察使他更深一步认识中国的改革必然面对许多复杂、矛盾的难题。晚年严复颇受非议的政治思想尤其是国体论,至少部分是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启示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20.
王培培 《社科纵横》2011,(8):115-117
"朝贡体系"是古代东亚地区的国际体系,其最明显特征是以中国与周边邻国的双边"封贡关系"为结构,"封贡关系"体现出古代中国文化和经济的优越性以及对周边的吸引力。"条约体系"取代"朝贡体系"一方面源于殖民列强将原来的"朝贡国"纳入"条约体系",另一方面也伴随着晚清中国的半殖民化。西方殖民列强与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通过不平等条约将后者的领土、主权以"合法的"形式转移到殖民列强手中。面对殖民扩张,以文化和经济吸引力为基础的"朝贡体系"逐渐被殖民扩张的"条约体系"所取代,这一现象反映的是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