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体制的改革下我国城镇居民住房保障制度的发展经历了福利型时期、改革探索期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后的完善期三个阶段。在福利型时期,政府对房屋实行统分统配,但是这种制度随着计划经济体制的取消而终结;在改革的探索期,我国迈出了住房商品化的第一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建立了以公积金、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为主要内容的住房保障体系。本文旨在梳理新中国六十年来城镇居民住房保障制度演进的历史脉络,进而分析各个时期住房保障制度的运行问题,以期对即将出台的《住房保障法》有所资鉴。  相似文献   

2.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孤儿保障工作的意见》对加强孤儿住房保障和服务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孤儿住房问题的重视和关怀。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要求,把解决孤儿住房问题作为加快解决群众住房困难,  相似文献   

3.
《求是学刊》2019,(4):72-81
宅基地制度是实现住房保障的一项基础性制度,通过深化宅基地制度改革有助于系统解决贫困农户人员聚集、宅基地取得和建房资金筹措方面的难题,平衡宅基地的住房保障和资产功能之间的关系。文章以黑龙江省9县(区)为调查区域,对样本区域住房无保障贫困农户家庭特征以及现行住房保障措施进行调查与分析,探索如何通过宅基地制度改革解决贫困农户住房保障问题。研究发现:现行住房保障措施存在顶层设计不足、覆盖范围有限、资金压力大以及未充分有效利用存量宅基地的普遍性问题。结合全国宅基地试点改革经验,建议优化宅基地空间布局、构建农村宅基地分类有序退出机制、搭建农村住房及宅基地交易平台、探索建立宅基地置换机制,为贫困农户住房保障提供用地和资金保障。  相似文献   

4.
住房问题是中国重要的民生问题,而住房保障制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举措.将住房保障事业看作是由政府主导的"住房保障公共事业",其提供的产品是具有准公共物品性质的保障性住房以及住房保障政策,借用"PEST"分析方法具体分析影响中国住房保障制度的政治因素(P)、经济因素(E)、社会因素(S)和政策有效性因素(T).从政治因素来看,我国住房保障制度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存在管理不足与法律约束力差的问题.房价收入比、保障性住房供需矛盾两个经济因素,反映出我国住房保障制度覆盖面窄、保障不足,保障性住房供需矛盾严重的问题.人口结构、城市化、传统习俗三个具体的社会因素再次印证住房保障制度保障力度小,供给不足的缺陷.政策有效性因素,反映出住房保障制度本身制度的有效性差,而这一制度缺陷致使道德风险问题频发,带来负外部效应.基于此,完善中国住房保障制度应采取的对策为:增强政府住房保障能力、倡导新型住房供给与消费模式、增强住房保障制度的政策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北京市住房保障政策与总体思路、建设与供给、审核与退出三个角度出发,分析了"十一五"期间北京市保障性住房的发展现状。在"十一五"期间,北京市住房保障工作思路明确、体系完整、力度强劲、供应体系层次分明。"十二五"期间,北京市住房保障工作应着重于加大工作力度、优化供应结构、完善管理制度和拓宽融资渠道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政策咨询     
《社会福利》2013,(4):19-20
来信提问:如何看待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与原法相比,有哪些亮点? 解答:《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自1996年10月1日颁布实施以来,在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促进老龄事业发展,弘扬中华民族敬老、  相似文献   

7.
正2014年10月21日,江苏省射阳县民政局老龄办工作人员到合德镇城南社区开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宣讲活动。在敬老月期间,该局广泛开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的宣传教育活动,将宣传《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与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传统美德结合起来,与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  相似文献   

8.
解海  靳玉超  洪涛 《学术交流》2013,(1):112-116
在目前中国四层次城镇住房供应体系下,城镇居民的住房支付能力体现出了显著差异:最低收入阶层和低收入阶层在住房市场上根本无法实现经济适用房的住房需求,更不用说普通商品房;高收入群体则对大户型商品房也具备完全的住房支付能力。供求结构失调是问题产生的根源之一。通过构建五层次城镇住房供应体系可以解决居民收入层次与住房供应层次不匹配的问题,即把住房供应体系分为廉租房、公共租赁房、经济适用房、政策性商品房和商品房共五个层次,尽可能覆盖到包括低保困难户和"夹心层"在内的绝大多数城镇居民家庭。在此基础上完善住房市场过滤机制,理顺住房供求结构,实现"低端有保障、中端有支持、高端有市场"的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9.
根据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关于"设立养老机构应当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申请行政许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负责对养老机构进行指导、监督和管理"的规定,民政部制定了《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办法》和《养老机构管理办法》(以下简称"两个办法")。两个办法的颁布和实施有何重要意义?在贯彻和落实中应坚持何种执法要求?笔者给予了详细解读。充分认识两个办法的重要意义和成果贯彻《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必然要求《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修订,对适应我国现阶段国情以及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趋势,解决老年人权益保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健全和完善发展老龄事业的法律制度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养老、助老的美德,增强全社会的责任意识,将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制定两个办法,则是贯彻落实《老  相似文献   

10.
日本战后经济逐渐恢复并高速发展,也曾经经历过住房的紧缺等现在我们中国面,临的状况。本文阐述了日本的住房建设和消费模式,认真分析了日本的住房保障体系和住房市场调控管理措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中国当前的住房问题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1.
对我国城市住房保障制度的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国敏 《创新》2009,3(8):26-28
住房保障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构成内容,也是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政府作为城市住房保障制度的责任主体,应着力解决城市住房保障制度所面临的问题,深化城市住房制度改革,发展和完善我国的城市住房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2.
袁巍 《创新》2011,5(4):73-77,135
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带来了环境问题。从排污权交易、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和生态补偿目前在我国推行的情况来看,相比较于传统的计划机制,市场机制在确保环境安全中发挥了更重要的影响,但这并不是否认计划机制的积极作用。法律制度的保障作用对于确保市场机制发挥其功能,最终实现环境安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This article discusses research in the Northern Territory on Aboriginal civil and family law needs. It is based on focus group discussions and interviews with legal services providers and other associated organisations. The article argues that key areas of legal need involve discrimination, housing, child protection, social security, credit/debt and consumer law problems. It further argues that welfare conditionality, particularly as embodied in the NT Intervention and subsequent Stronger Futures policies, has exacerbated the need for legal assistance and advocacy for Aboriginal people.  相似文献   

14.
贺桂华  侯欢 《唐都学刊》2014,(2):124-128
我国自实行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后,房地产业飞速发展,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导致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了住宅房地产价格过高、上涨过快等问题.住宅房问题事关国计民生,国家政府运用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手段在调控房地产价格时,始终应当坚持权力法制、秩序稳定、社会公平的原则.在住宅房地产价格调控时,要修改和完善《价格法》,完善土地调控法律制度,完善住房保障法律体系,制定专门法规调整我国住宅房地产,逐步扩大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惠及的范围,完善相关调控主体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5.
章高荣 《社会》2020,40(1):187-212
寻求法律移植与习俗的有机统一无疑是中国法律现代化最为重要的问题。由于缺乏微观政策过程的分析,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大多停留在宏观层面。本文从法律现代化和法律多元主义的理论视角出发,以《慈善法》中“慈善”概念的形成为例,探讨了法律移植与习俗如何通过立法体制影响法律的形成。研究发现,习俗通过回应性立法的制度安排以及立法者的双重身份被纳入到决策中。法律移植的慈善概念则通过法律专家与立法者的深度互动产生作用。然而,立法过程中提案与审议的分离以及政治官僚制的决策模式使得形式理性法律的建构面临双重消解。因此,促进立法体制的优化才能实现立法中形式理性与价值理性的有效融合。  相似文献   

16.
余新民  毛勇 《创新》2010,4(4):80-82
住房公积金制度是我国政府为解决职工家庭住房问题,主要借鉴新加坡的成功经验,于1994年开始在我国全面推行的一种政策性融资渠道。但通过十几年的实际运行结果来看,效果并不明显,不仅丧失了其对中低收入阶层的住房保障功能,而且进一步拉大了贫富差距。应采取公积金和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反按揭模式等相关对策,使公积金制度真正惠及广大中低收入者。  相似文献   

17.
Western societies promote home ownership in the belief that it provides a means to build up individual welfare and security, potentially offsetting the inadequacy of social security to meet needs in retirement. Some East Asian economies have long focused on advancing ‘asset building’ through housing policy. These efforts have two purposes: to use housing investment to driv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o build family assets throughout life as a component of income protection for old age. These purposes work well in some countries but not as well in others. In policy terms, the common element among them is that governments promote home ownership as a component of social policy or as a complement to mainstream welfare. This article examines how home ownership fares as a form of asset-based welfare in selected East Asian countries (Singapore, Hong Kong and Japan) and considers the implications for understanding the role of institutions in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8.
我国社会保障法律体制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刁振娇 《求是学刊》2007,34(4):78-83
社会保障制度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社会安全网"和"社会减震器"。虽然我国社会保障法律体制现在已经基本建立起来了,但尚存在诸多问题。因而有必要在现有社会保障法律体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立法、执法与司法环节。建立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保障法律体制,使公民的社会保障权益得到充分地实现,从而促进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与和谐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体制分割与中国城镇居民的住房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长春 《社会》2014,34(3):92-117
在混合经济形态下,“市场”与“再分配”权力之间的良性制衡的关系尚未形成,相反却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不平等的形成表现出层叠效应。对住房不平等的经验分析表明,当前(住房市场化时期)的住房不平等状况很大一部分是由房改前的住房分配过程和住房私有化改革过程导致的,社会成员越是接近体制的核心部门,其住房优势就越突出。这一经验研究发现表明,制度变革的渐进性和路径依赖使得根植于体制分割的社会不平等在尚未充分消退的同时,改革之前导致社会差异形成的体制分割因素依然在一定程度上活跃于当前的社会不平等中,且有可能会随着市场化的推进叠加于源自于市场的社会不平等,甚至经由市场的作用进一步延续并放大。  相似文献   

20.
This article first reviews how the concept of privatisation has been referred to in the current restructuring of the social housing system, especially in the case of the UK. The term 'privatisation' is then examined in greater detail and its wider meaning is discussed. By using the network approach, privatisation in relation to housing can be understood in terms of the changing combinations of agents involved in providing social housing, which gives rise to the commodified impact on the distribution of social housing. By using the privatisation process of social housing in Taiwan as an example, three distinct combinations in terms of providing social housing are identified. With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social housing units being provided by the marketised social housing model where private agents control the process of providing social housing, along with more market rules being involved in the provision and the partial removal of means tests in relation to the distribution of social housing, the privatisation of social housing development in Taiwan is having a major impact on equ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