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在老年人社会福利领域确立了“一个转变,三个结合”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 “一个转变”:立足于传统意义上的“无劳动能力、无法定义务扶养人、无生活来源”的老年人的福利保障,确立面向全社会老人提供养老服务保障的目标取向,逐步拓展社会福利的保障范围,推进社会福利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  相似文献   

2.
背景提示:与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普惠型社会福利不同,长期以来,中国的社会福利主要是通过举办社会福利机构,为“无劳动能力、无法定抚养人、无生活来源”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等“三无”对象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和服务保障,是一种补缺型的社会福利。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国的社会福利事业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已初步形成了以国家、集体兴办的社会福利机构为骨干,以社会力量兴办的社会福利机构为新的增长点,以社区福利服务为依托,以居家供养为基础的社会福利服务体系。目前,全国有各类社会福利机构4万多家,收养老年人、残疾人、孤儿119万余人,有社区福利服务设施23.6万个,在保障社会特殊群体的基本生活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我国的社会福利主要是通过举办社会福利机构,向老年人、残疾人、孤残儿童这样有特殊需要的群体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和服务保障,是一种补缺型的社会福利。随着时代的发展,补缺型的社会福利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社会福利事业的期望,因此推动社会福利转向适度普惠已成为社会福利制度转型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日本的老年人社会福利事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本作为发达国家,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上与中国有着明显的差异,但是由于历史的渊源,中日两国在民族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有着许多共同之处,因此,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日本的经验与教训更容易为中国的实际工作者所接受。日本的老年社会福利制度是在其独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从发展到完善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目前,这个制度正在充分地发挥着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和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作用。日本老年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的历史经历了三个转变,首先是由以部分特困老人为保障对象的救济型福利制度向以全体老年人为保障对象的现代制度型福利模式的转变,其次是由国家全面承担保障责任向国家、地方政府、民间组织和个人共同承担方式的转变,最后是由单纯依靠大型老年社会机构满足老年人的福利服务需求向以多种福利机构为主体、以居家服务为基础的服务方式的转变。这三个转变对该制度的成功建立和运转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我们研究和思考中国老年社会福利事业发展取向提供了一个极具借鉴价值的参照系。  相似文献   

5.
正近日,河南省安阳市政府为进一步推动养老服务业发展,确立了"一个转变、三个结合、五个社会化"的发展思路。"一个转变"。推进安阳市养老服务由补缺型向普惠型转变。具体是从以往重点保障贫困、"三无"等特殊困难老人向服务全体老年人转变;从单纯的供养服务向生活照料、医疗卫生、康复保健、文体休闲、精神慰藉等多样化服务转变;从只注重养老事业发展向注重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双向发展。"三个结合"。一是家庭、社区、养老机构、医疗机构相结合。居家是基础、社区是依托、机构是  相似文献   

6.
寿星=福星     
"高龄老人津贴"制度是指政府和社会对80岁以上低收入家庭中无基本生活保障的老年人给予的物质帮助和服务,是兼有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性质的新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7.
80年代以前,老年人社会福利是指各种为“三无”(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义务赠养人或者扶养人)老人提供救济、养住和生活照料服务的社会福利机构(解放初期实际上是一种教养型救济机构)。从80年代起,随着民政部提出的由救济型向福利型转变,由供养型向供养康  相似文献   

8.
儿童学前教育,是指对0~6岁儿童,特别是3~6岁儿童的教育,既包括正常儿童的学前教育,也包括对残障儿童的学前教育。在福利机构中开展儿童学前教育,一是形势发展的需要。在第十三次全国民政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强调:“保障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促进社会公平,是人民政府的职责。加快发展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的社会福利事业,逐步拓展社会福利保障范围,推动社会福利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社会福利逐步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开始惠及全体人民,初步形成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养老为重点的社会福利服务体系,老年人、残障人、孤儿等特殊群体得到了较好的保障、养护、康复和托管服务,越来越多地分享着改革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0.
适应三个转变推进社会化进程 根据国务院通知精神,2001年上海市政府办公厅转发了市民政局等22个部门<关于加快实现本市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意见>.几年来,在推进落实上海社会福利社会化过程中,上海市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方针,对外统筹协调、强化资源整合,对内规范管理、强化能力建设,注重顺势求进,虚实并进、分类推进,促进了社会福利事业的长足发展,已基本建立起以家庭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以福利机构为补充的社会福利服务体系,保障了老年人、孤残儿童、残疾人和流浪乞讨人员等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权益.  相似文献   

11.
日本具有健全的老年人法律保障体系,为现有的社会福利制度提供了法律保障.战后,随着日本经济的日益强盛、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发展,日本的老年人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法律制度也经历了一个由发展逐渐完善的过程,目前由<国民年金法>、<老人保健法>、<老人福利法>和<介护保险法>四部法律构成了老年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的基础,他们分别从经济、医疗保健、社会福利和生活护理等方面为老年人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2.
《社会福利》2009,(6):4-4
重要指示 目前,全国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已达到1805万,并正在以年均100万以上的速度增长。为了解决这部分老年人的生活保障问题,推动老年人社会福利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发展,民政部部长李学举在2008年12月召开的全国民政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有条件的地区可建立困难老人、高龄老人津贴制度”。  相似文献   

13.
松岩 《社会福利》2007,(9):59-59
印度社会公正与权力部是负责老年人社会福利保障的专门机构。为了保证老年人过上体面的生活,同时保障老年人在社会上应有的法律地位,该部制定了《老年人国家政策》,旨在把老年人的关切当成国家的关切,让老年人过一种受保护、受尊重的晚年生活。根据该政策,只要是印度公民,年龄在60岁以上,就可以享受印度政府提供的各种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14.
《社会福利》2013,(8):35-37
成绩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从无到有2011~2013年,全区268个社区新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床位5360张,同时成立了内蒙古"12349"便民为老服务中心,包头市昆区、赤峰市红山区、兴安盟乌兰浩特市等6个盟市开展了"12349"便民为老服务热线,为老年人提供紧急救助、生活帮助、主动关怀等多样化、个性化的居家养老服务。同时,全区建立高龄津(补)贴制度。目前,全区累计发放高龄津(补)贴资金5.12亿元,鄂尔多斯、通辽、满洲里、二连浩特等10个盟市实行了高龄津贴普惠制,使全区24万高龄老人受益,并逐步推动社会福利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公办养老机构日臻完善积极打造盟市社会福利园区。全区12个盟市相继建成了规模较  相似文献   

15.
民政部提出社会福利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的战略决策,为我国社会福利发展趋向奠定了政治基础。此后,适度普惠社会福利成为国家和学界共同关心和关注的重要议题,也逐渐成为我国当前和接下来一段时期内的主导社会福利模式。在这种背景下,回顾和评价我国儿童社会福利发展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不足,从福利对象、原则、理念、内容、政策体系、以及责任主体等六个方面建构我国适度普惠儿童社会福利体系,并进一步提出其实施路径,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社会福利》2006,(12):9-11
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促进老年福利由补缺型向瞢惠型转变。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老年人社会福利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适应人口老龄化、城镇化、就业方式多样化,逐步建立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其中“覆盖城乡居民”这六个字是新的提法。为了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今后的老年人福利事业要体现城乡一体化,要本着由补缺型向普惠型转变的指导思想,让广大老年人能够普遍受惠。“六中”全会提出要“发展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的丰十会福利”,  相似文献   

17.
立足职能 加快发展 近几年,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工作正在加快拓展和转型:一是加快推进社会福利由针对特定群体的补缺型向逐步惠及公众的适度普惠型转变,发展提升社会福利在社会管理和社会公共服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二是积极促进慈善事业发展,满足社会公众对社会和谐、文明、公正日益增长的新需求和新期待.2012年,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立足职能,紧紧围绕这两个工作目标积极开展工作,加快推进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社会福利已经取得很大成绩,但传统社会福利模式还未能从根本上加以触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并促进整个社会协调发展的新型社会福利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现有社会福利制度是一种"补缺型"的;二是当前中国社会福利属于狭义社会福利;三是目前社会福利呈现鲜明的城乡二元分割特征.  相似文献   

19.
立足社会发展实际推进儿童福利转型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儿童福利工作需要在做好孤儿相关工作的基础上,不断拓展保障对象、完善保障内容、夯实制度基石、建立服务体系,积极推动儿童福利制度向适度普惠型转变,这是落实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维护儿童基本权益、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是着眼国家未来长远发展、储备优秀人力资源的迫切需要,也是完善我国社会福利制度体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内在要求。要准确把握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的基本内涵。这就是:立足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儿童  相似文献   

20.
阳胜芳 《社会福利》2003,(11):43-45
传统国办老年社会福利机构指政府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人或扶养人的“三无”老年人和部分生活不能自理、家庭无力照顾的老年人提供的住养、康复、服务的设施。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后,迫于经费不足和社会老年人入住社会福利机构需求剧增,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