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对政治的分析不能从国家开始,而应该追溯其最基本的社会依据。从人以个体形式存在于社会这一事实所产生的社会问题来寻求政治的源起和实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的政治活动包含两个不可分离的方面:一是权威机构确立和执行统一规则的活动;二是共同体的民众参与和影响权威机构确立与执行规则的活动。通过这两个过程实现不同利益诉求基础上的秩序与发展。人类政治活动中始终存在两种相互影响和制衡的力量,一是权力的力量;二是民众的力量;人类政治发展存在权力化与民主化的交替和博弈,从中生发出政治法治化诉求:  相似文献   

2.
对政治艺术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治艺术是具有审美性、实践性、创造性、巧妙性和实效性的政治技术、政治作品和政治行为.政治艺术与政治权术存在着本质区别.政治艺术在政治生活中不仅具有政治审美价值,同时也发挥着指导政治实践、塑造政治人格、激励政治热情、创造政治效能等重要作用.通过一定的方法和途径可以孵化和培育政治艺术.  相似文献   

3.
政治是-定社会-历史-文化条件下关于人与社会关系的权威性安排,政治知识是指在一定时空条件下对于人与社会关系的确定性的认知与信仰,政治知识构成现实政治形态之知识基础.政治知识研究与一般的政治文化、政治思想研究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要求实现"思想史"、"政治史"、"社会史"的关联和贯通,防止"化约论"的倾向.政治知识研究有助于深入解读中国古典政治的本质与特征.有助于有效分析中国现代政治的成长,并实现中国古典政治研究与中国现代政治研究的有机结合.因此,政治知识研究作为一个研究领域和一种研究方法应成为政治学界推进中国政治研究的可能视角.  相似文献   

4.
政治妥协是解决政治冲突和实现政治发展的重要手段,因而深刻理解和把握政治妥协的价值内涵、实现原则及其功能特别重要.政治妥协无论对于政治主体还是对于政治系统来讲,都具有着重要的价值,它的实现要求遵循政治宽容、双方互利和适度妥协原则.在民主政治发展过程中,政治妥协不仅能够以和平的方式化解矛盾冲突,而且有利于促进政治实践中共识性政治规则的达成.政治妥协在促成政治主体间信任与合作的同时,还能够有效化解政治系统的合法性危机,并推进其有效运作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社科纵横》2015,(11):18-20
全球化时代一个涉及经济、政治、文化话题的时代,政治全球化是全球化或经济全球化时代衍生出的一个命题,已经成为不可阻挡和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政治全球化过程,是世界各国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背景下,面对一系列政治领域出现的全球性问题,追求兼容的政治文化、协调的政治行为、平衡的政治格局的国际政治过程。全球化时代的政治走向,在总体上表现为政治文化从冲突走向融合,政治行为从对抗走向合作,政治格局从单极走向多极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6.
中国政治现代化两次变迁的特点和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建华 《探求》2003,(2):25-28,17
一个世纪以来,中国政治现代化发生了两次变迁,第一次是铲除封建专制,基本确立起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变迁;第二次是在社会主义制度的框架内,恢复被歪曲了的民主原则,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创造一种取代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新模式。因此,两次变迁都有其不同的特点,给予我们的启示是深刻的。  相似文献   

7.
谭淇峰 《社科纵横》2013,(2):253-254
随着数字化的迅猛发展,以信息数字化技术为基础而产生的新媒体逐渐取代了传统意义上的媒体,并以其强劲的发展势头和无处不在的影响力,成为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同时,新媒体技术的运用增加了人们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改变人们对政治生活的看法,使得人们更加接近政治生活。总之,新媒体对政治文化的塑造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政治认同的层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治认同是研究政治心理、政治文化的重要概念.政治认同的层次分析就是根据政治认同者的身份和政治认同的对象所作的分析.政治认同的身份层次是基于认同者的不同身份背景而对政治认同问题所进行的分析,主要有阶级阶层身份、政治身份、民族身份、文化身份、性别身份、年龄身份等.政治认同的对象层次是从认同对象的角度所作的分析,主要有政治主体认同、政治规范认同、政治程序认同和政治意识形态认同.对政治认同进行层次分析的理论意义是可以深化政治认同理论,使之更加具有解释力、穿透力,而其现实意义是便于有针对性地解决现实政治认同危机.  相似文献   

9.
政治发展是不同类型国家都面临的问题。我国政治发展目标是人民民主。与改革开放三十年的辉煌成就相比,中国政治发展在实践和理论层面上都存在一定滞后性,这需要从新中国60年的发展历程中进行反思。与中国改革开放之前的“政治战略进攻”相比较,用“政治发展战略退却”来描述当今更为合适。政治战略进攻,脱离了中国社会历史现实和国情,是一种超越现实的、罗曼蒂克式的政治发展;从浪漫主义的政治发展经过改革、退却到不合格的不完全的社会主义政治,是一种趋向于现实主义的政治发展;从多元政治主体关系中谋求以社会主义政治为主导和定向的政治变迁,是一种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和合主义的中国式的政治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0.
政治文化塑造着政治人和政治体系的政治行为模式,从而会对一个国家政治发展的进程产生重大影响。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中国政治文化变迁的局面已经显现,这主要表现为:政治认知倾向于全面与深刻,政治态度倾向于理性与客观,政治情感倾向于独立与温和,政治信仰呈现一元主导与多元并存的局面。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变迁会推动政治体系逐步迈向民主、开放和透明,促进公民权利保护的机制建设,推进中国法治国家建设,从而对中国政治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文学政治学作为研究"文学政治"的学科,主要包括四组相对应的概念,分别是:文学政治与政治文学、作家政治与政治作家、文本政治与政治文本、接受政治与政治接受,由此构成了文学政治学的概念体系。  相似文献   

12.
近两个世纪以来,以自由平等为价值目标的民主理念不仅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扩展,而且已经成为各国构建政治制度的价值基础.然而,在女权主义者看来,民主政治对于女性并不意味着真正的自由和平等,女性不仅没有被赋予和男性平等的权利,而且有被日益边缘化的危险.正是基于这一事实,女权主义者以性别差异为视角,重新考察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从中找出女性被排除在政治权力运作之外的根本原因,并以此作为理论依据,强烈地批判民主政治忽略性别差异和女性权利的事实.对性别差异的认识及对平等权利的追求,使女权主义在对传统政治观和权力观形成巨大冲击的同时,也促进了民主政治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13.
政治效能感与公民对于政府、政治体系的感受直接相关,其反映出公民对政治的感受程度。要研究公民的政治态度到底如何,政治效能感是绝不可忽略的变项。同时,政治效能感对公民政治参与的强度、归因方式、行为的选择有着重要的影响。提升公民的政治效能感,积极推进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需要通过培育参与型政治文化、积极发展基层民主、提高政府的回应性、推动公民政治参与来提升公民的内在政治效能感,通过确定合理的政治参与目标、广泛接触大众传播媒介、积极参与各种社团活动、学习替代性成功经验来提高公民的外在政治效能感。  相似文献   

14.
《社科纵横》2015,(3):89-91
本论文剖析了国家政治权力概念、权力来源、权力目的性与工具性。除了传统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界定的权力来源外,"软实力"和"政治行为体的叛逆行为"也是权力的重要来源。国际政治权力的本质即是国家利益,而国家利益的维护工具即是国际政治权力。国际政治权力具有目的性和工具性双重特征。  相似文献   

15.
韩国在政治发展的道路上,有两条路径贯穿始终:一条是通过移植西方民主制来推动整个社会的民主化;另一条是威权政府通过政治自由化来缓解国家所承受的国际和国内压力.本文旨在运用“国际政治-国内政治”的分析范式,对影响韩国政治发展中的国际和国内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并构建“国际-国内”关联的分析框架.本文认为,国内政治是国际体系中的国内政治,一国的政治发展是国际和国内两个层次互动的结果,必须把国际因素与国内因素的互动视为一种循环往复的过程,并置于国际体系背景下进行全面审视.  相似文献   

16.
王秀良 《社科纵横》2007,1(9):143-144
传统政治文化的自身特点和消极因素,已严重制约了政治现代化发展进程。为顺利实现这一社会发展重要目标,传统政治文化的现代转型已成为历史的必然。实现转型的基本途径有:自上而下的政党文化的创造性更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培育现代民主法治社会,扬弃西方政治文化建构中国现代政治文化的他山之石,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客观对待传统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17.
区分两个群体的政治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文化是政治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由于国家与社会在组织、机制上的分离,现实政治生活中形成了具有不同政治文化特征的两个群体——政治决策集团和政治外围集团。这两个群体对作为一般对象的国家和政治系统,以及这个系统的输入对象、输出对象、对象自身四方面在认知、情感和评价上均有不同的表现。本文从个体具有理性的前提出发,对这两个群体的政治文化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8.
论网络政治在我国的建立和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网络政治是网络与政治相结合形成的一种新的政治发展现象。它包括网络对政治的影响和网络空间的政治活动两个方面,具有虚拟现实性、全球性、直接性、平等性、便捷性、廉价性等特性。我国网络政治经历了准备、产生影响、初步形成三个阶段。建设我国网络政治,有利于民主政治发展和政府管理创新,有利于进行政治宣传。促进我国网络政治发展的对策是:网络普及率;培育"网络公民意识";树立政治安全意识,加强国家信息安全保障能力,抵制"西方政治霸权"。  相似文献   

19.
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政治结构是混同的。政治结构混同是指前现代社会中功能弥散型的社会政治结构承担两个或多个异质社会政治功能的政治系统结构状态。它既是结构的混同,也是功能的混同,表现为社会结构与政治结构的混同和政治系统内部结构的混同两种情况。政治结构混同给社会经济的发展、市民社会的形成和发展以及政治系统功能的正常发挥带来了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社会政治化系指市民社会在与政治社会的彼此消长中,改写被政治社会所长期把持的“原生态政治,”增大政治的社会涵容量并增强其社会功能,从而建设一种新的、顺历史潮流而动的“衍生政治”的过程。社会政治化具有政治社会与市民社会融合、互补以及后者对前者覆盖等“新政治”形态;具有诸项超越“原生态政治”价值的价值;推进它的主要主体是第三部门、社区以及责任政府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