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践先于理论,行动先于思维──记杰出政治理论家和哲学家哈娜·阿伦特(上)张慎哈娜·阿伦特是本世纪中叶杰出的政治理论家和社会评论家,是西方知识女性的杰出代表,在哲学领域也颇有建树。尽管中国读者对她还不太熟悉,但在西方知识界,特别是德国和美国的政治学和哲...  相似文献   

2.
涂文娟 《求是学刊》2007,34(5):36-41
作为20世纪重要的政治哲学家,汉娜.阿伦特是日渐式微的共和主义阵营的忠实捍卫者。共和主义是西方政治思想传统中最悠久的观念之一,相继经历了古典共和主义和现代共和主义两个发展阶段。阿伦特既承袭古典共和主义理论,主张不受支配、积极行动的政治自由观,又和现代共和主义理论一样,强调分权制衡、法律帝国、商谈等宪政原则。阿伦特的思想体现了古典和现代的某种融合。  相似文献   

3.
阿伦特把古希腊的城邦生活作为实现政治自由的典范,认为只有摆脱了家庭生活、生产劳动的必然性领域,进入具有绝对平等的公民身份的领域,政治自由才能实现.阿伦特的这种观点一方面夸大了城邦生活在古希腊世界中的地位;另一方面与近代以来政治参与的扩大、生产劳动地位的提升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紧张.通过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斯多葛派、黑格尔、马克思、政治自由主义的比较,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阿伦特自由概念的实质和局限.  相似文献   

4.
汉娜.阿伦特是最早从哲学视角对公共领域问题进行深入系统思考的哲学家。在建构公共领域理论时,她将世界性作为公共领域的存在论基础,目的是建立一个世界性的公共领域,为人类寻求一个稳定的家园,型塑一种世界性的生活方式。这一探求成为贯穿阿伦特政治思想的主要线索,使阿伦特政治理论之特色得以彰显。  相似文献   

5.
汉娜·阿伦特是一位当代著名的政治哲学家。虽然她不是女权主义者,但作为犹太人和女性,双重的贱民身份使她的思考一直关注着女性的生活、体验和自我理解。本文阐述了阿伦特有关女权主义的观点和态度。她对她那个时代的妇女运动持矛盾态度,因为在她看来,妇女运动提出的目标主要与需求和经济解放有关,而真正的解放是妇女作为女人的解放。她的思想以其深刻的洞察力为女权主义理论提供了有价值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公共领域的建设是当前政治哲学讨论的热点之一,汉娜·阿伦特通过对人的“复数性”,对事实真理、公民异议权、参与式民主等概念的分析,对公共领域的建设作出了富有原创力的思考,值得我们加以借鉴。  相似文献   

7.
吕春颖 《求是学刊》2013,40(4):39-46
在抽象的现代社会,个体身份的确定需要基于他/她同某个集体成员在特定属性上的同样性,其重要政治意义在于构成具有同一身份的人的集体,形成以身份为构成原则的政治活动。异质性哲学有助于以民族主义这一身份政治典范为例,分析现代身份政治的深层意识根源、机理及限度。打破身份政治的困境必须抛弃对某种共同属性的固执,认真对待个体身上丰富的异质性,阿伦特的公民政治能够向个体的丰富性敞开,不失为一条可行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论人的政治性及政治价值的实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力求揭示人在什么意义上才是一种政治性动物,人的政治价值观在何种程度上实现才是符合人性的问题。作者认为,判别国家政治开明状况的基本标尺是人在政治上是否有权,判别人的政治性的基本标尺则是人是否真正实际地参与政治实践。平等是人类最基本的政治价值追求,政治平等最根本的是政治上的起点平等。要保证起点平等原则贯彻到各个社会发展阶段上,就必须废除人的私有制,即人的血缘占有,因为人的血缘占有是财产和权力占有的内驱力。人类政治平等的真正意义上的实现只能在人的公有制即人的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实现之后。  相似文献   

9.
冯婷 《社会》2012,32(1):68-87
通过“恶的平庸性”这个概念,阿伦特揭示了一种异于康德所说的“根本恶”的、专属于现代社会的恶的新类型。本文通过对现代性方案以及导源于这种方案的现代国家的“造园姿态”、现代科层制政治机器对于无思想的命令执行者的需要与塑造,以及与政治的工具化并行的公共领域的消亡这三个层面的考察分析,揭示了“平庸”与“罪恶”结合的路径。在此基础上,文章指出,“平庸”之与“罪恶”的联系,虽然受到现代社会发展和政治运行中的制度性、结构性因素的推动,但这既不是要为“艾希曼”脱罪,更不是要将每个人入罪,而是要引起每个人作为公民在面临大屠杀这样的罪恶时对自己所应担当的责任的沉思。  相似文献   

10.
日本人的社会秩序意识与政治行为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人的社会秩序意识与政治行为方式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崔世广政治活动是政治社会的成员解决纷争、调整对立、维持社会秩序的基本社会活动。人们在从事政治活动时,会自觉不自觉地受到各种各样的影响,但从深层次上持久作用并规定着人们的政治活动和行为方式的重要...  相似文献   

11.
作为现代性基本现象的技术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主义是现代性基本现象之一,诊断现代性的思想家必须要对技术作出自己的诊断;马克思在技术的发展中看到的是人类解放的希望;海德格尔在技术中看到的是存在的神秘;阿伦特认为技术重新将人类带回到自然的循环之中,成为自然中的生物。所有这些解读都折射了现代性的运作机制——反思性唯我主义。  相似文献   

12.
应奇 《浙江学刊》2002,9(2):81-89
在 19世纪末和 2 0世纪初开始成为政治学的分支学科的政治理论史研究的嬗递演变不但是政治学研究自我更新的动源和触媒 ,而且是透视西方政治传统和政治文化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理解的一面镜子。纵观其整整一个世纪的发展 ,以邓宁 (W .A .Dunning)和萨拜因 (G .H .Sabine)为代表的自由主义现代性范式 ,以列奥·斯特劳斯 (LeoStrauss)和汉娜·阿伦特 (HannahArendt)为代表的前自由主义范式及以波科克 (J .G .Pocock)和昆廷·斯金纳 (QuentinSkinner)为代表的后自由主义范式是政治理论史研究的三种主要范式  相似文献   

13.
关于中国政治的基本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与其他国家、民族的差异性,从农耕经济、宗法政治。伦理型文化三大特点来研究中国政治基本问题;进而抓住民本主义和农民战争两极表现,将中国政治的基本矛盾归结为官民矛盾;然后从政治结构、政治运行、政治价值体系上深入分析,提出了官民关系是中国政治的基本问题的新观点。文章分析了政治基本问题与社会基本矛盾、社会主要矛盾及阶级斗争之间的关系,阐述了新民本主义与旧民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14.
文化优先于人,优先于人的创造活动。因此,人的自由是在文化约束下的自由,在先的文化并不是人类自由的障碍,而是人类自由的保证,甚至可以说,文化就是自由。现代化是人类摆脱生存困境,实现自由生活的主要途径,所以现代化不仅意味着生存条件和生存内涵的优化,而且意味着对在先的文化的优化,以优秀的文化指导、规范现代化应该成为现代化进程中的主题之一。  相似文献   

15.
试论韩国社会转型时期的政治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社会转型的视角,对近几年韩国的“廉政风暴”进行了历史的考察和分析。作者认为,韩国金钱政治的根源在于政治上的“权威主义”,经济上的“政府主导型”政策和文化上崇尚“人治”;而这场政治革新运动的背景则是近十年来政治体制的重大变化,经济上实现了转轨,市民社会基本形成以及军队改革初见成效。从韩国的经验,作者归纳出几点对亚洲后发国家具有普遍意义的启示,即政治模式的选择必须充分考虑本国的政治传统和社会现实,政府不宜过多直接干预经济,政治体制改革不能过分落后于经济体制改革,加强对全民反腐倡廉的教育和法制建设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人权的立法、学理与现实的巨大落差提醒我们人权的某个层面已然被我们忽略;十七八世纪人权被提出的时候深思熟虑的圣哲们明确指出人们从造物主那边被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自从人权被人类所理解,人权的确不首先是法律上的权利或资格。《圣经》告诉我们:福气先于人权、高于人权;没有先存的福气,就没有后来的人权:人类的尊贵荣耀本质根源于造物主按照他的尊贵荣耀形象和样式创造我们,人类本质上的尊贵荣耀成为人权的终极根源,人权是出于上帝爱心的普遍恩惠。人要脱离内心贪恋的罪而成为一个自由的人需要救赎,所以人权需要救赎。真正构成对人权的最大威胁的是超政治、超经济的,就是人的罪,其中最大的就是贪婪,因此真正对人以及人权的解放就是要把人从罪恶本性的奴役之中解放出来,而这就是基督教所宣信的耶稣的救赎。  相似文献   

17.
吉登斯的生态政治观在现代西方政治理论中是较为独特的一种。一方面它不苟同于以“改造世界”为核心的生态激进主义观点,另一方面它揭示了“放任自然”、“退出自然”为主的生态自然主义不现实性。整合这两方面的观点便是吉登斯的生态政治的基本立场和观点,本文把它概括为“自然的自然”——让自然自然地存在和发展,这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尊重自然,遵循自然规律;二是强调人对自然、世界的参与性和共存性。尊重自然,让自然自然地存在和发展,其“尊重”是人在尊重,其“让”是人在让,人类通过对自然的反射性不断整合自身与自然的关联。本文通过对古登斯的自然终结论,对绿色理论的批评,反射性生态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论述,提示了其生态政治观的理论内涵和发展线索。  相似文献   

18.
顾肃 《浙江学刊》2006,(6):36-41
阿伦特的政治哲学至少在两方面与自由主义相一致。一是她热情的个人主义,坚信每一个人类个体的独特性和不可代替性;二是必须在人类活动的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间划出一条界线,这恰恰是古典自由主义的一个根本性前提。但她关注的重点是共和主义的自由,赋予政治行动以极高的价值,而不是私有产权基础上的现代自由。这又是她与左派理论和欧洲大陆的积极自由观比较接近的地方。总的来说,她对极权主义的批判和对共和主义的论述,都足以将她归入当代自由民主主义者的行列。  相似文献   

19.
教育乌托邦以宗教乌托邦的叙事结构为背景,有一个三段式的圆圈运动、宏大的历史叙事和两个文本—隐性文本与显性文本,它唤起了人们对现在教育的恐惧感。解决教育问题的方法是“找回”失落的“教育本性”。而“存在先于本质”强调了人的未完成性、开放性和无限可能性,它将鸟托邦的圆圈运动变成了点的运动—自由的运动。正因为人与教育的本质未定型,才有了人的自我超越与创造。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重提政治体制改革问题,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同经济体制改革一样,一直是在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关怀、指导下进行的。在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我们党坚定不移的根本方针。邓小平理论全面深刻地论述了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根本目的、基本任务、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和基本方法。邓小平同志有关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内容非常丰富,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理论源泉。10多年来,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做了大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