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黔中布依族中除流行本民族民歌外,还流行大量汉语民歌。这些汉语民歌有劳动歌、时政歌、仪式歌、情歌、生活歌、历史传说歌以及儿歌等。其中以礼俗歌与情歌数量最多也最具特色。黔中布依族汉语民歌是汉文化传播的结果,属于自然传播,符合文化传播中的“适应原理”,其体式上与汉族民歌相同,但演唱方式有较大差异,内容、风格也具有浓厚的布依特色。无论是礼俗歌还是情歌,在汉族民间已经缺少相应文化环境的情况下,却在布依族中找到了生存的环境和土壤。布依族中的汉语民歌虽然使用汉语,但已融入布依族文化体系,成为布依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布依族汉语民歌属于布依族民歌。  相似文献   

2.
文章利用文献及田野调查资料,对布依族地戏的剧目和戏班进行统计,勾勒布依族地戏的分布状况,分析布依族地戏剧目的内容及特征,并从文化接触的视角探讨布依族地戏剧目的形成过程,文章力图展现布依族人民对地戏剧目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3.
拥有一百多年发展历史的布依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了比较丰富的表演剧目。文章围绕题材、内容、人物等维度对布依戏剧目的审美蕴涵予以深入诠解,指出布依戏剧目均紧紧围绕布依族人的生存状况、生命价值而敷演,体现出一种“以人为本”、“人性复归”的审美理念。  相似文献   

4.
"关戏童"是潮州的巫术仪式,它通过戏神田元帅降神附体于戏童进行歌舞及戏剧表演,具有一定的娱人功能。萧遥天《潮州戏剧音乐志》认为"关戏童"是潮剧的鼻祖,吴真《潮剧童伶制探源》主张"关戏童"是潮剧童伶制的源头;事实上,就"关戏童"的戏神田元帅和所表演"戏"的来源看,从关戏童班到潮音戏的演进之路难通。但"关戏童"作为一种具有巫术色彩的仪式演剧,考察其与潮剧的关系,不失为反思巫术仪式向戏剧演化路径论证的绝佳例案。  相似文献   

5.
世俗性与神圣性共存是莎士比亚戏剧的一大特质。从莎士比亚时期的戏剧演出场地、观演习惯、戏剧艺术特质和环球视点四个方面出发,可分别阐释娱乐空间与仪式空间如何构筑公共空间,观众与演员共同参与演出形成的仪式化观演关系,角色以有形的表演展现精神的无形以及用有限时空展现无限时空的时空艺术之本质,戏剧艺术综合性特质所带来的世界舞台的环球视点。借此可说明处于中世纪晚期和近代早期的莎士比亚,处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民族国家兴起和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变革点上,其艺术作品所具有的世俗与神圣的对立统一特质。  相似文献   

6.
作为黔西南布依族地区的民族戏曲剧种,布依戏彰显出鲜明的审美个性。但作为中华民族戏曲的组成部分,布依戏与传统戏曲在审美风格、审美气质、审美取向等诸多方面亦具有审美互融性、审美相通性,而且,二者在审美品格上,都深蕴着民间性格,都代表了一种民间文化本位立场。布依戏审美价值与审美意义的最终旨归在于"生活"。  相似文献   

7.
赛戏仪式剧《斩旱魃》的雩祭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整个仪式来看,赛戏是群体性祭祀行为,是将祭祀仪式作人物形象的图解。但它确又是戏,有人物角色、舞蹈动作和故事情节搬演等方面的戏剧审美因素,因而人们将它认为是敬神为主兼以娱人的祭祀仪式剧。赛戏活动一般是每个台口演出4天,包括报赛、迎喜神、刮街、斩旱魃、说夜书等固定程序。《斩旱魃》是赛戏独具特色的仪式剧.它的内容强烈地体现了原始的雩祭意识。  相似文献   

8.
黔中布依族礼俗歌指使用布依语第二土语的布依族同胞在婚、丧、新居落成以及社交等仪式上演唱的歌曲和韵语。内容主要为客主之间的相互问候、相互赞美和祝福以及对涉及礼俗的一些事物的"追根溯源"。黔中布依族礼俗歌有吟唱的"歌"和念诵的韵语,分别有用本民族语言演唱(诵)和用汉语演唱(诵)。赋、比、兴和复沓是常用的表现手法,演唱过程中表演的特点很浓。黔中布依族礼俗歌对认识布依民族的文化性格,了解布依族文化的基本特征等,有着重要文化学价值,并且为研究汉文化在贵州少数民族中的传播以及黔中布依族文化变迁提供了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9.
“方块布依字”及其在布依族宗教典籍传承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块布依字”是布依族民间流传的一种仿汉字的记音符号 ,主要通行于宗教职业者群体。布依族宗教经文手抄本中的用字和造字方法主要有四种 ,或用与布依语相同或相近的音来记录该语音 ,或根据布依语词义、用汉语方块字的字符重新造字 ,或用与布依语同义的词来记录 ,或直接用汉字本身来记录。“方块布依字”在布依族宗教典籍及传统文化的传承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梯玛仪式“玩菩萨”中的剪纸、绘画使用了大量的形象性符号,包括剪纸天门、天梯、天钱、纸人纸伞、穿衣儿粑粑、神案等,考察其在堂中各自的位置、数量、用色及形式,从艺术形态学和美术人类学的角度出发,结合梯玛自己的解释和在仪式中的具体作用,同时与其他民族民间同类剪纸做比较,对“玩菩萨”仪式中的图像符号做深入的分析。并以“求子”一节为例,分析符号组成空间,符号在特定的空间情境中产生意义,阐明民间神圣符号在组成仪式空间情境中的作用,研究剪纸、绘画等符号在空间情境中意义的转换,体现出民间艺术、民间思维中象征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黔西南布依族儿童早期教育若干问题调查显示,布依族儿童早期教育有如下特征:礼仪教育是早期教育的核心内容;对权威的绝对崇拜;浓郁的亲族观念教育;教育角色的明确分工;轻微的重男轻女;孕育在朦胧性意识中的婚恋观教育;融入禁忌教育中的生活经验教育与自然和谐观教育。  相似文献   

12.
布依族是个热爱唱歌的民族,至今,基于用布依语对唱的"布依歌"的分析极少。文章对笔者于2007年和2010年在罗甸县所记录的罗甸布依歌进行分析,阐明罗甸布依歌的声调与旋律的关系、旋律结构与格律句、格律、对话结构各层面的基本特征,揭示罗甸布依歌的宽松性。  相似文献   

13.
布依族有着丰富多彩的神话作品,这些神话比较有系统地反映了远古社会布依族先民的宇宙观和美学思想,并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地记录了远古社会布依先民的生活状况,是布依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但在民族研究者们的各种论述中,对布依族神话的分类都不是很明晰。为此,笔者尝试从神话内容上对布依族神话进行一个简要的分类,以期能对布依学的研究产生一定的启发和有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贵阳市布依族人口将近20万,有自己的本民族语言——布依语。目前大多数村寨的布依族主要以汉语作为交际工具,而本民族语言已处于严重濒危的状态,仅在少数中老年人当中保存使用,青少年和儿童普遍不会说甚至听不懂布依语。本文在第一手田野调查材料基础上对贵阳市郊布依族语言使用现状、特征以及人们的语言文字态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布依族地区的城镇化建设发展迅速,人民生活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变,随之一起发生改变的还有布依族母语的社会文化环境和孕育布依族传统文化的社会氛围以及布依族母语人的传统观念。在城镇环境中,布依语的交际功能逐渐衰退甚至丧失,布依族传统文化出现了断层。如何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使布依族母语得到保持,使布依族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传承,文章在全面分析城镇化建设给布依族母语应用带来不利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布依族是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民族之一,它以善于种植水稻著称于世.在布依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呈现着浓郁的稻作文化特色.布依族稻作文化源远流长,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母系社会时代,我国南方古越人及其先民的稻作文化是布依族稻作文化的源头.  相似文献   

17.
从形式上看,布依戏的舞台动作体现出了程式化与生活化互融、虚拟性与现实性交织、写意与写实相结合的审美气质;从功能上看,布依戏的舞台动作涵括了深沉的、别样的审美涵义,具有多重审美价值.布依戏舞台动作所体现出来的这种审美多元化特征,有着深刻的历史、现实等多方面原因.  相似文献   

18.
介绍安顺地戏的历史源流及生存现状,进而从地域分布、艺术形态、审美观方面分析汉族地戏对布依族地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传播学的理论知识,着眼于地戏的传播主体,从传播主体的存介形式、文化身份、动机与活动方式等方面探究汉族地戏在布依族地区成功影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布依族服饰的发展历史极其悠久,带有浓郁的民族色彩与地域性特征,显示出了很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是布依族人民在独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民族艺术。文章较为系统地研究了布依族服饰赖以生存的文化生态环境,包括其服饰色彩、服饰图案、服饰工艺等内容,以期对布依族服饰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提供某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