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萍心 《社区》2008,(17):18-19
四年前,台北街头正进行着一场宁静的咖啡馆文化革命。就在这个时候,一本名为《打开咖啡馆的门——欧陆三百五十年的文化风云》出版了。没多久,几乎每家咖啡馆的书架都摆上了一本,每个嗜咖啡的都人手一本;而书中引用一位维也纳艺术家的自述做开场白的一句话——“我不在家里,就在咖啡馆。不在咖啡馆,就在去咖啡馆的路上。”也在瞬间成为人人传颂的流行语。整个台北市,就像端进了一杯Expresso,骤然香了起来。  相似文献   

2.
《北方人》2006,(7)
选杯自己的咖啡"我不在咖啡馆,就在去咖啡馆的路上。"还记得这句耳熟能详的"名言"从何时开始流传的吗?曾几何时,去喝咖啡被认为是"小资"的象征,在咖啡厅里小憩闲聊被认为是高雅时尚的代名词,而男女情侣一边饮着咖啡、一边情话绵绵更意味着爱情与甜蜜……关于咖啡,你知道多少呢?不妨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咖啡王国,去探究它的些许奥秘吧。咖啡的"诞生说"关于咖啡的传说有很多,其中有两大传说令人津津乐道,分别就是"牧羊人的故事"和"阿拉伯僧侣的传说"。"牧羊人的故事"也可以叫做"卡尔弟的传说"。故事以六世纪  相似文献   

3.
我不在家就在咖啡馆,我不在咖啡馆,就在去咖啡馆的路上。某个三点一刻的午后,阳光好得很。我在咖啡馆等人。临街的双人小卡座,一杯浮满香浓泡沫的卡布基诺。耳边弥漫着绵软悠长的美国咖啡音乐。靠近门口的那顶水晶小吊灯随风轻轻摆动,用心听,似乎能听到它清脆的歌唱。下午三点一刻的阳光,落在对面"花开富贵"的大幅玻璃墙上,"两岸咖啡"的LOGO越过一丛树木,反射的影子游离在玻璃上的阳  相似文献   

4.
李静 《社区》2014,(20):34-34
到意大利旅游,顺便去看望了在那不勒斯工作的朋友。朋友说到那不勒斯,有家咖啡馆一定要去坐坐。带着好奇的心理,我跟随朋友来到了位于那不勒斯街角的一家咖啡馆。这家咖啡馆的位置不是很显眼,厅堂面积也不大,但却门庭若市。我们走进去时,咖啡馆刚刚营业,可屋里已经有几位正在喝咖啡的顾客,而且收银处和吧台前也排起了一个小长龙。我跟随着朋友站在了收银处前,排到我们时朋友点了三杯卡布奇诺咖啡。  相似文献   

5.
《阅读与作文》2009,(1):14-15
上周五,在镇上为全家买完东西后,我想在赶火车前休息一会儿,就买了份报纸和一些巧克力,进了车站的一家咖啡店。这是个价格低廉的自助咖啡馆,里面有很多长桌。我把沉重的包放在地上,把报纸和巧克力放在桌子上占座位,然后去端咖啡了。  相似文献   

6.
上世纪八十年代,大批想发"洋财"的华人移民去巴西,但到了那里才知道原来发财梦并不是那么容易做的,做小商小贩要受人欺侮,做大生意又缺少资金。巴西是全世界产咖啡最多的国家,巴西人也都喜欢喝咖啡,所以有不少移民都做起倒卖咖啡的生意来,但是因为层层剥利,移民们所能赚到的钱非常有限。  相似文献   

7.
对于我这个不爱喝咖啡的人来说,虽然对于遍布北京的那些各有特色的咖啡馆非常何好感,但都是有事才去一坐,不会专程前往。直到有一天我路过这家咖啡馆,看到门前一盆盆正在盛开的绣球和欧月,透过窗子看到里面也遍处是花,琳琅满目比花店还枝繁叶茂,不乏很多北京难得一见的花种。  相似文献   

8.
即将迎来大学里第一个暑假,我无限感慨——终于没有暑假作业了!那我就有大把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了。在那么多"待办事项"中,有两件事一定要重点讲一讲。首先是当志愿者。进入大学后,我加入了学院学生会志愿者服务部,不久前和同学去新乡太阳村做志愿者,便喜欢上了那里。村里的孩子们纯真而可爱,我问他们"有什么想要的吗?姐姐下次给你们带",他们却都不提要  相似文献   

9.
朋友,我正不在能用和嘴你写一字起的去袁喝存咖泉啡,很对不起,又一次拒绝了你热情的邀请。但是真的,我真的不能和你一起喝咖啡……虽然我们同在一个城市,同一个单位,工作也一样,但是我真的不能和你一起去喝咖啡。因为我的家在农村,乡下还有年老多病的父母需要赡养。而且,我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我需要加班,需要让严厉的老板对我有个好印象,别让我卷铺盖走人。请别用那样的眼神看我,不是我爱  相似文献   

10.
很多人看见我的名字就问:"你很爱吃羊肉吧?"别说,羊肉我还真是吃不够,可是这后面的胡同怎么解释呢?得,咱就不知者不怪吧!羊肉胡同真是一条胡同名儿,坐落在北京西城的西四。要说从西四到新街口连个城门都没过,可比起老舍先生的小羊圈儿名气差远了,大概和那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有关系吧! 说起羊肉胡同,我想给大家画张地图,可能有点老,但是我会尽量仔细地去描绘,故此我比摩登的三维多了一维--  相似文献   

11.
正窗外的风,徐徐吹动。盛夏时节里,花香夹带着青草香,扑面而来。凌晨三点二十分,我再次醒来。这个寓意不明的时刻里,想念总是会不知不觉地攀爬上我的心壁,就像一只嗜好吞噬的小兽,将我心里的温暖全部吞没。心里满当当的全是你!手边的电脑屏幕还荧荧发亮,页面搁浅在E-mail,我又一次想要给你写信。与你相识是在2009年的江南小城。那一年,我们所在的城市一如既往地散漫着,依旧十分炎热。那是一个周末。尚文和我去城南的咖啡馆喝咖啡,尚文是这家咖啡馆老板的女儿。咖啡馆已经开业许久,岁月的印痕攀爬在每一寸空间中,无  相似文献   

12.
朱庆红 《社区》2012,(22):61
我一直以为咖啡豆生来就是棕褐色的,直到我来到法国波尔多市后,才知道咖啡豆的本色是绿色,绿咖啡经过焙烧后才成为人们常见的褐色咖啡豆,焙烧后的咖啡豆经粉碎,再用沸水冲泡或煮,才成为香浓美味的咖啡。波尔多市不仅葡萄酒享誉世界,而且咖啡氛围特别浓厚,这里有很多咖啡焙烧店,尽管规模都很小,但却都拥有自己的生存空间,咖啡馆在波尔多市是  相似文献   

13.
谁说优雅必须是富有?在法国的时候,香榭丽舍大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LV门口排起的长龙,很多都是亚洲面孔,埃菲尔铁塔上欢呼雀跃的口音也都是南腔北调,法国人自己都跑到哪里去了呢?他们在某个小巷子的小咖啡馆里,懒洋洋地啜着一杯咖啡,看着手里的香烟袅袅绕绕,偶尔用低沉的嗓音交谈两句。  相似文献   

14.
佛教所要实现的超越,既不是基督教的"外在超越",也不是儒学的"内在超越",而是无所执着、一切不住的"不在超越"."不在超越"是对世出世间的一切二元对立的超越,它不但超越了"凡",而且也超越了"圣",此之谓"超凡越圣",其中的"越圣"也叫"超佛越祖",是指对作为佛教之"终极实在"的佛的超越,这是佛教之"不在超越"的根本特色,因为其他一切宗教都没有也不企求去超越自己的"终极实在".  相似文献   

15.
1、春暖花开的季节。朝阳总是喜欢穿上那件他最喜欢的条纹衬衫,去白马路那间名叫"三杯咖啡"的咖啡馆坐坐。在福州,朝阳最喜欢的道路,就是白马路。那样一条竹林深深玉兰幽幽的路,古老的内河静默无声地淌过,多少漂亮房子的屋顶在林间闪闪现现,更何况,这条路上还有朝阳最喜欢的咖啡馆呢。  相似文献   

16.
沈昊 《成才与就业》2015,(Z1):96-98
在上海信息技术学校,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亲如兄弟共同踢球并称自己是"蓝血人",他们是S.F.T.蓝魔竞技足球社的成员。说起相聚的理由,爱踢球当然是最重要的,爱"申花"也是主要原因。他们都是上海申花队的忠实球迷,每次申花主场比赛,男孩们就组成"上海信息技术学校申花看球联盟",一起去虹口体育场看球。那么,就让我们来认识一下S.F.T.蓝魔竞技中的那些"蓝血  相似文献   

17.
给爱一点点     
《北方人》2006,(8)
我一直相信,生命的质素,不在表层,而在内里,只要你给爱一点点。一直很喜欢那首《爱的奉献》,以前一直都不知道喜欢它的原因,也没很执着地去想。直到经历过了一些事,才突然明白,原来是它里面的一句话:“只要人人都献  相似文献   

18.
从某种意义上说,媒介镜像中的咖啡标定了人的"现代性"品格,而这种品格在演化为时尚印记的同时,也发展出一种新型的权利关系,即现代性意义上的身份认同。客观上咖啡消费体现了一种如何在更替变化的现代性环境中确认自我的方式,而这个现代性身份符号的背后,媒介语符的作用不容小觑。媒介创造需求,而需求又折射身份的价值,与其说咖啡的消费是一种需求,不如说是现代性骚扰下的身份焦虑,这种焦虑似乎只有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才能缓解。媒介依据现代性(时尚)的逻辑编织的"咖啡神话"让我们期待那个若即若离的"理想我"。"镜"中的"像"与"人","咖啡神话"与"理想我",向我们确认了这样一个事实:主体存在的视觉基点是被规定出来的可见性。这种可见性的规则,其制定者是"现代性",而执行者则是"媒介",咖啡媒介镜像所控制的"自我"和对"自我"认知的位移,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视觉和有关视觉的想象。  相似文献   

19.
已经很久没有再到三里屯泡吧了,曾经"泡吧"在某种意义上就直接等同于"三里屯",而现在,当朋友们想聊天聚会的时候会说"去后海"吧。谁也不再提三里屯,似乎有意无意地绕开这个词汇。我们移情别恋了?  相似文献   

20.
一位正在法国留学的人写信讲了他同学中关于沟通的两个小故事。第一个故事:一位来自日本的同学向我请教法语:如果在咖啡馆点咖啡,要大、中、小杯时应该怎么讲。听上去不难吧?但是因为中杯我也不会讲,就建议他说:既不是大杯,也不是小杯。但最搞笑的是他解释他前几次在咖啡馆的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