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近几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宗族势力在我国农村突然又死灰复燃,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已成为农村一个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成为影响这些地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大隐患。农村宗族势力结成的宗族团体在政治上与农村基层组织相对抗,影响农村政权的巩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在经济上形成以宗族头目为核心的、封闭保守的“联合体”,阻碍农村经济的发展;在文化上,  相似文献   

2.
宗族问题,是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不可回避的、直接的、现实的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研究探讨宗族问题,化解消除宗族势力,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到新水平,甚为重要。一、宗族活动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为了在宗族很盛行的广大农村建立基层组织,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并根据广大农村的实际先后建立基层政权。经过四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更加稳定,宗族、宗族势力几乎绝迹。但要使广大农民改变过去的惯性思维,走出宗族、宗族势力的思想束缚是不容易的。近年来,宗族势力在部分农村中死灰复燃,有所抬头,亟需引起重视。其主要表现是:①寻根问祖。随  相似文献   

3.
两汉的宗族土地所有制与宗族的生产组织职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汉时期宗族势力的重建和发展,与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尤其与大庄园经济的发展相同步.大土地所有者的土地来源一般有买卖、国家授赐、豪取强夺等几种途径.一方面,宗族势力依靠自己的经济、政治势力获得土地,形成规模越来越大的大土地所有;另一方面,大土地所有者又利用手中的土地作为团结宗族的手段,纷纷采取庄园经济模式,组成一个个宗族的社会经济集团.两汉宗族土地所有制成为东汉以后土地制度的重要形式,宗族组织在社会生产方面也逐步表现出重要的生产组织与保障职能.  相似文献   

4.
在苏区,宗族势力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力量在乡村中一直存在着.在赣东北苏区,农民往往以族为单位,参加革命或者反对革命.在分配土地过程中农民"封建的宗族观念很严重,整村瞒田".即使在中共组织内部也有严重的宗族势力存在.毛泽东就曾指出:"党在村落中的组织,因居住关系,许多是一姓的党员为一个支部,支部会议简直就是家族会议.  相似文献   

5.
雷洪  奚春华 《社会》2004,(2):56-59
1949年以前,宗法组织一直是中国社会的基本组织,宗族势力也一直是国家权力的延伸和补充,两者处于一种同构状态。1949年以后,我国农村经历了一系列的合作化、集体化运动,农民被各个时期的种种准行政性组织予以重组。由此,在广大中国农村延续了千年之久的宗法组织被不同程度地予以摧毁或瓦解,宗族活动基本处于停止状态。1978年以来,中国农村社会在经济体制改革浪潮的推动下,在经济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的同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也随之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上世纪80、90年代之交,农村宗族势力再度抬头,宗族组织活动逐渐呈现出活跃的态势。  相似文献   

6.
农村基层政权的巩固是共产党执政地位的保证。然而,笔者在某些农村地区调查发现,农村的宗族主义日渐抬头,宗族势力已形成一定气候.对基层政权构成强烈的冲击和影响。表现1.宗族的凝聚力比较强。部分群众由过去的一心依靠组织、依靠政府,开始转变为对基层政权不信任。他们对乡村的工作不支持不关心,对计划生育、各项上交采取抵制的态度,而对宗族活动则热心组织参与,有钱的出钱,无钱的出力。个别的群众上交不交,父母不养.而搞起宗族活动的劲头比谁都大,出钱比谁都快。还有一部分群众虽本心不愿进入宗族的圈子,但由于宗族的压力…  相似文献   

7.
自然村落中的亲族聚居现象,是中国农村许多地区居处形式的突出特征,为捉村宗族活动的发生提供了土壤。亲族聚居有三种基本类型,每一类型都有之相对应的一种宗族组织形态。在突出父权和夫权的原则下对亲族中的血缘亲属关系进行有意识的“重组”,即形成宗亲范畴,是亲族聚居向宗族形态转化的关键。当前农村中存在的为宗族活动发生所需的各种物化的和智力的资源,是农村亲族聚居向宗族形态转化的重要社会条件。但从整体上说,当前农村宗族组织的发育程度还是低水平的,只要控制住宗族资源的生长,就可以减弱这种转化趋势。  相似文献   

8.
社区是社会的"微生态系统",它是人们共同生活的地方与空间,社区的建设与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随着我国社区建设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农村社区建设的试点与探索,各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逐渐形成和创建一批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社区建设模式。作为中国农村社区建设的实验县,江西省农村村落社区建设发源地之一,都昌县以"健全自治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培育乡土文化"的社区建设模式为载体,积极探索了农村社区建设的新路子;而作为中部地区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根据本区实际特色,构建适应中部地区发展的"议行分设,中介服务"社区管理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9.
社区是社会的“微生态系统”,它是人们共同生活的地方与空间,社区的建设与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随着我国社区建设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农村社区建设的试点与探索,各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逐渐形成和创建一批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社区建设模式。作为中国农村社区建设的实验县,江西省农村村落社区建设发源地之一,都昌县以“健全自治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培育乡土文化”的社区建设模式为载体,积极探索了农村社区建设的新路子;而作为中部地区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根据本区实际特色,构建适应中部地区发展的“议行分设,中介服务”社区管理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0.
明清遂安、徽州房地产商品,是商品经济和宗族势力互动中的普遍现象和特殊商品。笔者运用时空比较等方法,辩证地揭示两地家庭、宗族在买卖中房地产商品范围扩大,类型、数量增多,房地成品、材料商品化程度加深,及其异同原因。试图从行为和观念论证其使用价值形成财富和社会地位的封建宗法性。  相似文献   

11.
名词解释     
“文明”这一名词涉及社会与文化的性质。在原始社会,亲属(如家族、氏族或宗族)关系是将群体组织在一起的一种最强大的力量。在文明社会,经济、政治与意识形态的机构(如工业部门与政府),比起亲属关系则更为重要。建立一个文明社会,首  相似文献   

12.
论改造城中村的现实途径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郭艳华 《探求》2002,(4):39-42
城中村作为一个规模较大、结构比较复杂、运行比较特殊的社区,在由农村社区向城市社区的转型过程中,有许多理论与实践问题亟待解决。本文论述了城中村改造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分析了城中村形成和产生的原因,城中村的基本特征,提出了城中村改造应坚持的原则及对策措施。并指出城中村得以存在的最主要根源在于城乡二元管理体制的存在,因此,在管理体制上寻求突破,是城中村改造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3.
教育、宗族与地域社会——清中叶江西万载书院再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处江西省西北边陲的万载县,在清中叶的嘉庆道光年间出现了兴建书院的热潮,地方宗族也参与其中。宗族参与的方式是以创建族学书院为主以及购置学田、奖以花红盘费、创建试馆等助学措施。宗族创建书院的资料在县志和族谱中均有记载,但各有侧重。县志中收录的族学,强调的是作为书院教的一面,同时也是地方宗族实力兴替的一种体现。族谱中收录的族学,突显的是其养的一面,甚至因此纠缠于义学与义田的兼行分理纠纷之中。宗族组织的积极参与地方教育,与同时期活跃的族群、士绅等群体,使得地域社会的凸显成为清中叶的时代特征之一,有助于帮助理解19世纪以后大历史的发展演变。  相似文献   

14.
一、当前存在的不稳定因素1、宗族派性、非法宗教、封建迷信问题较突出。一是宗族势力严重。大家族欺负小家族,大姓村欺负小姓村,小家族、小姓村却设法与大家族、大姓村建立“联盟”。这样,往往因矛盾激化酿成群众械斗事件。二是非法宗教在农村滋生,一些非法信徒散布异端邪说,他们利用一些农民的愚昧无知,有的骗取钱财,有的拐卖、奸淫妇女,有的则蛊惑人心,攻击基层政权组织,扰乱社会秩序。三是封建迷信死灰复燃,一些巫婆、神汉在农村婚、丧红白喜事中,甚至在村民生病时,大搞封建迷信活动,诈骗钱财,有的还误  相似文献   

15.
激发公众环保参与,无论对于实现社区环境治理效能提升,还是社区整体治理水平提升均具有现实意义。但低收入群体社区参与不足是普遍性的客观事实,分析发现,第一,低收入群体的社区环保参与率较低,且城市低收入群体参与度高于农村低收入群体;第二,较高水平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良好的社区政策环境(政策公开透明)对低收入群体的社区环保参与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社区政策透明的影响程度更高;第三,福利资源的获得对低收入群体社区环保参与有显著负向影响。基于此,在城市社区环境治理中,可通过畅通参与渠道给予低收入群体参与的制度保障,增强其参与能力和参与意愿,通过优化社区政策环境激发其参与热情。此外,针对农村低收入群体整体参与率低的问题,还应在社区参与的制度建设和资源配置上向农村低收入群体倾斜。  相似文献   

16.
刘健 《社会工作》2009,(5):38-39
随着社区开始成为人们主要的活动场所和生活空间,老年人对社区福利和社区照顾的需求在不断增加,对社区的依附性也越来越强。且老年人群体在社会建设中发挥的力量越来越大,作为一支独立的社会力量,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如何发挥这一部分人群的力量成为建设和谐社区不可忽略的部分。带着这样的出发点,我们来到广州某社区,以社区内的老年人为依托,通过开展小组活动,增强老年人的社会功能,以他们的经验与感受为社区的发展建言,以体现老年人群体在社区建设中特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九江市农村村落社区建设,从2003年春试点创办,现已在全市农村大面积推广普及。至去年底止,全市共创办村落社区2062个,村村都兴办了1个以上村落社区示范点。实践表明,推进农村村落社区建设,对于动员社区各方面力量开展公益性、社会性、群众性的活动,尤其是依靠农村自身力量,改善农  相似文献   

18.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学讲座已近尾声。前面诸讲阐明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学的研究对象、理论基础、特征和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各种机制等问题。本讲所谈的社区机制是综合治理各种机制或手段在居住区、基层各类组织上的最后落实。也就是说,以前各讲着重论述综合治理的理论和中上层的功能,而社区机制就是把这些理论和功能具体化作公众所赖以生存和活动的地域上的微观操作行为。社区机制的成败,集中体现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理论和实践的成败,因而社区机制具有独特的地位。一、社区机制的特征社区一词近年来在我国已不是陌生的了,几乎已到与行政区划及其组织功能交互使用的地步了。社区,原是社会学中的一个术语,意指有共同地域基础、共同利益和归属感的社会群体。社区有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两种最基本的形式。长期以来,我国是个“大政府”社会,因而行政区划成了社区划分的基本依据,在农村尤为明显。但不管哪种社区,都有特定的生态环境、人口集团、活动场所、组织制度等,成为每个人赖以生活、交往和学习的地域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机制,之所以不用基层行政组织命名,主要是为了突出以归属感为连结基础的公众在综合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9.
宗族复兴现已是不争的事实,运用社会资本理论对宗族复兴的作用机理进行全面透视可以得出:传统宗族具有社会组织功能与特征的品质即传统宗族的社会资本特性,其内含传统宗族的社会资本信任机制、规范机制和网络机制;当代宗族正是在当代社会现代性的发展面临困境的社会背景下,基于传统宗族的社会资本特性,出现了"路径依赖"的社会现象而勃兴的;当代宗族是在农村现代化进程中获得重生的传统,不可避免的带有传统宗族的某些性质,同时也不可避免的要受到农村现代化大潮的涤荡与洗礼而发生异质性的变化,从而带有某些现代性的气息;因此,复兴的当代宗族是一种传统嵌入现代的社会组织.  相似文献   

20.
两种产业集群模式形成机理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镕基  皮修平 《学术交流》2006,(10):100-103
产业集群是一种相关的产业活动在地理上或特定地点的集中现象,其形成机理主要有规模经济与外部性、外商直接投资、集群竞争优势、相关产业延伸等。根据集群模式形成方式的不同,产业集群可分为植入型产业集群和原生型产业集群。在分析这两种不同类型集群形成机理差异的基础上,指出了不同集群的成长除主要由市场作用使然外,政府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外部推动力量,人文传统和社会关系网络是集群运行的重要基础,产业集群成长的基础始终是产业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