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姚合仕履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合,世号“姚武功”,为中晚唐时期著名诗人。今考其入仕后之履历,谨祈读者与专家指正。约元和十二年(817)冬末入魏博幕为从事,试校书郎,十五年(820)夏罢,长庆元年(821)春授武功主簿,三年(823)春罢姚合元和十一年进士第,其入佐魏博幕及任武功县主簿之时间详拙文《姚合佐魏博幕及贾岛东游魏博考》(《江海学刊》1987年第4期)。今补充以下两点:  相似文献   

2.
权德舆和他的诗歌创作霍旭东在我国中唐贞元、元和之际,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文学上,权德舆都是一位颇有影响的人物。权德舆,字载之,天水略阳(今甘肃省秦安县东北)人,生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卒于唐宪宗元和十三年(818),终年58岁。他一生经历了唐代中...  相似文献   

3.
在韩愈行年中,有些问题一直没有一致的认识。文献不足,当然是重要的原因,没有全面的、缜密地研究现有的材料,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发掘新的文献,不仅仅是一个主观努力的问题;全面的、缜密地研究现有的材料,便没有强调客观条件的理由了。不揣浅陋,愿就现有的材料,对韩愈行年中的几个认识不一致的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韩愈第一次入京为何时?对于这个问题有两种说法:一、贞元二年。二、不是 贞元二年,就是贞元三年。或者是贞元二年离开宜城,贞元三年才到达长安。 第一种说法是根据《上兵部李侍郎书》:“愈少鄙钝,于时事都不通晓,家贫不足以自活,…  相似文献   

4.
周相录 《唐都学刊》2005,21(4):16-19
许多文献记载,元稹年十五明经及第,但究竟是实岁还是虚岁,不同学者观点不一。大陆学者认为是虚岁,及第在贞元九年,而台湾学者张达人则认为是实岁,及第在贞元十年。证诸文献,十五应是虚岁,是元稹报名参加考试的时间,而实际及第则应在贞元十年。  相似文献   

5.
王辉斌 《唐都学刊》2003,19(1):24-27
唐代山水田园派诗人孟浩然,因谋取功名,一生曾三入长安。开元十一年冬,孟浩然因中书令张说之荐而首入长安,并写了著名的《赴京途中遇雪》一诗。开元十六年秋,孟浩然因"应进士"举二入长安,并与王维相识于京师。开元十九年一月,唐玄宗率文武百官"幸"东都,孟浩然闻之,乃于翌年春由襄阳而至,之后由洛阳三入长安。  相似文献   

6.
<正> 隆庆六年 (1572) 五月二十五日,张居正与高拱、高仪在乾清官内隆庆皇帝病榻前受以"顾命"重任.第二天,三十六岁的隆庆皇帝病逝.六月,朱翊钧登基,开始了万历时代.这一年新皇九岁.张居正四十八岁,梦寐以求的柄政宿愿终于实现了,历史降临了契机:辅弼幼皇,从而有更多的展现才华、实现报负的机会. 张居正一生有三次飞跃.第一次是嘉靖二十六年考中进士,选庶吉士,从此在朝中任职升迁,终生未出任过地方官.进士后的馆选被认为是升迁、入阁的捷径."自天顺二年 (1458年)、李贤奏定纂修 (翰林院修撰、编修) 专用进士,由是非进士不入翰  相似文献   

7.
柳宗元的《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是一篇讨论师生关系和为师之道的重要文章,写于唐宪宗元和八年(公元八一三年)。这时柳宗元被贬谪到永州做司马,有个叫韦中立的人,写信请柳宗元做他的老师,柳宗元便回了他这封信。在此之前,韩愈写过《师说》,阐明了师的作用和从师的重要性。这两篇书信,就当时盛行的耻于相师的社会时弊,尖锐地进行了揭露和针砭,尽管(尤其是韩愈)夹杂不少封建性的说教,但他们提出的这一重要问题,无疑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是有益的,应当予以历史的肯定。 “四人帮”为其篡党夺权阴谋活动的需要,大搞古为“帮”用,人为地制造什么儒法…  相似文献   

8.
涂承日 《学术交流》2013,(1):190-194
在唐代诗坛,贾岛虽非声名显赫的一流大家,但他刻苦炼饰的创作精神与别具一格的诗歌风貌,却为其在名家林立、流派纷呈的中唐诗坛赢得了一席之地,并在后世拥有众多追随者。贾岛作诗偏于求"奇",后世诗评家也常以"奇僻"总论其诗歌特点。这种诗风的形成受内外双重因素的影响,其外因是元和诗变时代氛围下韩孟诗友求奇创新文化心理与审美意识的影响及对杜甫奇特诗歌作风的继承,内因是多年的释子生涯所养成的独特的审美癖好及自身苦寒困顿的境遇导致其多选取异僻之物与幽奇之象来寄寓身世感慨。  相似文献   

9.
<正> 韩、柳两家是世交,由于韩愈的长兄韩会是柳宗元的父亲柳镇的朋友,因而柳宗元也时以长辈称韩愈。事实上韩愈只长柳宗元五岁,应该说他们只是同龄人。这对同龄人于童稚时期就应该见过面。大历九年(七七四),韩会入朝为起居舍人,携韩愈同行。时柳镇在长安为长安主簿。同在京城,韩会和柳镇自然少不了交往,从而韩愈和柳宗元也就有可能见面了。不过,这时的韩愈只有  相似文献   

10.
明哲法师,字日晶,俗名张玉祥,号云祥,1925年3月出生,山东济宁市人,7岁开始读私塾,跟母亲吃素学佛,通读四书五经,因家境贫寒,15岁辍学,曾想出家未遂,到万盛祥玻璃店学徒,1948年2月8日投拜上海圆明讲堂圆瑛老法师座前,正式出家为僧,即到福州鼓山涌泉寺做沙弥.1950年在福州市舍利院慈舟老法师门下,受三坛具足大戒,学戒律,学华严教义.1952年随慈老去厦门南陀普寺任僧值职.1953年春在上海随静权大德高僧学天台,华严大教.1954年秋去五台山清凉吉祥寺随能海上师学习戒律和密宗教法.1955年应广济茅逢净如方丈邀请,参加华严法会,作为副讲.1956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佛学院,1959年毕业,并分配回原籍.  相似文献   

11.
张国俊  雷电 《唐都学刊》2012,28(1):23-29
作为革命者的柳青,他是合格的,是值得人们尊敬的,但是作为艺术家的柳青,则是有严重之不足的。他自觉地进行思想改造,其结果是令自己成为了至诚的革命者;他长期地深入生活,其结果是令自己更坚定地为元产阶级政治服务;他遭遇“文革”的灾难,其结果是令自己固守“生活本位”的文学观念;他晚年对《创业史》进行了修改,其的结果是把自己的创作进一步推向了概念化和虚假化。  相似文献   

12.
汉光武帝刘秀,本人为太学生出身,博览经学,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擅长应用文撰作,其诏令及交际文牍颇注重文辞,较少"浮词虚语"。严可均《全后汉文》辑有刘秀113篇文字。由于其伟大历史功绩的遮掩,后人较少注意其文学撰作方面的才能及其成就,但他的一百余篇诏令及文牍足以使他在汉代文学史上占据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3.
徐波 《阅江学刊》2013,(3):135-141
石介作《怪说》攻击时文,将“时文害道”上升到与佛老同样的高度,此举固然有对韩愈、柳开等人观点的继承,但也和他长期从事教职有密切关系。杨亿的四六文被称为“进士赋体”,影响着科场乃至文坛,石介所言“时文害道”实为“辞赋害道”。石介的学生和追随者大多都不擅辞赋写作,在进士科考试中处于弱势,这成为他们反对辞赋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为进士不得不为辞赋,追寻古道的文人被迫处于反对辞赋而又不得不为辞赋的尴尬境地。复兴古道,必将寻求科举制度改革,“辞赋害道”就成为推动这一改革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高平檀氏约自两晋之际流迁江东,侨居京口,当属于北府崇尚武力之将门次等士族。尽管入宋后,其家族代表人物的政治社会地位有所提升,但主要依靠勋功封赏,其后人仕进依然受到高门士族的抑制。晋宋之间,檀氏武人代表参与了北府兵崛起的过程,特别在刘裕领导北府集团推翻高门士族桓玄和建宋代晋的过程中,檀氏家族代表先“合门从义”,后随刘裕征战南燕与后秦,军功卓著。刘宋前期,檀道济作为北府将领的代表,受命刘裕成为顾命辅政大臣之一,虽被动卷入宫廷政治斗争,但其主要作为仍然是在对抗北魏的军事征战中。檀和之领军征伐林邑,维护了岭南地区的稳定。宋文帝及其权臣猜忌并无端杀害了檀道济,不仅重创檀氏家族,而且严重削弱了刘宋的军事力量。  相似文献   

15.
在宋初文治复兴的语境下,宋太宗不断以御书赏赐来传达崇文的政治理念。其御书赏赐的方式由最初效仿和取法唐代到突破唐代的既有模式,逐步建立自己的风格。在飞白书赏赐时,太宗将“当代”的御书故事与唐代的御书典故对应,这透露出他试图复兴由唐代的御书文化所代表的盛世意象的政治意图;而随着宋太宗与词臣们频繁地进行诗词酬唱,他创造性地用御草书诗赏赐翰林学士和两制词臣,这在后人的追念中成了宋初文治昌盛的象征。此外,宋太宗还选择抄录经史故事和儒家经典这些颇有劝谏意义的内容规鉴和引导群臣,并赏赐御书历子给地方官员不断强化皇权与地方的联系。可以说,宋太宗御书赏赐是宋代文化的一个新旧相兼的政治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6.
陶贤都 《唐都学刊》2005,21(6):24-29
建安元年曹操奉迎汉献帝都许,控制东汉的军国大权,确立霸府统治。曹丕在曹操病逝不久后能够顺利并迅速地实现汉魏王朝更替,曹操霸府早已为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曹操霸府充当了汉魏易代的工具,表现在四个方面其一,曹操霸府为曹魏王朝的建立作了人才上的准备;其二,曹操霸府为曹魏王朝的建立作了制度上的准备;其三,曹操霸府为曹魏王朝的建立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其四,曹操霸府统治时期树立了权威,为汉魏王朝更替作了舆论上的准备。  相似文献   

17.
丁永刚 《唐都学刊》2004,20(6):152-155
张之洞是晚清社会颇有作为的封建官吏。其后半生的政绩与中国铁路紧密相连,曾主持修建了芦汉铁路、江浙铁路,并为粤汉铁路、川汉铁路的建设费尽了毕生的精力。为解决铁路建设的资金问题,他始终坚持"权自我操"的原则,借债筑路。为实现铁路材料"自产自销,利不外溢",张之洞创建铁路交通企业,生产了大量的筑路产品,较大程度地维护了中国铁路的利权。  相似文献   

18.
李立 《学习与探索》2003,(4):101-105
泰山文化在生命意义上所展示的"成终成始"特点,已经涵盖了人生最基本的关于生命的命题。泰山文化在生命意义上所充盈的缘于生命痛苦的悲哀、生命衰竭的无奈和渴望生命再生的情感,感染着每一位试图通过"泰山"对生命进行"触摸"的人。当汉唐时代的诗人们试图用诗歌形式承载个体对"生命"的沉重思索和浓烈情感时,"泰山"便成为最理想的媒介,汉唐诗歌中的"泰山情结"也便随之形成了。  相似文献   

19.
张喜贵 《学术交流》2001,1(6):131-134
庾信作品中现存有大量以女性为题材的作品.前期生活于萧梁宫廷的诗人,其笔下的女性多以镜前丽人的面目出现,她们春风得意,艳丽华美,虽人数众多但缺少个性,多是一个个美人的剪影.而后期由于身世的变迁,犹如美女被迫改嫁,其笔下的女性也一变为闺中怨妇,代自己抒写内心的隐秘.  相似文献   

20.
朱德军  吴亮 《唐都学刊》2012,28(5):63-68
吴佩孚作为北洋军阀的直系首领,在激烈动荡的年代,曾纵横捭阖,翻云覆雨;或排斥异己,挑起战端,给中华民族带来巨大的灾难。长期以来,被视作"反动军阀"与"人民公敌",然而,这并非其人生的全部。"五四"时期以"爱国将军"声名鹊起;北伐之后,落魄下野,即使处境艰难,仍以家国为念,面对日伪的威逼利诱,依然洁身自好,自全名节,浓厚的民族意识渗透其一生的方方面面,晚年演绎了一段失败英雄的悲壮传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