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9 毫秒
1.
基于农户需求视角的实证研究表明:农户需要农业高校提供"五位一体"的综合性农村文化服务;农业高校提供了面向农村的文化服务,在服务内容、服务方式上实现了供求对接;农业高校文化服务尽管富有成效,但存在对农民的意见征求不够、服务人员数量少、驻村服务时间短、服务内容单一、有的服务收费偏高等突出不足。应从充分了解农户农村文化服务需求、改进农业高校农村文化服务政策、创新农业高校农村文化服务体制、探索农业高校农村文化协同服务模式、固化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长效机制等方面,完善农业高校农村文化服务。  相似文献   

2.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是农村工作面临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 ,实现农民增收是当前和今后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通过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实现 ,促进农村产业化经营和农民增收 ,是农村经济发展的现实选择。黑龙江省双城市的具体做法取得了很好的经验。农业产业化发展是优化农业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3.
农业比较利益偏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文章主要论述了农业比较利益偏低对农民生活的影响 ,它不仅影响着农民的物质生活 ,而且严重影响着农民的精神生活。从而阻碍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强化全民依靠科学技术振兴农村 经济的意识。 发展农业靠科学技术,这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也是我国的战略决策。从农业发展的趋势看,影响我国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政策、科学技术和投入。政策的作用在于理顺农业内部的各种关系。我国现行的农业政策大部分是正确的,能起到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理顺内部关系的作用。但从长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农民增收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也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黑龙江省农民收入的变化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影响黑龙江省农民增收的因素主要有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滞后、农业产业化水平低等五大方面,应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增加农民的实际收入.  相似文献   

6.
在调查陕西省30多个县不同层次农民技术需求差异性的基础上,分析农民获得农业科技成果的途径与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传播有效途径之间的关系,重点对近年发展并作为示范的"农业专家大院"、"主导产业基地"、"农技110"、"农技特派员"、"农业科教期刊"、"农林卫视"等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主导型农业技术推广模式与西方国家市场引导型和农民主导型的农业技术传播路径与效果进行比较分析与评价,依照农业传播学基本理论和统计学方法等,提出陕西省不同区域多元化农业科技成果传播原则、模式及路径的创新方案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业发展问题的根源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青 《创新》2008,2(4)
建国以来,中国农民有增无减,农业仍然是没有解决规模狭小、分散的小农经济;我国城市化发展速度不能适应城市化的需求;在此背景下,9亿农民依靠农业只能走向相对贫穷;由此产生城乡差别仍继续扩大;中国经济结构、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使农民务农的机会成本增加,农业将处于弱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何国长 《社科纵横》2006,21(7):95-97
本文通过对新时期甘肃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作用、自身发展的制约因素以及发展对策的分析,说明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推进甘肃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柴富成 《社科纵横》2008,23(5):23-24
新疆是中国重要的粮、棉、油基地,农业是新疆的优势产业,但同时也是弱势产业,进人21世纪,诸如农业科技含量低、农产品竞争力不强、资源配置不合理,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收人还很低等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仍然是新疆的主要问题.为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提高农民收人,一些地方探索走农业产业化的道路.以当前情况来看,新疆农业产业化在一些地区取得较为成功的探索,但从总体来看还处于初级阶段,还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无论在理论方面还是在实践方面都有磊于突破.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我国农业的现状和问题入手,阐述了农业的重要性,指出了未来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即农业的发展要与先进的生物技术相结合,要依靠科技来建设先进农业,从而促进农村的发展,引导农民致富。  相似文献   

11.
影响我国农民收入的科技与文化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农村和农民的科技文化状况比较落后,较之发达国家存在明显的差距,致使我国农村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效率不高,科技进步贡献率还不到发达国家的一半,最终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长。在现代社会,农民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决定着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否转移。因此,通过科技进步改造传统农业,创新农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全面提高农业劳动力素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四化建设中,农业现代化是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我国近80%的人口居住在农村,耕地不足,农业落后,农民收入水平低,是制约我国成为繁荣富强国家的根本因素,解决农村、农业和农民的问题,是我国摆脱贫穷落后面貌的关键。要使农村和农民富裕起来,只有把现代科学技术应  相似文献   

13.
刘文忠 《唐都学刊》2006,22(3):67-72
中国农业在进入市场经济与加入WTO后,面临着制度建设的严峻挑战。我国的农业建设很长时间内主要是依赖政策来调整,与国家法律和外部制度环境存在差别,如何依法治农,确立中国农业经济立法价值,对新的历史时期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在农业立法中,首先要解决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实现增长与公平兼顾,克服农业经济领域中的法律拒斥现象。  相似文献   

14.
有机农业--农业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业化农业在为迅速增长的人口提供了数量充足的食品的同时 ,也造成了食品质量的下降 ,危及了人类的食品安全。有机农业是对传统农业和工业化农业的扬弃 ,是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与现代科学技术结合的产物。中国在有机食品的生产上具有市场、资源、制度等多方面的比较优势 ,有助于突破发达国家的绿色壁垒 ,扩大农产品出口  相似文献   

15.
吴宏侃 《探求》2002,(6):26-27
农业结构调整事关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要根据实际进行产品结构调整,确立以农业经济效益为中心的产业结构,鼓励农民向非农业转移,积极开拓国际国内市场。  相似文献   

16.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已经对中国的城市化进程造成了相当的影响,在此背景下,探索都市农业在城市化进程的作用,成为一个极具意义和挑战性的话题.都市农业的多功能性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将其作为农民市民化的一种机制进而讨论其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则是一个崭新的话题.本文以杭州市的茶产业为例,讨论了都市农业在推进农民尤其是城郊农民市民化中的作用,包括缓冲城市化资金压力,提供就业岗位增收减贫,促成新老市民交流机会,培养科技和生态等现代意识,培育城市社区文化和管理体制,提高老市民的接纳和认同度等.在此基础上,本文还提出了依靠都市农业推进农民市民化的政策建议,以期对中国应对金融危机下的城市化挑战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7.
“入世”十年:中国农业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入世"为标志的中国农业全球化导致中国的农产品贸易量大增,促进了中国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过渡,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步伐明显加快。"入世"后的实践显示,中国的密集型农产品并未如想象获得国际市场中的更多机会,中国农产品的贸易逆差格局将长期存在,中国的农产品供给应该首先立足于本国,确保中国粮食安全的任务丝毫不能放松。面对全球化的冲击,中国农业经营方式的主要政策选择是农业产业化经营。从全国来讲,以农户为基本经营单位的农业基本经营制度仍然有旺盛的生命力。发展现代农业要在稳定完善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进行。在鼓励土地向专业农户集中的同时,要防止一些工商企业以发展现代农业为名,圈占农民土地,损害农民利益。中国农业要应对全球化的挑战,必须深化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要采取综合配套措施来促进农业生产和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8.
农业现代化与现代化农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现代化是实现全面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需要或是西方发达国家的产业发展经验看,农业必然要从传统农业发展为现代化农业.农业作为基础生产部门必须要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协调发展;同时实现农业现代化也是提高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条件有两个,一是物质条件现代化;二是劳动者智能化.其中劳动者智能化的过程就是农民现代化的过程.现代化农民的实现途径主要通过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农民进行现代化教育;通过对农民身份和职业的转换逐步"消灭"农民阶层.  相似文献   

19.
詹玲 《社科纵横》2008,23(11):32-33
多功能农业是一个系统工程.开发农业多种功能,需要不断更新观念,注重发挥资源、区位、经济和技术优势,吸取国内外多功能农业的发展模式和生产经验,采取劳动密集与技术密集相结合的生产方式,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产业支撑.  相似文献   

20.
《社科纵横》2017,(8):59-64
农旅融合的休闲农业对于促进农业转型、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有积极作用。依然存在农业、农村、农民的都市区,通过发展休闲农业,促进农村地区就地城镇化,将有助于形成城乡生态、文化交融的新型全域城市化格局。本文以重庆市江北区为例,探索都市区休闲农业发展,以期为其他相类似地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